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788719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32KB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上应用的几点体会
主讲教师:
鲍世芳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从教20余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经常采用,在实践中,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对我所从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就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1、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小学的孩子比较小,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弱,因此要分好小组,每组以4人为宜,分好组后,要给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其次,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进行分工,定好记录人,发言人等。
2、要根据所授课程的不同,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把握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度。
3、要把握好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和学生小组合作质疑之间的度。
4、要把握好给学生讲授知识和讲授方法之间的度,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5、一定要引导好学生养成做标准讨论记录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小组合作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针对以上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组织有效交流的前提。
交流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对话主体和课堂参与合作的伙伴,它视交流为课堂师生生存的方式和获得生命的手段。
交流不只是语言和外在行为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发生在交流双方自主的探索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交流双方思想上的火花,发生在交流双方认识视野的真正融合之中。
因此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交流”,我们必须及时地进行观念转变,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学生是发现问题、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知识探求者,而我们只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教师,是他们智慧的启迪者,因而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靠近他们、引导他们、努力消除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
选择人性化的教学语言,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是同桌和前后桌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中,经常设置同桌合作或交流的教学环节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知道合作的意义,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完整、清楚),在同桌交流时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做到谦虚、尊敬别人),在遇到和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时敢于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孩子观图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
在引导观图时,让孩子们“同桌小声的说一说,你知道那些数学信息”,“如果你的同桌没说完整,请你帮他补充出来”这样极大的激励孩子们完整的观图和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同时也提醒同桌的孩子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在解决问题时,让孩子们“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你打算怎么解决”“你有和他不一的解决方法吗?
”这样极大的激发孩子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并获得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喜悦。
三、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技能。
交流的成效如何,关键看学生是否掌握交流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交流的技能视为一项重要的容,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必须用心将交流方法技能渗透在每一节课中,使学生具备以下交流能力:
1、独立思考。
要使合作交流更有效,首先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独立的习惯,其次交流前应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2、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当听别人发言时,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内容、表达的重点、要阐明的问题以及在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在他人陈述观点时不插言,予以配合,不独占交流时间,最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评价,这样才能使交流有序有效地进行。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每个成员学会在合作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是数学交流顺利开展的保证。
4、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
四、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俗话说: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时机把握的好坏,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在学生的内心需求下应用,而不应该在教师的指令下合作。
只有当学生萌生了需要帮助的内部动机时,所进行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让学习的要求与学生的内心需要汇聚在同一点上。
五、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注重全体学生参与。
富有挑战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择具有思考价值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趣,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充满情趣而且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总之,合作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以集体的思维促进个体的思维,对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和社会交往技能都有积极的影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总结
一、合作学习形式化
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
或者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依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合作时间,往往使合作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辙止。
这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低效、无效学习。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西方协作小组专家罗伯特·约翰逊等人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促成富有成效的积极活跃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意见,让他们做出选择,能够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种走马观花似的合作学习完全是为了迎合新课标,搞形式,走过场,不但不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合作指导不到位
常在课堂上针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没有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的问题趋于简单化、浅显化。
没有探究价值,自然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激活他们的求异思维。
合作任务学生一蹴而就,课堂就必然气氛沉闷,索然无味。
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中集体的智慧,培养探究的精神。
可是在很多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
老师在课堂中高声宣布:
“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于是,孩子们前后桌围成一团,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热闹。
这基本是所有的课堂合作学习的固定模版。
合作学习是不是就等同于四人五人一小组讨论?
当然不是。
可是这却是最容易操作的形式,也是最懒的办法。
它带来的后果是:
学生会思考有想法的自然说的多,没思考没想法的还是没进步,热闹过后,一切如初。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走下讲台,不俯下身子去聆听和指导学生,不进行必要的分工与要求,不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学生往往随心所欲,应付了事。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的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
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教师在指导上如不特别用心,则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化。
三、学生参与不均衡
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时间分配不合理或是合作的问题不恰当等因素,所以也就出现了在课堂上进行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面不均衡,合作交流往往成为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却总是失去机会,或默默地坐着,或“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授课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虽说是分小组合作学习,但并没有很好地分工合作,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承认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对于种种不平衡的现象,我们都要作具体研究,想出解决的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等。
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如,在新课引入教学中、巩固练习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形式,特别是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经常开展师生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小小邮递员等游戏,对学生更好的参与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些游戏只是当作游戏,因为在游戏里面有许多数学方法的存在,这其中不乏趣味性、情感化,价值观。
改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处理好“需要”与“合作”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为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时一定要记住一点,我们探索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是为了做秀,而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
那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环节设计时,教师一定要考虑清楚“需要”与“合作”的关系,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因为有需要,所以合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宗宪老师曾在她的讲座中讲起这样一节数学课:
老师教授的内容是“统计”。
上课初始,教师给学生放映一段录像片:
在一个车流观测站,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科研人员要对过往的车辆进行数字统计。
接着,教师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看录像,记一下一分钟里这个观测站走了多少种车分别有多少辆。
学生兴致很高,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可是得出的结果各种各样。
然后学生自己分析失败的原因是画面里公路上的车太多,车速又快。
怎么办?
分工合作。
这是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自己产生的合作需要。
教师顺势安排合作小组,并进行分工,有的只查小汽车,有的查摩托车,有的查货车等。
很快,一分钟的统计结果出来了,正确无误。
孩子们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收获了快乐。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合作的冲动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
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如果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只有在学生个体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才会有交流和帮助的需要,这时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教师除了更新教学理念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提高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水平。
1.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
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筛选出具有一定难度、探讨价值、开放性的合作学习的问题。
问题空间大,合作的空间相对就大。
而且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是最具探讨价值的。
例如,教学“平均分”时,让每个小组通过动作操作,将50根小棒分给组里每个成员(6人),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确定活动角色,就开始进行分工合作。
从学生小组活动中,可以发现孩子数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分小棒时,有的是一根一根地分,有的是二根二根地分……而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引导学生该如何分,而是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充分地体验,并在探索思考中得出该如何分会更节省时间,更方便。
此外,分到最后,“还剩下二个小棒,这时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这时就开始畅所欲言了。
有的说:
“我们组有六个人,而只剩两根,所以这两根就不再分了。
”这时,教师就说:
“那么可以分给其中的两个同学呀。
”同学们就齐说了:
“不行,这是不公平的。
”这时,什么是“平均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根本不需要教师再多加说明。
而且学生在自我亲身体验过程中,也受到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可见,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而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的。
2.教学时间
对课堂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特别是合作学习的用时要合理把握,时间不足和过度耗时都是不可取的。
这需要根据教师执教的不同内容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就是:
合作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需要掌握的问题。
以此为原则可以较好的把握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
3.监督指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应尽量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点拨,排除障碍。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
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的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要及时加以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4.评价问题
合作讨论的结果运用应体现民主性、广泛性、检查反馈性。
如果教师只安排讨论而不重视讨论结果,或者不把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科学的小结,学生就会觉得这种学习形式索然无味,因而降低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意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以保证对学情的最基本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
(三)明确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辨证关系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认识和学生同伴交流互助并共同获取认知的过程,是学生个体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新课改强调合作与独立并重,明确指出个别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分组解决某个问题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让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
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听众和观众。
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充分地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之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就给了有思维惰性或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效果,多数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宜独宜合,应从实际教学出发。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四)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
“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知识很重要,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般我们都会采取任务驱动式来进行组织,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更好地组织实施,从而掌握方法或者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产生最大值。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全班进行分组,提出任务,明确责任;然后,教师要走下讲台俯下身子聆听,去做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在组内,组间进行交流,相互质疑,在互助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合作探究中产生的难以解决的新问题,若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教师则要补充讲解,进一步明确合作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探究。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小组长收集、整理合作信息,准备在全班交流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
此外,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的成果,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几项要求和训练。
一是小组长的培训。
督促小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指导小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活动时,要进行有序的安排。
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小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
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小组长请组员说明理由。
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时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及时准确的向全班汇报。
从而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归纳等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友好相处。
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小组竞赛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使学生感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别人都是不可取的。
三是训练学生学会倾听。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与训练学生能听、会说、善辩的能力。
对教师提问、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不随意打断,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当同学发言出现错误时,一定要等其把话说完,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
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改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意见时不盲从,作到有选择地接受。
四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五是训练学生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合作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一次又一次的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健康的心理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建构的过程。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逐渐充盈着智慧、灵性,并由此萌发着勃勃生机。
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合作交流学习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而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
课堂上,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生活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分享。
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
什么是真正“用教材教”
主讲:
韩俊花
“用教材教”就是用好用活活用教材
教师如此热衷于改编教材,一方面说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于“用教材教”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对教材认识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在实践中,教师该如何真正落实“用教材教”呢?
在我看来,“用教材教”至少包含3个层面的含义,即用好、用活与活用教材。
用好——尊重教材
笔者曾经读过一个教师的备课反思:
“虽然我每天课前都备课,但对教材挖掘得很不够。
很多时候,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突然想起了还有另外一个内容应该补充,但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只好课后查阅完再补充。
该趁热打铁的时候老师没词了,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啊!
”这是常态课堂中部分教师呈现出的真实图景。
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
因此,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
具体到一节课,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
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用活——理解教材
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点亮教材细节。
笔者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谈自己如何“由内而外地打磨数学课堂”,有时仅仅是在使用教材时“读一遍习题、加两个数据、换三道题目”,这些细节处理没有张扬的技法,有的只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把握。
有的教师潜心设计“小动作”,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化效果,这些“点睛之笔”源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
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
其实,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教材细节做“亮”。
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填补教材“空白”。
新教材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力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
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教师的选择空间扩大了。
这些教材空间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难度,同时也给主体间的有效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会,让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更多的联想意境和创造空间。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小数乘整数”一课,教材对竖式如何引出没给出具体的方法,从而留下了教学空间。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妨在此动动脑筋,考虑如何增减教学素材更便于学生感悟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必要。
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开发习题资源。
习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资源,开发习题的育人价值是“用教材教”的一个重要方面。
数学习题蕴含有知识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解答习题本身并不是目的。
学生一旦开始解题,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训练,从技能、思维、智力、非智力等各方面塑造自己。
新教材的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编排上注重利用实际情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要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以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活用——创生教材
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
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延展固有观念,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
它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小组 合作 学习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