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docx
- 文档编号:785923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16KB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docx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高三地理科目在高考前复习到的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时,需要优秀的教案佐以。
下面是由查字典地理网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
(一)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目标】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
2、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3、通过图表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材图片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人地观。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新授)
创设情境,课间播放《创造奇迹》
古人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课间的视频为抗震救灾歌曲《创造奇迹》,图像让我们触目惊心、悲痛万分,因为它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生产和生活。
灾害是人类的影子,与人类同存共在。
那么人类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唯一的途径就是关注自然灾害,研究自然灾害!
本节课我们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
导入新课:
请大家观看视频《自然灾害》
通过这段视频我们知道灾害有很多种,那么何为灾害,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继续走进第一章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
第二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活动一根据视频材料和预习情况判断该组图片中那一幅表示灾害,并简述灾害的概念
(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
感受)
学生回答:
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由图片可见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是灾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
活动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3,回答问题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判断下列自然变异都都发生在地球的那一圈层?
海啸、地震、蝗虫灾、火山喷发、台风、冰雹
4.所有的自然变异活动都会成为自然灾害吗?
5.你知道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吗?
活动三畅所欲言2018--2018年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
并说出时间、地点和损失等情况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总结灾情盘点环顾世界,海地强震、印尼地震、日本地震、冰岛火山喷发、巴基斯坦洪水肆虐、日本等国遭遇罕见高温、俄罗斯大火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
活动四探究1:
以地震为例探究一下自然灾害的特点?
(展示2018-2018年地震的分布区)
小组讨论:
出成果立即回答,并讲述证据
学生总结:
自然灾害的特点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2
你能否以除地震以外某一灾害
说明灾害的某些特点呢?
体验成功1.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
A.2018年1月13日17时30分左右,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三叉矶地区的岳麓化工厂一车间突然发生爆炸。
爆炸摧毁了车间的厂房,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B.2018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成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l人,重伤l3人。
C.2018年l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D.公元79年8月,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东南l0千米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把庞培、赫尔库纳姆、斯塔比奥三座城市全部淹没。
答案CD
能力提升
仔细观看视屏材料,看视屏材料2018-2018年自然灾害.wmv里反映了自然灾害哪些特点。
(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区域性、广泛性、频繁性、不重复性、不确定性、周期性、联系性)
体验成功:
练习题略
课外探究:
中国是多灾多难的国家,虽然多难兴邦,但灾难的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令我们难以招架,危害严重。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自然灾害是可以减轻的,在平日里应制定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各种在自然灾害下的求生本领,以便在灾害真的到来时能够临危不惧,处乱不惊,紧张有序、从容不迫地撤离现场,积极地应对灾难,展开自救和救人。
任选一种自然灾害,课外探究其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撰写成文,下节课汇报成果!
游戏环节:
防震小游戏,激发学生防灾减灾的积极性,进行情感教育
播放视频《祝福祖国》
【板书设计】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自然灾害的概念
2、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3.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学以致用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灾害观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方法
案例法、探究法
情景导入
暴雨致湖南衡山2.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
2009年7月1日以来,湖南衡阳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暴雨区逐渐南移,范围加大。
衡山县、南岳区等地日降雨量均超过100毫米。
据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2.6万人,衡山县因灾各死亡1人,农作物受损1万余公顷,其中绝收农作物0.19万公顷,倒塌房屋456间,死亡牲畜680头(只),损毁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1.6万处,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947亿元。
思考:
在防治洪涝灾害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思考活动】
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
你能根据字的形状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学生活动:
教材第1页
【点拨】第一个:
天灾;第二、三个:
人祸火灾。
【教师讲解】
1.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自然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3.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
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4.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活动】
1.下面的四个事件中(教材2-3页),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
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点拨】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
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2.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点拨】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3.2018年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
六万余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点拨】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结论:
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
(社会属性)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点拨】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
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
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活动】做教材P.5活动题。
【点拨】
(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思考:
【点拨】
(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什么趋势?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生大洪水8次和次;60年代至70年代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只有4次;到90年代,大洪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活动】作教材P.6活动题。
【点拨】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
为什么?
不是。
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2%。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是多少年一遇。
百年一遇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表现在区域之间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举例说明】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
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如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例如,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生了7.7级、7.8级、8.5级三次大震,而在瑞尼赫湖区则引起了300万方、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三次大滑坡;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高达30米。
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平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冲走,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由这次地震所引起的海啸、水灾则构成了另一个灾害链。
以上这两个灾害链,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还有一些接连发生的灾害,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或在成因上是同源。
或在空间分布上是同地,也有人称之为灾害链,如在太阳活动高潮期,旱灾、洪涝、地震、矿井突水突瓦斯等自然灾害常接连发生,则构成了并发型灾害链。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举例说明】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影响的年均人数最多。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举例说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们可以进行减灾防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因此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活动】作教材P.8活动题。
【点拨】材料一:
区域性材料二:
联系性材料三:
周期性材料四:
严重性
【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和特点。
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如何区分自然灾害和自然变异以及自然灾害的六个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三)
情景导入
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2018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
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
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
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
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提示:
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
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
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
(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明确: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生大洪水8次和次;60年代至70年代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只有4次;到90年代,大洪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学生活动】作教材P.6活动题。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表现在区域之间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举例说明】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
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如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例如,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生了7.7级、7.8级、8.5级三次大震,而在瑞尼赫湖区则引起了300万方、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三次大滑坡;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高达30米。
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平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冲走,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由这次地震所引起的海啸、水灾则构成了另一个灾害链。
以上这两个灾害链,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还有一些接连发生的灾害,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或在成因上是同源。
或在空间分布上是同地,也有人称之为灾害链,如在太阳活动高潮期,旱灾、洪涝、地震、矿井突水突瓦斯等自然灾害常接连发生,则构成了并发型灾害链。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举例说明】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举例说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们可以进行减灾防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因此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学生活动】作教材P.8活动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高考 自然灾害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