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的相关文章推荐.docx
- 文档编号:786596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51KB
君子坦荡荡的相关文章推荐.docx
《君子坦荡荡的相关文章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子坦荡荡的相关文章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君子坦荡荡的相关文章推荐
君子坦荡荡的相关文章推荐
篇一:
20XX届各区二模作文
20XX届虹口区二模作文
: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歌)。
君子之说自古有之,何为君子,众说纷纭,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君子谋道不谋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等;也有人认为君子之内涵不应拘泥于传统,要应时而变;还有人认为?
?
1、济世为君子
鲁迅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君子之说自古有之,对君子的诠释亦是从说纷纭。
淡泊是君子,坦荡是君子,谦逊是君子,不忘初心是君子,应时而变是君子。
于我,存一颗济世之心,济世乃真君子。
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层层叠叠的死去和复生,无尽的人,都息息相关,人纵有广厦千间,而夜眠三尺之地,何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余秀华在其诗中感叹,吹过我村庄的风吹过你们的城市,流过我村庄的河流流过你们的城市。
所幸,折断过我的哀伤没有折断过你们。
当一个脑瘫的农妇所有的力气只够活着,却依旧活着为世界背负痛苦。
好像一把刀,整夜整夜在磨刀石上,日趋锋利,能锥心刺痛,敲打远方的灵魂,却越来越薄,让人如何不视那弱女为君子!
俱焚也好,俱碎也好,痛由我独尝,甜由世人共享。
朱门洒肉臭,如若一个人只顾自扫门前雪,却对路有冻死骨视而不见,那活着多轻松!
没有挣执,没有冲突,却总少了些人情,少了此关怀,少了些慈悲,末了不过是自私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文革十年浩劫,将无数知识分子戕害。
巴金却只身一人,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在那样灵魂不安的岁月里,心没有随着雾海下沉已是难能可贵,而那源自骨子里的济世心,让他化作泥土,融化在人们温暧的鞋印里,带回温热的鼻息和心音。
卢新宁说,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那是大爱与良心。
比活着更重要的是爱情,比爱情更重要的是良心,知识分子中若失了这样一位君子的良心,想必文明也趋于黑暗,民族也无法长足发展。
世间不少成功人士,却称不上君子。
多少人一生不知倦疲地拼命索取,其终极目的不过是职场的呼风唤雨,情场的耳鬓厮磨,抑或是酒场的声色犬马,赌场的纸醉金迷。
行路时被一个乞丐砬脏了衣服,恨不得猛踹一脚,骂一句,你这死物。
又有多少名人,假心假意做慈善,只为博得媒体的关注与粉丝的赞扬。
良心在一点一点被剥落,做着伪善的事,说着伪善的话,达到伪善的目的,听人伪善地夸一句君子。
济世之心荡然无存。
过去为人类做着大弥撒的贝多芬,纸笔画泪声声讨伐的鲁迅,心系天下欲知人间疾苦的范文正,难道要他们复生以照亮世界吗?
不,他们还在,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又来。
一颗果子掉了,一朵花开出来。
需多少世间尘埃才能覆盖一个人血肉模糊却透着光芒的情义?
尘埃只会越来越少,光芒却能越来越多;伪善之人越来越少,济世之君子越来越多,世界终将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2、孤独的守望者
君子的说法,自古有之,但说法却众说纷纭“坦荡荡”“谋道不谋食”“温润如玉”等等,对于现今的时代来说,君子的内涵需要随机应变。
古时君子“谋道不谋食”,生活的困窘,仕途的不得志,在他们所追求的“道”面前失去了张牙舞爪的震慑力,黄金的闪耀,王冠的夺目也失去了慑人心魄的振憾力。
孔子以木车的激情,身为君子谋道不谋食,深知乱世春秋一切已不可为仍以“仁”的思想四处游历;老子深知无法唤醒甜寐于光阴流转的苍生,他身为君子仍以牧笛吹起晚岚;杜甫《春望》诗有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场安史之乱使他在凄苦的极致中成为冻死路边的诗圣,可他身为君子仍用笔墨体察民情,以身兼天下的意志成就了更宏大的叙述方式。
古时君子谋道不谋食,以自己精神主宰自己的形体,不以心为形役,面对急管繁弦的社会以轻盈的姿态抵御腐蚀的洪流,悠然出红尘,笑看孤鸿明灭。
而回到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的时代,时光仅仅让我们变老,却没有变得更聪慧。
复制让大街上的红男绿女用时髦装点自己,复制,也让城市拥有同样的面容。
快乐总是稍纵即逝,有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是现代的君子。
当下的文人既爱都市繁华又却因其冷漠喧嚣而徘徊不定,他们拥有比古人更发达的七情六欲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世界,不愿淹没至时代的洪流,而选择将自己独到的观点分享给沉醉于信息化时代无法自拔的人们,愿用其心血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
鲁迅弃医从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冰心“一盏小橘灯,送你上山吧!
”道出世态炎凉中的人间真情;周国平先生不愿身处嚣喧空虚的都市因而选择一个人栖居。
他们愿凭一己之力,唤醒人们日益麻木的心灵,愿世间成为充满爱的世间。
无论是古时为道不为食的君子,还是如今愿为真理发声的君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向美的心,他们不惧怕繁华落尽的苍凉,却因情感上的百感交集而走向宁静,思想上的道义而走向绝决。
君子是一个时代,内心温柔充盈的孤独的守望者
黄浦区二模试题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
?
1何惧痛苦,精彩从碰撞开始(65)
我与我的碰撞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我与你的碰撞使我们博采众长、共同提升;我们与我们的碰撞让世界时时革新、不断前行。
“碰撞”,大大小小,时时发生。
粗浅的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物质与另一物质的接触与作用;深层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思想与另一思想的交流,是一个灵魂与另一灵魂的互动,是推动世界不断前行发展、精彩无限的动力源泉。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可以诞生一个文明、一种文化。
在希腊有一句俗语:
“宙斯的归宙斯,雅典的归雅典”,这是希腊人对“命运”与“自由”的最好诠释。
文明未蒙之时,古希腊人饱受自然现实的摧残,于痛苦之中,他们彻悟了“自由”对于痛苦命运的救赎意义,在现实的痛苦无力与理想的自由无拘的“碰撞”之中,
创造了精彩迷人的希腊文明,成为文明史中抹不去的一抹珠光。
然而,碰撞的意义不仅如此,文明与文明、文化与文化的碰撞推动着时间的滚轮不断前行,斑斓着世界无穷无尽的缤纷色泽,让这个世界足够精彩。
精彩世界的前提是要不惧痛苦、勇敢碰撞。
文学大师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为青年人的人生道路点燃了灯火,指明了方向。
在谈及十字街头时,他说:
“十字街头最具权威的便是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统,一为时尚。
习俗守旧,然而社会是需要时时革新的,因而习俗有被时时推翻的必要。
这过程定然是痛苦的,但我想我们青年学生耐得住这些苦。
”革新习俗需要思想的碰撞,这碰撞有旧思想与旧思想的、有旧思想与新思想的、更有新思想与新思想的。
与这碰撞之中有时有喜悦,也必然有时有痛苦,但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我们青年学生,何惧这些痛苦?
碰撞之中最重要的是维持自我。
鲁迅先生要求我们面对文化的碰撞要博采众长,“有智慧的拿来”;南公怀瑾更是期望“整理固有文化,迎合新时代的需求”。
在这往来文化的碰撞之间,不过分的迎合,有智慧的扬弃才是碰撞出精彩的必要因素——精彩,怎可缺我一份?
勿惧痛苦,勇敢碰撞,以盘古开天辟地的气势,去撞出思想与思想的火花,撞出灵魂与灵魂的振鸣,撞出一片由你我、由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明丽精彩的新天地吧!
——
一切精彩,皆从碰撞开始。
2“碰撞”伴痛,惟其精彩(62)
大小不一、时刻进行的“碰撞”充满了浩瀚绮丽的寰宇。
也惟有它,才造就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碰撞”有时令人感到痛苦,但它终究成就了我们——哪怕是痛,也塑造了我们精彩的人生。
“碰撞”大小不一而时刻发生。
它是客观实在的运动,是普遍矛盾的冲突与辩证。
它是星球在轨道上相遇爆裂而释放的璀璨星尘,是个体乃至社会间观念思想的冲突与重塑,是科技与人文、创新与怀旧的推动互助?
?
它是可能伴随着痛楚却引领人类的进步及明日更精彩的世界的必要条件。
诚然,碰撞有时令人感到痛,甚至于付诸超越肉体与物质的更为惨痛的代价。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等文化瑰宝四处劝说,他曾悲痛疾呼:
“拆了城楼的一块砖比挖去我身上的的一块肉还要痛!
”这“重建”与“保留”的碰撞又何尝不是文明“开新”与“坚守”的碰撞?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然而,也正是碰撞,带给世界无数的精彩。
中世纪传教士圣奥古斯丁将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学说与耶稣的《圣经》相碰撞,成一家之言,受众多教徒称道及爱戴。
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正是诸子思想的碰撞,引领了文化的思潮与文明的演进。
与此相类似的更有西方被称为“奇形异状的珍珠”般的巴洛克时期,碰撞了“奢靡之风”与“人生苦短”而创造了文明的又一高潮。
故我所说的“碰撞伴痛,惟其精彩”,首先是在可能的条件下避痛碰撞。
如宋朝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推行新政,为躲避保守派的阻挠,他巧妙的结合四书中的经义来自圆其说,以避其锋芒。
他便巧妙地避免了碰撞之痛。
当然,在碰撞之痛实在无法避免之时,与其忍痛受苦,不如化痛前行。
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因为与当时苏联文坛格格不入而成为众矢之的,但饱经苦难的他依然笔耕不辍,痛苦恰恰成就了他以及他的著作《日瓦戈医生》。
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言:
“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积极乐观的心态
使他们,这些时代前沿的智者化解痛楚,享受碰撞之美。
或大或小,时刻进行的“碰撞”诚然伴痛,而避痛、忍痛不如乐于痛。
碰撞前进的信念与过程的苦痛,惟其如此,才有世界精彩的明天!
20XX届闵行区二模作文
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往往把一些东西看得很重,把一些东西看得很轻。
面对生活中的“轻”与“重”,你如何看待它们?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把握生活的“轻”与“重”(65)
生活于我们不是一片平原,它时而重峦叠嶂,时而小桥流水,正如一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另一些则风清云淡。
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
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登上高峰。
“看重”是要重些什么?
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凡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
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在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
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
“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斯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
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在达到理想的高度,必需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
同时,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得自由。
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于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
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
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已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
雨果有言:
“心灵是人类的枷锁。
”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的牵挂少一些,轻一些,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
说到底,看重与看轻终究是统一的,看轻一些事物,看重一些事物,都是为了人生能行到更远处,更高处。
孟子的舍生取义便是这个道理,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须舍去一些事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而其中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把握了这般轻与重的关系,何愁人生不能更高、更远?
孰轻?
孰重?
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看清,让风景洒满人生之路!
2、轻与重(57)
俗话说: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人们往往将所送之礼的形式看得轻,而将礼中情义部分的内容看得重。
面对生活中的“轻”与“重”,我们应当“以情为重”、“以礼为轻”。
在这个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轻重缓急的概念至关重要,它能够使懂得“轻重”之人名声大振,亦能使轻重巅倒之人堕入深渊。
对一些东西持不同的态度将引领人们踏上不同的道路,而我们应当把什么看得重、把什么看得轻呢?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可见古人看重的是仁义而看轻富贵名利。
看重仁义的人才能被称之君子,君子能够对“轻”与“重”拥有正确的态度与认识,因此会被世人所追捧。
看轻名利看重仁义的古人有所成就,如今的现代更是如此。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奋斗了一生,最后年迈退休之际将其99%的财产捐献了出来,他不仅在商业上是一位名人巨头,在道德仁义之余更是一名“君子”。
居里夫人曾将她所获得的诺贝尔奖牌拿给自已的孩子当作玩具玩赏。
一名优秀的演员之所以能够立足于影坛之巅,靠的并不仅仅是他出色的演技,更在于他所做慈善、公益活动的多少,只有这些看轻名利看重仁义的人才会被世人所推崇。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回之所以贤是因为他看轻他人对自身的看法,重于自我享受的人生态度。
因此看轻他人眼光,注重自我发展也至关重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看透世俗鄙夷,不管他人眼光如何评价自已归隐田园,独自享受山水美景,自我发展,从而写下了多首流传千古的山水田园佳作。
贝多芬双耳失聪,在他人眼里他早已与音乐无缘,但他并没有将别人的议论放在眼里,而注重每天刻苦勤奋地练习创作,最后谱写的七大交响曲傲立于音乐巅峰。
歌王陈奕迅刚出道时被人脸砸番茄,“你不适合唱歌”深深剌痛着他的内心,可他看轻了别人的嘲笑讽刺,专心于声乐练习,努力奋斗的他终于在如今乐坛中大振雄风。
我们要学会看轻名利、看重仁义道德,看重自我发展努力拼搏并看轻他人眼光和讥讽言语。
这样方能成为一名君子,在自已选择并坚持的道路上有所发展取得成功。
20XX届浦东新区二模作文
试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1、叶落花开的声音
自然之美,美在何处?
私以为,无他,美在自然本身罢了。
草结实,风曳叶,这正是自然本身。
而我们,站着,不能言语,是被这种事物原有的模样震慑得说不出话来。
“善万物之得时”,恰如陶潜所说,是种由心而发的美好。
戏里唱,落叶归根;诗中吟,不忘初心;笔下写,回到最初的美好。
我们才发现,最纯粹的美恰恰在于事物本来的样子,不经雕琢,不加修饰。
美惠三女神中,“真”位居第一,无疑告诉我们,真实自然才是美的前提。
篇二:
君子坦荡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
2、知耻近乎勇。
——孔丘
3、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杨时
篇三:
君子坦荡荡
君子坦荡荡.txt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男人掏钱是恋人关系,女人掏钱是夫妻关系,男女抢着掏钱是朋友关系。
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貌迷惑;女人爱用心看男人,最易受伤心折磨。
【原文】
子曰:
“君子周
(1)而不比
(2),小人比而不周。
”
【注释】
(1)周:
合群。
(2)比:
音bì,勾结。
(3)小人:
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
”
【注释】
义:
适宜、妥当。
(4)比:
并列,为邻。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只看合理与否,只遵道义而行。
”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义之与比。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原文】
子曰:
“君子怀
(1)德,小人怀土
(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
【注释】
(1)怀:
思念。
(2)土:
乡土。
(3)刑:
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原文】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原文】
子曰:
“奢则不孙[逊xùn]
(1),俭则固
(2)。
与其不孙也,宁固。
”
【注释】
(1)孙:
同逊,恭顺。
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2)固:
简陋、鄙陋。
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
“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
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原文】
子曰:
“君子坦荡荡
(1),小人长戚戚
(2)。
”
【注释】
(1)坦荡荡:
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2)长戚戚:
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
【评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
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原文】
子曰: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2);可与立,未可与权(3)。
”
【注释】
(1)适道:
适,往。
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
坚持道而不变。
(3)权:
秤锤。
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
“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
“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
“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
【评析】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弟。
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
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
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原文】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
【译文】
孔子说:
“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
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
“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
仁、智、勇。
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原文】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译文】
有人说:
“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
”孔子说:
“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
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原文】
子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
【原文】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译文】
孔子说:
“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
【评析】
《卫灵公》从18章到23章,这6章基本上全都是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
什么是君子呢?
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
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原文】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nàn],见得思义。
”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
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原文】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
(1)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
(2)而讪(3)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4)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5)以为知(6)者,恶不孙(7)以为勇者,恶讦(8)以为直者。
”
【注释】
(1)恶:
音wù,厌恶。
(2)下流:
下等的,在下的。
(3)讪:
shàn,诽谤。
(4)窒:
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5)徼:
音jiǎo,窃取,抄袭。
(6)知:
同“智”。
(7)孙:
同“逊”。
(8)讦:
音jié,攻击、揭发别人。
【译文】
子贡说:
“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
”孔子说:
“有厌恶的事。
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孔子又说:
“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
”子贡说:
“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
【原文】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译文】
子贡说:
“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
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君子 坦荡 相关 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