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5 Word版无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86557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3.68KB
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5 Word版无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5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5 Word版无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5Word版无答案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l~5题。
孙膑减灶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曰为五万灶,又明曰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曰,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曰,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
与其轻锐倍曰羞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
“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
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悲夫!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
同“趋”,趋向,奔赴。
②白:
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
③筹策:
谋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五)1.C(期:
约定)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
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
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
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
照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c(A.而,连词,表并列;B.之,结构助词,的;D.以,介词,因为;C.其,代词,他、他们;代词,自己。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是()3.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B(“庞涓消灭齐军士卒过半”不对。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
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
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
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
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52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3)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曰并行逐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曰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
“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
“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
“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
且光真正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
“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
“光子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六)1.B(客:
像对待客人一样。
名词作状语)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进:
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客:
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
通“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擘:
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A(骨鲠:
耿直。
C项“扰乱”:
混乱;扰:
乱)
A.内空无骨鲠之臣B.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C.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D.尽灭之,遂自立为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A(于是;经由,通过;B.“以”连词,译成“来”;C.亡;逃跑;D.乃:
于是,就)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阖闯事成原因的一组是()4.C
①光真正嗣,当立
②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
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终于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于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5.B(专诸帮助公子光是认为王僚伐楚不智,选项中的分析是无中生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光真正嗣,当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况且我是真正的大王的后代,应当即位。
(2)光之身,子之身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身体就是你的身体。
(你身后的事,一切由我担当)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斗且廷见令尹子堂①,子堂与之语,问蓄货聚马。
归以语其弟曰:
“楚其亡乎!
不然,令尹其不免乎!
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
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②,不是过也。
公货足以宾献③,家货足以共用,不是
53
过也。
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曰之积,恤民之故也。
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
人谓子文曰:
‘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
’对曰:
‘夫从政者,以庇民也。
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曰矣。
我逃死,非逃富也。
’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④,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
“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
民之赢馁,曰已甚矣。
四境盈垒,道瑾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⑤。
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
盛不礼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
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
”
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选自《国语·楚语》,有改动。
)
[注]①子常,子囊(即后文的“先大夫”)之孙;斗且及后文的斗子文,都是楚国的官员。
文中这些人名及地名下加了横线;文中成王(后文又简称“成”)这类王名下也加了横线。
②称赋:
与兵赋相称。
③宾献:
馈赠及进贡。
④若敖氏,与斗子文同族。
⑤放:
依。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七)1.A(羞,送给,从上下文看,羞辱不合文意)
A.以羞子文羞:
羞辱。
B.是勤民以自封勤:
使……劳苦。
C.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令:
美好。
D.其速怨于民多矣速:
招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c(两个“而”字都表转折关系;A项两个“之”字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用作提宾标志;B项两个“其”字,前者是代词,代“子常”,后者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D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表比较,后者表对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A
A.国马足以行军B.是勤民以自封也
C.至于今处郧D.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子常必亡”依据的一项是()
①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
②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
③是勘民以自封也,死无曰矣
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
⑤无礼不顾甚于成、灵
⑥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⑥
4.B(③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做“子常必亡”的证据。
⑥是子常的结局)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B(“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成的)
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临着亡国之灾。
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禄,子文却避而不受。
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腾,终被百姓抛弃。
D.斗子文的智慧在于懂得为政庇民之道,不靠勤民取富,不但深得成王厚遇,而且福及子孙后代。
6.将下面的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
“吾为汝父也,岂衷肠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
“孽无此事也!
昔也
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
(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城里有一个去集市喝醉了酒回家的老人。
(2)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你的父亲,对你难道不慈爱吗?
我醉了,你却在路上捉弄(折磨)我,这是什么道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5 Word版无答案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复习 测试 15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