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改线火龙岗施组.docx
- 文档编号:790721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1.46KB
芜湖改线火龙岗施组.docx
《芜湖改线火龙岗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改线火龙岗施组.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芜湖改线火龙岗施组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编制依据
1.1、皖赣线火龙岗至宣城技改扩能工程第一标段招标文件;
1.2、标前会及答疑会记要;
1.3、铁道部颁布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1.4、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多次踏勘、调查所获取的资料;
1.5、本单位现有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等。
2、工程概况
2.1、概述
本线工程全长39.7926公里,为一级铁路标准。
本工程共分为五个标段。
2.2、本标段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第一标段即(DK1+750~DK10+400)增建第二线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结构工程(特大桥,顶进框架桥,框架桥,框架涵,盖板涵,圆涵,倒虹吸);路基工程(一般路堤,软土路堤,水塘路堤,坡面防护等);站线工程(正线,站线)。
2.3、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
2.3.1、结构工程
2.3.1.1、特大桥1座(竹丝港特大桥)
中心里程DK7+109.71
起DK6+454.14~DK7+765.28止
桥全长1311.14米
38-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1-48m低高度栓焊下承桁梁。
2.3.1.3、小桥2座
1、DK1+8895+9+5m顶进框架桥
2、DK8+2191-7.0X6.3m框架桥(砼方框基础)
⑶、涵洞37座
1、框架涵(非顶进)32座667.12米
1、K2+253.831-2.5m18.01横延米
2、K3+356.361-3.0m7.02横延米
3、DK4+711.091-2.5m18.1横延米
4、DK4+875.001-1.0m12.09横延米
5、DK5+006.001-1.5m16.12横延米
6、DK5+154.001-1.5m13.12横延米
7、DK5+417.351-1.5m13.12横延米
8、DK5+490.001-2.0m18.12横延米
9、DK5+659.501-3.5m11.06横延米
10、DK5+993.001-1.5m16.12横延米
11、DK6+176.001-3.5m22.1横延米
12、DK7+968.701-1.5m47.33横延米
(砼方桩基础)
13、DK8+146.001-3.5m23.08横延米
(砼圆桩基础)
14、DK8+303.001-2.0m29.18横延米
15、DK8+460.001-3.5m24.14横延米
16、DK8+540.001-1.5m20.15横延米
17、DK8+700.001-3.5m21.08横延米
(砼圆桩基础)
18、DK8+787.001-3.5m11.06横延米
19、DK8+855.801-1.5m20.15横延米
20、DK8+996.001-2.0m33.21横延米
21、DK9+090.001-1.5m20.15横延米
22、DK9+154.001-3.5m24.14横延米
23、DK9+342.001-1.5m20.16横延米
24、DK9+425.301-3.5m13.06横延米
25、DK9+587.001-2.5m28.21横延米
26、DK9+816.601-1.5m19.12横延米
27、DK9+880.001-3.5m15.08横延米
28、DK9+921.401-2.0m30.21横延米
29、DK10+130.001-1.5m28.18横延米
(砼圆桩基础)
30、DK10+267.201-1.5m27.24横延米
(砼圆桩基础)
31、DK10+344.601-4.0m18.06横延米
(砼圆桩基础)
32、DK10+390.001-2.0m29.15横延米
(砼圆桩基础)
2.3.1.3、框架涵(顶进)1座K4+01319.00米
2.3.1.4、盖板箱涵2座13.15米
1、K2+3401-0.75m12.09m
2、K4+324.31-1.0m1.06m
2.3.1.5、圆涵1座K3+4901-1.5m接长3.06米
2.3.1.6、倒虹吸1座K4+031.7左接长3.00米
2.3.2、路基工程:
2.3.2.1、区间路基土石方488260m3填方运距9Km,Ⅲ类土;
2.3.2.2、站场土石方50239m3
2.3.2.3、路基附属工程
A、附属圬工1402m3
B、路基加固与防护
土方2467m3
抛片石45736m3
干砌石15865m3
50#浆片2040m3
铺草皮或种草64848m2
水泥砂浆面1562m2
碎石1238m3
中粗砂19553m3
砂井103169延米/9963根
土工格栅51561m2
观测桩153根
2.3.2.4、挡土墙2917m3
2.3.2.5、其他
1.草袋围堰5030m3
2.抽静水26512m3
3.挖台阶土方17862m2
2.3.3、轨道
2.3.3.1、正线A、铺新轨8.6Km;
B、铺道床14183m3
2.3.3.2、站线、甲、新建
①铺新轨2.564Km
②铺新岔15组
③铺道床11789m3
乙、改建
①线路1.437Km
②道岔10组
2.4、本标段工程地质及自然地理概况
2.4.1、工程地质概况
本标段地质层岩性⑴砂粘土,褐灰色,软塑便硬,厚0~2.0m;⑵淤泥质砂粘土,灰色,软~流塑,厚9.5~11.5m;⑶砂粘土,褐黄色,硬~软塑,厚>5.0m。
水文地质:
地下水为空隙潜水,水位埋深约0.2m。
2.4.2、自然地理状况
皖赣线火宣段位于安徽省境内长江下游南部,冲积平原,火龙岗至湾止地形平坦、开阔,河渠纵横交错,水塘星罗棋布,易受洪涝灾害影响,湾止至宣城为丘陵区,沿线处于亚热带南缘和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季风较为明显,本段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本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220~1340毫米,雨季在4~8月份,汛期集中于5~9月份。
2.4.3、重点桥渡说明
竹丝港特大桥中心里程DK7+109.71,设计为19孔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1孔48m低高度下承式钢桁梁+19孔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全长1311.14m。
本桥以1孔48m低高度下承式钢桁梁跨越主河道(六级航道)两侧引桥分别位于麻风圩和埭南圩。
本桥位于软土区,软土层厚0.5~13m,地层起伏较大;下伏卵石层,为基础持力层。
基础全部采用Φ1.0m钻孔桩,桩长27~31m。
河道内采用重力式圆端形桥墩,墩高5~7m;两岸引桥则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圆柱墩,墩高4~8m;两岸桥台采用重力式T形桥台。
施工水位以历年平均10月至4月水位确定为5.90m。
2.4、本标段工程条件
2.5.1、交通与运输
本标段位于芜湖市芜湖县,穿越火龙岗镇及埭南乡境内,施工便道分别从205国道及104公路引入,多处与既有铁路发生交叉,其中DK2+000、DK3+300、DK4+882、DK5+800、DK6+300、DK8+360、DK9+540、DK10+170分别与城镇规划道路、乡级公路(二~四级)交会,部分可拓宽利用,DK7+109.71有竹丝港通航河流,通过长江水运通道可方便地运送各种物资。
2.5.2、现场设施
2.3.2.1.通讯
芜湖县境内各邮电部门均可办理国际、国内直拔电话及电报业务,铁路沿线的乡镇也有国内直拔电话。
2.5.2.2.施工用电
本项目位于芜湖市区边缘,各种电压的输电线路密布,在征得供电部门的同意,基本可以就近接线。
2.5.2.3.水源
本路段沿线水塘较多,且在城市边缘,自来水及天然水均较丰富,其水质和数量均能满足工程要求。
2.5.2.4.筑路材料
除桥梁上部结构所用中粗砂需通过长江水运购进外,其余石料、细砂沿线料源丰富,皆可就近采购。
2.6、本标段工程特点
2.6.1、本标段河渠纵横交错,水塘星罗棋布,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施工场地难以设置,便道布设难度大。
2.6.2、路基施工分一般路堤、软土路堤、水塘路堤、坡面防护等,对软弱地段地基路段要采取抛投片石、袋装砂井、粉喷桩等方法处理。
2.6.3、本标段所处地区属亚热带及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雨季过长之特点,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
2.6.4、站线施工要确保车辆畅通,正点运营,施工干扰大,需设置安全防护。
2.6.5、本工程位于市区边缘,污水弃碴的排放、建筑材料的运输对城镇道路及环境可出现的污染问题,要采取可行措施,避免环境污染。
3、施工布置
3.1施工组织机构及任务划分: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我们将组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皖赣铁路工程指挥部”,在本标段设“第一合同段工程项目经理部”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并且按照合同要求指挥生产,按计划工期优质完成本合同工程。
项目经理部内下设四个项目队详见下页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框图。
第一项目队:
为桥梁工程施工队,承担竹丝港特大桥的施工任务,施工人员260人。
下设三个分队,第一分队承担0#~19#下部工程;第二分队承担20#~40#下部工程;第三分队承担48m栓焊梁架设任务及桥面系任务。
第二项目队:
为综合一施工队,承担DK1+750~DK4+300段的路基、桥涵、站场及铺轨等施工任务,施工人员200人。
第三项目队:
为综合二施工队,承担本标段DK4+300~DK6+450段的路基、桥涵及防护工程等施工任务,施工人员为120人。
第四项目队:
为综合三施工队,承担本合同段DK7+800~DK10+400路基工程、涵渠工程和路基防护施等任务,施工人员150人。
3.2.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路基、站线及结构工程项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详见总目录第七部分。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3.3.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等仪器设备配置
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等仪器设备详见总目录第七部分,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表.
3.4.临时工程安排:
3.4.1.生活营地:
共设五处
第一处,设在DK3+300线路左侧,以租房为主,搭设临时住房为辅,为DK1+750~DK4+300路基、站线、桥涵施工提供生产、生活营地。
第二处,设在DK5+000左侧,以租房为主,搭投临时住房为辅,为DK4+300~DK6+450路基、涵渠施工提供生产、生活营地。
(DK1+750~DK6+550范围内的砼桩及3m以下框架涵盖板、圆涵等预制设在此场地内)。
第三处,设在DK6+550左侧,以搭设临时住房为主。
为竹丝港特大桥0#~20#墩下部主体施工提供生产、生活营地。
第四处,设在K7+800左侧,为竹丝港特大桥21#~40#墩台施工和1-48m下承式栓焊钢桁梁的施工提供生产、生活营地,项目经理部也设在该处。
第五处,设在DK9+800线路右侧,为DK7+800~DK10+400段路基涵渠施工提供生产、生活营地,并承担竹丝港大桥河流以南至DK10+400范围内的砼框及3m以下框架涵预制。
3.4.2.临时道路
第一营地可直接利用水泥厂至善端乡公路进场;第二营地可利用DK4+900平交道,村庄小路拓宽进场;第三营地可利用DK5+700平交道进场,再修筑引入桥位便道;第四、第五营地可利用DK8+300机耕便道拓宽引入桥位,全标段新修便道1.5Km,沿路段贯通便道(征地界内)4.0Km,引入和拓宽道路3.6Km。
3.4.3.临时给水
施工分别采用就近取水,设畜水池,沉淀后用于生产,生活用水可就近接城区自来水管道或打井设简易蓄水塔,以满足生活用水。
3.4.4.临时用电
在第二营地设200KVA变压器一台,第四营地设500KVA变压器一台,第五营地设200KVA变压器一台,就近接地方电网,以满足竹丝港特大桥及其余桥涵、路基的施工和生活用电。
另外竹丝港特大桥配备2台160KW发电机。
第二和第五营地各配备84KW发电机一台。
各营地的生活用电可就近采用居民区的照明用电。
详见附表临时用电需求表。
3.4.5.临时通讯
项目经理部设2台程控电话,五个生活营地各设1台450MHz集群手持机组成集群通讯网,实现通讯联络。
3.4.6.施工场地:
主要施工场地共设五处。
位置同生活营地,其中第四施工场内设置48m栓焊梁存梁及试拼场。
第二和第五营地内设预制场,详见附表,临时占地计划表和施工平面布置图.T-1-1.T-1-2.T-1-3.T-1-4。
3.4.7.大型临时工程:
3.4.7.1.膺架法架梁方案
根据竹丝港特大桥的地势情况和工程结构,一孔48m栓焊梁决定采用膺架法架梁方案,详见“T一4”图。
3.4.7.2.浮运法架梁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我们对一孔48m栓焊梁拟将浮运法架梁作为第二方案。
详见“T-5”图;
3.5.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进场方案
3.5.1、动员周期
接到中标通知后5天内,前期准备人员100人和部分土石方机械由就近工地和陕西进场,修建营地,整修便道,10天内达到整建制进场200人,完成先开工程的施工准备,1999年7月10日正式开工。
高峰期全员750人。
3.5.2、材料进场方案
筑路材料:
碎石和片石从火龙岗镇采购;中粗砂采用水运陆运相结合的方式运至工地,细砂可由沿线附近采购。
桥涵所用的钢材、木材、全部从芜湖购买,水泥从白马山和宁国水泥厂采购运至工地。
砂、石料可就近从火龙岗镇等料场采购,汽车运输至工地。
3.5.3.大型设备进场方案
路基桥涵等施工设备采用火车运输,汽车运输或自行的方式进场.
4、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
4.1工期安排原则:
4.1.1、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为基础,以承包人对工程计划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为依据,以合同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期。
4.1.2、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确保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4.1.3、本合同段按照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加强控制,争取主动,保证总工期实现。
4.2总工期安排
根据标前会议纪要文件和答疑会业主要求总工期为24个月即1999年7月10日正式开工,2001年7月10竣工;根据我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工期还可提前2个月即:
1999年7月10日正式开工至2001年5月10日竣工,使本工程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3、进度计划
4.3.1、进度计划安排的总思路
根据芜湖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我处在芜湖地区的以往施工经验,雨季中降雨量较大的多集中在6~8三个月,所以在路基施工中应随时掌握降雨情况,避开雨量较多的月份,合理安排涵洞及路基的施工时间。
当地夏季温度高,所以砼施工应提前制定砼夏季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而冬季气温偏暖对工程施工影响不大,只需要定期定人观测温度变化,提前制定防护措施。
竹丝港特大桥是本标段重点工程,据现场考查,该标段路基工程量较大,涵渠工程较多,因此先安排重点路基段开工,为大桥提供进场条件,同时大桥相继开工,基础砼灌注可相互利用早建成的拌合场,利用砼灌车和砼泵车灌注。
总之对重点工程内部各分项工程及本标段其余工程可依实际情况按平行作业、流水作业或跳越、交错、循环及穿插的施工作业顺序进行施工。
本标段各项工程进度计划详见表T-2-1和T-2-2及表T-3-1和T-3-2施工进度时标网络图。
4.2.总体安排:
施工准备:
1999年6月20日~1999年7月10日
竹丝岗大桥下部工程:
1999年7月10日~1999年12月30日
竹丝岗大桥钢梁架设:
2000年6月20日~2000年9月30日
竹丝岗大桥架梁及桥面铺轨:
2001年1月1日~2001年3月10日
站内填土方:
1999年10月1日~1999年12月30日
站内轨道施工:
2000年3月1日~2000年6月30日
顶进框架桥施工:
1999年7月20日~2000年3月20日
顶框架涵施工:
2000年3月21日~2000年9月31日
DK1+750~DK4+300段涵洞、路基及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1999年7月20日~2000年6月30日
DK7+800~DK10+400段涵洞、软土路基、边坡防护路基及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1999年7月20日~2001年3月20日
DK4+300~DK6+450段涵洞、水塘路基及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1999年10月1日~2001年4月30日
DK1+750~DK6+450段区间铺轨:
2000年9月1日~2000年12月30日
DK7+800~DK10+400段铺轨:
2001年3月20日~2001年5月10日
4.4.施工顺序
4.4.1路基工程:
分三段三个项目队;
第二个项目;由本标段DK1+750~DK4+300(含本段范围内桥涵)。
第三项目队由本段DK4+300~DK6+450(含本段范围内涵渠工程);第四项目队由本段DK7+800~DK10+400(含本段范围内涵渠)。
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应与路基施工相适应,即分三个项目队,全线分作三段。
4.4.2.结构工程
4.4.2.1.竹丝港特大桥:
分三个项目分队:
第一项目分队首先施工0#~19#墩台下部工程;
第二个项目分队,施工20#~40#墩台下部工程;
第三项目分队负责48m焊梁拼装、架梁及桥面系。
4.4.2.2.涵洞工程:
根据路基施工的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涵洞宜先行开工,并依据雨季的降雨情况采用穿插、跳越的方式灵活安排。
4.5.工程进度控制
4.5.1、施工准备
4.5.1.1.人员、设备进场:
人员及物资设备的进场,总的原则是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要求、分期分批进入施工现场,按照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加强。
第一批施工人员约200人和部分先期应急使用的机械设备,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5天内进入现场,进场人员的主要工作:
清理现场、修筑便道、接通水电、修建临时房屋;联系地材、主材,办理有关手续,征求建设单位意见,向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咨询。
第二批人员、设备在10天内进场做好先期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此时人员总数约400人。
机械设备主要是先期重点工程开工配备的大型机械先进场,尽快形成大规模的作业能力,为主体工程开工做好一切准备。
4.5.1.2.技术准备:
随第一批人员进场后,即开始作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分内外作业技术准备。
内业技术工作主要包括:
(1)认真阅读、审核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写出审核报告;(2)进行临时工程设计并交付施工;(3)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4)编写各种施工工艺标准及保证措施,结合各工程特点写出技术管理办法,对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编写作业指导书;(5)对施工人员做技术交底。
外业技术工作主要包括:
(1)现场调查工程水文地质;(2)现场交接后,即组织施工前复测及重点工程的控测布网;(3)调查各种工程材料来源,对其合格性能进行测试,编写出测试报告。
技术准备工作按工作时间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是基础,中期是强化,后期是完善。
技术准备工作必须做到:
超前计划布局,及时指导交底,重在检查落实。
4.5.1.3.清理现场
施工人员进场后,及时对施工界地进行清理,按照放出的界线挖好界沟,对界内的被认定的拆迁管、线建筑物,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办理手续进行迁移,清理界内的植被以利开工。
4.5.2、分阶段进度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网络图安排施工计划,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计算机),随时调整施工进度,确保重点工程的进度,使其按原计划顺利完成。
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5.1、.路基工程
5.1.1、施工方案
路基土方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施工,并且严格按照我局与铁道部科学研究所共同试验、总结并经建设部审查颁发的并经建设部审查颁布的《高密度大量土石方填筑方法》,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施工,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大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核子密度仪和灌砂法进行压实结果检测。
并注意当地表层土含水量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填土路基的质量。
详见路基施工方案表
(1)。
5.1.2、施工方法
5.1.2.1、一般路基路堤土方填筑
(1)施工准备
做好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建设的同时,尽早安排路堤填筑试验段开工,以期尽快取得各项施工参数,为路基的全面施工创造条件。
试验段分路基本体、表层中粗砂二个阶段进行填筑试验工作,并依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1:
1的对比检测试验。
通过试验段确定以下施工参数:
①路堤土方施工参数:
依照设计和施工规范压实要求,确定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
确定机械最佳组合方式。
确定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建立与压实度、核子密度仪、灌砂法等的关系。
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②表层中粗砂施工参数
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
机械施工最佳组合方式。
松铺厚度、每层填料数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等参数。
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2)路基本体填筑施工
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全断面机械化施工。
其施工过程在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的同时还应加强以下几点的控制:
①施工准备阶段:
修好施工便道,对基底进行清除、平整、碾压。
碾压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时,应及时按规范进行处理。
②施工阶段
分层填筑:
由底部开始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松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控制,为保证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摊铺宽度每侧各加宽30-50cm。
摊铺整平:
使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进行精平,使平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平整时先两侧后中间,中间稍高,形成向两侧2%的横向排水坡;初平时用水平仪检测控制每层厚度。
洒水晾晒:
根据试验段对不同土质及机械组合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对填料含水量进行检测控制:
含水量较高时,对取土坑进行降水及在取土坑附近凉晒处理;含水量较低时,采用对取土坑提前洒水和路堤上洒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处理。
机械碾压:
依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参数和压实机械型号,控制压实的遍数和速度;碾压时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的施工操作程序进行;碾压轮迹重叠不少于40cm,各区段纵向搭接长度不少于2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保证压实均匀。
另外土工格栅必须按设计填土高度进行铺设,且其纵向搭接不少于0.3m,横向搭接不少于0.12m。
(3)质量检验
填筑前及填筑过程中,应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对不同类型土质做重型击实标准试验。
土样未发生变化但填筑体积达到5000-10000m3时,必须重做重型击实标准试验。
击实试验由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操做,监理工程师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绘出压实曲线,计算出施工参数,经上级质检部门和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不得随意改变。
过程检验:
施工过程中严格依照规范要求的路基填筑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和标准进行试验与检验,做到试验、检验资料整洁、齐全。
对试验及检验不合格地段必须进行分析并做出处理,直到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且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不得进行施工。
为保证试验与检验效率,对核子密度仪定期进行标定,通过容积仪法对比试验确定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偏值。
标定试验由项目部中心试验室完成,试验过程应有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
干密度偏值应由监理工程师和中心试验室同意方可使用。
沉降观测及填筑速率的控制
填筑前按设计要求埋设好基桩和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芜湖 改线 火龙 岗施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