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90438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81.61KB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一篇同学的作文,完成下列小题。
绽放在秋日里的花
①“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
”她抓起书包,头也不回的冲出了家门。
②秋风微凉,秋日里黄昏的阳光落在她肩上,她背起吉他,抱着书,趁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巷①,小巷的深处是一颗枝繁叶茂的老树。
③那失望愤怒的声音又在她耳中回荡。
④“不…”她使劲抱住吉他,苍白的脸颊上有泪水划过、(A)坠落,然后消失。
⑤“怎么办?
接下来怎么办?
”除了争吵,她不知道去面对父母以什么样的态度,该怎样将自己对音乐的一腔热血及其决心告诉父母②。
⑥她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因为生病已经好几天不来学校了。
她挺担心的,想去看看自己的好朋友,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伴多好啊,可陪伴她的还是吉他。
⑦一边是坚决的阻止,一边是追逐的梦想,一边是未来,一边是执着,她矛盾,她痛苦,她渴望有人倾听,有人能为她解惑,可陪伴她的还是吉他。
⑧灵活的手指拨动着弦,音符在她指间跳动,旋律在她身边飞舞,黄昏的光,因美妙的音乐变得轻柔。
云也为她停留,为她喝彩,落叶为她伴奏,使在秋风中为她起舞③。
她是受大自然青睐的演奏者,可不知不觉的,她泪流满面。
⑨也许是她的哭泣引来了一位老者。
⑩“孩子,你这么了?
”
⑪也许是太过烦恼,她将埋藏在心底的思绪告诉了老者。
⑫老者听后指指身边的老树:
“它在这经历风雨几十年了,青春就像它一样,历经重重挫折,才能茁壮成长,开出绚丽的花。
”
⑬她不解的望着老者,心中有什么东西要破土而出。
⑭老者接着说:
“绿茵因感恩风霜,才有了茂盛,飞鸟因感恩蓝天,才有了飞翔。
唯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将矛盾融化。
你要学会感恩,感恩你经历的一切。
你仔细想想,你可曾感恩过你的父母?
”
⑮听了老者的话,她不自觉的低下了头。
蓦然回首,母亲每日为她准备的饭菜;(B)父亲在她学完吉他后接她回家的身影;父母在深夜陪她做作业的模样历久弥新(C),可她却从不感恩,认为理所当然,甚至她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只会要求她学习。
④父母的苦心她从不感恩,甚至说出了许多伤人的话,如果怀有感恩之心对待父母的话,会不会有不同?
她想她知道该怎么做了。
⑯“谢谢您,老爷爷,”她抬起头来,对老者露出了笑容,灿如夏花。
刚刚的忧愁消失寻无边无际(D),眉眼间净是明媚。
“我要回家了,老爷爷,再见”
⑰她轻快的身影从小巷中穿过,最后的阳光毫不吝啬撒在她身上,感恩之花,冲破阴霾,在阳光的沐浴下绽放,随风飘摇,在璀璨的阳光中,美若黎明。
⑱很久之后,当她站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时,回忆道:
“感谢那个老者,在我年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明方向,告诉我感恩,最终使我与父母化解了矛盾,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并获得成功。
(1)文中加下划线的成语和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历久弥新
D.无边无际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改为:
她抱着吉他,背着书包,踏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巷。
B.②句改为:
她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父母,该怎样将自己对音乐的一腔热血及决心告诉父母。
C.③句改为:
秋风为她伴奏,落叶为她起舞。
D.④句改为:
她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甚至只会要求她学习。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要交代清楚他离家出走的具体原因。
B.文章第(6)段表达的内容不合理,与上下文脱节,使全文的思想情感前后不一,要重点加以修改,使之不偏离题意。
C.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事显得矫揉造作,要改为第一人称。
D.文章标题形象新颖,全文处处扣题行文,但文章含蓄有余而明确不足,应在结尾增加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来深化主题。
【答案】
(1)B
(2)D
(3)C
【解析】【分析】
(1)A.并列谓语用逗号,不用顿号。
“划过,坠落”是句子的谓语。
故A错误。
C.历久弥新:
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父母的模样”不能“历久弥新”,适用对象错误,故C错误。
D.无边无际: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不符合语境,应改为“无影无踪”,故D错误。
故选B。
(2)D.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甚至”是“埋怨”的状语,故应放在“还”前面,“她甚至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只会要求她学习。
”故D错误,选D。
(3)C.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更客观、真实,表现感恩的主题,故C错误,选C。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C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独爱腊梅浅浅黄
①“独爱腊梅浅浅黄,疏疏落落不张扬。
”老家的庭院里,有两株挺拔的腊梅树。
每到寒冬,那些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绽开了花朵,满树都是金黄色,娇小可爱。
远远望去,如同璀璨的金星缀满枝头,给寒冷的冬日捎来一丝春的气息,正是“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发笑东风”。
徜徉花树下,赏“疏影横斜”的秀枝,闻“暗香浮动”的醇香,竟有种“乱花迷人眼”的感觉。
在阵呼啸的北风过后,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
②从此,每逢腊梅盛开,心中便多了一份期待。
这些腊梅给我儿时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清晨,我还躺在床上,就被阵阵馥郁的香气唤醒。
睁开眼,透过床边的窗户望去,一树金黄映入眼帘。
只见小小的花瓣没有绿叶的衬托,在底端花梢儿的托举下怒放,淡淡的幽香飘来,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③经过它们跟前时,我总要停驻一会儿。
每当这时,母亲就会乐呵呵地对我说,瞧这朵朵腊梅花多像一只只小金钟,它们能把春天敲出来呢!
用不了多久,绿色的春天就会到来……
④听着母亲的话语,仰望着那迎着凛冽寒风展开笑靥,风姿秀丽的小花儿,我的心一片豁朗。
傲骨铮铮,不惧风霜,不畏严寒,这是腊梅的品质,更是腊梅的操守和气节,我们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
“梅花香自苦寒来”,磨难和逆境是人生成功的必修课,只要淡然处之,坚强面对,一定会迎来崭新充满希望的春天。
长大走入社会后,每当遇到困难,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了腊梅花,然后静静地安度人间困苦,品味沧海变桑田的快乐。
⑤腊梅历来是高风亮节和傲岸品格的寄托和象征,文人墨客们用大量的诗词表达对她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多么豪迈,多么乐观,多么坚强,这些诗词体现了诗人们的高尚情调,温暖了人们的心灵。
⑥“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膩。
”大雪纷飞,腊梅怒放,这是种多么令人向往、心动的意境啊!
腊梅那高雅脱俗的莹莹冰心,又岂是其他花草学得来的呢?
⑦腊梅花盛开的时节,有我童年最快乐的记忆。
经年离乡,黄亮亮的腊梅仍是我的最爱,每到腊梅飘香时,温暖而馨香的记忆便氤氲开来。
我一直钟爱腊梅,爱它怒放时的高洁;飞扬时的飘逸;抗击狂风暴雪时的那份品格。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独爱腊梅的缘由是什么?
(2)“只见小小的花瓣没有绿叶的衬托,在底端花梢儿的托举下怒放,淡淡的幽香飘来,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请自选角度赏析这句话。
(3)第⑤段中作者引用描写腊梅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腊梅那高雅脱俗的莹莹冰心,又岂是其他花草学得来的呢?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1)腊梅承载着作者关于童年故乡的记忆;腊梅怒放时高洁,飞扬时飘逸,抗击狂风暴雪时无所畏惧。
(2)这句话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生动地描写出腊梅怒放时的姿态和幽香,表达出作者对腊梅的喜爱之情。
(3)诗人赞美了腊梅的豪迈、乐观、坚强,引用诗文增添了文章的韵味同时更具有说服力。
(4)这句话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以其他花草反衬腊梅的高雅脱俗,表达出作者对腊梅的喜爱与赞美。
【解析】【分析】
(1)可提取第2段“每逢腊梅盛开,心中便多了一份期待。
这些腊梅给我儿时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最后一段“我一直钟爱腊梅,爱它怒放时的高洁;飞扬时的飘逸;抗击狂风暴雪时的那份品格”等句作为答案。
(2)“只见小小的花瓣没有绿叶的衬托,在底端花梢儿的托举下怒放”是视觉角度;“淡淡的幽香飘来”是嗅觉的角度。
分别写出了腊梅怒放时的姿态和幽香。
表达出“独爱腊梅浅浅黄”这一文章的中心。
当然,还可以分析“怒放”等关键性词语。
(3)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诗句的作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赞美了梅花在风雪肆虐中愈加显示出凛然正气,它是花中气节最高最坚强的。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美了梅花不仅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开放,而且开放得还特别俏丽。
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综上所述,诗人用诗句赞美了腊梅的豪迈、乐观、坚强的精神,增添了文学的韵味,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又岂是其他花草学得来的呢?
”明显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以“其他花草”学不来,反衬“腊梅那高雅脱俗的莹莹冰心”,表达出作者对腊梅的喜爱与赞美。
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确立一种喜爱与赞美的感情。
反问的语气要比直陈句强劲有力,有利于表达鲜明的情感态度。
故答案为:
⑴腊梅承载着作者关于童年故乡的记忆;腊梅怒放时高洁,飞扬时飘逸,抗击狂风暴雪时无所畏惧。
⑵这句话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生动地描写出腊梅怒放时的姿态和幽香,表达出作者对腊梅的喜爱之情。
⑶诗人赞美了腊梅的豪迈、乐观、坚强,引用诗文增添了文章的韵味同时更具有说服力。
⑷这句话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以其他花草反衬腊梅的高雅脱俗,表达出作者对腊梅的喜爱与赞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⑵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⑶本题考查引用诗文的作文。
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
它的作用主要包括: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2、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⑷本题考查句子修辞手法的把握,注意明确修辞方法,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后一次拥抱
徐树建
①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
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
“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
④林海忙说:
“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⑤妈打断林海说:
“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
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
爸竟然需要这个!
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
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
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
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
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
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
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
这天忽然接到电话:
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⑪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⑫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⑬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⑭妈说:
“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⑮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
⑯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
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⑰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
⑱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
“爸,我拥抱你了……”
⑲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有改动)
(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爸去世时,给了爸拥抱。
(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
(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⑪自然段。
(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
(5)简要分析本文第⑲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答案】
(1)接到母亲电话,决定给爸一个拥抱;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
(2)“拥抱”这个动作表达的是爱,传递的是亲情(或因为拥抱代表着儿子对他的爱,林海离家时拥抱了妈妈,却只向从小天天把他搂在怀中的挥挥手,爸爸觉得父子之间生分了,爸爸期待林海对他爱的回应。
(3)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爸在林海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表现了林海知道爸病重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
(4)①通过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或孝顺、懂事的人;②接到母亲电话,意识到父亲期待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懂得反思(或知错就改、孝顺)的人;③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④通过写他得知父亲病重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
(5)①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②点睛之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惜当下,珍惜亲情。
【解析】【分析】
(1)先明确“拥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和第四个情节,找到相关的事件,再按与示例相同的句式分别进行归纳概括。
临别时没有给父亲拥抱,回来后林海接到母亲的来电,决意给爸一个拥抱;但是后来林海很久未回老家,就这样一直欠着父亲一个拥抱,最后是父亲去世时,才给了父亲一个拥抱。
据此填写相关情节即可。
(2)从父亲的语言来看,是因为“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看似无意的“拥抱”,在父亲的心目中其实是爱意的表达,所以他很看重。
(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要能正确判断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
这里的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林海心中的位置,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得知父亲的病情时,林海十分痛苦。
(4)从文中林海接到母亲的电话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欠父亲一个拥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孝心、懂事的孩子;从林海得知父亲病情时及回来家后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爱父亲的好孩子。
(5)从语言方面来看,小说的末段内容简洁,但却有力,它既让读者感动,又引起读者的深思,属于耐人寻味式的小说结尾,这样使文章的主旨含蓄而又深刻。
故答案为:
⑴1、接到母亲电话,决定给爸一个拥抱2、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
⑵“拥抱”这个动作表达的是爱,传递的是亲情(或因为拥抱代表着儿子对他的爱,林海离家时拥抱了妈妈,却只向从小天天把他搂在怀中的挥挥手,爸爸觉得父子之间生分了,爸爸期待林海对他爱的回应。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爸在林海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表现了林海知道爸病重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
⑷①通过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或孝顺、懂事的人;②接到母亲电话,意识到父亲期待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懂得反思(或知错就改、孝顺)的人;③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④通过写他得知父亲病重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
⑸①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②点睛之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惜当下,珍惜亲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解答时要结合题干的提示,注意示例的句式特征。
⑵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意思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赏析。
对于语句的赏析要选取好赏析的角度,一般说来从修辞、词语运用、描写三个角度,考生要仔细阅读语句或文段,选好角度进行赏析。
⑷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方向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考生要注意文段的位置,从内容、曾结构、表现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报秋
宗璞
①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
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
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
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
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
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据说花瓣可以入药。
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
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
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
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
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
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
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
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
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
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
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
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原文是:
⑨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⑩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⑪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⑫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
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刚看到玉簪花“圆鼓鼓的棒槌”时,作者先是“一惊”,随即“________”,接着文章描写了玉簪花的生长形态、特点及作用,然后笔锋一转,从第________段开始由物及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最后作者在“________”诗句的反复吟诵中达到“________”的境界。
(2)作者笔下的玉簪花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阅读第⑤段,品味句子,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语言简炼,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反复吟诵,传递了一种珍惜现在时光,品味人生真谛的悠然境界。
C.“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D.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特有的芳香。
(5)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文章题目“报秋”有哪些含义?
【答案】
(1)怅然;⑦;领取而今现在;悠然自得
(2)特点:
生命力强,喜欢生长在背阴处,香气浓郁。
作用:
花瓣可以入药,叶子可以治脚气。
(3)比喻;将玉簪花比作绿波上的白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玉簪花在绿叶衬托下的生机与活力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之情。
(4)C
(5)“报秋”是指玉簪花一开没几天就是立秋,它含有预报秋天来临的意思;“报秋”还寓意人生秋天的来临,作者借玉簪花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解析】【分析】
(1)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层次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配套 练习 阅读 理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