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实践指南.docx
- 文档编号:7917752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71KB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docx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护理实践指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五、洗胃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有无洗胃禁忌症。
2.评估患者为口服毒物中毒,分析摄入毒物的种类、剂量、时间,询问是否曾经呕吐以及入院前是否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询问既往是否有胃部疾病史及心脏病史。
(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配置洗胃液,温度为35~38°c。
2.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左侧卧位。
3.测量应插入的胃管长度,经口腔或鼻腔将胃管缓慢送入胃内,确认胃管在胃内,固定胃管。
4.吸尽胃内容物,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5.使用洗胃机洗胃时,按照使用说明操作;每次灌洗胃液300~500ml,抽吸,反复冲洗直至洗净为止。
6.遵医嘱拔管并记录,拔管时先将胃管反折或将其前端夹住,以免管内液体误入气管。
(三)注意事项
1.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先复苏,后洗胃。
2.洗胃前应检查生命体征,如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缺氧,应先吸氧,再插胃管洗胃。
3.尽早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4.当中毒性质不明时,抽出胃内容物送检,洗胃液可选用温开水或等渗盐水,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使用拮抗药。
5.洗胃时,注意观察灌入液与排出液是否相等,排出液的颜色、气味、性质,一旦排出液呈血性或患者感觉腹痛,血压下降,应立即停止洗胃,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6.洗胃完毕,胃管宜保留一定时间,以利再次洗胃,尤其是有机磷中毒者,胃管应保留24h以上,便于反复洗胃。
7.强酸、强碱及腐蚀性药物中毒时禁忌洗胃,胃癌、食管阻塞、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慎洗胃。
六、止血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合作能力。
2.了解判断出血部位、性质、出血量。
3.评估现场适合止血的物品及条件。
(2)操作要点
1.四肢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应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将无菌敷料加压覆盖于伤口上控制出血,同时抬高患肢以避免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增加出血,观察血供情况。
2.头、面、颈部和四肢的外伤出血应采用按压止血法,将手指或拳头压迫伤口近心端的表浅动脉,用力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骼上。
3.四肢大动脉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应采用止血带止血法;在伤口的近心端将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加衬垫后进行结扎,上臂结扎止血带在1/2处,下肢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大腿结扎在大腿根处,标记结扎日期、时间和部位。
4.血管断端喷血应采用结扎止血法,用止血钳直接夹闭血管的断端。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止血的目的、方法、操作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
2.指导患者配合的方法。
(4)注意事项
1.条件允许前提下,必须使用无菌敷料;在紧急状态下,现场任何清洁而合适的物品都可临时作为止血用物。
2.使用加压包扎止血法时,敷料要厚,压力要适当,包扎范围应大,若伤口内有碎骨或异物时,不得应用此法。
3.止血带松紧度以出血停止、短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宜;止血带要做出显著标记(如红色布条),并注明扎止血带的时间;结扎时间>1h,应每30min放松1次,每次30~60s;松解时,可用按压法止血。
4.止血带止血法不适用于前臂及小腿部位的止血。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绷带、布带等代替,但不应用绳索、电线或铁丝等物代替。
5.按压止血法属于应急措施,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改用其他止血方法。
第十一章常用标本采集
一、血标本采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配合程度,需空腹取血者了解是否空腹。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和肢体活动度。
(2)操作要点
1.真空采血法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将采血针与持针套连接,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真空采血管。
2.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根据采集血标本的种类准确计算采血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穿刺。
采集完成后,取下注射器针头,根据不同标本所需血量,分别将血标本沿管壁缓慢注入相应的容器内,轻轻混匀,勿用力震荡。
3.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外周血管通路仅在置入时可用于采血,短期使用或预期使用时间不超过48h的外周导管可专门用于采血,但不能给药。
采血时,血管通路要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净导管中的残余血液。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血标本采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如需空腹采血应提前告知。
2.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4)注意事项
1.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血标本。
2.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治疗,应从非输液侧肢体采集。
3.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根据采血管说明书要求依次采集血标本。
4.采血时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
5.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
二、血培养标本采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了解寒战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3.了解抗生素使用方法。
4.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态和肢体活动度。
(2)操作要点
1.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2.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3.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取血法:
取1支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备用,另备2支注射器。
取下肝素帽,连接1支空注射器,抽出5ml血液弃去;如正在静脉输液中,先停止输液20s,再抽出5ml血液弃去。
另接1支注射器抽取足量血标本。
4.成人每次采集10~20,婴儿和儿童1~5。
5.用75%乙醇消毒培养瓶瓶塞,待干,将血标本分别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内,迅速轻摇,混合均与。
(3)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4)注意事项
1.血培养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2.根据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准备合适的需氧瓶和厌氧瓶。
3.间歇性寒战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前取血;当预测寒战或高热时间有困难时,应在寒战或发热时尽快采集血培养标本。
4.已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5.血标本注入厌氧菌培养瓶时,注意勿将注射器内空气注入瓶内。
6.2次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隔1h。
7.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采取血培养标本时,每次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其中一套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则从导管采集。
2套血培养的采集时间必须接近(≤5min),并做标记。
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体温、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设置。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2)操作要点
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成年人常选择挠动脉或股动脉,新生儿宜选择挠动脉)。
2.宜选择血气专用注射器采集血标本。
若使用常规注射器,应在穿此前先抽取肝素钠0.2ml,转动注射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与附着肝素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的气泡。
3.选择并消毒患者穿刺部位和操作者的食、中指,以两指固定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角刺入动脉。
若穿刺成功,可见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采血1ml。
4.拔针后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无菌橡皮塞或专用凝胶针帽,压迫穿刺点5~10min。
5.轻轻转动血气针,使血液与凝剂充分混匀,以防止凝血。
6.经动脉压管取血法;先用注射器抽出冲洗用肝素盐水并丢弃,缓缓抽出约5ml血液,换2ml肝素化的注射器抽取标本1ml。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4)注意事项
1.洗澡、运动后,应休息30min再采血。
2.标本应隔绝空气,避免混入气泡或静脉血。
3.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后应延长按压时间至少10min。
4.采集标本后30min送检。
四、尿标本采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排尿情况及配合程度。
2.女性是否在月经期,若在月经期,则不宜留取标本。
(2)操作要点
1.晨尿留取晨起后第1次尿液的中段放入清洁容器送检。
2.餐后尿留取进餐后2h的尿液。
3.尿定量检查将规定时间内的尿液装入含有防腐剂的清洁容器内,混匀后记录总量,取100~200送检。
4.尿胆原监测以留取14:
00-16:
00时间段的尿液为宜。
5.尿培养标本检测
(1)中段尿采集方法:
一般要求在膀胱内存留4~6或者以上的尿液为佳;用清水充分清洗会阴部,再用灭菌水清洗阴道口。
若男性患者包皮过长,应将包皮翻开冲洗。
排尿,将前段尿弃去,留取中段尿10ml,置于灭菌容器内。
(2)尿管尿液采集法:
尿潴留者用导管弃去弃去前段后,留取10~15ml尿液置于灭菌容器内送检;留置导尿患者应先夹闭30s,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导尿管口,用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防止带入消毒剂;长期留置尿管者,应在更换新导管后留取尿标本。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留取尿标本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4)注意事项
1.会阴部分泌物过多时,应先清洁或冲洗会阴后再留取。
2.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或其他异物混入标本。
3.选择在抗生素应用前留取培养标本。
、
4.留取尿标本前不宜过多饮水。
5.尿标本留取后要及时送检。
五、便标本采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排便情况及配合程度。
2.无法排便者:
将肛拭子前端用甘油或生理盐水湿润,插入肛门4~5cm(幼儿2~3cm)处,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沾取直肠内黏液后取出,置于容器内。
3.采集标本时,应选取中央部分或有粘液、脓血等部分。
4.检查蛲虫卵:
取透明薄膜纸于夜晚12点左右或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口周围拭取,立即镜检。
5.找寄生虫做虫卵计数:
采集24小时大便。
6.便隐血试验:
检查前3天禁食肉类、肝类、血类食物。
并禁服铁类,按要求采集标本。
7.检查阿米巴原虫,应在采集前将容器用热水加温,便后连同容器一起送检。
8.服驱虫药或做血吸虫孵化检查时,留取全部粪便及时送检。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粪便留取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注意事项
1.灌肠后的粪便、粪便过稀及混有油滴不宜作为检查标本。
2.便标本应新鲜,不可混入尿液及其他杂物。
六、呼吸道标本采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排痰情况及配合程度。
2.评估患者口腔黏膜有无异常。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分层、气味、粘稠度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
(2)操作要点
1.自行咳痰采集法晨痰为佳,用冷开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可出呼吸道痰液,标本量不少于1ml,痰量少或无痰者可采用10%盐水加温至45°左右雾化吸入后,将痰液咳出。
2.难于自然咳嗽、不合作或人工辅助患者的痰液采集法患者取适当卧位,先叩击患者背部,然后将集痰器与吸引器连接,抽吸痰液2~5ml于集痰器内。
3.气管镜采集法协助医生在气管镜引导下,直接采集标本。
4.咽拭子采集法患者用清水漱口,取出无菌拭子蘸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用压舌板轻压舌部,迅速擦拭患者口腔两侧腭弓及咽、扁桃体的分泌物,避免咽拭子触及其他部位;迅速把咽拭子插入无菌试管内紧塞。
5.24h痰标本采集方法在广口集瓶内加少量清水。
患者起床后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至次日晨进食前漱口后最后一口痰结束,全部痰液留入集痰瓶内,记录痰标本总量、外观和性状。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痰标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告知患者避免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
(4)注意事项
1.除24h痰标本外,痰液收集时间宜选在清晨。
2.查痰液培养及肿瘤细胞的标本应立即送检。
3.避免在进食2h内留取咽拭子标本,以防呕吐,面前不要触及其它部位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七、导管培养标本采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和导管局部皮肤情况。
2、了解导管留置时间。
3、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和肢体活动度。
(2)操作要点
1、采集血培养标本2套,一套从可疑感染的导管,另一套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方法同血标本采集)。
2、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使导管穿刺点位置低于心脏水平。
3、缓慢移出导管,迅速按压穿刺点,检查导管尖端是否完整。
4、用灭菌剪刀剪取导管尖端和皮下部分,分别置于无菌试管内塞紧,注明留取时间。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留取标本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变笨留取的方法及配合方法。
3、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四)、注意事项
1、采集标本的时机尽可能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2、留取导管标本应与采集血培养标本同时进行,采集时间宜在5min内完成。
第十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
一、护理单元药品管理
(一)一般药品管理
1、药品存放、使用、管理应有相应规范。
2、专人管理、专柜保存,保持药品柜整洁。
3、贮存药品容器的标签清晰。
4、各类药品必须分开放置,保存方法符合说明书要求。
5、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
6、按照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有计划地使用药品,使用后及时补充。
(二)毒麻药品及精神药品的管理
1、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2、麻醉药品需专柜加锁保存,使用专用处方,专本登记,专人管理,每班清点交接。
3、按照具备麻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的医嘱和麻醉处方为本护理单元患者使用麻醉药品。
4、对未用完的最小包装剩余药进行销毁,销毁应有两人在场并签字。
二、口服给药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用药史、过敏史、不良反应。
2、评估有无口腔、食管疾病,吞咽困难等。
3、了解药物的性质、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操作要点
1、小剂量体液药物,应精确量取,确保剂量准确。
2、所有药物应一次取离药盘,不同患者的药物不可同时取出。
3、协助患者取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对危重和不能自行服药的患者应予喂药。
4、鼻饲给药时,应将药物研碎,用水溶解后由胃管注入。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口服给药的方法、配合要点、服用特殊要求、注意事项。
2、知道慢性病和出院后继续服药的患者按时、正确、安全服药。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品使用说明书服药。
2、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
3、患者不在病房或者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做好交班。
三、抽吸药液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无菌操作。
2、评估药液及注射器是否符合要求。
3、观察抽吸的粉剂药是否完全溶解。
4、了解所配药液的配伍要求。
(2)操作要点
1、抽吸药液前应严格查对。
2、自安瓿内吸取药液:
将安瓿顶端药液弹至体部;消毒安瓿颈部后划一锯痕,再次消毒后折断;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置入液面以下,抽动活塞,吸取药液。
3、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
消毒后,用注射器吸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注入瓶内,倒转药瓶,使针尖在液面以下吸取所需药液,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4、粉剂药的吸取: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结晶或粉剂药充分溶解后吸取。
(三)注意事项
1、抽吸药液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药品配伍要求。
2、混悬剂摇匀后立即吸取,油剂可稍加温或双手对搓药瓶(药液遇热易破坏着除外)后用稍粗针头吸取。
3、抽吸完药液应在标签上注明患者及药液的信息,并贴于注射器上。
四、皮内注射
(1)评估和观察要低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
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
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皮内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4)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
2、不应抽回血。
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
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5、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
五、皮下注射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
4、了解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根据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
4、过度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减小穿刺角度。
5、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
6、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勿揉搓注射部位,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六、肌肉注射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状况。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消毒皮肤。
3、一手紧绷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垂直快速刺入肌肉。
4、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5、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注射时配合事项,如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2、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
(4)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物说明书使用药品。
2、观察注射后疗效和不良反应。
3、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5、出现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
6、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长针头。
七、静脉注射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等。
2、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
3、评估注射过程中局部组织有无肿胀。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穿刺部位上方5~6cm适宜处扎止血带。
3、消毒皮肤。
4、一手紧绷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静脉。
5、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后缓慢注入药液。
6、拔针,轻压进针部位3~5min。
(4)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推注刺激性药物时,需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
3、注射过程中,间断回抽血液,确保药液安全注入血管内。
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以适当速度注入药物,推药过程中要观察患者反应。
5、凝血功能不良者应延长按压时间。
八、密闭式静脉输液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
2、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2)操作要点
1、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
2、头皮针穿刺:
消毒皮肤,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角斜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妥善固定。
3、留置针穿刺:
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
4、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血管条件、意识状态、治疗需求、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2、了解既往静脉穿刺史、有无相应静脉的损伤及穿刺侧肢体功能状况。
3、评估是否需要借助影像技术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
4、了解过敏史、用药史、凝血功能及是否安装起搏器。
5、置管期间,定期评估穿刺点局部情况、导管位置、导管内回血情况,测量双侧上臂臂围。
(2)操作要点
1、PICC置入
(1)确认已签知情同意书。
(2)摆放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角。
(3)测量预置导管长度及上臂臂围,并记录。
(4)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隔离衣、无菌的无粉手套、帽子、口罩、无菌大单。
(5)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先用乙醇清洁脱脂,待干后,再用碘伏消毒3遍,或选择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置管前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导管及连接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并用生理盐水湿润导管。
(7)扎止血带,15°~30°实施穿刺,确定回血后,降低角度进0.5cm再送导入鞘,确保导入鞘进入静脉内;放松止血带,拔出穿刺针芯,再送入导管;到相当深度后拔出导入鞘;固定导管,移去导丝,并安装输液接头。
(8)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形或“L”形弯曲,用免缝胶带及透明敷料固定。
(9)透明敷料上注明导管的种类、规格、置管深度,日期和时间,操作者姓名。
(10)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做好记录。
2、成人PICC维护
(1)记录导管刻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2)输液接头每周更换1次,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24h更换1次。
(3)冲、封管遵循SASH原则:
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若禁用肝素者,则实施SAS原则),根据药液选择适当的溶液脉冲式冲洗导管,每8h冲管1次;输注脂肪乳、输血等黏稠液体后,用生理盐水10~20ml脉冲正压冲管后,再输其他液体;封管时使用10~100U/ml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液量应2倍于导管+附加装置容积。
(4)更换敷料时,由导管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无菌透明敷料,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先用乙醇清洁,待干后,再用碘伏消毒3遍,或选择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面积大于敷料面积。
(5)无菌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固定;注明贴无菌敷料的日期、时间、置管深度和操作者姓名。
(6)记录穿刺部位情况及更换敷料的日期、时间。
3、新生儿PICC维护
(1)输液前抽回血,见回血后再抽取生理盐水2ml脉冲式正压冲管,连接输液管。
(2)输液结束给予生理盐水2ml脉冲式冲管后给予10U/ml肝素盐水1~2ml正压封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护理 实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