北海高中历史一班学员培训反思选萃.docx
- 文档编号:7923743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01KB
北海高中历史一班学员培训反思选萃.docx
《北海高中历史一班学员培训反思选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海高中历史一班学员培训反思选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海高中历史一班学员培训反思选萃
北海市高中历史一班学员培训反思选萃
(二)
高中历史培训反思
北海五中梁晶晶
轰轰烈烈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浪潮已向广西涌来,面对这个浪潮我们只能选择迎,而不能抗拒。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可以说既兴奋,又忐忑,因为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那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把握课改的方向,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和教学实践,在此本人谈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深感新课标较旧课标更具有现实性和灵活性
传统历史教学中,侧重对历史事件发展演变的介绍,形成教师的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以前的教学最普遍的模式是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书本以外的东西很少去学习和关注,有关历史了解得太少了,甚至连最基本的历史概念都弄不清楚。
在新课程教学中则要改变这种模式,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要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内化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
引导学生多去了解和探究历史,理解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源泉和人文精神传承的载体。
二、新课程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是老师先介绍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在训练中达到巩固知识和目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历史眼界,培养历史思维,达到学习的目的。
并且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
三、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同时结合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之下,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我们不是要把多少的历史知识教给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如何在历史的海洋中去寻找到有价值的和闪光的东西,指导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和将来的知识。
其实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
我们把这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也。
四、改变理念,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注意师生关系,因为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我们应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在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老师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
对于学生的学习错误虽然不能不给以理睬,也不能粗暴简单的训斥讽刺,但是必要的适当的惩罚是需要的,学生在内在动力形成后,外部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激活和加强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当然,切莫过于严厉,并且注意方式方法,要在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去“惩罚”。
因为“惩罚”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矫正信息。
五、教师必须拓宽学科知识、改进教学方式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
可以说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新课改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些更多更深的内容就需要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的拓宽。
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遂,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
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
知识要点深遂,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
六、注意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进行课后小结与反思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过去,人们往往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的小结与反思,则较少受人关注。
课后小结或者反思札记积累多了,也就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教学案例,对之分析研究,相信一定有利于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水平。
总之,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直正地将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中,真正地向专家型教师的发展方向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自己,努力依托历史课堂这一主战场改革、探索,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以活动促发展,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和学生“心灵相通”和谐互动,那么,历史课堂就一定能活力无限,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那片天空一定会星光灿烂!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反思
北海市第七中学 黄强基
经过一段时间的的高中新课程培训,通过收看视频、交流、研讨、及聆听了专家和有经验的一线课改区教师们的心得,使我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一、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理解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了解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新变化:
一是新课程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
必修课程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在学习方法方面。
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更是衡量课程人文色彩程度的主要标志。
大力倡导和推行参与式、探索性、发现性自主学习就是新课程实施中最大、最有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二是注重世界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结构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并列,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教学的新体系。
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候能把目光放到世界的高度,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和认识。
三是内容具有时代性。
关注社会进步,如必修课程《历史Ⅱ》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必修课程《历史Ⅲ》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
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如在重视政治史内容的同时,加强了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史和文化思想史的内容等。
关注社会生活,必修课程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专题,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变化来感悟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二、对应该如何把握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是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
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二是整体把握高中新课程的教学。
整体把握高中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新课程。
网络上一些老师的具体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体把握高中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养。
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两个教学目标:
一是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深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二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学生和社会服务。
只有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
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高中新课程已正式实施,必将引发高中教育战线上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一轮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切感受到更新教学理念,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
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关注史学研究新动态,引入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体现教学新理念呢?
我认为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并完善。
历史新课改,我准备好了!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北海七中毛荣江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涌向高中阶段了,这个浪潮只能迎,不能拒。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更深刻、更全面地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有了认识。
对今后的教学如何去做,心里又有了新的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高中历史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应努力把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从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点点去推动课程改革的进度与成就。
这次远程教育培训培训收获很多,总结如下: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通过远程研修,专家讲座的内容,让我们在理念认识与所提供的课堂案例相结合,使我更新了教学理念,在理论层次上得到了提升。
观念上的洗礼,知识上的增长,也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
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
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待拓宽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更多也更深。
例如必修课《历史Ⅲ》“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两个专题;选修课“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个模块,这些内容都是全新的,它们都是第一次进入高中历史教材。
又如必修课《历史Ⅱ》“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个专题,“新课标”要求通过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再将这些特点综合起来,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还要通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
这个专题从涉及的历史知识到运用的思维方法和指导理论,都是比较深奥的。
这些更多更深的内容就需要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的拓宽。
三、教师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通过培训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确立了新的工作高度,对专家、教授的讲座内容的品读还要继续深入地再一次咀嚼、消化,要努力让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指导于自己的教育实践。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还会怀着对待这次研修的态度,一如既往地进行自主专业研修,与时俱进,大胆革新,并且努力提升自己。
高中历史培训反思
南康中学姚尚钦
我从7月9日注册登录参训以来,紧张而有节奏的网络学习生活就这样日日与我为伴矣,二十几天的学科教师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工作弹指一挥间,这是我从教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参加远程培训,感觉收获很大,获益匪浅,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往“一纲一本”的年代,我们的教学主要围绕课本、教参转,所以感觉到历史课沉闷、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但在新课改背景下,面对“一标多本”的现实,如果我们还是那样,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近十天的网络课程学习,特别是25日围绕主题“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参加了学科专家视频在线指导(答疑)活动,我对“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它是指导我们日常教学的“灵魂”,我们必须在把握好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学校、学生实际,补充恰当的史料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都不能脱离新课改的课程标准,如果脱离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课堂再怎么热闹,学生再怎么活跃,最终教学结果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了。
二、感悟到了“终身学习、多元学习、与时俱进”的魅力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即是以专题史的方式呈现,以纵为主,纵中有横,纵横交错。
对习惯于通史式教学的我们的知识储备来说无疑是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让自己在教学反思中获得进步,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农村中学的路在何方?
本人从教二十多年来,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初中的课改留下了我的足迹,我自从2004年7月,在桂林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治区级实验教材师资培训至今,我的课改之路也有8年的历程,其间面临着很多困惑。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硬件设备少,学校班额过大,专业历史教师不足,教师工作量大等现象,使我们的初中课改在经历轰轰烈烈的启动阶段、热热闹闹的试验阶段后,进入了风平浪静的沉寂阶段,相当部分的学校又无奈地回到原点。
带着这些问题,我有幸成为2011国培计划“广西农村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短期培训项目”的一员,于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14日在广西师范学院培训学习,听了有关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研修基地南宁市三十五中,使我对农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有了新的思考。
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课堂也可以上得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
关键是我们怎样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来为我们历史课堂服务。
教材里有历史但更多的历史是教材之外。
我们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能够达到我们教学目标的课程资源,为我们的历史课堂服务。
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又选择了我,集中培训同样是在桂林起航,相似的使命,不同的对象,互通的资源,多了一个项目-----远程培训。
7月30日围绕“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主题参加了学科第二次论坛在线研讨活动。
感慨万千,农村高中课程资源的严峻现实又摆在我们的面前,如果城乡教育资源还是这样长期得不到均衡配置,农村初中课改的尴尬局面还会在农村高中再现,农村高中有被社会、家长、学生、高考淘汰的危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海 高中历史 一班 学员 培训 反思 选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