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1.docx
- 文档编号:7865410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23KB
记叙文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1.docx
《记叙文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1
记叙文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
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描写。
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我们先来谈谈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记叙文中常常会用到自然环境描写。
它们在文章中不是虚设的,就如同戏剧舞台的道具。
它们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那自然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很多。
①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
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
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
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
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
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
好大的鱼啊!
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
它是一条鲈鱼。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
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
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请看《认识父亲 》中的描写:
他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到了剧院。
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
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
剧院院长把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
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失去爱子的不幸父亲。
当他来到儿子倒下去的地方时,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与悲哀,“寂静的冬夜”、“这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这些描写烘托了父亲极度悲哀的心情。
这种情况在课文中也屡见不鲜,还记得《最后一课》开头的景物描写吗:
作者写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想逃学去玩,他眼睛周围的景物那么有诱惑力: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这在小弗朗士的眼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和下文他知道发生的事件后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③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
事件的发生,有时候需要一些必要的铺垫,这样才会合情合理,否则就会使人感到很唐突,很不自然。
请看下面的文章:
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荫下轻捷地走着。
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
在道边上边,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了——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
那孩子大约只有一岁半,我认识,跟我家住一个院。
……
……
我终于将那根竹篾踩住了。
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僵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个蛇。
…
作者先描写了南方雨后的地面,“绿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无疑那里的路又潮又滑,这就为下文“我”踩住孩子的竹篾而使他跌伤作了铺垫。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有时候,正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因素,事件才会发生转机或其他的变化。
请看下面的描写:
一路颠簸,大伙儿确实也累了。
对付着填饱肚子,就怕在各自的铺上睡了过去。
大约是半夜时分,先是一阵马嘶,随后,周围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狼嚎声:
“嗷----”,由远而近,大伙儿睡意全无,立刻从炕上跳下来,抓起武器,做好了随时搏斗的准备。
……狼群开始进攻了。
听起来足足有上百只还多。
嗷嗷的嚎叫着,很快就把小木屋围了起来。
因为事件发生在“大约半夜时分”,自然环境往往需要通过听觉来表现,“周围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狼嚎声:
‘嗷----’,由远而近”。
看了这段文字,不用说,读者也能想得到,下面将要发生人狼大战了。
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的变化,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会使事件节外生枝,衍生出许多故事。
⑤设置伏笔,可以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年代等
请看下面的文章:
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原始的荒凉。
茂密的野草,五颜六色的野花,到处是起伏不定的丘陵。
那里长满了并不高大,但很茁壮的柞树。
也有并不粗壮的但是很挺拔的白桦树。
树林里面大多是一些小动物,偶尔也会有大动物出现。
那一天,老猎人照例背着长筒猎枪出门了。
跟着他的还有那只伶俐的黄毛猎狗。
一切都和平常一样。
可是他再也没有回来。
“原始的荒凉、茂密的野草,五颜六色的野花,”----未被破坏的环境;“老猎人照例背着长筒猎枪出门了。
”---猎人出猎等,都表现出与现代的不同,我们可以感受到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⑵社会坏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坏境描写也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
社会坏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事件〕命运的社会原因等。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它的表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文革时期的社会环境描写,可以通过满墙的大字报来表现。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可以通过外资企业的厂标来表现等。
社会坏境描写在课文中也并不少见。
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中,对江南小镇风情的描写,就表现出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这段描写中显露出来。
还有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关于普鲁士兵在操练的描写,表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两段文字,具体体会一下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甲〕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继续下去。
但等天暖,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
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突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
喜得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记不清了,好像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其中有这样的意思:
雪,一点一点深深渗入土地,可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
我现在还记得那年春潮,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移动的人影。
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快感。
〔乙〕几天来,他因为父亲的寝食难安。
挨到了星期天,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都老人都摇头。
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
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
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
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
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以上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时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甲段中,“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继续下去。
但等天暖,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延安山岭上,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等描写,都在提醒读者,注意作品所表现的事件发生在一个非常时期,即上个世纪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
乙段的社会环境描写不像甲段那样直接,它表现得很含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等描写中看出来,因为这种宣传也是近十几年才出现的事情。
②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
我们再来体会一下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等所产生的作用。
一年年过去了,易挖的红柳绝迹。
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只须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
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被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这段文字表现了高原特有的树种--红柳在人们的长期的砍伐之下,终于被彻底毁灭的命运。
人们毫无顾忌的、大张旗鼓的砍伐红柳,甚至用炸药获取红柳树根,将这种宝贵的植物当作燃料。
这种事体现出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缺乏环保意识。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等。
㈣研究小说的环境描写
说是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作者一定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描写,读者据此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风貌、社会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分析小说时,首先要教学生从分析小说的典型环境入手,启发学生分析小说是怎样描写典型环境的,描写了什么样的典型性格,这种环境和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为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奠定了基础。
分析环境,一定要讲清环境所表达的时代的、地域的、民族的特点及环境所蕴涵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历史深度。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描写。
⒈社会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状况等。
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显示中心。
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
我们来看《药》中的社会环境描写:
⑴描写茶馆
①点油灯,用洋钱,茶客无所事事。
②茶馆里那些为革命者挨打叫好,认为革命者鲜血被吃是好事的茶客-----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
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
”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⑵描写刑场——
①士兵衣服前后有个大白圈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
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②刑场上围观杀人的场面--------看客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⑶描写坟地——摆出菜化过纸,等等。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
由这些人组成了社会背景,渲染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气息,交代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特定社会背景,社会习俗,或表现广大群众的愚昧和麻木
2、自然环境描写
主要内容有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如时令气节、阴晴雨雪、花草树木等。
主要作用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性格,渲染气氛等。
例如《药》的自然环境描写:
①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
阴暗、凄清,用以暗示时代背景,既暗示了时代特征,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同时为下文的刑场氛围定了基调。
②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
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景物是这样的单调和阴暗,一方面写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另一方面为夏瑜的牺牲制造了沉寂肃杀的气氛。
③华老栓出发买“药”------
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④买“药”回来时----
“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口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
作者用景物烘托把华老栓的心理活动“精神兴奋和对儿子的命运充满信心”突出了,这就更好地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
⑤第四部分------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描写了寒风、枯草、秃树、乌鸦等景物,制造了一种很强烈的悲凉气氛。
既烘托了两位母亲极为凄惨的心情,又能激起读者对革命者的悼念,对受害者的同情。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当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在景色中渗透了作者的意图,分析时一定要考虑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样的环境背景,其作用是什么。
抓住这一点很益于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我们要结合故事情节,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⑵交代季节、气候。
⑶交代人物身份。
如《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的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陈设的描写,也很好地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
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暗示着鲁四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祥林嫂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怪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福时得知祥林嫂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
⑷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祝福》中有关鲁四老爷书房摆设的描写,壁上挂着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寿”字,案头上摆着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些摆设,表明其主人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实际上,鲁四正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自觉维护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⑸为人物活动后提供场所,渲染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鲁迅的《药》中对坟场的描写:
“这一年清明,分外寒冷。
”坟地中间是一条“歪歪斜斜”的路,两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
这里没有半点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
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不仅为华、夏两个老奶奶活动提供特定的场所,而且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当然.就某一具体的环境描写来讲,它的作用又不是单一的。
有时候,往往具有几方面的作用。
如《药》一文开头的描写,既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性格,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中心思想。
我们来看《祝福》一文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的气氛:
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
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来表现,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反衬了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有关祝福的环境描写
全文有关祝福的环境描写一共有3处第一次:
文章开头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第二次:
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情景。
第三次:
结尾处的祝福景象。
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次: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
这样,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
阶级关系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可见,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
我来摆。
”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
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不准沾手“败坏风俗”的告诫后,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
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这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
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第三次: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4、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
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人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
《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
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
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深刻认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文 环境 描写 类型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