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docx
- 文档编号:789454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55.19KB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docx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二年级)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所使用教材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实验与活动建议”四个部分编写。
各部分的意旨如下:
1.“课标内容”是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标准。
2.“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材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
“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
(1)“基本要求”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的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2)“发展要求”是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可能存在的空间,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出发而确定的在“基本要求”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的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发展要求”中的相应内容,有助于拓展视野、增进理解、提高能力。
(3)“说明”是从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选用作适当控制。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或高中生物教学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自行取舍。
“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1)。
文中没有附1?
?
3.“教学建议”是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两个层面上提出的建议。
(1)“课时安排”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每周教学3课时,以节为教学单位作出的计划,总的课时安排参见附2。
(2)“教法建议”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出的教学途径或方法,不作为刚性、统一的要求。
4.“实验与活动建议”是从实验或活动教学应把握好的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力图体现和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和处理好关键性问题。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推进浙江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
必修1分子与细胞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课标内容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
基本要求
1.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发展要求
说明
1.小资料:
“同位素示踪”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2.“分子”、“离子”部分不作要求。
第二节无机物
基本要求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2.概述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3.学会模型方法。
发展要求
说明
1.水分的氢键形成及极性的原因不作要求。
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作拓展。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基本要求
1.说明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构建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能说出分类的依据。
3.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能运用分类的科学方法。
4.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形成事物统一性的观点。
5.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6.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一步确立生命物质性的观点。
7.通过生物组织中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学会徒手切片制作、高倍镜使用等技能,验证生命的物质性,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发展要求
说明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关系。
说明
1.各种糖类与脂质的分子结构式不作要求。
2.小资料:
“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3.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不要求掌握颜色反应的具体原理。
4.建议活动:
“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不作要求。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
前言
1课时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第二节无机物
1课时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4课时(含活动)
复习与小结
1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教学难点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学生已有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教师就可以先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从中归纳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第二节《无机物》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水、无机盐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
由于学生对于水的认识比较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实例来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然后教师从学生所举的实例中引入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分析问题探讨中所列出的运动员饮料,讨论无机盐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无机盐在调节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3)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细胞中几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它们的生理功能。
在学习糖类时,教学重点是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难点是多糖的种类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由于本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哪些糖,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糖根据教材中的种类进行分类,学生就能自然地明白单糖、二糖与多糖。
在学习脂质时,可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减肥话题,从中引出脂肪等脂质,分别介绍他们的分布及作用。
在学习蛋白质时,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二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由于学生没有有机物的知识,一开始学习蛋白质,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了解的蛋白质功能有哪些,再结合教材中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先进行蛋白质功能的学习,在了解了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功能后,提出问题思考:
蛋白质的结构怎样呢?
就很自然地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的学习。
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识别氨基酸,在观察对比教材中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针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这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课件的动态模拟,让学生充分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并通过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来理解其结构的多样性。
在学习核酸时,只要求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即可,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放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进行。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
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与原教材相比,探究性更强,实验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多准备实验材料,便于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两种样品;
(2)实验前,对每一种实验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预测;(3)实验中,要求小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协调,使实验能有序开展;(4)实验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
对于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只是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与深究。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一、课标内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细胞概述
基本要求
1.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开拓、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分析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清楚地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总结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发展要求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说明
1.活动: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活动不作要求。
2.第一节的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第二节的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个活动完成。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
基本要求
1.概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5.活动: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发展要求
说明
小资料:
“细胞外被”、“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三节细胞质
基本要求
1.识别几种细胞器形态。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
3.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
4.活动:
“观察叶绿体”。
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学会一般的生物绘图技能,运用间接观察的科学方法,正确表述观察到的现象,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
发展要求
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说明
1.关于线粒体、叶绿体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作一般性描述,不拓展,详细内容将在以后章节中展开。
2.“溶酶体”和“细胞骨架”不作要求。
3.活动:
“观察叶绿体”中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作为本活动的重点,而对观察胞质环流现象不作要求。
第四节细胞核、
基本要求
1.概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辨证观点。
2.区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学会运用模型的方法清晰地图示细胞的结构,学会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五节原核细胞
基本要求
1.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发展要求
说明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
第一节细胞概述
1课时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
2课时(含活动)
第三节细胞质
3课时(含活动)
第四、五节细胞核、原核细胞
1课时
复习与小结
1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细胞概述》的教学重点细胞学说及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难点是“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由于学生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好多已经忘记,或记忆模糊,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的教学重点是质膜的结构,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及有关动态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获得的相关资料,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
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可以利用板图、幻灯片,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语言与图解结合起来,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为第3章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好铺垫。
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活动“观察叶绿体”。
难点是内质网、高尔其体的功能,活动“观察叶绿体”。
教学中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其分工。
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
(4)第四、五节《细胞核》、《原核细胞》的教学重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
难点是细胞核的结构。
教师可以从教材上“伞藻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讲解细胞核的结构。
针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一难点,利用模式图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并列出简表。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
将第一节的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第二节的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个活动完成。
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实验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作详细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技能。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可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前一并完成,让学生体会到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再进一步探讨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一、课标内容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5.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基本要求
1.举例说出生物体内或细胞中发生的各种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转变,认同生命活动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举例说出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3.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4.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发展要求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说明
1.ATP的化学结构式只要知道结构简式,ATP分子化学结构式不作拓展。
2.小资料:
“生物发光”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基本要求
1.说出扩散与渗透的区别。
2.说出渗透过程。
3.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4.活动: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能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观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试验中,反应层次的情感目标可表述为:
价值化(内化)层次的情感目标可表述为:
能根据,
5.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6.说明扩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7.描述细胞“胞呑”、“胞吐”的过程。
发展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说明
建议活动:
“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不作要求。
第三节酶
基本要求
1.简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像酶发现过程那样,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
3.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活动:
探究酶的专一性。
学会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能写出格式规范的探究报告。
6.活动:
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
学会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自变量,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控制变量意识。
能与同学合作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
7.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发展要求
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
说明
小资料:
“辅酶”及课外读“酶的应用”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四节细胞呼吸
基本要求
1.概述需氧呼吸及厌氧呼吸概念、反应式、过程,认识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性。
2.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认同科学对技术、社会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发展要求
比较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
说明
1.呼吸作用的氧化还原、电子得失的反应不作要求。
2.氧化型辅酶Ι(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Ι(NADH)不作要求。
3.“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三个名词概念及“细胞呼吸从糖酵解开始”“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三部分内容不作要求。
4.乙醇发酵中,从丙酮酸脱羧、还原到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不作要求。
5.小资料:
“呼吸速率”“需氧呼吸出现的意义”“酵母菌”及课外读“各种体育运动所花费的能量”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五节光合作用
基本要求
1.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
2.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认同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之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3.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4.概述光系统的过程及作用反应。
5.概述碳反应的过程。
6.活动: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能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与推理,能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探究的方法和结果。
7.活动: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下操作性定义、控制变量、数据解释等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能独立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方案。
发展要求
1.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
2.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比较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异同。
说明
1.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氧化还原过程不作要求。
2.光合作用中“NADH”不作要求。
3.小资料:
“树叶的颜色”、“暗反应和碳反应”、“表观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光呼吸”、“光合作用临界温度”、“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及课外读“C-4植物”、“光合作用初期研究简史”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15课时)
第一节细胞和能量
1课时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课时(含活动)
第三节酶
3课时(含活动)
第四节细胞呼吸
2课时
第五节光合作用
5课时(含活动)
复习与小结
2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的教学重点是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材先介绍了细胞中有哪些能源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代谢吸能、放能。
把学生带入到细胞与能量的学习情景中,又为后面“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做好了铺垫。
建议教师教学时多作些比喻会使本节内容易于被学生理解。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说明ATP的生成途径,阐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统一的观点。
(2)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主要问题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的方式,认识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的扩散、渗透、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及胞吞、胞吐各种方式。
重点的问题是区别扩散、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穿膜运输方式。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功能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实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穿膜运输与膜泡运输、被动运转与主动运转的区别。
通过探究活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水分子的渗透过程,接受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并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
通过实验,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内容: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完成渗透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渗透系统。
渗透系统的构成需两个条件:
一是存在半透膜。
二是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浓度差。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首先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种半透膜(选择性透过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渗透失水:
反之,细胞将渗透吸水。
关于“胞呑”、“胞吐”的膜泡运输部分的教学,可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结合插图、动画,增强直观感受和学习。
(3)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难点是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二氧化锰无机催化剂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先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让学生对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然后举例说明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通过“探究酶的专一性”,“pH对H2O2酶的影响”实验,培养实验设计、独立操作及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由于实验设计类型实验是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第一次遇到,建议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增加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
(4)第四节“细胞呼吸”的教学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学生学过了ATP的知识,对于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有了一定的认识,建议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可以先出示一些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分析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再让学生联想其他事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广泛性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学科 教学 指导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