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docx
- 文档编号:7915282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22KB
第47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docx
《第47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7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7讲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
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完成,但尽管这样,也不能保证里面完全没有错漏,未经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宜公开。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四十七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
玛欣德尊者2009.06.12讲于江西佛学院
下面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法师、居士、大德、贤友们,晚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缘起支当中的无明缘行,行缘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讲缘起的部分。
我们讲到了行缘识之后,接着是识缘名色vi¤¤àõapaccayànàmaråpaü。
在这里,名色里面的名是以“朝向故为‘名”。
”
就是(倾向故为‘名’namatãtinàma§,‘倾向之相’为‘名’namanalakkhaõa§nàma§)。
因为所有的名法都有一个特相,就是面对所缘、朝向所缘,所以称为名。
在这里它是特指心所。
名的特相是朝向;作用是与识相应,作为心所它和心是相应的;表现为无鉴别;近因是识。
而色以“变坏故为‘色’。
”
ruppatiråpa§.
ruppati就是变坏或者会毁坏的,所以称为rupa色。
它的特点是毁坏;作用是散布,散布全身的散布;表现为无记,因为色法不会有善或者有恶;近因是识。
要知道这里讲到的色,它是特指业生色。
对于名色,在十二缘起支当中的名色,佛陀是这么样说的:
“诸比库,什么是名色呢?
诸比库,受、想、思、触、作意,这称为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这称为色。
如是,此名与此色,诸比库,这称为名色。
”
也就是说这里讲到的名法,本来名法包括了心与心所,但是由于这里讲到的心是属于识,而这里的名是特指心所。
对于色法来说,本来色法包括了四种生起之因:
即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和食生色。
但它在这边是特指业生,就是由业产生的四大以及四大种。
对于识缘名色里面的识,《清净道论》又这么样说:
“作为名色之因的识。
可分为果报与非果报识两种。
”
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讲到的识缘名色里面的识,应当用两种方法来讲:
一种是果报识,一种是非果报识。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讲到的识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果报识,果报识就是我们所说的果报心;另外一种是非果报识,非果报识是属于造业的心。
果报识在识缘名色这里,是特指今生的果报识;而非果报识,在这里是指前生的业识,就是前生所造的业的识(造业的心),而且它是特指在前一世造业的心。
我们为了要讲清楚识缘名色这种关系,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今生当中果报心和果报心所,还有业生色之间的关系;另外就是作为前世、前一生所造下的那些业、造业的心和带来今生这些名法和色法之间的关系。
为了要厘清识缘名色的关系,我们先要分,因为佛陀的教法里面它是涵盖三界的。
而且十二缘起支只是发生在生命界、轮回界,而作为轮回,一个众生投生的地方可以分为三类,即:
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而三界的结生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就是:
有一类的有情属于无想有情天。
无想有情天是指有一类的有情投生在第四禅天里面,这一种有情并没有任何的心识,他们只有色法。
所以,当一个众生透过无想定投生到无想有情天的时候,由于没有心,所以他只是属于色结生。
换而言之,这一种有情并没有结生心,在他的生命一开始那一刹那,就只是一堆色法而已。
由于在这一类的生命当中,整个生命五百大劫只有业生色,而且这种业生色是特指命根九法聚,所以这一类的众生存在称为一蕴有。
这里的一蕴有是指哪一蕴呢?
是指色蕴。
还有无色界的梵天人,由于一个众生投生到无色界,无色界有没有色法?
没有色法,如果有色法那就不叫无色了。
如果没有色法的话,那他属于什么结生?
他只是属于名结生。
在五蕴当中名是指哪些蕴呢?
受、想、行、识。
所以无色界的有情的生命是只有名法而没有色法的,这称为四蕴有。
有(bhava)的意思就是生命。
一蕴有就是有一类的生命只有色法,但没有心;有一类的生命只有心法,而没有色法。
除了无想有情天,欲界和色界的众生,他们在结生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开始的时候是名法和色法一起生起的,这一类的众生称为名色结生。
由于有了名色,所以,这一类的众生也称为五蕴有,就是拥有五蕴的,拥有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生命。
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存在有这三种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在这三种有当中,识缘名色是什么样的关系的。
一蕴有是指只有色法的众生,在这个时候,识缘名色不一定能够说得通。
对于这一类的众生来说只是识缘色,而且这里的识是特指前生所造的业识。
例如,他造作了入无想定的这种善业,由于这一种善业的成熟,使他投生到色界里的无想有情天,而由于投生的时候只有色法并没有名法,所以对于无想有情天来说,识缘名色是不适合的,只能够说识缘色。
对于四蕴有来说,也是识缘名色并不适合,只能够说在无色界的有情里面是识缘名。
这个时候它可以有两种关系:
一种就是在那一生当中的心跟心所;而在前世来说,由于他前世曾经造了无色界定的这种善业,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能够证得无色界定,在他的心中生起的心是属于无色界的广大心,这种心所造下的业是属于能够使他投生到无色界梵天里的这种善业。
这里讲到的识缘名,就是指过去所造的业而带来了在那一期生命里的果报的名法。
而对于五蕴有来说,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或者动物、或者鬼类、或者欲界的天,还有色界,就是除了一蕴有的其它的色界梵天,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是识缘名色。
因为,这一类的众生拥有色、受、想、行、识,也就是说他们都有名色法,所以识缘名色是这么样来的。
在这里我们并不讨论一蕴有跟讨论四蕴有,我们在这里只是讨论五蕴有的世间。
当然,如果有一些禅修者在观照他们的过去世的时候,如果发现他们在过去的轮回里面曾经投生到无想有情天,也就是他们的过去生曾经经验过一蕴有,或者曾经投生到无色界梵天,也就是他的过去生命曾经是四蕴有,那么,在他辨识他的过去世的缘起关系的时候,还是要辨识识缘色或者识缘名。
但是,一般情况来说,大多数的众生、有情,他们轮回都是在欲界、在色界,这个时候,如果这一位禅修者在辨识他的过去世的时候,他就要用识缘名色的这种关系来辨识。
在这里,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解释识缘名色:
第一种用业识的方法,业识的方法就是在《清净道论》里说到的非果报识。
另外一种我们用果报识的方法来解释识缘名色。
这里先讲用业识,这里讲的业识是前一世造业的心称为业识。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了业,这种业在他结生的时候成熟,那过去所造业的这种心带来今生结生的果报名色法,对于名法来说就是果报心与心所,而对于色法来说是业生色。
假如这一堆名色法是一个人的话,就是说如果一个众生在过去生曾经造下了善业,这种善业在过去生造的时候称为前生的业识。
前生的业识,例如:
它是属于八大善心的其中一种,我们在这里就举一个人在过去造了殊胜的三因善业为例子。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造了殊胜的三因善业,一般是指悦俱的智相应心或者舍俱的智相应心。
过去造的这种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使他带来结生,在结生的那一刹那,他的果报心是属于什么心?
属于结生心,而且是属于智相应的果报心。
如果是智相应的悦俱的心,那么一个心(这里的果报心)再加上心所(心所一共有三十三个心所),也就是说这一个人的结生名法是三十四个名法。
对于如果是一个舍俱的智相应心的话,那么这里的心是属于舍俱智相应一心,然后心所有多少个?
心所有三十二个,因为少了一个什么心所?
少了一个喜心所,舍俱的就没有喜心所,如果悦俱的,也就是受是属于乐受的,那么它就会有喜心所。
对于色法来说,一个众生投生为人,在一结生的那一刹那有多少种色法?
有多少种?
有三十种,即:
身十法聚、性十法聚和心处十法聚。
在一结生那一刹那,这一个人,只是我们叫做受精卵,刚刚受精那一刹那结生已经形成了。
结生那一刹那,这一个人的那一个受精卵的里面,就会有身十法聚,身十法聚就是指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和身净色。
还有性根十法聚,也就是说在一投生那一刹那,一个人的性别已经决定了,是男是女已经决定了。
如果是个女性的话,那么性根十法聚是指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和女性根色;如果是男的话,那它是男性根色。
还有心处十法聚,即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和心所依处色。
为什么必须得要有心所依处色呢?
因为它也是结生心的依处。
所以,在结生那一刹那,识缘名色的关系是由于过去造了业,造业是由什么来负责的?
是由这种造业的心,这种造业的心我们称为识。
在他投生的那一刹那带来了结生心(结生名法)和那一个果报的身体,这称为识缘名色。
在生命期间,识还是指前生的业识。
在一个人的生命期间,对于名法来说他可以有多少种名法?
果报的心可以在一个人的生命里面有多少种可以生起?
多少种?
双五识可不可以生起?
即是眼、耳、鼻、舌、身的善果报和不善果报,还有两个领受心,三个推度心和八个大果报心,这些可以在生命期间生起。
对于色法来说,即是业生色,也就是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了业,这里的业就和我们刚才讲到的结生的业不尽相同了,也就是这里的识。
对于一个人来说,令他结生的前生业识一定是什么?
一定是善业,是不是?
是还是不是?
如果是不善业的话,那么他不可能投生为人。
所以,对于一个人在结生的时候,必定识是善业。
而生命期间,这里的前生业识可不可以是不善业?
可以吗?
可以。
如果只是善业的话,那么双五识只剩下五个了,它只剩下善果报了。
所以,在生命期间,这里讲到的业识可以是所造的不善业或善业。
就是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了不善业,今生他是不善果报心来体验的。
如果前生造的是善业,当这种善业在这一生的生命当中成熟,他可以体验为善的果报心、善的果报心可以体验。
而作为前一世所造的业,在今生只要他这个身体还存在、他还有生命,那他过去所造的业不断地会成熟,而带来这个业生身,这个业生身我们称为业生色法,就是说这个身体,在这种情况是属于识缘名色。
我们讲了由于前一世所造的善或不善的业,带来今生的名色法,这一种是属于识缘名色。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在《清净道论》里面讲到的,如果是作为果报识的话,那识缘名色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也可以分为两种方法来解释:
第一种识缘名色只是发生在结生那一刹那。
在结生那一刹那,这里的识是指结生识,也就是结生心。
因为心就是识,识就是心,我们讲到的五蕴当中的色、受、想、行、识vi¤¤àõa,这里的识就等于所有的心法——八十九种心。
在结生的时候和结生识一起生起的名法是什么?
是俱生的相应心所。
如果这个结生心是发生在人,而且我们又再举刚才如果是一种殊胜的三因善心的话,那他过去生所造的可能是悦俱的智相应心或者舍俱的智相应心。
在他结生的时候,他的结生心只是一个,然后结生的名法,就是说跟这一个结生识同时发生的称为相应的心所,有三十三个。
如果是悦俱的话三十三个,如果是舍俱的话三十二个。
为什么它们会一起发生的呢?
因为我们讲到心所的时候还记得吗?
心所必定跟心同生同灭,取同一个目标,拥有同一个依处。
心和心所之间的关系就犹如国王和大臣的关系,有了心必定会有和它一起生起的心所,就好象四大与四大所造一样,四大种不会单独地生起。
任何的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不会单独、单独地生起,它们一生起就是成组成组地生起。
心也是究竟法,心所也是究竟法,它们生起就是按照心的规律而生起。
对于色法也是。
一旦色法,例如:
地界生起,它必定会伴随着水、火、风,还有颜色、香味、食素会一起生起的。
在结生的时候,心的生起必然伴随着心所的生起,所以我们称为“俱生”,就是一起生起的意思。
而“相应”就是因为它们都是属于在同一个名聚里面。
一堆的色法我们称为色聚,而名法也是以一堆的方式出现,所以这个我们称为相应的心所,它是和心相应的。
对于色法上来说,它也是属于俱生的业生色。
这里的“俱生”是和什么同时生起啊?
和结生心同时生起。
如果他是个人的话,那么俱生的业生色有多少种?
有多少种?
还是刚才讲到的有三十种,即:
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和心处十法聚。
这里所讲到的“识缘名色”,当一个人在结生那一刹那,结生的心称为识;和结生心一起生起的心所称为名;而结生的时候一起生起的色法称为色;所以这称为“识缘名色”。
这种关系就犹如佛陀在《大因缘经》里面讲到的,佛陀问阿难尊者说:
“阿难,若识不入母胎有名色生起吗?
”
就是讲到的如果没有结生心的生起,那么在母胎里面有没有名色的生起?
那是没有的,不可能的。
而同时,这一句话里面也揭示了这里讲到的识和名色,它可以专指在投生那一刹那。
另外,如果在生命期间,生命期间识在这里是属于俱生识,而且特指果报识来说的,不是业识。
这种果报识在生命期间,它和名色法之间的关系就是:
识就是果报心,而名法就是和这一个果报心俱生的相应心所。
我们举眼识为例子。
眼识只是一种心,和眼识俱生的名法有多少个?
有七个,这七个是哪七个呢?
它就是遍一切心的心所,即:
触、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和作意。
所以在眼识里面,眼识这种心称为果报心。
这里的俱生是指和名法俱生的,而名是指心所,对于色法来说,色法在这里是特指心生色法。
为什么不是业生色法呢?
因为,如果是俱生的话,名法在生时是最强的,它能够生起心生色法,所以在这个阶段它是属于俱生的色法。
这一种称为俱生缘。
在这里识缘名色可有四种方法来分析、来解释。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讲识缘名色的识是过去生所造下的善或不善的心的话,那么今生的名色法就是由过去所造业的心带来的名色法,这种称为识缘名色。
它又分为在结生的时候和在生命期间。
如果从今生来讲,这里的识只是指果报识,这里的名是指果报名法,这里的色在结生的时候是业生色,在生命期间我们可以指心生色法。
这一种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结生(在投生的那一刹那)的关系;一种是在生命期间的关系。
这是识缘名色vi¤¤àõapaccayànàmaråpaü的这种关系。
接着我们再讲六处saëàyatana。
六处的处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来者生长及扩大故为处。
”
它的特点是处;作用就是见、闻、尝等;表现为依处或者门,也就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这样的意思;近因是名色。
那什么是六处呢?
佛陀这样讲:
“诸比库!
什么是六处呢?
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诸比库这称为六处。
”
这里讲到的六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处。
这六处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五种属于什么法?
是属于色法,也就是我们说到的,以眼净色为主要的眼处门的五十四种色法,耳处、鼻处、舌处、身处。
而对于意处来说,意处是色法还是心法?
还是属于心法。
名色缘六处可以说是在缘起支当中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
我们在这里就去分析名色缘六处一共有五种关系nàmaråpapaccayàsaëàyàtanaü:
第一种是nàma-paccayàmànàyatanaü,名缘意处,这是一种关系;
第二nàma-paccayàråpàyatanaü,名缘色处,这是第二种关系;
第三råpa-paccayàråpàyatanaü,色缘色处,这是第三种关系;
第四种råpa-paccayàmanàyatanaü,色缘意处,这是第四种关系;
第五nàmaråpa-paccayàmanàyatanaü,名色缘意处,这是第五种关系。
这五种关系,它们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在这里简单地再讲一讲。
我们先讲第一种关系,即名缘意处。
名缘意处里面的名是指俱生的相应心所,而意处在这里是指俱生的心;也就是说,这里讲到的名缘意处,就是心所和心之间的关系。
心所和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它们是俱生的关系,所以这个叫做sahajàtapaccayo俱生缘。
也就是在这里讲到的名色缘六处,我们可以分为名缘意处,它的意思就是因为有了相应的心所为缘,所以才会有心的生起。
因为心所和心必然是同时生起的,所以这种同时生起的支持的缘称为俱生缘。
也就是说心法的存在必须得有心所法的支助,这种支助的关系是它们同时生起的关系。
所以,在这里名缘意处以俱生缘它们成为一种缘、一种关系。
第二种是nàma-paccayàråpàyatanaü名缘色处。
名缘色处在这里的名法是后生的心与心所,对于色处来说是五种色处,哪五种色处呢?
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五种色处。
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五蕴有的世间,凡是名法的生起必须要有什么?
要有依处。
我们用一种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心就必须得有心生起的物质基础、心产生的物质基础。
例如:
我们说到的眼识,眼识如果没有眼睛,会有眼识执行看的作用吗?
没有。
也就是说这里的关系就是作为眼处的物质基础、耳处的物质基础、鼻处、舌处、身处的物质基础,它是支持依这些依处生起的心。
这一种关系,它是什么样的关系?
是后生缘的关系pacchàjàtapaccayo。
为什么是后生缘呢?
因为,先有色处的生起,才会有名法的生起。
例如:
有了眼睛,先有了这个作为物质的眼睛——肉眼,然后它才会有眼识。
但是眼识的生起比色处,就是比眼更后生起。
而由于有了后面生起,它反而支助这里的依处,这称为后生缘。
也就是名法是后面生起的,它比色法更后生起,但由于后生的名法支助前面前生的色法,这种称为后生缘。
而对于色法来说,它如果是支助名法,这个叫做前生缘。
这个在二十四缘当中的purejàtapaccayo(前生缘)、pacchàjàtapaccayo(后生缘)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理解这句话,就是:
因为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它才会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些心法的生起,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么样的。
我们再看另外第三种关系是råpa-paccayàråpàyatanaü色缘色处。
色缘色处在这里的色,它是指俱生的色界和命根、还有食素。
而对于色处来说,在这里的色处还是我们刚才讲到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是属于五处的色法。
我们刚刚讲到的眼、耳、鼻、舌、身这是称为色法,这个是属于处。
而对于意处它是属于名法,它是属于心。
这里讲到的名色缘六处的色法,它包括了俱生的色界。
俱生的色界意思就是在一粒色聚里面的地、水、火、风,这称为俱生的色界。
对于这俱生的色界是如何支助一粒色聚里面的眼净色、或者耳净色、或者鼻净色、或者舌净色、或者身净色呢?
它们是以助力的关系而支助相应的处色。
而对于命根来说,它是以随护力就是保护生命,保护这一粒业生色的生命这种关系。
对于食素来说,它也是以助力的关系而帮助,就是提供营养素。
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一粒业生色里面。
这里的业生色是特指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身十法聚这五类的业生色。
五类的业生色里面的地、水、火、风,它以支持力支持眼净色或者耳净色。
而命根是以保护、提供生命而支持眼净色、耳净色。
对食素来说是提供营养素而支助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
这一种关系称为色缘色处。
我们看看第四种关系råpa-paccayàmanàyatanaü色缘意处。
这里讲到的色缘意处的色,跟我们刚才讲到的名缘色处,它们正好是相反。
这里的色是前生的依处色。
而对于意处来说,这里是指心与心所。
也就是说由于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基础,才会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的生起。
这种关系由于色法是之前生起的,之前生起它是支助作为眼、耳、鼻、舌、身这些心与心所生起的物质基础,所以称为前生缘purejàtapaccayo。
也就是因为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基础,所以它支助眼、耳、鼻、舌、身这些心、就是这些意的生起。
所以如果没有了这些色法,例如:
没有了眼净色,没有了眼睛,它自然不会有这些的生起。
而因为有了这个生起,所以它能够支助它的生起和存在,所以这个是色缘意处。
我们再看第五种关系nàmaråpa-paccayàmanàyatanaü名色缘意处。
这里讲到的名色的名,是俱生的相应心所。
而色是指依处色。
它支助的意处,意处就是指心,即识。
因为有了俱生的相应心所,那么这里名和意处之间是什么关系?
它们是俱生缘的关系,也就是同时生起的关系。
而作为依处来说,依处对于识它们是什么关系?
是前生缘的关系。
名色缘意处,也就是说因为有了在一种名法里面的心所,它才会有心的存在,因为它们是互相生起的。
心生起必定会有心所的生起,而心所的生起必定会有心的生起。
所以这里讲到的意处就是指心,它因为有了心所的存在,它才会有存在,所以这个是一种缘。
还有因为依处是心生起的物质基础,所以以依处的方法而它存在。
而由于在依处色里面它是前生的,它比心更早生起,之后才提供了心的生起的物质基础,所以这一种关系称为前生缘的关系。
这个是名色缘六处的五种关系。
因为有了名色缘六处,然后接着就是六处缘触。
那触到底是什么触呢?
触就是phassa。
“接触故为‘触’。
”
它的特点就是触到;作用是接触;表现为集合,什么的集合呢?
依处、所缘和心、心所的集合;近因是六处。
佛陀怎么样定义“触”的呢?
佛陀这样说:
“诸比库!
什么是触呢?
诸比库,此六处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诸比库这称为触。
”
在讲触之前,我们再讲一个处,不过这个处就是àyatana的处,就是六处的处saëàyatanaü。
在中文里面它的音是一样的,但是字是不同的,在巴利里面也不同。
在这里讲到的六处,它包括了内六处和外六处。
内六处是指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和意处这六种;而作为外六处包括了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和法处。
这里所讲到的内六处眼、耳、鼻、舌、身,这些处是属于什么法?
属于色法。
意处是属于什么法?
属于名法、属于心。
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是属于什么法?
属于色法。
而法处呢?
法处包括了三类:
包括了第一是十六种微细色;第二类是五十二种心所;第三是涅槃。
那为什么概念法不包括呢?
因为佛陀讲十二处只讨论的是究竟法的范畴,所以概念法并不包括在内。
我们在讲六处的时候,先要了解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十二处。
在这十二处当中,有十个半的是属于色法,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这十种是属于色法。
然后还要加十六种微细色,十六种微细色是指哪些啊?
水界、性根色就是女性根、男性根、心所依处色、食素、命根色,还有空界、身表、语表、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色相续、色老性和色无常性,这些是十六种微细色。
那心是指哪种?
十二处哪种是指心?
意处,意处是指八十九种心,而心所是五十二个心所还包括涅槃。
所以这个是指法处,所以法处在这里的范围是最广的。
我们讲到的六处缘触,佛陀又讲到了触由六处生,即: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和意触。
这里讲到的触是指什么触呢?
是指在心所里面的第一个心所——触心所。
还记得吗?
我们讲了七种遍一切心心所的第一个心所是什么?
就是触,这个触就是这里的触。
由于,眼识有多少种眼识?
有两种:
一种是善果报的,一种是不善果报的眼识。
在善果报眼识这个名法里面的触心所和不善果报眼识里面的触心所,所以一共有两种眼触。
耳触、鼻触、舌触、身触也是同样。
而作为意触,这里的意触还是属于果报心里面的触,一共有二十二种,即:
领受心有两种,善果报和不善果报的领受心有两种;推度心也是,善果报和不善果报的推度心有三种;和大果报心,是欲界的大果报心里面的触心所有八种;色界果报心有五种;无色界果报心有四种。
所以加起来一共是二十二种,这个是意触的触。
意触就是manosamphasso。
为什么说六处缘触呢?
我们看它们的关系。
saëàyatanapaccayàphasso,因为有了六依处,有了六所缘,和有了心与心所,它们之间的集合、或者接触,称为什么?
就称为触。
所以由于依处,眼、耳、鼻、舌、身,刚才那个是依处,有了六所缘,色、声、香、味、触,这个是所缘,再包括法所缘,还有心是属于意处,而心所是属于法处,它们之间的碰触我们称为触。
例如:
我们以眼触来说,生于眼处之触称为眼触,因为有了眼处,眼处就是内六处之一还是外六处啊?
内六处。
而作为颜色所缘呢?
是外六处的其中一种。
也就是我们讲到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的眼和色。
然后作为眼识的是属于哪一种?
是属于哪一种处?
是属于意处。
这三种的集合我们称为什么?
我们就称为眼触。
它们是这样来的,犹如佛陀在经典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7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 47 缘起 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