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知能检测4.docx
- 文档编号:7916913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8.53KB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知能检测4.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知能检测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知能检测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知能检测4
阶段知能检测(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2.(2011·莆田月考)“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4.(2012·佛山调研)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这表明(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5.“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
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
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
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
”这首词是为下列哪一项事件而作( )
A.开国大典 B.颁布第一部宪法
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6.(2012·南京月考)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
“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
”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
7.(2012·无锡调研)右图是1987年两岸离散兄妹在大陆相见的场面。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他们离散了至少有38年
B.哥哥是乘飞机直接从台湾抵达大陆的
C.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
D.他们都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
8.(2012·盐城调研)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01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中南海深秋之夜,面对周恩来等人的疑虑,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
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请问“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指的是什么事件(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C.中国加入国际联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右图源自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期 刊,标题是:
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画面 展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见面, 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
由于英文中的Odyssey具有积极乐观 的含义,由此可见,美国方面对这次访 问中国还是很满意的。
它表明( )
A.中美已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已开始正常化
C.中美已经发表建交公报
D.中美之间不存在矛盾与冲突
12.(2012·莆田质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
“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
“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设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分)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6分)
14.(2012·南京模拟)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说:
“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
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 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
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
“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
材料四 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
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
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6分)
(2)在材料二中提到的“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
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2分)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
(4分)
阶段知能检测(四)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避免了政党斗争现象而发展成稳定的民主国家,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密切相关,因为在这个制度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均可参政议政,但不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
A的根本宗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D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大政方针,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可知是解决民族问题,排除A、C、D。
由“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新中国未照搬苏联的民族共和国制度,而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应当是“文化大革命”,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说法是A。
【答案】 A
4.【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1979年和2010年的城乡比例的变化。
正确选项是B。
A、C、D三项说法错误。
解题技巧:
B、D两项是对立观点,一般是二者选其一。
【答案】 B
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由“紫荆花长伴五星旗”可判断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分析得出是香港回归。
【答案】 C
6.【解析】 这些“回流香港的人”本来就是中国人,他们“回港”如同回家,因此与全球化无关,从而排除C;A、D暗示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中央政府不支持和投资环境不好,因此也应排除。
实际上,当初“港人移民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一国两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是对香港未来社会、经济制度走向的误判。
如今回流也主要是因为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答案】 B
7.【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台湾从1949年与大陆隔绝,故A符合史实;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C正确;结合图片可知D也正确;而B与史实不符,2008年两岸三通才真正实现。
【答案】 B
8.【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对比选项可知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9.【解析】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
所以选A。
B、C、D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
【答案】 A
10.【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结合材料中“中南海”“周恩来”“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等信息可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D
11.【解析】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是在1978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仍存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答案】 B
12.【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D项与1949年建交高峰时期的史实不符。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解析】 第
(1)问原因要结合材料中“外遭……内受……”进行归纳;斗争和探索,强调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结合民族资产阶级斗争和探索史实回答即可。
第
(2)问回答时注意时间限制“1949~1956”即建国初期,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回答。
第(3)问要从材料中归纳提炼,注意归纳全面,语言简炼。
第(4)问认识要结合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趋势过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答案】
(1)主要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斗争和探索: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特点: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更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4)认识:
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1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概括的能力。
第
(1)问和第
(2)问应首先依据材料一、二中的时间、内容等信息,分别判断“政策”的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3)问要调动所学知识作答;解答第(4)问时注意综合前三问的结论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进行理解归纳。
【答案】
(1)政策:
联合中国作战。
原因: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
(2)政策:
敌视政策(孤立、封锁、遏制)。
根源: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共同利益”:
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3)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依存性加强,需要政治经济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阶段 知能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