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浅析.docx
- 文档编号:7892910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9.58KB
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浅析.docx
《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浅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浅析
浅谈库恩的不可通约性概念
在库恩的论著中,“范式”问题容易激起社会学家的共鸣,而科学哲学家则
对库恩所使用的“不可通约性”概念感到不安。
库恩的支持者们认为范式概念有
助于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历时的实践活动,对其活动产物的评价必须依赖于对其展
开的历史场景的把握。
而库恩的批评者们则认为不可通约性概念强调了前后相继
理论的不可比较性,导致了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盛行,失之偏颇因而是有害的。
那么,在科学哲学中引起广泛争议的不可通约性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一、不可通约性概念的引入
不可通约性这个概念是在1962年由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与费耶阿本
德在《解释、还原和经验主义》①中同时引入的。
当时库恩与费耶阿本德都在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们的办公室靠得很近,在1958年的一次偶然的交谈中他
们发现彼此在很相近的意义上使用了同一个词。
按库恩的说法是:
“我们两人都是由于在解释科学理论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被引向这个术语的。
我对这个术语的使用比他更广泛;而他对这一现象的断定和主张比我更彻底;但
当时我们之间的重叠是相当大的。
首先,我们两人最关注的是揭示科学术语和概
念的意义一一比如一‘力’和‘质量’,‘元素’与‘复合物,一一经常随着采用它
们的理论而变化。
其次,我们两人都断定当这种变化发生时,一个理论的全部术
语(term)不可能通过另一个理论的词汇〔vocabular刃来定义。
这一断定表明我
们独立进入了关于科学理论的不可公度性的讨论。
”②
尽管费耶阿本德与库恩几乎同时使用这个概念,但是他们对不可通约性概念
的处理存在差异:
费耶阿本德把不可通约性仅仅限于语义方面,而且他关于不可
通约性的看法基本未变;而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则涉及到语义、方法论和感觉诸
方面,而且他对不可通约性的阐述也在不断变化。
库恩最初侧重于语义方面的说
明,最后转到了本体论方面,并引入分类“词典”的“局部交流中断”来解读这
个概念。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不可通约性在库恩那里的最初表达。
二、库恩最初的表述
库恩实际上是在隐喻的意义上使用不可通约性概念的。
库恩后来发现人们对
他们的不可通约性概念的误解,主要“由于直觉和隐喻在我们初时的表述中所发
挥的作用而造成的。
例如,我就大量在视觉的和概念的双重意义上使用动词‘察
看’(tosee),并重复地将理论变化比做格式塔变化”①。
为此,库恩先后修正了
他关于不可通约性的表述。
事实上,不可通约性这个概念在库恩那里是发生变化
的,对这不可通约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可以作为划分库恩哲学思想发展阶段的依
据。
不可通约性理论在库恩的《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结构》的第3页
中提到这个词,直到103页才开始讨论它。
不可通约性最初用于描述革命性的科
学变化。
对于库恩来说,科学活动因为“革命性”的事件而被分隔成“常规科学”。
常规科学的研究建立在过去一个或多个科学成就之上,当旧范式为一个不可比较
的新范式部分或全部取代时,革命就出现了。
因为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
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②,“范式是一
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
头活水”③。
不可通约性成为范式间选择的障碍:
“由于科学革命中出现的新的常
规科学传统,与以前的传统不仅在逻辑上不相容,而且实际上是不可通约的。
”④
“正因为它是一种不可通约物间的转变,竞争着的范式之间的转变就不可能(借
助逻辑和中性经验的推动)逐步地完成。
”⑤库恩把这种不可通约范式间的选择类
比为“格式塔转换”,这是一种类似于改宗的版依经历。
相竞争范式的支持者们发现,他们和对方在观点上总难完全沟通。
这主要是
因为在革命前后的常规科学之间,有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1.问题和解决标准的变化
“首先,相竟争范式的支持者对于候补范式所应解决问题的清单看法不同,
他们的标准或对科学的定义并不相同。
”⑥
由于范式为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能接受的研究方法、问题
领域和解题标准提供了标准的范例,因而,相竞争范式的支持者们选择了不同的
问题和解答标准。
比如在接受了机械一微粒模型后,17世纪以后的人们不再求
助于神秘的“质”(why)来解释现象,而是用“量”(how)来描述现象。
这种
新的科学解释模型在许多学科都导致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使这些学科放弃
RSS:
34.
②结构:
序言,4
‘,一结构:
95.
”结构:
95.
l结构:
136.
结构:
134·
那些其解答不能为大家普遍接受的问题,而代之以新的问题。
这样,科学的发展
就并不全是持续的进步。
但是关于科学知识的累积进步观认为,后继的理论T‘
取代理论T,是因为理论T‘能够解释理论T已经解释的现象,做出与理论T一
样正确的预言,并且超出理论T的说明范围。
即T’包含T。
但在库恩看来,累
积进步观不过是对历史的奥威尔式重构,是一部胜利者书写的历史。
从科学史的
的发展来看,后继的理论T‘并不需要去解释理论T已经解释的现象,甚至不必
比理论T在经验上更成功。
因为在理论T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或答案,可能在后继
的理论T’看来是非科学的或陈腐的说辞;而原先对于理论T不存在的问题或微
不足道的答案,现在受到T’极大的关注。
比如燃烧和漂白的理论在许多方面并
不如燃素论成功。
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因为它们关心的主题不同,新的理论并
不必然包含旧的理论。
所以库恩说,“界定正当问题、概念和解释的标准一旦发
生变化,整个学科都会随之转变”。
①
在问题域、研究方法、解题标准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能否说后继的理
论要比先前的理论更为科学、更为先进?
这就涉及到理论的评价问题。
由于评价范式的标准也由范式自己决定,一方面使得范式缺乏自我反驳的动
力,很少看到范式从内部被突破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范式的标准只适用于范式
内部,在范式之外这个标准就会失效。
这似乎是建议说我们在相竞争的理论间进
行选择时,除了象宗教饭依或政治革命一样的“暴徒心理学”外,没有什么好的
理由来进行理论的评价和选择。
为了避免这种明显的相对主义特征,后来库恩提出一些共有的科学价值
(values),这些科学价值不是方法论标准或规则,它并不能明确指示人们该如何
做出选择。
正如他所说的,“不存在用于理论选择的中性规则系统,也不存在只
要正确应用就能使团体中每个成员做出同样决定的系统决策程序”②。
显然,这
是在方法论上谈论不可通约性。
2.概念的变化
革命前后范式间不可通约的第二个表现是,其使用的概念或概念的用法发生
了变化:
“因为新范式由旧范式产生出来,所以它们通常都收编了许多传统范式以前
使用过的词汇和仪器,既有概念上的也有操作上的.但是新范式很少以传统的方
式的去应用这些借过来的要素。
在新的范式中,旧的术语、概念和实验彼此之间
有了一种新的关系。
其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两个互相竞争的学派之间存有误解,
虽然这种用词并不十分恰当……为了转变成爱因斯坦的宇宙,以空间、时间、物
质、力等为绳线编织的整个概念网络都必须变换并用以重新网住自然。
……革命
的结构:
97.
②结构:
179.
后的沟通必然是不完全的(p斌ial)。
”①
革命前后的交流与沟通是不完全的,或换个说法,是“局部的可交流性,’o
我们不能把牛顿力学看成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宏观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因为
相对论和牛顿和学虽然使用一些相同的术语,但这些术语的意义完全不同。
比如
“牛顿理论中的质量是守恒的,而爱因斯坦理论中的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
只有
在相对速度很低的情况下这两种质量才能以相同的方式来测量,但即使这样我们
也不能认为它们是相同的。
”②在这点上,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意见是一致的,库
恩否认牛顿力学可以从相对论中推导出来,而费耶阿本德反对演绎主义者关于理
论更替的说法。
事实上,与理论间概念的不同导致的理论推导失败一样,库恩关
于不可通约性的观点不过是费耶阿本德的另一种说法。
此外,前后理论在概念上的变化,亦会导致经验的变化。
这个看法打击了经
验主义者的中性观察语言观。
库恩以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摆动的石头的不同处
理为例,说明了引入中性观察语言是毫无希望的:
一个注视着摆动着的石头的科
学家,他原则上不可能有比看见一个单摆更基本的经验。
同样,哥白尼的信徒不
再把太阳当作“行星”。
这意味着,对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来说,不可通约性并
不仅仅由理论的基本概念间的差异构成,它亦涉及观察负荷理论问题。
没有中性
的观察语言,就为理论的合理比较提出了难题。
然而,库恩后来只谈不可通约理论的语言中部分的意义差别,而不再谈整体
的意义变化。
为避免彻底的相对主义指责,库恩自觉地在对语义不可通约性的态
度上,与费耶阿本德拉开距离:
“和保罗·费耶阿本德不同(至少就我和其他人所谈到的他的文章而言),
我是不相信存在着完全、绝对的不可通约的,或什么无因之果。
他谈论不可通约
性是想扩大影响,我也经常说部分交流,但我相信这种提法可以通过改进而具有
普适性”。
③
费耶阿本德强调的是前后相继理论的意义在整体上发生了变化,而库恩则认
为理论间的个别术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这样,费耶阿本德在谈语义变化时以理
论整体作为意义的单位,而库恩侧重于讨论理论中的核心术语的意义变化。
之所
以这样考虑,是库恩希望让截然对立的派别通过彼此交流,其观点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进行比较。
库恩一直想为相继范式的理论寻找一个交流的平台,当然这个平台不能搭建
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因为观察的理论负荷使得经验无法承担这个任务。
后来库恩
求助于概念的意义分析。
他认为无论是传统的意义理论,还是普特南的因果指称
帅结构:
134一135.
咨结构:
93.
洲批判,j知识的增长:
312.
理论,都无法在指称的变化与指称的稳定性之间,做出较好的说明。
起初他借助
奎因的翻译理论,希望通过语言的翻译,达到对另外一个理论的理解,从而进行
理论的比较。
很快他发现,这样的翻译手册根本不存在,因为不同的翻译手册采
用了不同的分类结构,所以最后他求助于分类词典,希望通过语言的学习,来掌
握一个词典所具有的分类结构,从而理解对方理论,最终达到理论的交流。
实际上,为了解决不可通约理论间的比较问题,库恩提出了一个基于分类学
的意义理论。
3.世界变化(woildchanges)
不可通约的范式并不完全与语义有关,库恩有时走向更强的立场。
这是不可
通约性的第三个构成因素:
“相竞争范式的支持者在不同的世界中从事他们的事
业”①。
在《结构》中充斥了大量类似“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
②、“革命之后的科学家工作于一个不同的世界中”③之类的语句。
尽管“世界变
化”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陈述,但库恩建议不可通约范式间的转换,是从一个范式
的“世界”向另外一个范式的“世界”转换,即从一个现象世界向另一个现象世
界的转换。
通常这样的说法仅仅意味着概念图式对感觉的影响。
“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
力学的转变才特别清晰地显示出:
科学革命就是科学家据以观察世界的概念网络
的变更。
”④在另外的地方,库恩又把这个差异扩展出感觉的差异:
“范式变化确使科学家对他们研究所及的世界的看法变了。
只要他们与哪个
世界的沟通是透过他们所看的和所干的,我们就可以说:
在革命后,科学家所面
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先前从上面看到
的是盒子的外观,后来却成了由下面看到的内部。
”。
“因为我们没有理由假定自然是固定不变的,变的只是拉瓦锡的看法,按
思维经济原则,我们应说:
发现氧气之后,拉瓦锡是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工作”.
这似乎是说,世界是独立于科学信念的,我们关于它的感觉可以任意变化。
在这时,库恩明显运用了视觉格式塔的隐喻。
他说,“尽管世界并不随范式的变
化而改变,此后的科学家却在不同的世界中工作”⑦。
可库恩同时强烈建议没有
什么能够高于范式格式塔的“世界”,或世界自身是与科学无干的。
一方面,世
①结构:
135
②结构:
101
⑧结构:
122
④结构:
94.
⑤结构:
101
的结构:
107
(7)结构:
no
是独立于范式的,另一方面世界是随范式变化的。
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
表明库恩在早期阶段,没有处理好是承认有独立的实在还是放弃实在的问题,难
免不让人产生不可通约性是唯心主义的印象。
“世界变化”亦可在较弱的意义上解释为指称问题。
即不同范式的相同术语
在指称间的差异。
在讨论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转化时,库恩强调,尽
管使用相同的名称,但爱因斯坦概念的物理指称与牛顿概念的指称是不一样的:
“牛顿的质量是守恒的,而爱因斯坦的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只有在相
对速度很低的情况下这两种质量才能以相同的方式来测量,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
能认为它们是相同的”。
。
这意味着在牛顿理论和相对论中相同的术语“质量”并没有共同的指称。
基于这
样的考虑,不可通约的范式间的转换,在指称上是整个地变化的。
因而,谈某个
理论的“世界”,就是谈论这个理论所认可的实体存在的世界。
要谈论实体的世界,意味着承认本体的自在的客观世界的存在,而这正是传
统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也是科学客观性的基本前提。
由于客观的实在世界具
有很强的形而上学色彩,所以库恩尽管避免去谈论它。
同时,库恩又忍不住不去
想它,在潜意识中又难拒绝它的诱惑。
这使他在70年代关于实在的论战中,游
移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两个极端之间。
惠宁根一厚恩把库恩关于世界变化的提
法理解为新康德主义的,他认为库恩的“世界”可以在物自体和现象世界两个层
面来理解。
我们在第二章提到了库恩所说的“世界的变化”,指的只是现象世界
的变化。
而物自体意义上的本体世界,则是库恩避免去谈的。
而且,库恩关于世
界格式塔转换的视觉隐喻,正是导致相对主义和非理性责难的原因。
所以,库恩
后来转而从语义方面来谈论世界的变换,这就为库恩从意义方面来谈论不可通约
性开辟了道路。
三、Ij、结
因此,在库恩哲学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库恩最初所表述的不可通约性概
念,涉及到了语义的、方法论的和知觉的(或本体论的)诸方面。
霍华德。
桑克
认为库恩所谈的不可通约性可以分为方法论不可通约性、语义不可通约性和本体
论不可通约性,并因而导致了形形色色的相对主义,如合理性相对主义、概念相
对主义和本体论相对主义②。
实际上《结构》一经出版,便遭到了非理性主义、
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指责。
面对各种批评,库恩沉着应对,先是借助奎因的翻
译不确定性理论,把不可通约性理解为相竞争理论的不可翻译上;后来又用分类
①结构:
93.
②HowardSanke扒Rarionali尔Relarivism,andIncommensurability【Ml.vermont:
AshgatepublishingLtd,
1997.ChaP.l,2.
学理论,以词典的学习来解释对相竞争理论的理解和诊释,从而为不可通约的理
论间的交流和比较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平台。
在库恩的心中,不可通约性并不是说
不可比较:
“首先,当我谈到两个理论或范式是不可通约的,我绝不意味着提议说,它
们之间是不可比较的。
‘不可通约的’这个术语本身是从数学中借用来的,指的
是没有公度(加collunonmeasure).例如,一个等边直角三角形的边与斜边之间
是不可通约的,因为没有一个单位使得斜边是边长的整数倍.但两者可以以任何
需要的精度进行比较。
斜边的长度大于边长的1.41倍而小于边长的1.42倍.‘不
可通约性’应用于科学理论,意欲提出,需要陈述一个科学理论的语言很象诗的
语言.某些陈述(但只是某些),使用一种理论的语言不可能以确定的真值所需
要的精确性翻译为另一种理论的语言。
但两者仍然是可以比较的。
”①
对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是否首先在文献中借用这个数学术语来描述相继科
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学界存在不同的声音②,而且,还有人发现,波兰尼在《个
人知识》中提出的概念框架为“逻辑鸿沟”所“隔绝”早就预示了库恩和费耶阿
本德在科学哲学中富有争论的不可通约性论题③。
但无可争议的是,不可通约性
概念在学界的滥筋,应归功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的努力。
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论题,但同时也招致相当多的误
解和责难。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之后就一直致力于该论题的阐明和澄
清。
从视觉格式塔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意义变化,到局部不可通约性,再到词汇
系统或者分类学范畴。
库恩联系知识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共时性类比等问题,对于
不可通约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对真理符合论的批评,提出一种新的真理现。
可以说,“结构之后的路”实际上就是库恩努力澄清不可通约性论题之路。
1.1库恩的范式理论
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是继逻辑实证和批判理性主义之后,当代西方科
学哲学的第三个重要流派。
它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六十年
代以后随着西方科学哲学界对波普尔哲学的批判,批判理性主义逐渐暴露了一些
不可克服的矛盾。
于是,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便取而代之。
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1922一2001)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的科学哲学
家和科学史学家之一,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早年求学于哈佛大
学物理系,1949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后来又转向科学史研究和科学哲学的
研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项目的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史学会主席。
书虽然只有一百多页,
库恩主要的哲学著作是《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曾任
这本
却引起了整个西方哲学界一场不小的革命。
库恩本人也因
此而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人物。
库恩的代表作:
《哥白尼革命:
西方思想发展中
的行星天文学》(1957)、《必要的张力》(1977)、《黑体理论与量子不连续性)}(1978)
等。
一、范式学说
库恩的科学哲学区别于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
的关于科学整体性的观点。
他认为科学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
第7页共82页
机构成的统一整体,而不是许多能各自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命题的单纯集
合。
库恩的整体性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范式学说之中,范式是库恩科学哲学
的一个核心概念,只有从这个概念出发,才有可能正确把握他的整个科学哲学思
想。
那么什么是范式呢?
范式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指“共伺显示”,后来引申为
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用在文法中则表示词形变换,如名词变格、动词变位
的规则等。
库恩借用范式一词,是想用来说明他从科学史研究中获得的关于科学
发展某种规律性的模式。
但是,库恩并未对范式这个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性的
解释,而是在不同的场合常常作不同的阐释。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他
先后对这个概念作了二十多种不同的解释,从库恩对这一概念的应用和解释中我
们可以看出,它大致具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范式是一定时期内某一科学家
集团或科学共同体看问题的方式,包括共有的世界观、方法论、信仰和价值标准;
其次,范式是科学共同体一致接受的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取得的重大科学成
就,它们在一定时期内规定着科学发展的方向。
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等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科学范式,这些范式被一定的科学家集团所公认并
以此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第三,范式包括符号概括、模型和范例。
符号概括就
是科学共同体所采用的可以进行逻辑和数学演算的符号系统,如F二a,卜V瓜
等。
模型就是模式,它可以给人以启发,为科学共同体提供精选的类比。
范例就
是典型事例,是根据公认的科学成就作出的典型的具体题解。
库恩十分强调范例
的独特作用,认为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必须通过范例学习,才能掌握范式,学会解
决同类问题的方法。
科学研究活动就是以范例为榜样的模拟和类比。
由上可见,范式是多因素多层次内容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
本理论、研究方法、范例和标准等等,用库恩的话来说,范式是所有这些东西的
“分解不开的混合物”。
与范式紧密相联的另一个概念是“科学共同体”。
所谓科
学共同体就是指在科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该学科领域中持有共同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过大体相同的教育
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的关系体现在:
“一种范式是,而且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
反过来说,也
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共同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所“共
I库恩:
《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第291页。
第8页共82页
的,就是共有同一个范式作为共同信仰,并依靠范式展开更有效的专业活动。
科学共同体是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主体,是生产科学知识的集体。
库恩根据对科
学史的长期深入研究,提出了以范式学说为核心的一整套科学哲学理论。
库恩的
理论曾经在西方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他经过十五年的潜心
反思而写成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更是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库恩理
论的成就,在于他的整体化的科学观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要求。
他的整
体化的科学观,首先体现在他的范式学说之中。
科学中有没有库恩所说的范式的
存在?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尽管库恩对范式概念缺乏确切统一的定义,但是范式
确实是指科学的结构、系统和框架。
事实上,范式不过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关系在人们认识中的反映。
在现代科学整体化的大趋势下,人
们总是企图以一种总的框架去统摄、解释客观的零乱繁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
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随着整体性观点的加强,结构的方法、
系统的方法、模型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二、科学发展模式
在了解了范式的具体含义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认
为,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是一个进化和革命、积累和飞跃、持续和中断不断交替
的过程,科学发展的历史明显体现了这个过程。
应当尊重历史,用历史的方法从
动态角度来考察科学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依据这样一种主张,库恩提出了一种新
的、十分引人注目的科学发展模式:
前科学一常规科学一反常和危机一新的常规科学……
在这一科学发展模式中,库恩不是用“证实”或“证伪”,而是用“范式”
来解释科学革命和科学发展的机制。
范式是内在于他的科学发展模式之中的主要
理论,也是解释这一模式的关键。
所谓前科学,就是尚未具有范式的科学。
它是科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其特点
是从事同类学科的科学工作者们对于他们所从事的学科的基本理论,甚至有关观
察现象还没有一致意见,对共同研究的问题基本观点很不一致,各种假说和理论
相互排斥、批评和竞争,没有大家都能接受的权威性理论,也即没有形成该学科
的范式。
在前科学时期,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中,“一种理论成为范式,一定要比
第9页共82页
竞争对手更好”。
2有了共同的范式,同一领域的研究就统一为一个科学同体,
大家同力协作,科学就得以不断地迅速发展。
范式的产生是一门科学达到成熟的
标志。
这种形成了范式的成熟科学就是常规科学。
常规科学区别于前科学的特点
正在于科学共同体拥有统一的范式,并按照这种统一的范式去从事研究活动。
在
常规科学时期,科学的活动就是在范式指导下的解难题活动。
这时不是什么问题
都得研究,而是定向于研究范式内部存在的留有充分研究余地的难题,并且范式
为解决这种难题提供恰当的方法。
所以,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的发展是受范式
限制的。
这种限制有其积极的作用,可使科学在一定范围内取得成就,“正是这
些因信仰范式而产生的限制,对科学的发展却成为不可缺少的。
由于集中注意狭
小范围中比较深奥的问题,范式会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库恩 不可 通约性 概念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