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 文档编号:7913851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36KB
《论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论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王震
摘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形势对中小学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介绍德育所包括的内容入手,分析了我国当代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即:
让受教育的主体回归生活,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凸显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德育触摸学生心灵;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以参加公益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会调查和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疾苦,从而体验和生成一种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等。
关键词:
德育;回归生活;凸显主体;实践体验
德育,简言之,是一种育德的活动。
朱镕基总理曾指出:
智育与德育相比,我们要更重视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德育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德育工作的成效又取决于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
因此加强德育工作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德育工作效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一)国家文件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规定
“德育”,顾名思义应该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和《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两个文件当中。
此外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守则》(1981年)、《中学生守则》(1981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1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4年)。
《守则》和《规范》是相互补充的,《规范》是《守则》许多条文的具体化,是《守则》在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要求,两者的精神是一致的,没有《规范》,《守则》中比较原则的要求不容易落实,没有《守则》,《规范》只限于日常行为的要求,又不够全面。
(二)对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结构把握
由以上可知,《纲要》、《大纲》、《守则》和《规范》构成了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校德育内容的构成原理,从结构上说,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内容可分为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五个层面,从组成上说,又分为基本内容和时变内容两大部分。
所以如何结构性地把握由国家文件规定下来的中小学德育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实践工作者的实际要求,也是德育理论中的重要课题。
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五个方面存在着一种相互递进的关系。
具体如下:
1、思想教育
在我国特指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具体包括科学人生观教育、科学无神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和理想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理想实质是人之德性的核心问题,是德育必备的理性基础。
是德育内容的最高层次。
2、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包括:
(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或社会公德教育。
(2)公民道德或国民公德教育。
(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此外,还有家庭美德教育、青春发育期的性道德教育和适当的职业道德教育。
4、法纪教育
法纪教育是指法制和纪律教育,是学校德育基本内容的较高层次。
法纪教育要求学校对学生依法管理并进行教育。
从管理方法上说有依法管理法,即:
学校德育管理者运用法律法规对学生施加影响,调控他们的行为以及德育组织内外部关系的一种管理方法。
5、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是高层次的学校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
我们对他们承担的教育责任是重大的。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养民主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只有充分弄清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结构,才能达到整体的把握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才能结合学校实际,富有成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中小学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中小学生发育普遍提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因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性与生理发育的超前性的矛盾,引发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诸多问题。
如社会公德意识滑坡、尊师节俭意识差、厌学情绪及“早恋”等,必须认真解决。
然而,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中对德育的重视只停留在表面上,德育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1、学校德育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德育活动的开展,首先必须建立学校德育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这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组织保证。
然而,有些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只由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来完成;没有政教处,团组织等机构,学生干部也只限于班集体中的班干部。
这使得一些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起来很零散,不够完整和规范,不够多元。
2、德育只是单项的道德灌输
应该说在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学生一直是单纯的被动的受众,学生的发展就是按照学校预设的德育规范进行矫正,学生对规范本身的是与非没有话语权,对如何遵从德育规范也缺乏自主权,所以,学生的德性养成完全是一个被动的教化过程。
由于在德育工作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学生缺乏对德育规范的理解,从而满足于一般性的应付,即:
当着老师时,学生不会违反道德规范,但是,不在学校或者不在老师面前就很难说了。
3、德育工作中与学生交流得少,思想指导单调、单一
德育工作不像那些文化科目,有特定的教材可用,有固定的讲解内容。
“守则”也好,“规范”也罢,只是条条框框的制度规定,然而,很多时候,德育工作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少对制度的执行,如果是简单的强制执行,其效果也只会是昙花一现,而且还容易引起叛逆甚至是群体性抵触。
德育工作效果欠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中小学教师在做德育工作时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德育工作单调、单一,其工作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鉴于以上所列的中小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要想很好的解决德育问题,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三、解决德育问题的对策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饱受指责,广大德育工作者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中一个深层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是德育的根基和原点问题。
学校德育只有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选择和实施上与之相契合,才能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获得学生的真心认同,那样学生的道德才会和身体一同生长。
(一)回归生活:
让德育贴近学生实际
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德育。
因而学校德育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德育工作总是带着强烈的功利色彩,盲目地堆砌着高不可攀的“道德大厦”,以成人的标准构筑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无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视学生的道德际水平。
比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充斥于耳,而学生扮演着一个无动于衷、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再如少先队活动,计划写得详尽而周密,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学生个个是“豪言壮语”,但是学生道德行为却不尽如人意。
这种斩断了道德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德育“高空作业”,使得道德成了与学生毫无关系的客观认知对象,与学生生活无法联系,学生无法产生内化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甚至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自我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生活,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在此基础上生成设定德育主题,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理解、体验、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
如在学习生活方面,在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目的、状态怎么样?
家庭教育方面,特别是外出务工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
以及学生在人际交往、课余生活、心理健康等等必须得到我们的关注。
面对孩子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孩子发现自我,认识社会,探索人生真谛的育人工程。
再如,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和幻想,同时也有诸多不适应,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亲近我们的校园”、“以哥哥姐姐为榜样”等德育活动;针对中年级学生生活习惯方面的现状,我们可以开展“自己的事自己做”、“告别不良习惯”、“我的生活我做主”等德育活动。
事实表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道德教育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二)凸显主体:
让德育触摸学生心灵
学校德育常常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把批评和惩罚作为常用的德育手段,而没有意识到要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因此,德育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不仅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以下是我校的一些做法。
1、做好校园升国旗活动,以爱国主义为抓手,加强德育。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升旗活动,但是,有了升国旗的仪式不代表就有了爱国主义教育或德育。
我们要“以有形的国旗展示无形的信仰和崇高,实现内在精神的横向穿越。
”如何才能让升旗仪式成为学生的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呢?
国旗教育应该是超脱物质功利的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把学生引向审美和精神领域的追求,成为一种人生境界的展开,展示无限丰富的人性。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的境界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仅仅把五星红旗看作是国家的标志,这是功利的境界;而能够理解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成,这是道德境界;能欣赏红旗的审美意蕴,进而领悟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生命的优美和崇高,努力去开掘和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这就是天地境界,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
进行升国旗活动,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利用升国旗时肃穆的气氛,联系生活实践,反思自己在现实中的做法和形象,同时让他们真正感触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2、德育互动,加强学生与学校、老师的思想交流
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是单纯的、被动的德育受众,学校怎么要求,学生就得怎么做。
这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学生缺乏对德育规范的理解,学生形成“有老师或校领导时,我有一套;没老师或校领导时,我也有一套”的应付心态。
怎样才能攻克这一德育工作中的难点呢?
伦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的德性处于一种自然流淌状态,学生的德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恰恰是最好的德育资源。
为此,学校应该努力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德性的自然流淌,激发学生德性发展的自我需要,为学生的德性养成创设自主、合作的机制与平台。
我校积极组织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有条件时也请家长参加)和学生的“思想交流会”。
我们得承认,这种形式一开始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但是,随着我们在交流会上对学生的充分理解与尊重,现如今能敞开心扉和老师、领导等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也说明这项做法是正确的,大大提高了我们德育工作的效率。
(三)实践体验:
让德育从他律走向自律
实践阶段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因为个体道德的生长只有内部活力被启动,不断地将社会要求、标准、理想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信念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思想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这种内源性的自省、自觉、自为的道德提升是最稳定和持久的,最终将成为个体的道德信念和理想。
我们以往的德育在“强化”和“细化”上下足了功夫,而结果却是德育渐渐异化一种管理手段,与真正意义的德育背道而驰。
因此学校德育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实从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精心组织系列活动,如通过干部轮流制等校园岗位体验,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强化中内化为品德规范;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生长一种亲情责任,如通过“三八节的礼物”、“今天我当家”、“为父母过生日”、“记录父母的一天”等家庭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以参加公益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会调查和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疾苦,从而体验和生成一种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提高不断自身素质,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来提高德育的时效性,是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摸索出来的新经验。
总之,中小学生思想意识上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在学校中的反应。
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进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正常现象。
我们深信,只要不断深化改革,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指示,一定能使农村中小学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前进,从而使中小学生健康地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257)
[2]朱晓曼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师大出版社2002,3
[3]彭诗琅,廖隐邨二十一世纪校长全书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6
[4]孙学策我说德育开明出版社1997,6(162)
[5]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0-35)[6]冯友兰贞元六书:
新原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50-570)
[7]班华现代教育论[M]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12
[8]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27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 德育 存在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