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试题库.docx
- 文档编号:792314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19KB
恢复生态试题库.docx
《恢复生态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恢复生态试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恢复生态试题库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
1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
2生态恢复:
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过程。
3生态系统退化:
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或人类生存的变化(量变或质变),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5生态型:
种群内分化出来的一些适应特定生境条件的类群成为生态型.
6种群对策(bionomicstrategy):
是指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为求得生存而对环境条件采取的适应方式。
7优势种(dominantspecies):
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8建群种(constructivespecies):
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10偶见种(rarespecies):
偶尔在群落中出现的物种,称为偶见种。
14人为设计理论:
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15自我设计理论: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16护理植物:
指那些在其冠幅下辅助或护理其他目标物种(targetspecies)生长发育的物种。
18关键种:
物种的存在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19功能群:
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
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
20恢复潜力度(RP):
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与更高演替阶段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定义为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
21恢复度(RD):
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与顶级群落阶段最佳群落的相似程度。
22恢复速度(RS):
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或各特征指标恢复度)向顶级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23物种框架法是指在距离天然林不远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24栖息地(habitat):
即生物出现的环境空间范围,一般指生物居住的地方,或是生物生活的地理环境。
25栖息地片断化:
是由于人为因素或环境改变而使得景观中较大面积的自然栖息地不断地被分割成片断或降低生态功能而造成的。
27生态廊道(ecologicalcorridor):
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28草地生态系统:
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与其中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体。
31中度干扰假说:
只有少数种类能够承受频繁和重度的感染,也只有少数植物能够在长期缺乏干扰下生存;而大多数植物能够在由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斑块所组成的异质生境中得到各自的位置,在中度干扰下生存。
32工矿废弃地:
在工程建设(包括道路、运输、水利、农田等工程建设)、工业生产(电力、冶金、化肥、军工等工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金属、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等活动中,剥离土、取土场、弃土场、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机械设施、工矿作业面、工矿辅助建筑物和工矿道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33湿地退化:
主要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是人类对湿地自然资源过度地以及不合理地利用而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下降以及湿地生产潜力衰退、湿地资源逐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34全球变化:
指地球生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所导致的全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35乡土种:
自然起源于某一特定地域或地区的物种。
36隐秘种:
并非所有的物种都可被区分为外来种和乡土种,有的物种是难以界定的,这些物种通常被称为隐秘种。
37外来种:
指那些以前当地没有的、近期由人类活动引入的物种。
填空(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恢复生态学的科学内涵不仅包括狭义的生态恢复,同时还包括生态修复、改良、重建、再植、更新、更替等广义的生态恢复。
2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干扰活动,部分来自自然因素,有时两者叠加发生作用
3过度开发导致退化是最重要因素。
4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由干扰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规模所决定。
5历史轨迹状态的方向和边界可以通过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与未受干扰的参照系统比较。
6欧洲侧重于矿地恢复、北美洲则强调水体和林地恢复,而新西兰、澳洲则侧重于草原管理与恢复,我国侧重于农业综合利用。
7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综合性、主导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限制性、间接性与直接性。
8群落的稳定性具有两层含义: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9景观局部、点及空间联系构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包括:
源、缓冲区、辐射道和战略点。
10退化后的湿地恢复依赖于植物的定居能力(散布及生长)和安全岛(适于植物萌发,生长和避免危险的位点)。
11关键种可分为七类:
捕食者、草食动物、病原体和寄生物、竞争者、共生种、掘土者和系统过程调控者。
12生物可分为三个功能群: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3群落演替过程中,在早期阶段恢复度低,中期中等,后期高。
14应用物种框架方法的物种选择标准:
抗逆性强,再生能力强,能够提供快速和稳定的野生动物食物,能够吸引野生动物。
15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包括:
源、缓冲区、辐射道和战略点。
16种群恢复的技术方法中,根据种群管理方式,可以分为圈养、半野牧、野牧和野生四种。
17河道近自然恢复措施是指人类基于对生态系统的深刻认识,为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对河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生态为基础、以安全为原则、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为目的的系统工程。
18动物栖息的生境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这些因子包括水、温度、食物和隐蔽条件。
19人类活动给栖息地带来的直接破坏表现在三个方面:
栖息地的丧失、栖息地的破碎化和栖息地的退化。
20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一般可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与河流廊道三种类型。
21廊道的五大功能包括:
栖息地、通道、过滤、源和汇。
2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早由Holdren和Ehrlich(1974)提出,服务功能包括产品、调节、文化与支持四大类。
23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与生态功能衰退的现象。
包括“草”的退化和“地”的退化。
24中度干扰假说中“中度”的定义:
“中度”可由不连续事件(干扰)的频度与系统中主要种类寿命相比较来确定,即优势种达到平均期望寿命的50%时的干扰程度(或个体被致死、群落结构或资源利用率被改变的比例为50%)。
25植物的补偿性生长与最优采食理论是进行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依据。
26浑善达克沙地的“三分治理”模式是指,该地区风蚀坑、流动、半流动沙丘的面积约各占1/3。
另外2/3植被覆盖度较低。
对风蚀坑、流动沙丘(光头顶)、半流动沙丘等,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对于植被覆盖度较低的沙化退化草地通过围封禁牧,依靠自然的力量使植被得以恢复。
27鄂尔多斯高原沙地“三圈”包括:
滩地绿洲高效复合农业圈,软墚台地径流(集雨)林灌草圈,硬墚/流沙地灌草防护圈。
28北美大草原又称普列利(prairie)大草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禾草草地,分为高草普列利、低草普列利和混合普列利3种类型。
29影响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家畜放牧、家畜管理措施、外来物种的引入、自然与人为干扰。
30人为促进演替的发展.其主要方法包括: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抚育间伐。
31根据来源分三种类型:
一是剥离的表土、开采的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形成的废石推、废弃地;二是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域及坍陷区,即开采坑废弃地;三是利用各种分选方法选出精矿物后排放的剩余物所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32改善工矿区受污染土壤的物理措施包括排土、换土、去表土、取客土四种方法。
33我国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超过90%,明显超出国际公认的不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率(40%),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34河道的近自然恢复方法包括生态调节措施和工程改造措施。
35除工业、农业、畜牧业等较为明显的入湖污染源外,水产养殖和旅游污染也是引起湖泊退化的主要原因。
36对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最主要的是先控制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关键是减少营养盐的输入、重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植被,即必须采取顶端控制和底端治理相结合的治水策略。
选择(选择题15个,每个1分,共15分)
1农业生产力稍微下降,恢复潜力很大,是指生态退化程度为:
。
A轻度退化B中度退化C重度退化D严重退化
2农业生产力下降更多,要通过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投资才能恢复,是指生态退化程度为:
。
A轻度退化B中度退化C重度退化D严重退化
3没有进行农业生产,要依靠国际援助才能进行改良,是指生态退化程度为:
。
A轻度退化B中度退化C重度退化D严重退化
4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和改良,是指生态退化程度为:
。
A轻度退化B中度退化C重度退化D严重退化
5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中,激活生态系统的非生物作用过程,为生物群落恢复提供适宜的条件,属于
A环境恢复B恢复管理C维持管理D以上都不是
6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中,调节生物学作用过程,促进生态恢复,如重建新的生物群落或恢复严重受损的生物群落,属于
A环境恢复B恢复管理C维持管理D以上都不是
7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中,通过管理措施维持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或者促进轻度受损生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属于
A环境恢复B恢复管理C维持管理D以上都不是
8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
A1985;B1996;C1986;D2005;
9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
A1985;B1996;C1986;D2005;
10生物群落保持正常功能需要有一个物种多样性的域值,低于这个域值群落的功能会受影响,高于这个域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物种的作用是多于的,是指哪种假说。
A冗余种假说B铆钉假说C特异反应假说D零假说
11认为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物种对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贡献而且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是指哪种假说。
A冗余种假说B铆钉假说C特异反应假说D零假说
12特异反应假说认为生物群落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强度和方向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这些物种的作用是复杂而多变的,是指哪种假说。
A冗余种假说B铆钉假说C特异反应假说D零假说
13认为生物群落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即物种的增减不影响生物群落功能的正常发挥,是指哪种假说。
A冗余种假说B铆钉假说C特异反应假说D零假说
14冗余种假说本质支持哪种观点:
A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正相关B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负相关
C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无关D生物群落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
15铆钉假说在本质上支持哪种观点:
A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正相关B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负相关
C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无关D生物群落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
16特异反应假说在本质上支持哪种观点:
A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正相关B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负相关
C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无关D生物群落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
17无效假说在本质上支持哪种观点:
A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正相关B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负相关
C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无关D生物群落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
18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植物及微生物;D一片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E阳光下的一杯池塘水
19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植物及微生物;D一片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E阳光下的一杯池塘水
20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植物及微生物;D一片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E阳光下的一杯池塘水
2120世纪30年代的荷兰的威尔英梅尔垦区是农业垦区,为增加粮食生产和提供就业机会,在沿海岸线不适合耕作的土地,发展为果园,花卉园和混合农场。
还根据居民休闲的需要,进行了景观设计。
这是事例。
A人为设计理论B自我设计理论C参考生态系统理论D护理植物理论
22在荷兰的豪斯特沃尔德自然保护区,完全排除人为干扰,不采取人工种植方式,完全靠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在该区的核心地带形成一片野生林区,面积4000公顷,是荷兰面积最大的阔叶林。
该事例是事例。
A人为设计理论B自我设计理论C参考生态系统理论D护理植物理论
23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A现有实践来看,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比结构的恢复难度更高。
B现有实践来看,对生态系统结构的恢复和功能的恢复难度一样高。
C现有实践来看,对生态系统结构的恢复比功能的恢复难度更高。
D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哪个更难尚不明确
24物种框架法选择的物种通常是植物群落演替阶段的物种。
生态系统的演替和维持依赖于当地的种源(或称“基因池”)来增加物种和生命,并实现生物多样性。
A早期B早期或中期C中期D成熟期
25最大多样性方法:
是尽可能地按照该生态系统退化以前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水平种植物种进行恢复,需要大量种植的物种。
A演替成熟阶段B先锋阶段C演替中期阶段D演替中期阶段和成熟阶段
26种群恢复的管理措施中,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 加强法制管理和公众教育;
B 栖息地管理可以创造或改善动物生存和繁衍条件;
C 建立人工繁育及种群恢复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D 以上全是
27在栖息地选择的整个生态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的或决定性的作用。
A护理作用B竞争C捕食D以上都是
28生境毁坏后,残余生境的总面积变小,这是
A面积效应B边缘效应C隔离效应D距离效应
29生境毁坏后,相对于总面积的边缘比值增大,斑块中的任何指定地点都比过去更接近于边缘,这是
A面积效应B边缘效应C隔离效应D距离效应
30生境毁坏后,每块斑块比过去更孤立于其他斑块,这是
A面积效应B边缘效应C隔离效应D距离效应
31特征对于廊道的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着物种沿廊道和穿越廊道的迁移效率。
A廊道的数量B廊道的宽度C廊道的连通性D廊道的曲度
32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其实就是发生了逆演替过程。
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包括:
A人类活动;B自然灾害;
C人类活动,部分来自自然灾害;D以上都不是;
33以“退耕还草、生态保育”为治理原则,重点是将农牧交错带定位在以高产优质人工草地为基础,具有高度牛羊育肥能力的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并成为联系牧区与农区的纽带,作为京津及东部地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这是什么模式:
A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牧耦合、北繁南育”模式
B北方温带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利用的“十分之一草地转型”模式
C鄂尔多斯的“三圈模式”
D荒漠山地—盆地范式
34滩地作为农业绿洲与草甸草场;软墚地供放牧与种植人工林;硬墚水土条件最恶劣,放牧价值不大,有局部开垦旱地,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各类沙丘与沙地常由于过度放牧与樵采而引起流沙。
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称为:
A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牧耦合、北繁南育”模式
B北方温带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利用的“十分之一草地转型”模式
C鄂尔多斯的“三圈模式”
D荒漠山地—盆地范式
35内蒙古放牧草地退化模式(除干旱的小针茅草原外)是:
A针茅草原——小禾草——冷蒿B针茅草原——冷蒿——小禾草
C冷蒿——小禾草——针茅草原D小禾草——针茅草原——冷蒿
36在高草草原,獾类堆造的土丘维持了十分丰富的特定于此类生境的偶见植物种。
该现象表明:
A小规模的干扰对于某些期望种类的维持有时是必要的。
B小规模的干扰对于某些期望种类的维持不是必要的。
C小规模的干扰总是能维持期望种类的出现。
D干扰与某些期望物种间出现无关。
3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群落而言,其反应取决于单次火烧
B总的火烧和单次火烧对于群落而言同等重要
C对于群落而言,其反应取决于总的火烧状况而非单次火烧
D群落对火烧的反应,视生态系统和环境而异
38以下哪种情况下,火烧就会促使外来种入侵:
A当地植物对火不敏感B当地植物对火敏感
C当地植物生长慢,凋落物多D无论当地植物耐火与否,火烧都会促进外来种入侵
39哪种是全球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A农田占有B伐木搬运C采矿、道路扩展D基础设施建设
40干旱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不合理利用B获取薪柴导致植被破坏C过度放牧D挖掘药材
41干旱区植被恢复中,应特别注意:
A工程行为是唯一的途径B要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
C增加植被盖度为最重要目标D以上都不是
42下列物种中,哪个不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的主要种植物种:
A梭梭B沙拐枣C胡杨D柽柳
43下列哪项为河道的近自然恢复方法的生态调节措施内容:
A等宽河道中修建河心岛B拆除陡峭的护岸而修建缓护坡
C改变原有的堤线,恢复湿地、河岸缓冲带D改造硬化河床为泥石河床
44河流横向生态修复中,在配置缓冲带的同时,是最有效的恢复措施。
A增加泥沙沉积B降低河道边坡C增加缓冲带宽度D增加平缓水域
45河流及河缘湿地恢复策略包括:
A通过疏浚河道B河漫滩湿地再自然化C增加水流的持续性D以上全是
46河流及河缘湿地恢复策略包括:
A增加水流的持续性B防止侵蚀或沉积物进入等来控制陆地化
C通过切断污染源及加强非点源污染净化使水质得以恢复D以上都是
47湿地面积居世界首位,为1.27亿平方米,占全球世界湿地面积的24%。
A加拿大B中国C俄罗斯D澳大利亚
48湿地恢复的作用不包括:
A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禽栖息地;
B增加湖泊的深度和面积以扩大库容,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功能;
C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
D修建水库以增加调洪功能。
49湿地恢复的作用不包括:
A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及户外娱乐区
B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同时有助于水质恢复。
C修建发电站,增加经济贡献
D湖泊清污以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
50河流理论认为,在在源头或近岸边,生物多样性
A较高B最高C最低D不一定
51河流理论认为,在中间或中游生物多样性
A较高B最高C最低D不一定
52河流理论认为,在下游因生境缺少变化而生物多样性
A较高B最高C最低D不一定
53湖泊湿地生态恢复策略中,哪个描述不对
A迁移富营养沉积物
B减少点源和非点源污染
C清除过多草类和生物调控
D湖泊的深度增加很有必要,而面积的增加并不重要
54湿地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消费者的生活史短但食物网复杂
B消费者生活史短而食物网简单
C高能量环境下湿地被气候、地形、水文等非生物过程控制
D低能量环境下则被生物过程所控制
55下面哪个选项说法不对
A对于一个确定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物种间关系是确定的,如果某物种引起生态系统发生较大的波动变化,历史文献又没有有关的记录,那么该物种可能是外来种;
B物种发生变异、杂交而形成新种,如果新种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内部关系发生变化,那么它可被视为外来种;
C有文献记录的引种可证明是外来种;
D局限于人工环境的种肯定是乡土种;
56下面哪个选项错误
A被移植到多个地方的物种可能是外来种,乡土种多出现于特定的地方
B隔离的种群出现遗传差异,这种种群可能是乡土种
C外来种多有遗传变异,不同地方间出现均匀性
D缺乏种子生成功能的肯定是外来种
57对外来种的风险评估有4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惟有是可行的。
A允许每种生物进入本国
B在引进时对每种生物进行试验检查
C根据所获资料作出估计,而后确定是否引入某一物种
D杜绝每种生物的引进
58外来种的入侵,会影响土壤营养,下面哪个说法错误
A增加土壤含氮量,也可降低土壤的营养水平
B对营养元素数量有影响,但对营养物质循环没作用
C影响土壤元素的利用
D影响土壤盐分
59全球变化包括狭义和广义,下面哪个选项不是狭义所包括的
A温室效应B生物多样性丧失
C全球变暖D大气臭氧层损耗和海平面上升
60下面哪项不是外来种的入侵途径
A人为地、有意地引入B由园林中的引种逃逸到野外
C物种的自然传播D由旅客、轮船的压舱水、运输的货物无意携带而进入的外来种
61外来种定居产生的负面表现为
A外来种蒸发率或其叶面积比乡土种的大,利用水比乡土种多,或在水资源有限的地方增加群落综合用水
B通过改变栖息地表面的特征而影响水分平衡,如不同的林冠层结构,产生含水更多的落叶层,改变渗透过程等
C外来种改变物候进程表,从而改变水分平衡
D以上全是
62种群管理方式中,种群生活在面积相对较小的栏舍内,主要依靠人工投食喂养以维持生存,称。
A圈养B半野牧C野牧D野生
63种群管理方式中,种群生活在有围栏保护的栖息地内,受到人为管理,也可以相对自由地生活和采食,称。
A圈养B半野牧C野牧D野生
判断(判断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
1森林中28%为天然林,可以认为,中国未退化的森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8%。
2毒草是草原生态系统组分之一,其大量出现并不意味着草地退化发生,草地退化与否还需参照其它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变化来判断。
3一般是以健康、完整生态系统进行判断生态系统处于退化、受损或毁坏状态,未被人类活动破坏或破坏较轻的生态系统一般可视为健康、完整生态系统。
4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历史轨迹也可以确定。
5由于条件限制,生态恢复是容易促使生态系统沿不同轨迹演化。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恢复 生态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