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主题二 通讯 活动建议方案.docx
- 文档编号:7880083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7.38KB
子主题二 通讯 活动建议方案.docx
《子主题二 通讯 活动建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主题二 通讯 活动建议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子主题二通讯活动建议方案
活动建议方案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一,通讯工具“博览会”
事先要求学生收集三个时期的通讯工具,在探究活动进行前展示。
通过这样的“博览会”,让学生初步感受三个时期通讯工具的巨大差异,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二,小辩论,大智慧
组织学生进行关于通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生活利弊的辩论。
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下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知晓内容
1.文献搜索,收集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类文献,以实地访问的形式,进行三个时期我国通讯情况的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资料和对不同时代的人的访问,收集信息,为下一阶段的探究积累资料。
2.信息处理,成果设计
对网络上搜索到的二手信息和社会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去粗存精,撰写探究报告。
3.成果交流,评价反思
小组之间进行成果交流、评价,促进对小组探究成果的反思与修正。
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1.活动准备
(1)开展热身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一,通讯工具“博览会”
事先要求学生收集三个时期的通讯工具,在探究活动进行前展示。
通过这样的“博览会”,让学生初步感受三个时期通讯工具的巨大差异,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二,小辩论,大智慧
组织学生进行关于通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生活利弊的辩论。
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下一步探究的兴趣。
(以上两种活动可酌情选其一)
(2)教师举例示范,提供方法指导。
教师可提供我国三个时期通讯方面的基本情况:
三个时期主要的通讯工具和通讯方式分别是什么,通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等,让学生有初步的感知,从而引起探究的兴趣。
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向学生提示查询的资料范围。
例如:
读文本:
三个时期通讯的基本情况;各种通讯工具的特点;各种通讯方式的特点;通讯的分类。
看图片:
60年来的通讯工具图片;
赏视频:
60年来我国通讯条件的巨变(以各地省会城市为例);
……
(3)制定探究方案,准备具体实施。
教师活动准备:
为学生分组,组织各组学生制定本组的探究目标和实施方案,指导各组制定本次探究活动的成果呈现方式和评价方式,制定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安全预案。
学生活动准备: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组(学生分四个小组),将本组探究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案,为本组各成员分配具体的探究任务,做好探究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2.活动流程
(1)社会调查,收集有关通讯的信息
到互联网、图书馆查阅通讯方面的资料,到老年活动中心去采访初中阶段分别生活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长辈,做好记录,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
教师可做如下提示:
(1)6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讯方式;
(2)8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讯方式;
(3)当代人们的主要通讯方式;
(4)三个时期主要通讯工具分别是什么;
(5)三个时期通讯方式不同的政治因素和社会经济背景。
要求:
①给每次访问调查注明出处背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内容,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等)
②在查找资料和访问中,记录下其中的重要信息,有疑难的地方画上问号;
③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时代的通讯差异,进一步了解各个时期的不同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
构思:
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调查活动,深入实地考察,采访父辈及祖辈,查阅图书馆(互联网)资料,寻访有关专业人士等,收集有关信息,了解并记录获得的信息,基本弄清楚三个时期人们的通讯情况。
操作:
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完成以下探访活动:
观察和探访身边人使用通讯工具的情况;
分别访问初中生活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亲人和长辈;
探访图书馆,查阅互联网;
探访专业人士和老师。
(2)整理收集的信息,准备全班交流
各小组对收集的有关通讯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组活动的书面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①本次活动的目的;
②本次活动的策划和准备;
③本次活动的过程;
④本次活动的成果;
⑤本次活动的自我评价;
⑥本次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3)师生共同交流探究收获
构思:
在收集资料以后,老师提供一些我国三个时期的通讯情况案例,引导学生对所收集信息进行探究。
①召开各组学生联系会议交流探究成果。
由各组学生分别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三个时代通讯情况的信息。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三个时期通讯工具的变化脉络,可将信息制成网页(有尽可能多的图片,解说,点评,)提供给学生参考。
文本示例:
60年代:
固定电话,手摇及自动交换机并存,以手摇电话机为主;电话普及率低。
80年代:
固定电话,自动交换机普及率提高;移动电话出现。
当今:
固定电话(自动交换机)、移动电话、互联网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资料助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通信能力建设取得飞跃发展,综合通信能力迅速提高,电信业务快速发展,并向各领域迅速拓展,电话普及程度快速提高,电信业已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电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A.快速突破电信网瓶颈,通信能力迅速提高
从1978到2007年的30年间,我国综合通信能力迅速增强,网络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
2007年我国电话网络规模在世界排名,从1985年的第17位跃升至第1位。
电信投入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小、技术层次低、通信质量差,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的客观需求相比,电信通信能力存在着巨大差距。
1978年,9亿人口的中国只有电话交换机406万门,其中自动交换机116万门,尚不及仅400万人口的香港地区。
电话普及率比当时非洲国家的水平还低。
面对新形势对电信的旺盛需求,电信部门逐年加大投资规模,30年来,我国电信业年投资额从1978年的2.6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2370.1亿元,增长900多倍,年均增长26.5%。
固定电话通信能力明显提高。
到2007年底,我国固定长途业务电路达到321437个2M;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由1978年的0.2万路端增加到1709.2万路端,比1978年增长8545倍,年均增长36.6%;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51034.6万门,比1978年增长125倍,年均增长18.1%。
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
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7万户,10年间增长861倍。
从1998年到2007年10年间,移动通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移动交换机容量新增82910.4万户,10年间增长32倍;到2007年底,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5亿户,19年年均增长71.6%;移动长途业务电路达到1458271个2M。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光缆骨干网建设,到2007年底,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77.7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9.2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159.6万公里。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成并开通了中日、中韩、亚欧等多条国际陆地、海底光缆,为运营商国际业务的传送提供了足够的传送带宽。
同时在2001年我国互联网开始大发展,互联网容量相应呈现爆炸式增长,特别是互联网宽带容量发展非常迅猛,2007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8539.3万个,4年年均增长47.5%;拥有地面通信卫星地球站点1265个。
B.固定和移动电话齐头并进,电话用户世界第一
固定电话快速发展。
30年来,固定电话逐步由少数人享受的通信便利扩展到千家万户,特别是广大农村电话用户数迅速增加。
到2007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6563.7万户,比1978年增长了188.9倍;其中城市电话用户达到24859.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达到11704.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7.8部。
移动电话发展迅猛。
1987年,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移动通讯阶段。
移动通信的出现和发展,彻底地改变了我国的通讯格局和人们的生活,自此以后,移动电话用户扩张迅速,到2007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由1988年末的0.3万户增加到54730.6万户,年均增长89.2%;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1.6部,超过固定电话13.8个百分点。
电话用户数跃居全球第一位。
由于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几乎实现同步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拥有电话用户数(包括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迅速增加,达到91294.3万部,是1988年的192倍。
全国电话普及率由1978年每百人0.4部,提高到2007年的每百人69.5部。
C.电信业务快速发展,新兴业务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电信业务向各领域迅速拓展,普及程度快速提高。
电信部门在发展固定电话业务的同时,以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国际通信为重点,大力发展各类电信新业务,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新业务不断涌现。
电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30年来,电信业总体上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固定、移动和数据用户的迅速拓展,拉动了电信业务量快速增长。
2007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8591.3亿元,比1978年增长1500多倍,年均增长28.8%;年收入规模已从1978年的7.3亿元扩张到2007年的7398.6亿元,年均增长27.0%。
通话总量增势迅猛。
随着电话用户的不断增长和电信业务服务资费水平的下降,通话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特别是移动电话通话量,从2000年至2007年发展非常迅猛。
2007年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达到6771.4亿次,固定长途电话通话量达到1040.6亿分钟;移动本地电话通话量达到21488.8亿分钟,在2000―2007年的7年间增长91.3倍,年均增长90.9%;移动长途电话通话量达到1572.5亿分钟,比2000年增长87.8倍,年均增长89.8%;IP电话以其价格低廉的优势,其通话量快速增长,2007年通话时长达到1494.9亿分钟,比2000年增长46.5倍,年均增长73.6%。
增值电信业务逐渐成为电信业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来,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发展非常迅猛,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
2007年,基础电信企业增值业务收入达到1487.2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20.1%,成为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3—2007年间,移动短信业务发展迅速,成为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的第一大支柱,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45.8亿条,5年年均增长59.1%。
中国移动的彩铃、WAP、中国联通的“掌中宽带”等增值电信业务也迅速发展,为增值业务快速增长发挥了较大作用。
D.互联网规模不断壮大,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大力发展基础电信业务的同时,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电信部门加快数据通信、信息服务等新业务的发展,开办了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会议电视、电话信息服务和互联网等新业务。
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中国公众互联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社会化应用阶段。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末,网络覆盖到了全国31个省的所有地区和大部分乡镇,网民数从1997年的62万人增加到2.1亿人,居世界第2位;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1.6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由1997年的0.1%上升到16.0%。
互联网基础资源建设快速发展。
到2007年底,中国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由1997年的25.4Mbps增长到368927Mbps,10年增长14524倍;我国IP地址数已从2001年底的0.2亿个增加到1.4亿个,全球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域名总数达到1193.1万个;其中国家CN域名在2007年里,以每天增长2万个的速度迅速崛起,已达到900.2万个,3年里增长20倍,创下了世界域名史上增长奇迹;网站数由2000年的26.5万个增长到150.4万个,年均增长28.1%;网页数达到84.7亿个。
网民可以享用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
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热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极大程度地融入相当一部分人群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之中。
2006年中国各级政府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5.6%;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992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1%。
随着电子商务在支付方式、运营模式、物流配送、渠道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相关的法律规章不断健全,发展环境逐年改善,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来,到2007年底,我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达到22.1%;电信运营商开发建立各类涉农互联网站超过6000个,我国已跨入信息时代。
经过30年来的发展,我国的邮电通讯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回望历史,邮电通信业从来没有如此深入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和各领域,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但同时也要看到,邮电通信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与快速提高的服务能力相比,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比较滞后,规模的扩张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的同时带来了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问题,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项活动的增多,应急通讯和重要通信保障还不到位,电信行业的垄断和竞争激烈并存,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
展望未来,邮电通信业前景光明,随着邮电通信改革的深入、技术水平的提高,邮电通信业的服务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望再上新台阶。
③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时期通讯的特点,认识通讯的方式、背景,以及巨大作用。
教师提供部分信息,并引导学生分别统计三个时期我国一般老百姓的通讯方式,体会我国人民通讯方式发生的巨大转变。
(网页上出现表格,学生填写)
通讯方式
60年代
80年代
当代
口信
书信
电报
有线电话
BP机
手机
网络聊天
电子邮件
得出结论:
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在更新,人们的生活条件在逐步改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④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时期我国主要通讯类型发生变化的情况,并探究发生变化的原因,懂得发现规律、认识本质的意义和途径;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实质的认识,提高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实地访问的记录,与小组成员讨论,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网页上出现表格)
通讯类型
60年代
80年代
当代
口信
特征
时代背景
电报
特征
时代背景
电话
特征
时代背景
网络
特征
时代背景
得出结论: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通讯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会在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通讯的发展;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
(4)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通讯变迁问题的辩论或演讲活动
辩论:
手机和网络普及的利与弊。
演讲:
从自己家庭通讯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变迁看中国或家乡的变化。
(5)活动评价,展示成果
用网页、PPT或图表等形式出现活动评价表格,完成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观察评价。
(活动评价量表见“学习评价”)
活动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
小组自评,完成评价量表一。
学生互评:
各小组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完成评价量表一。
教师观察:
教师根据观察结果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完成评价量表二。
师生共评: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体评价,完成评价量表三。
用网页、PPT、展板、墙报等形式向全班、全校师生展示探究活动成果,并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
师生共评:
对各小组探究报告进行评价,完成评价量表四。
师生共评:
对各小组的作品(博览会展品)或参加辩论的表现进行评价,完成评价量表五。
(6)交流评价结果
各小组代表交流本组各类评价的结果;
学生个人就评价结果自由发言;
教师对学生本次活动的过程、成果、作品和感悟进行点评和总结。
3.个人总结,获得个人成绩
参与完探究性学习整个活动后,每个学生撰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反思,组内给予评价。
最后结合小组成绩获得个人探究性学习的最后成绩。
四、探究活动流程图
(注:
表示教师活动表示学生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主题二 通讯 活动建议方案 主题 活动 建议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