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吨有机奶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7904179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99.10KB
16万吨有机奶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6万吨有机奶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万吨有机奶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万吨有机奶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镇南林牧有限公司
16万吨有机牛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吉林镇南林牧有限公司
2009-8-15
第一章总论…………………………………………1
1项目概况………………………………………………1
2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1
3项目数据………………………………………………2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5
1项目背景………………………………………………5
2项目的提出……………………………………………7
3项目区概况……………………………………………8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11
1项目建设必要性………………………………………11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4
第四章市场分析………………………………………16
第五章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19
1项目总体规划…………………………………………19
2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20
第六章环境保护方案…………………………………27
1编制依据………………………………………………27
2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27
3对策和措施……………………………………………27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组织管理……………………29
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9
2项目组织管理…………………………………………29
第八章项目投资估算…………………………………30
1编制依据及估算说明…………………………………30
2项目投资估算…………………………………………30
第九章项目效益分析…………………………………34
1项目经济效益分析……………………………………34
2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36
3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37
附图1项目建设布局图………………………………39
附图25000头奶牛场布局图…………………………40
附图31200头育肥牛场布局图………………………41
第一章总论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16万吨有机牛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2项目性质
良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3项目承担单位
吉林镇南林牧有限公司
1.4项目编制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
1.5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镇南镇
2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关于组织申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2008]687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07]31号)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农业部《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分区指导意见》
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
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
吉林省、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省牧业管理局《吉林省畜牧业“十一五”计划》
项目申报单位前期调研资料、数据。
3项目数据
3.1建设规模
项目达产后,采用标准养殖场集约化生产模式饲养荷斯坦高产奶牛48418头,其中产奶(繁殖)母牛20000头,犊牛9000头(每年新生犊牛18000头,繁殖成活率90%、培育期6个月),育成牛12218头(其中育成母牛10935头、小公牛1283头,犊牛培育成活率90%、性控准确率90%,育成期9个月),后备母牛6281头(育成率90%、母牛群更新率20%、饲养期9个月,商品后备母牛平均在场饲养期为3个月),育肥牛1200头(其中小公牛530头、淘汰育成母牛340头、淘汰成年母牛330头,小公牛育成率97%、成活育成母牛淘汰率7%、成年母牛淘汰率5%、育肥期4个月)。
每年按照国家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范生产有机鲜奶16万吨,生产育肥肉牛3600头,出栏成年母牛3000头(母牛群更新率20%、其中淘汰率5%),出栏后备母牛9122头,生产优质有机肥料30.5万吨。
3.2建设内容
3.2.1引进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后备母牛)5000头(通过繁育,在第5年末产奶母牛数量达到20000头)。
3.2.2建设5000头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4个,规模为1200头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场1个。
配置产奶母牛舍、犊牛舍、育成牛舍、后备母牛舍、隔离牛舍、兽医室、繁改室、办公室、执班室和运输车辆等生产设施。
3.2.3建设机械榨奶站4个(每个养殖场1个),配置厂房、挤奶机、冷藏罐、制冷设备和运奶槽车等生产设施。
3.2.4建设饲料站5个(每个养殖场1个),配置地中衡、青贮饲料收割机、运输车、50型装载机、巷道式青贮窖、加工车间厂房、精饲料加工机组、TMR搅拌车和饲料仓等生产设施。
3.2.5建设粪便处理站5个(每个养殖场1个),配置粪便处理池、固液分离机、粪肥运输车和吸粪车等生产设备。
3.2.6建设供热站6个(每个养殖场和技术服务中心1个),配置热水锅炉、除尘器、烟囱等生产设备和供热管路。
3.2.7建设供水站6个(每个养殖场和技术服务中心1个),配置100m3水塔、100m深水井、潜水泵和供水管路等生产设施。
3.2.8建设配电站5个(每个养殖场1个),配置500KVA电力变压器、低压开关柜等生产设备和低压动力线路。
3.2.9建设紫花苜蓿饲料基地5000公顷,配套灌溉设施,年生产紫花苜蓿干草2.5万吨。
3.2.10建设青贮玉米饲料基地5000公顷,配套灌溉设施,年生产紫花苜蓿干草25万吨。
3.2.11建设改良草原2万公顷,使产草量达到750kg/hm2以上,每年生产牧草1.5万吨。
3.2.12建设包括DHI管理、良种繁育、饲料营养和疫病防控于一体的奶牛养殖技术服务体系。
3.3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6年(2010年—2015年)。
2010年进行项目工程设计、评估和审批,实施一期工程(报好分场)1个奶牛养殖场的建设工程,同时完成道路、供电和饲料生产基地等配套工程建设,2011年初引进荷斯坦高产奶牛5000头。
2011—2012实施二期工程(玻璃营子奶牛养殖场和园区管理中心肉牛育肥场)的建设工程,同时完成道路、供电和饲料生产基地等配套工程建设。
2013—2015年实施三期工程(四间房分场和田贵分场)2个奶牛养殖场的土建工程,同时完成道路、供电和饲料生产基地等配套工程建设。
2011—2014各年末产奶母牛存栏量分别达到5000头、7975头、10693头和15391头,2015年末产奶母牛存栏量达到20000头,牛奶产量达到16万吨,项目进入达产期运行。
3.4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99775.02万元。
其中:
良种引进投资12500.00万元,建筑工程投资43529.92万元,设备购置投资19319.50万元,其它费用5455.0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18970.60万元。
3.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6.1平均单产达到8000kg/头,年产优质鲜奶16万吨。
3.6.2年销售收入:
79673.19万元。
3.6.3年经营成本:
47426.50万元。
3.6.4年利润:
32246.69万元。
3.6.5利润率:
32.32%;
3.6.6全部投资回收期:
3.09年。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
1项目背景
1.1国家产业政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面对新形势,如何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为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分区指导意见》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草食型畜牧业,符合我国农业资源状况,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有效手段。
1.2奶牛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1.2.1产业现状发达国家在奶牛基础理论研究和养殖技术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集遗传基因改进、营养代谢调节、生产环境控制和卫生安全保障于一体的技术体系,广泛采用公司+农户+技术服务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别是在奶牛养殖环节实现了集约化和标准化,创造了极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美国奶牛饲养量911万头,牛奶产量为8255万吨,平均单产9061kg。
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尚处在由粗放传统产业向高效现代产业过渡的初级阶段,主要依靠农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进行生产。
目前,我国奶牛饲养量达1330万头(繁殖母牛约900万头),牛奶产量为3110万吨,母牛平均单产3450kg;吉林省奶牛饲养量为16.5万头(繁殖母牛约11.0万头),牛奶产量为35万吨,母牛平均单产3200kg;白城市奶牛养殖量达9.0万头(繁殖母牛约6.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54.5%,牛奶产量为17万吨,产奶母牛平均单产2833kg。
可见,目前国内奶牛养殖业的生产水平还很低,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1.2.2发展规划为了推动白城市奶牛养殖业向现代产业的方向健康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区域经济进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制定了奶牛产业发展的近期规划:
2007年,全市奶牛总量为9.0万头,其中可繁母牛6.0万头,全年奶产量17万吨;到2015年,全市奶牛可发展到20.0万头,其中可繁母牛达到12.80万头,牛奶产量达67万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新增良种荷斯坦产奶母牛10万头(原有9万头奶牛中的2/3以上将被淘汰)。
1.3奶牛养殖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奶牛养殖业在发展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主要问题是:
1.3.1生产方式落后我市奶牛养殖业绝大多数仍沿用农户小规模粗放的饲养方式,饲养技术匮乏,管理水平落后,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下,难以提高生产效率。
1.3.2牛群质量不高由于过去盲目大规模引进,牛源复杂,遗传质量差,生产性能不高。
特别是由于缺乏经验,购进的奶牛普遍存在着繁殖障碍和乳房炎等影响产奶性能的慢性疾病,牛群整体健康水平低。
1.3.3生产设施简陋缺乏总体规划,圈舍设计不合理,生产设施装备配置简陋,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过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难以创造出较高的生产效率。
1.3.4饲料营养供给水平低饲料基地建设滞后,饲料结构不合理,饲料加工水平低,无法达到全价、均衡、充足、稳定的营养要求。
1.3.5服务体系不健全奶业生产组织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可靠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
1.3.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重视健康、崇尚绿色、讲究安全、追求风味已经成为消费的准则,有机、绿色、保健食品已成了亿万人民的消费时尚。
根据世界有机贸易协会(OTA)的资料,2000年美国有机食品的种类增加了151%,2005年暴增175%,目前有机食品的市值已经膨胀到300亿美元以上。
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不仅打击了人们对奶和奶制品的消费热情,也使广大消费者提高了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普通奶制品的市场显著萎缩,优质安全的有机奶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
因此,乳品产业必须努力提高产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水平。
2项目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发生了显著转变,市场对鲜奶和奶制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从根本上转变奶牛养殖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措施,改善牛群的遗传质量,提升养殖生产的装备设施、饲料供给和环境控制水平,提高产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尽快把奶牛养殖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在经过充分准备后,提出了《16万吨有机牛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3项目区概况
本项目拟建地点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镇南镇。
3.1项目区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东与镇赉县毗邻,南与洮北区套保镇相连,西与洮北区青山镇交界,北与内蒙古兴安盟接壤。
地理位置在东径122度—123度,北纬45度—46度之间,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1公里,总幅员面积40407.70公顷,平均海拔152.3米,最高海拔170米,最低海拔137米。
3.1.2气候资源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雨量集中,主要集中于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6%;秋季天高气爽、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活动积温2933.4℃,太阳辐射量521.79kj/cm2,年平均气温4.2℃,年平均降水量为385.4mm,平均蒸发量1700mm,无霜期为150天左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风。
3.1.3水资源项目区地处洮儿河冲积扇,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浅层水埋深仅2米左右,地下深水层埋深为83—91米,单井涌水量为140—200t/h,而且水质良好,基本可满足项目区现阶段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3.1.4土地资源项目区耕地面积13340.28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3.01%,其中:
水田5027.39公顷,水浇地面积12.82公顷,旱田8300.07公顷。
土壤以淡黑钙土、草甸土为主,PH值为7.8-9.0之间,有机质含量达2-3%。
3.1.5牧草资源项目地处科尔沁草原的最东端,属欧亚草原的一部分,按地形和植物群落特点可分为14个类型,草原面积共21461.07公顷,其中围栏草原453公顷,年产草4000吨,单位面积产草量为176—235gk/nm2。
3.1.6湿地资源项目区内原有十几个自然泡塘,最大的葛连泡蓄水量可达960万立方米,有大量的野生鱼类、水禽等动物。
3.2基础设施条件
白齐公路和平齐铁路由项目区内通过,村村通道路工程共建设硬化道路8条,总长85公里,总场与各分场之间以及对外与白城市区及镇赉县均有道路相连,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项目区内设有66/10KV变电站1座,拥有变压器3台,总容量7150KVA,现有高、低压配电线路各120公里,变压器总数150台,电力供应充足;电信和网通公司的线路覆盖全区,移动和联通公司在区内建有机站,通讯设施完备。
3.3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3.3.1人力资源项目区的前身为吉林省镇南种羊场,居民构成主要以种羊场员工及家属为主,现有总人口8477人,职工2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8人,占职工人数的3.5%,包括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中级职称的51人,初级职称的21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6人;近年来陆续有外来务农人员迁入,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力量较强。
3.3.2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为主,2007年粮食产量72728吨,平均单产5.45吨/公顷;畜牧业以草原为依托,以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为主,目前优质细毛羊存栏1444只,肉羊3500只左右,肉牛3000多头。
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12521万元,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产业分别为11088万元、1161万元和272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88.56%、9.27%和2.17%。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必要性
1.1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奶牛产业形成了集遗传基因改进、营养代谢调节、生产环境控制和卫生安全保障于一体的技术体系,广泛采用公司+农户+技术服务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奶牛养殖实现了集约化和标准化,创造了极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美国奶牛饲养量911万头,牛奶产量8255万吨,平均单产9061kg。
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尚处在由粗放传统产业向高效现代产业过渡的初级阶段,主要依靠农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进行生产。
目前,我国奶牛饲养量达1330万头(繁殖母牛约900万头),牛奶产量为3110万吨,平均单产3450kg;吉林省奶牛饲养量为16.5万头(繁殖母牛约11.0万头),牛奶产量为35万吨,平均单产3200kg;白城市奶牛养殖量达9.0万头(繁殖母牛约6.0万头),牛奶产量为17万吨,繁殖母牛平均单产2833kg。
上述资料表明,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生产效率还很低,牛群规模与美国相当,牛奶产量只有美国的37.8%。
庞大的牛群和很低的效率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出路不在于总量扩张,而在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运行质量的提高。
本项目旨在改善牛群的遗传质量,采纳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推进奶牛养殖业的产业化进程。
奶牛的营养物质转化量非常巨大,平均每头奶牛每年需要各种饲料干物质总量达8000kg,能够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转化大量农副产物,减少环境污染;牛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有显著效果。
本项目每年生产30余万吨优质有机肥料,总体积达50万立方米,按1cm的厚度铺于农田和草原,可覆盖5000公顷的面积,用6年的时间就可以使项目区所有的土地和草原得到彻底改良,建立起种植业、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之间良性的能量与物质循环链,有利于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奶牛养殖业是畜牧业中投入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
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大幅度提高产业的运行质量,奶牛平均单产可达到8000kg,价值23360元(原料奶收购价格为2.92元/kg,其中奶价2.5元/kg、奶站管理费0.34元/kg、运输费0.08元/kg),加上繁殖收入和粪肥收,每头产奶母牛每年可创造产值39836.60元;每头产奶母牛每年的生产成本为23713.25元/头•年,净利润可达16123.35元;项目达产后产奶母牛存栏量将达到20000头,年经济效益可达32246.69万元。
项目建成后,养殖场能提供饲养员等各种就业岗位1000余个,园区职工和周边的农民可以到养殖场就业,从而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
劳动力的转移能够促进土地和草原资源的整合与集中,有利于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奶牛养殖需要大量的青贮饲料和苜蓿干草,项目区将有10000公顷中低产农田用于饲料生产。
实验数据表明,在土地、降水(包括灌溉)、施肥和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种植青贮玉米可比种植普通玉米(粮食和秸秆)多收获20%的有效营养物质(能量和蛋白质)。
一般条件下青贮饲料产量在50吨/公顷以上,按200元的保守价格计算,单位产值为10000元/公顷;当地玉米的粮食产量为8吨/公顷,按1000元/吨的玉米市场价格计算,单位产值为8000元/公顷,种植青贮饲料可增加收入2000元/公顷。
青贮饲料在8月20日—9月10间收获,比种植粮食减少20—30天的田间管理期,并省去了脱粒、筛选和晾晒等工作,每公顷可减少投入1000余元。
因此,种植青贮饲料的单位经济效益比种植玉米提高3000元/公顷,5000公顷青贮饲料基地可使农民增加收入1500万元。
紫花苜蓿是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最高的作物,目前干草的市场价格为1200元/吨。
正常情况下苜蓿干草单位产量可达8吨/公顷,产值为9600元/公顷,比玉米高1600元/公顷;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耐旱性能极强,需水量为玉米的2/3,一次播种能够持续利用8—10年,苜蓿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提供养分,对氮肥的需要量只有玉米的1/2,生产成本比玉米低1200元/公顷。
因此,种植紫花苜蓿的单位经济效益比玉米高出2800元/公顷,5000公顷苜蓿草地可使农民增加收入1400万元。
项目的运行可以给当地农民增加2900万元的经济收入。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使白城市的牛奶产量由目前的17万吨提高到33万吨。
原料奶产量的大幅度增加,能够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推动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因此,本项目能够显著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3有利于满足市场供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牛奶是营养全面的保健食品,含有大量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必需营养素,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保障中老年人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保健价值已经被世人所公认。
为了增强国民体质,日本从1964年开始,要求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括牛奶。
时至今日,日本人年均牛奶消费由过去的12千克增长至62.1千克。
经过多年努力,日本人不仅通过喝牛奶让身体变得强壮,也让国民的身高有所增长。
最新资料显示,与战前相比,日本人平均身高增长了约10厘米,一杯奶强壮了一个民族。
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我国政府也在中小学校实施了一杯奶工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现念和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可用于奶制品消费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奶制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满足市场供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1优惠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白城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奶牛业的发展,成立了奶牛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购买奶牛、建奶牛舍可优先贷款,各有关部门给予密切配合。
2.2广阔的市空间
据国际乳业联合会(IDF)预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
首先是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不到发达国家的1/10,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2006年,我国奶类总产量为3290万吨,其中牛奶产量达到3110万吨,人均奶类消费量为25.59kg;美国仅牛奶产量就达8255万吨,人均消费量为330kg。
其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用于奶制品消费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奶制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城镇家庭平均每月用于奶类消费的资金为5元(月工资收入100元,奶类消费占收入的1/20),如果仍按原比例计算,现在则达到了100元(月工资收入2000元)。
因此,尽管2000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数量、牛奶产量和奶制品人均占有量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但奶制品销售价格仍然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2.3丰富的饲料资源
白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居吉林省第一位。
目前,全市拥有耕地80余万公顷,年生产粮食250余万吨,生产以玉米秸为主的农副产物300余万吨;拥有天然草原88.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7.5万公顷,正常年份产草40余万吨;拥有林地面积50余万公顷,地下水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项目区耕地面积13340.28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3.01%,土壤以淡黑钙土、草甸土为主,PH值为7.8-9.0之间,有机质含量达2-3%;项目区草原面积共21461.07公顷,其中围栏草原453公顷,年产草4000余吨,精、粗饲料资源能够满足16万吨优质有机奶产业运行的需要。
第四章市场分析
发达国家的奶牛产业形成了集遗传基因改进、营养代谢调节、生产环境控制和卫生安全保障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技术体系,广泛采用公司+农户+技术服务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奶牛养殖生产实现了集约化和标准化,创造了极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美国奶牛饲养量911万头,牛奶产量为8255万吨,平均单产9061kg。
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尚处在由粗放传统产业向高效现代产业过渡的初级阶段,主要依靠农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进行生产。
目前,我国奶牛饲养量达1330万头(繁殖母牛约900万头),牛奶产量为3110万吨,平均单产3450k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有机 生产基地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