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
- 文档编号:785098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562.82KB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歧途(qí) 彷徨 相辅相成(pǔ) 怒不可谒
B.卑鄙(bì) 抉择 销声匿迹(nì) 不知所错
C.龟裂(jūn) 诬篾 拾级而上(shí) 目眩神迷
D.虔诚(qián) 喧腾 戛然而止(jiá) 人情世故
2.选出词语不完全同类的的一项()
A.掌握 劳动 参观 观察
B.灿烂 碧绿 可爱 贫苦
C.神色 世界 思想 明天
D.我们 那边 这些 非常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B.孝感火热的建设现场和强大的发展气场给省委考评组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C.由于同学们的刻苦努力,12月份月考全班同学语文平均成绩超过了88.5分左右。
D.孝南职校在我校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评价很高。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天读书的人,志在将梦想变为现实;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追梦变成守望。
B.面对群众的责难,执法者是备感委屈,撂挑子不干?
还是积极作为,敢啃硬骨头?
C.由鄂尔多斯歌舞剧团演出的大型舞蹈诗《鄂尔多斯情愫》,既表现了蒙古族传统历史、文化与服饰之美,又展示出鄂尔多斯改革与建设事业的美好前景。
D.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余光中永在
王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②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
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的作品集和自己的评论集赠送给我。
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
当时,大陆更热衷的是朦胧诗,是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跩(zhuǎi),不做作。
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发酵与点燃。
③1993年,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两岸三地文学四十年讨论会,我与余诗人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
我听到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他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的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
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④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有了长足进展。
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
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
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
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
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他一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
“您是余先生吗?
”他回答:
“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
⑤2001年,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
我们变成了同事。
⑥2006年,评出第三次征文的优胜者以后,我还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
会后,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
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而他的英语诗朗诵,尤其令人赞美。
他是我听到过的国人中不列颠式英语发音的佼佼者,从他那里,我感觉到的是不列颠之梦。
⑦他的学养很好。
21世纪初我访问爱尔兰的时候在都柏林欣赏了爱尔兰的话剧团演出的王尔德名剧《莎乐美》,回北京后我从国家图书馆借到了余光中翻译的《莎乐美》,书中附有他谈文学翻译的文字。
我在香港、青岛的大学也亲耳听到他讲翻译的课。
他有在美国求学与任教的经历。
他关于中英文比较的文章极有见地,例如他不赞成由于英语的影响而在中文写作被动态语句中滥用那么多“被”字,饭吃了,水喝了,当然用不着说成饭被吃了与水被喝了。
他说的这些文字上的毛病我也有。
他的英语很高明,他的中文很地道,绝对不带翻译语调,好得很。
即使从这里,也看出他的中国心与大陆情结。
⑧他定居在高雄。
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
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
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
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⑨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部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
“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⑩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是一种分野。
文化是一种天命。
余光中走了。
我想着应该怎么样安慰与他同命运六十余载的夫人范我存……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
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
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他们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
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
5.贯穿选文的线索是什么?
6.结合全文,说说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7.余光中先生的“大陆情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9.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12月14日逝世。
阅读选文,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补写下面的挽联。
上联:
深情书诗歌,恋祖国志士之愿;
下联:
含泪写____,盼统一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17分)
请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
邱红波
①一个男子喘着粗气跑上楼,“哐当”一声推开门,把我们办公室里的人都吓了一跳,他怔怔地站在门口,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失态。
②“你找谁?
”有人问。
“我……”男子吞吐说,“我想要杯热水。
”此话一出,立刻激起了公愤:
“出去,我们这里不卖水!
”几个声音同时喊着,男子被声浪轰退了好几步,他正欲解释什么,“出去出去”的声音却连绵不绝,压得他什么也说不出,只得落寞地转身,垂头走了出去。
③我注意到男子忧郁的眼神,我很想知道,他为什么会鲁莽地冲进一间办公室,只为了一杯热水。
为了不至于和房间里的愤怒气息对抗,我从电脑桌前轻轻站起来,追了出去。
④在楼梯转角处,我叫住了男子,问他要水的理由。
男子告诉我,他正和父亲走在街上,突然父亲胸口绞痛,老毛病又犯了。
他父亲随身带着药,可因为胃寒,必须要就着热水吞服,情急中,男子才跑进最近的办公楼,他所有的希望只是一杯热水。
⑤我转身回去,从饮水机上倒了一杯热水给男子,接过水后,男子对我千恩万谢。
我觉得这样的感激过了,不就是一杯水么?
可他说出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
“不仅仅是一杯水,让我万分感激的是,你给了我一个陈述理由的机会。
”
⑥这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要求,可在我们的社会里,却几乎变成了一种奢望。
⑦当我忘带钥匙,卡在自己单元口的铁门前时,我按了邻居家的门铃,希望他们能帮我开门,可没人等我把话说完,就匆匆挂掉了话筒。
我想说,我住五楼,名字叫某某,却没人给我一个陈述理由的机会;我去陌生的单位办事,我不是百事通,如果找到不合适的问询者。
对方会用极不耐烦的话语或眼神逼我离开。
我想说,我奔波了多次,我找得好苦,我的家人处在危难中,或者我带着全部的希望来到此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我等不来一个机会,只是听我说说理由的机会!
⑧一个贸然进入办公室要水的他,一个被铁门挡在楼外的我,或者是一个来回奔波只为了打听到一条信息的你,多么希望,有人能不那么愤怒、和颜悦色地问:
“告诉我,为什么你会找到我?
”即使他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但至少,他给了一次机会,让我们能不那么踌躇、那么战战兢兢地说出理由。
⑨听别人去陈述理由,也许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可那一分钟,_____________。
10.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三件事,并指出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
(5分)
11.在第②段中找出一个运用精妙的词语,并说说好在哪里。
(4分)
12.第③段画线句中出现了“他、我、你”等多种人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分)
13.给全文补充结尾。
(4分)
可那一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14.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_,________。
(《蒹葭》)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悠悠我心。
(《子衿》)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①。
吴人予之橘,王食之美。
他日又求焉。
予之柑,王食之尤美。
则意其犹有关者,未予也,悫②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
御儿之鄙人③,有植枸橼④于庭者,其实大如瓜。
使者见而怪之曰:
“美哉!
煌煌⑤乎柑不如矣。
”求之,弗予。
归言于梁王。
梁王曰:
“吾固知吴人之靳⑥也。
”命使者以币请之。
朝而进之,荐⑦而后尝之。
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颦蹙以让⑧使者。
使者以诮吴人。
吴人曰:
“吾国果之美者橘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予矣。
而王之求弗止,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
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
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王口者也!
”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吴:
吴国。
②慕(ji):
教导,嘱咐。
③鄙人:
指居住郊野的人,即农人。
④枸橼(yuán):
俗称香橼,初冬果熟,黄色,内约十瓣,汁液不多,味酸。
⑤煌煌:
金灿灿的。
⑥靳(jìn):
吝啬。
⑦荐:
祭祀。
⑧让:
责备。
1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使者/求诸吴
B.煌煌乎/柑不如矣
C.吾国/果之美者橘与柑也
D.夫/木产于土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意(________)
(2)怪(________) (3)毕(________)
17.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l)吴人予之橘,王食之美。
(2)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
18.使者为什么会把枸橼进献给梁王品尝?
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名著阅读
19.语文实践活动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
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
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
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
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II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