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投资攻略.docx
- 文档编号:7856957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03KB
白领投资攻略.docx
《白领投资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领投资攻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领投资攻略
白领投资攻略之一~八
⊙潘伟君○编辑杨晓坤
前期本栏专门分析过不同类型的投资策略,很多朋友深有感触,特别是对于广大的白领一族来说,更觉得应该有一套合适的投资方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随大流,一会儿跟着热点走,一会儿又跟着估值走,再一会儿又是趋势,或者寻找强势股。
确实,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生活和工作背景,这样的背景差异决定了投资策略的差异。
对于一个白领来说,留给股票投资的时间不会很多,不能像一些职业投资者那样可以整天关注动态的市场交易过程。
从这一特点出发,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做一些中长线的投资应该是较为合适的。
不过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尽管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有关股票基本面研究的理论层出不穷,但仍然缺乏一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投资策略,而对于广大白领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本期起本栏将逐一梳理白领投资策略的每一个具体步骤,真正让我们白领做到投资的每一步都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市场开始流行一种几乎同样的选股模式,那就是:
宏观经济→行业→上市公司,即使是一些普通的投资者也在孜孜不倦的讨论CPI等经济指标,也在讨论政策受益的行业,也在讨论未来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也在行业中挑选龙头公司等等。
其实这是一套机构的选股策略,它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因为机构的特点是操控的资金量庞大。
但白领的投资金额并没有达到多少个亿,也不需要进行数百个上市公司的投资组合,因此根本就没有必要通过这样一套繁复的程序进行选股。
我们白领要做的就是单刀直入,直接选股。
不过股票市场毕竟是与宏观经济相关的,我们不能说大盘指数一定与GDP相关到什么程度,但如果GDP一路下行那么上市公司的业绩也难以有起色,因此我们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尽管可以放弃宏观经济的研判,但对于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还是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研判,但这种研判比当年甚至当季的宏观经济研判更简单而且有效。
本栏提出的研判方法是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进程两个指标,当然,并不排除我们提出更容易研判的指标。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现状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只要城市化率还远离发达国家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没有结束,显然目前这一因素仍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支撑。
人口红利也同样在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日本、欧洲等有较大差别,因为中国的老龄人口并不是全部都享有养老保险,因此对于政府来说老龄化的保障压力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尽管老龄化时代正在逐步到来但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却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上两个因素可以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5年里的快速发展,但GDP将会从10个点逐步下降到6-7个点。
这一结论是不会轻易修改的,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尽管必须要走这第一步,但这一步应该是相对容易的,而且不需要经常走。
一旦完成了就把这一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在空余的时间里上网搜索一下相关专家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可以了。
让我们记住:
第一步,先确认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是否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将支撑股票市场的整体向好。
(未完待续)
⊙潘伟君
在完成了投资第一步即未来几年的市场整体趋势研判后,我们就进入第二步,也就是上市公司的选择。
上期本栏已经分析过,由于白领操作的是自己的资金,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来分析所有的经济行业发展前景,更何况我们操作的资金量也不是很大,因此就不需要研判当前的宏观经济,也不用寻找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而是直奔主题,挑选公司。
与管理规模达数百亿资金的机构需要挑选数百家公司不同,我们所投入的资金只需要一家公司就可以满足了。
不过考虑到集中投资的风险,我们希望一次能够有两家到三家公司作为投资的对象。
由于白领的主要精力在工作上,因此没有很多时间可以用在交易时段的看盘上面,所以我们放弃短线的操作策略,挑选具有成长性的公司进行中长线投资,考虑到时间过长则难以把握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因此我们将这个时间段定在两年或以内,也就是说我们的重点是观察公司在未来两年之内的成长性。
为了尽可能的追求收益的最大化,我们还要争取将这个时间段尽可能的缩短,比如缩短到一年之内,甚至最理想的一个季度。
不过现在的上市公司多达数千家,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所以如何在众多上市公司中挑选出好公司是白领投资攻略中重要的一步。
本栏推荐两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无论谁都有能力做到。
第一个方法就是从研究员提供的报告中寻找。
尽管我们并不知道在几千家上市公司中哪一些公司会在近两年快速成长,但各大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会进行跟踪,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一些相关的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研究报告可以大大缩小我们寻找公司的范围,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获取这些研究报告。
尽管仍然会有一些好公司被研究员所遗漏,但绝大多数是不会被研究员忽略的。
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研究报告可能属于内部资料,或者必须是拥有一定资金量的重要客户才能够看到。
但实际上我们也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取至少是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这些途径来自于不同的网站。
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网站都提供研究报告,包括券商网站、专业财经网站、专业股票网站等等,甚至还有一些以研究报告为主的网站。
在这些网站里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不过有些报告只有内容摘要,而我们应该寻找完整的原版研究报告。
在一些以研究报告为重点的网站上会提供很多研究报告,如果我们下载其中的每一篇报告并进行阅读和研究,那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所以在此之前还需要做一些研究报告的筛选工作,以最快的方式剔除我们所不需要的研究报告。
如何进行筛选则取决于我们选股的条件。
尽管每个投资者会逐步形成自己的选股标准,但对于我们白领这个特定的投资群体来说有些基本的标准是差不多的,通过这些基本标准我们就可以将大部分不需要的研究报告剔除,从而大幅度提高我们的选股效率。
本栏推荐的基本标准:
中小盘和高速成长性。
(未完待续)
⊙潘伟君
高速成长性是很容易理解的。
如果没有高速成长性的支撑,那么股价的上涨就缺乏基础,问题是如何来判断高速成长性。
很多经典的投资理论提出过不少研判的方法,不过这些理论往往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度分析,其中还涉及大量的财务专业知识,估计我们白领中的绝大多数也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就没有能力来研判公司的成长性。
股价的决定权并不在财务专家手里,而是在市场手里。
也就是说只有当市场认为公司值某个价股价才会到达某个价,因此研判成长性的关键在于以后市场是否认可。
如果我们通过一些似乎很专业的方法推算出股价应该值多少但最后市场并不认同,那就是在白白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
我们并不需要很专业的财务知识来研判公司的成长性,只要以市场所认可的方式进行研判就可以了,这是我们所提倡的投资的实用性。
市场最主要的定价依据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是每股收益(EPS),所以研判成长性就成为一个非常明了的事情,就是EPS的快速上涨。
比如某公司的EPS从去年的4毛上涨到今年的6毛,那就是能够被市场认可的高速成长。
连续几年EPS上涨的速率在市场上被称为EPS的“复合增长率”。
至于复合增长率的具体计算相信我们都是有能力的,所以就不再展开。
去掉那些EPS的复合增长率较低的公司,这样我们就删除了一批研究报告。
至于EPS复合增长率的判断标准会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以当前的市场,EPS的复合增长率一般在30%以上。
还有一个基本标准是盘子大小。
因为我们计划的持有时间最多是两年并力争一年之内,所以公司的规模非常重要。
对于一家巨无霸公司来说基本上没有可能在一两年内出现高速成长性,股价的大幅度上涨也就缺少了基础,而公司的规模与股本即我们所说的盘子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只在中小盘子的公司中进行挑选。
其实更严格地来说应该是公司的市值而不是盘子,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盘子仍然更重要,有些小盘股尽管市值很大但只要有良好的成长性其股价走势依然相当强劲。
以当前的市场为例,总股本在三个亿以上的公司基本上可以不必考虑,这样我们就又删除了一部分研究报告。
根据以上两个基本标准,我们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打开研究报告,先看研究员的“公司评级”或者“投资建议”之类,如果是“中性”,那么剔除。
研究报告几乎不会提出“卖出”,如果是“卖出”当然也要剔除。
②、核对盘子。
研究报告的第一页有这项数据,行情分析软件中也有,超过3个亿剔除。
③、在研究报告的开头或结尾部分寻找预期EPS,一般为未来两年,加上即将过去的一年是三年。
如果复合增长率低于30%剔除。
通过这三个步骤的筛选我们会得到一些目标公司,如果公司还是太多则提高剔除的标准。
第二个方法是从增发或者重组中寻找公司,其中盘子和成长性者两个基本标准不变。
毫无疑问,公司通过新增资金的投入或者资产重组将会获得更快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也更加容易进行研判。
公司类似的动作会有公告,所以我们只要从这些公告中去寻找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潘伟君
到哪里去找这些公告呢?
由于我们需要的是最原始和最完整的公告,所以选择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的网站,这里每天都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公司相关重大事件的公告。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每天打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站,在“上市公告”一栏中搜索有关公司披露的重大事件公告。
2、查阅公司的盘子,超过3个亿则剔除。
3、估算事件发生之后的预期EPS。
公司一般会同时公布一些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报告,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报告大致推算出未来公司的EPS,如果业绩提高幅度低于30%则剔除。
经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可以从大量的发布类似公告的公司中找到一些我们所关心的公司。
即使以后市场上的公司数量更多,只要我们将盘子和EPS复合增长率这两个指标提高,那么符合条件的公司数量仍然会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这是两种最简单有效而且具备可操作性的初步筛选公司的方法。
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投资过程中的第二步,也就是初步的公司筛选工作,有了一个可供研究的公司群。
接下来要进入第三步,也就是挑选真正值得投资的目标公司。
挑选目标公司的重点是EPS的复合增长率和预期市盈率(PE),至于研判的顺序各人可结合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如果要研判的公司数量不多,比如只有两三家,那么可以从EPS开始,如果数量很多那么可以从PE开始。
本栏推荐从PE开始,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时间和精力,缺点是可能会遗漏掉一些公司,因为有些公司未来的EPS增长率可能超过研究员或公司自己的预期,而如果我们先研判PE的话就只能依据研究员或公司的预期EPS,这些公司会被遗漏。
由于目标公司不需要很多,所以一般还是从PE研判开始,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公司所在行业的性质和经济增长背景研判公司理论PE的波动范围。
在这里我们避开具体的行业,只对行业的类型进行分类,每个人可以自己设定行业分类。
比如本栏提倡将行业分成传统,发展中和未来三种类型,这样对于我们研判行业的PE波动会比较简单。
传统的行业可以是银行、钢铁、电力、煤炭一类,发展中的行业可以是汽车、消费、交通运输一类,未来的行业可以是高科技、医药、新能源一类。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夕阳行业在我国可能仍然属于发展中的行业,比如汽车行业就是。
尽管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分类,但却很有效,可以一下子把PE的大致波动范围确定下来。
比如在近几年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中行业的PE变化主要是在20-30倍之间(这里只考虑中小盘子),未来行业的PE则在30倍以上,而传统行业则低一些。
2、计算实际的动态预期PE。
可以通过当前的股价和研究报告中的预期EPS或者根据公司公告计算出来的EPS进行计算。
3、进行PE对照。
如果实际预期PE已经接近理论PE的上端甚至高出,那么将该公司放入备选池中,起码暂时剔除。
反之则进入下一步,即EPS的研判。
⊙潘伟君
EPS研判是整个投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当公司发生重大事件以后,研究员一般都会提供跟踪研究报告。
尽管有些业绩较差或者亏损的公司研究员关注得不多,但如果是对未来业绩有本质性影响的重大事件,研究员还是会出报告的,所以我们对于预期EPS的研判是可以依赖研究报告的。
除了这份报告以外,我们还应该通过相关的网站寻找该公司的其他研究报告,但时间不能间隔太久,一般不超过最近一次的公开报表。
比如现在是10月,那么我们应该收集到所有该公司中报公布以后的研究报告。
如果报告很多,说明公司已经被市场充分关注,股价上涨的潜力会小一些。
如果报告较少则可以相对看好一些。
如果报告较多且预期EPS差不多,那么我们几乎不用再花精力去研判了。
研究员都具备相当的行业和财务知识,既然预期差不多就说明公司的前景相对明确,我们在这些预期EPS中取平均数就可以了。
尽管研究员有做假的可能性,但几份报告同时做假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只有一份研究报告,甚至在公司公告重大事件之后没有找到报告(我们不可能找到所有的研究报告),那就只能自己进行研判了。
因为单独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市场对这一事情在看法上有分歧,这份研究报告(没有看坏的研究报告)有可能过于乐观了,甚至有可能是虚假的。
假设我们没有专业的财务知识,那么在预测EPS时就只能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
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各人可以自己定,但离不开经营数据。
下面举一种类型的例子,其重大事件是公司通过增发项目扩大原有产品的规模。
首先我们要研判在增发项目完成后新产能释放的比例有多少,这样加上原有的产量公司未来的产量就有了(还可以细分到销量)。
然后是毛利率,我们可以通过公司最近几期的报表来测算毛利率。
通过毛利率可以得到利润总额。
接着通过现有的报表计算一下公司的所得税率,这样就可以测算出所得税,从利润总额中减去所得税基本上就是EPS了。
这是最简单的算法,当然可以进一步细化。
比如在测算毛利率的时候可以把营业收入和成本分开测算,在成本测算中又可以把营业成本和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分开来测算等等,具体细化的程度取决于我们的财务知识。
不过其中的原材料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将会严重影响毛利率,所以我们必须把握这两个因素。
这种增发项目的建设期一般不会超过三年。
如果只有一年多,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原材料的价格变化都不会很大。
我们可以通过同类产品的相关网站分析近两年的价格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对未来一年的价格走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如果公司投资的是新产品,那么就需要其他的经营数据来源,比如其他生产类似产品的公司报表等等。
不过思路还是一样的,通过计算现有的毛利率可以让我们完成EPS的测算。
由于重大事件的类型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单一的EPS测算方法,以上的方法也只是其中的一条主线,投资朋友可以提出各种类型的简单测算方法,只要抓住这条主线,那么测算EPS就是可行的。
我们不用怀疑这样测算的精度,其实研究报告的准确率并不会高多少。
为了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我们接下来应该时刻跟踪公司及行业的变化,一旦有变就不断修正预期EPS,随后马上调整投资方案。
只要进行动态跟踪,考虑到我们的资金比较少,具备船小好掉头的特点,投资风险其实是完全可以掌控的。
(未完待续)
实战心得
⊙潘伟君
现在我们已经获取了未来三年的EPS,以目前2010年10月份为例就是获取了2010年到2012年的预期EPS。
不过这些新的EPS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因此与研究员提供的结果会有差异,而当初我们在确认将该公司放入目标公司群的时候是通过采用研究报告的预期EPS以及相应计算的PE,现在既然EPS可能已经改变,那么我们就需要再次研判公司是否还符合我们的选股标准。
在EPS的复合增长率标准通过以后还需要重新研判PE,然后再对照现在的股价。
如果股价已经接近甚至高出PE的高点,那么该公司也无法进入备选股票池。
通过以上两个标准的复审之后我们就可以把这家公司正式作为我们的目标公司而放入股票备选池。
下面举个实例。
某公司属于发展中行业,其增发项目在2011年开始逐步释放产能,研究报告预期2010年到2012年的EPS分别为0.3元、0.4元和0.6元,当前股价为8.5元,总盘子2.5亿,流通盘2.2亿。
盘子大小符合要求,然后根据研究报告提供的预期EPS可以计算出三年复合增长率为41.42%,相应三年的动态PE为28.33倍、21.25倍和14.17倍。
复合增长率高于我们认定的30%,因此满足研判的基本标准。
该中小盘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发展中行业,因此我们将PE的底部区域定为20倍。
尽管有时候我们对于PE的高点不太重视,但PE的高点是可以测算的,只要用2012年的EPS就可以了。
既然我们认定20倍的PE是该股的价值底线,因此在2012年该股的股价底线就应该在12元左右(0.6元×20倍),而对于2011年的EPS来说12元对应的就是30倍的PE(12元÷0.4元),这样我们就得出PE波动范围为20到30倍的结论。
目前8.5元的股价对应2010年的PE已经达到28.33倍,但对应2011年的PE仍只有21.25倍,离30倍的上限还有超过四成的空间,也符合研判的基本标准,因此可以将该股归入目标公司群。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测算预期EPS。
假设我们根据本栏上期提到的一些方法经过反复测算得到该公司2010年到2012年的EPS分别是0.26元、0.42元和0.58元,接着重新测算相应的复合增长率和动态PE。
复合增长率为49.35%,高于研究报告的结论,同样符合30%的基本标准。
三年的动态PE分别为32.69倍、20.24倍和14.66倍。
接着像上面一样可以计算出2011年PE的高点为27.62倍,目前离明年的动态PE上限还有近四成的空间,因此我们将其放入备选股票池。
回顾以上整个研判过程,有两个是重点。
一个是测算PE的波动范围,特别是PE波动的高点,而另一个是自己测算EPS。
这是绕不过去的两道坎,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要克服。
还有两个要点也是要注意的。
一个要点是要避免参考同类股的PE,甚至行业平均PE。
我们研判的公司是中小盘子,而且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这与行业中的大多数公司并没有可比性,不过可以与上交所公布的平均静态PE进行比较。
本栏曾经分析过上交所平均PE的趋势,对于发展中行业的中小盘成长性公司来说其PE的低点应该在上交所静态PE的低点之上,而高点则取决于公司下一年成长性。
另一个要点是时间。
现在已经10月份,所以在上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2011年和2012年上面。
如果现在是2010年的2月份,那么我们的重点就是在2010年河2011年上面,2012年的EPS暂时没有用。
这样研判的结果是目前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011年PE高点,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的基本面,由于时间不同而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研判结果,这其实就是成长股的魅力。
现在我们的备选股票池中已经有了目标股,接下来就可以制订具体的操作策略了。
(未完待续)
⊙潘伟君
接下来我们要制定具体的投资策略,包括买卖价位和时机。
仍以本栏上期所举案例为例。
不失一般性,假定我们现在手中并没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因此我们的投资策略中先是制定买进的价格和时机。
目前时点为2010年11月份,已经明确以下结果:
股价8.5元,2010年到2012年的预期EPS为0.26元,0.42元和0.58元,2011年动态PE波动范围为20倍到27.62倍。
根据2011年的EPS测算目前PE为20.24倍,离27.62倍还有36.47%的空间,所以理论上我们可以接受目前的价格,这样就有了傻瓜买进策略:
马上以8.5元的价格买进。
傻瓜买进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我们获取36.47%的收益。
对于有更多时间也愿意付出更多精力的投资者来说或许有可能买到更低的价格,这些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波动趋势的把握;个股盘中主力资金的变化;公司产能释放的时点等等。
正确研判市场的波动趋势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都是困难的,至于研判个股盘中主力资金的变化则是短线投资者的追求目标,对于白领投资者来说追踪公司产能释放的时点还是可行的。
公司的业绩是通过每年四个季度发布的,如果公司经营平稳,那么理论上每个季度的业绩应该是差不多的,但对于当年有新增产能释放的公司来说这四个季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以本案例为例,新增产能已经在11年释放,那为什么12年的业绩还能增长呢?
就是因为11年产能释放的时点。
假设该公司原来每季度的业绩基本相等,那么10年到12年这三年中平均每个季度的EPS分别为0.065元,0.105元和0.145元。
其中10和12年的四个季度之和就是年度收益,因为这两年都没有新增产能,但11年则是有新增产能的。
如果11年的新增产能在1月份就释放,那么11年的全年收益应该等同于12年,现在既然EPS不相同,那就表明新增产能在11年并没有全部释放。
根据相关信息可知新增产能在二季度开始逐步释放并在三季度达到完全释放,因此在测算的时候11年的上半年并没有考虑新增产能,而在下半年是考虑新增产能的,所以11年的上半年仍然是维持10年的业绩,即每季度0.065元,上半年一共0.13元,而下半年是体现12年的业绩,即每季度0.145元,半年共0.29元,这样全年相加就是0.42元。
显然11年三季度是公司业绩的一个重要拐点,因此在11年的三季度报表出来之前或者在业绩预增公告(如果有)出来之前是一个很合适的买入时机。
现在是10年的11月份,而今年全年的业绩也不过是0.26元,相应PE已经高达32.69倍,因此目前不一定是合适的买入时机。
根据新增产能释放的时点我们可以接受的买入时点应该在11年的三季报公布或预增公告发布之前。
由于11年三季度的业绩将体现出12年的全年业绩,因此理论上业绩拐点出现的时候股价起码在12年20倍PE的位置,也就是11.6元的价格。
但股价是不会一下子跳到11.6元的,所以股价应该在11年的10月份之前就上涨到11.6元,因此我们要提前。
时点上可以以季报为参照。
由于11年的中报是公司业绩释放之前的最后一份报表,因此11年中报公布是最后的买入时机,更保险一些则可以提前到11年的一季度报表公布,这样的话我们会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等待更低的价格。
这样的买入决策好处是明显的,就是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买进。
但风险也是明显的,就是股价有可能不再下跌,甚至最后因为股价过高而失去一次机会。
所以从更保险的角度来说傻瓜买进策略更合适。
傻瓜卖出策略就是看价格和时点两个因素。
如果在11年股价达到11.6元则卖出,或者最晚到11年的业绩拐点(三季度报表公布或预增)出现。
其间最长持有时间在一年左右,最短持有时间未知,预期收益率36.47%(未考虑交易成本)。
然而买卖决策并非投资策略的全部,在持有期间我们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未完待续)
⊙潘伟君
本栏上期已经研判了买卖的价位以及可能参与的时间,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这个投资策略的过程。
仍然以前几期的案例为例,我们采用傻瓜策略,那么买入更为容易一些。
在当下以8.5元的价格买进,而且是一次性买进,并不采用分批之类的方法。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不再需要寻找买入的时机,可以让我们把精力放到其他地方,同时也保证了我们最多在一年的时间内可以获取36.47%的预期收益。
上期我们已经提出了卖出策略,这个策略分别与价格和时间有关。
如果在最终期限到来之前出现11.6元的价格,那么我们就必须卖出。
如果卖出以后股价回落则仍有可能再次买进做波段操作。
如果价格一直未能上涨到11.6元,那么在最终持有日期到来的时候卖出,卖出价应该在11.6元之下,表明我们没有能够按计划获取36.47%的收益。
这种情况的出现证明我们对于PE的研判错了,也就是说原来我们认定20倍的PE就是公司价值底线的标准错了,其估值PE应该低于20倍,我们应该吸取这次的教训。
以上投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公司和公司所在行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领 投资 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