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docx
- 文档编号:784456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82KB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docx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
摘要:
刘福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采茶扑蝶》这首曲目,通过对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改编而来,这首钢琴曲充分的吸收了民歌民舞的民族文化精髓,通过现代主义手法再现乡村劳作的生活,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我国民族风格的独特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对刘福安先生的这首《采茶扑蝶》进行深入的解读,并分析其对于现代主义音乐表现的启示。
关键词:
《采茶扑蝶》;民族特色;现代主义
引言
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人们的工作中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国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不仅体现在文字科技之中,更多的体现在了民歌、民乐、民舞和民俗之中。
这些浩如烟海、灿若北辰的民歌民谣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艰辛,奋斗和理想,通过民歌民舞的演绎展现出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也展现出来我国人民积极向上的民族风貌和民族精神。
民歌民舞中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悠久文化下的中国乡村面貌和乡土情怀。
刘福安老师根据民间舞蹈《采茶扑蝶》这一舞曲曲调的改编,巧妙地将民族乡土特征运动到现代乐器表演中,使中国民族主义情怀与现代主义乐器相结合,从而丰富了近现代音乐表现形式,体现出了我国璀璨的艺术文化气息,使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展现我国独特的民族魅力。
一、钢琴曲《采茶扑蝶》概述
(一)创作背景
《采茶扑蝶》这部钢琴曲作品是刘福安先生根据福建著名的民间歌舞《采茶灯》的主要内容和曲调改编而成。
据悉《采茶灯》起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是一首描述在大好春光里,勤劳的采茶姑娘在山间采茶,扑蝶的的美好景色,进而歌颂汉族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
这首民歌描绘的画面透露出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艺术气息。
其曲调活泼、轻快,旋律优美、高昂,两百多年来在龙岩地区被广泛传唱、表演。
1952年福建省文化局在当地一次慰问部队演出后改名《采茶扑蝶》。
1953年《采茶扑蝶》代表中国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银奖。
2005年,《采茶灯》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生态的《采茶灯》,到改编后美轮美奂的《采茶扑蝶》,这一切的背后,是民间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虔诚守护。
基于《采茶扑蝶》所表现出来的春天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活泼生动的田园气息,刘福安先生对这种淳朴的乡村气息所深深的震撼,感动。
于是便将这一作品改编成了钢琴作品,曲调中表现出来的自然,青春的气息备受人们喜爱,使其很快成为一曲倍受欢迎的钢琴曲目。
(二)作品分析
由于《采茶扑蝶》原作品是由“正采”、“倒采”、“扑蝶”三部分组成,所以在改编成钢琴曲的时候通过对三个部分的紧密结合,精心改改编。
《采茶扑蝶》一共由三部分,在钢琴曲目中称之为复三部曲式,全曲小调为C小调,旋律轻快,活泼。
并且利用多次反复的手法使得曲调在表现时显得张力比较的强,增加感情渲染。
在曲调开始的部分利用三个相同主题,形式上紧密结合的乐段构成。
曲调的第一部分采用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可以看成是一个小型的变奏曲。
1-28小结采用了声部又没轻快的旋律和下方带有伴奏性组织形式,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快乐自由的情形,将本部曲的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29-52小结则是通过高八度的演奏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尤其是在43小结作者采取一种不连贯的、看似断续的手法和中和节奏曲调使之委婉动人,婉转有序。
在53-81小节中,作家采取两个相互对应的声部,演奏出来犹如情人之间的一问一答,又好似采茶女与蝴蝶的轻声交谈,体现出采茶女追蝶时的活泼灵动,天真烂漫。
将一副少女扑蝶走,烂漫山茶中的景色呈现在世人眼前。
在81小结以收拢性的和弦结束了主部的音乐,使乐曲在活泼、轻快地节奏中娓娓诉说春天的故事。
中部是作者根据《采茶灯》中的倒采部分的曲调改编而来。
调式由e小调转成了a小调,由d、e两个乐句组成,组成中国传统上的和尾形式。
在82-98小结,这一乐段的主体明显采用首尾相应的形式,使得曲调在首尾上相互照应,形成一种延展性美,增加了作品的抒情性。
在中部的第二部分主旋律在低音区演奏出来,而伴奏则采用高声部的演奏形式,通过这种反常的伴奏体现出乐曲的叙述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三次的低声部伴奏型主要有注释和弦改为半分解和弦,在127小结以高八度的位置演奏以开放式的演奏手法结束本部分演奏时,可以使下面的衔接更加紧凑自然。
再现部完全的解释了本曲的主题,从151小结到198小结完全的再现了逐步音乐,一直到200小结时就如了全曲的尾部。
200-204小结运用了四声部和声的手法进入全曲的高潮部分,渲染出了一种浓烈的节日氛围,使春日采茶扑蝶的景象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二、钢琴曲《采茶扑蝶》中蕴含的民族特色
(一)音乐素材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这就导致各个地方的居民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民调。
中国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吸收借鉴各个地区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我们在论文开始已经知道了钢琴曲《采茶扑蝶》是根据一首舞蹈的民乐合奏曲改编而成,在这一钢琴作品中,比较突出的民族特色就体现在对民族乐器的高度模仿上。
在这部作品创作上,刘福安先生通过运用大量的多变的节奏音型来更好的诠释民间乐器演奏的效果。
在作品中运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性以及五度的音程音来模仿锣鼓的声音,通过右手和左手在演奏上的相互配合程度进一步演绎乐器的真实感。
要想真实的弹出锣鼓的气势,对手型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做到固定,要有持久性,如果做不到就会对演奏效果打折扣。
同时要求在力量上要贯入手指尖部,同时指尖轻轻地扣键,弹出短促而亮丽的声音来,使旋律带有一种比较明亮的色彩。
刘福安先生创作改编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不仅注重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同时也注重运用民族原来的艺术。
这部作品是在借鉴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解读从而创作出来的。
这首钢琴曲充分的借鉴了《采茶灯》这个歌舞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活泼靓丽生机盎然的景象,利用原歌舞中曲调上的旋律进行创作改编。
并且对于《采茶灯》中,《正采》、《倒采》和《扑蝶》这三部分的去掉旋律,加以整合使之衔接上更加紧凑。
并且通过钢琴模拟各种民族乐队中印象的效果,使整个作品在演奏时更加恢弘,感染力更强,从而使民族音乐的质朴之感更加突出自然。
(二)音乐调式
1、民族旋律元素
旋律是音乐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要素,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容结构、风格和民族特征都可以从旋律中展现出来。
旋律的欢快与否侧面奠定整个音乐的基调。
中国的音乐作品大多来自于民间歌舞,其旋律具有深深的民族气息。
《采茶扑蝶》这首钢琴曲目就是根据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歌曲《采茶灯》的曲调改编而成。
由于闽西南龙岩地区多为土家族聚居之地,所以传统的民间歌舞地方特色浓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尤其在钢琴曲《采茶扑蝶》的表现旋律中,闽西南地区浓厚的乡村气息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表达形式上,刘福安老师在原有的民歌曲目和曲调上尽可能的保留有原来的主旋律,通过钢琴模拟民族乐队的效果,使得整个作品中都包含着了农民春天在山岗中劳作的民族风格,同样也凭借浓厚的民族风格,保持了音乐的原汁原味,引发听众的乡土情怀。
同样的地道乡间曲调,使得曲目旋律更加贴近自然,真实的反映出当地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色彩,彰显我国音乐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征。
2、民族和声元素
旋律标志着音乐的悦动轨迹,真实的体现曲调的启承婉转。
然而和声作为多声部音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凭借他强大的结构承转力,形象色彩渲染与感染力的熏陶备受音乐家的关注。
刘福安老师为了真实的再现客家族传统民歌民舞中恢弘大气的场面,直接在节奏音型中选择五度音程去表现。
在演奏过程中曲调多次采取向下属方向转调的方式,使音乐在调性上能够多变。
同时作者又在曲调中运用节拍和摸进的手法作为铺垫,循序渐进的在钢琴的高音区以弦续的方式重复主题,是音乐在和声中进入高潮,引发人民的情感共鸣。
曲调在演奏过程中左手采取简单的和弦伴奏,曲调在简便过程中采取了我国传统的“加花变奏”来实现的,时的音乐在高潮发展过程中启转承合,尤其是八度和弦的使用使得曲调力量部分显得张弛有道,表现更加突出有张力。
作品中调性和调式的转换使得作品的民族特色凸显。
3、民族节奏元素
音乐是一种节拍性比较强的表现形式,在音乐的创作演奏过程中,节奏作为音乐的最基本要素贯穿音乐表现的方方面面。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号子,口号、吆喝等富有节奏性的去掉都属于音乐。
节奏将音乐中的各部分充分的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人类生活有意义的组合从而形成音乐的整体。
这就使得节奏在民族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备受关注。
《采茶扑蝶》这不钢琴曲,在演奏过程中主要由“正采”、“倒采”、“扑蝶”三部分紧密结合成为。
再去掉开始部分引子中通过模拟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把人们带到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色中去,其次通过对民间打击乐的节奏重现,再现出了客家人们对于音乐节奏的独特的民族特征。
钢琴曲在大量的运用较强的街拍展现音乐的旋律,通过模仿其他乐器,大大的丰富了钢琴的表现手法和音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之一。
中国作曲家善于从中国民族音乐中吸取前进的精神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的音乐,更加充分的展示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节奏和民族乐感。
(三)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富强的根本精神支柱,具有不可估量的强大民族凝聚力。
我国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在《采茶扑蝶》这一首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钢琴曲中通过一系列活泼生动的旋律向我们展示了在生机勃勃、万物生长的春天里,一群朝气蓬勃,勤劳勇敢的姑娘在山间采摘茶叶,一片片的茶叶在姑娘的书中脱离枝蔓,这时蝴蝶飞过姑娘们放弃书中的活,扑蝶嬉戏,活泼生动春色通过钢琴潺潺而泻的旋律向我们展示了劳动生活中勤劳质朴的农家生活。
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淳朴自然、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同样的在我国钢琴演奏中,精神作为一个曲子的灵魂所在,备受音乐家的重视,本文中所提到的《采茶扑蝶》钢琴曲中采取三个部分紧密结合的方式,来传达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象征。
在钢琴曲的开头部分的引子部分,通过模拟各种民族打击乐的表象方式充分的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大自然的活力,从而吸引听众,使听众们能够进入到该活泼自然引人入胜的美好景色中去,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通过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可以在使钢琴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表现效果更加生动具体,同样的民族音乐的融合混杂使钢琴这一现代乐器和古典的民族音乐相融合,从而开创出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完美结合的新篇章。
《采茶扑蝶》不仅仅是我国民族风格钢琴曲的代表作,更是成功的将民族精神,民族特色在现代音乐中完美展现,开创了民族风格与现代乐器的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中国人们独特的艺术思考和对于音乐对于美学的不懈追求激励着后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激励着人们早日实现民族音乐节奏和民族精神的伟大融合。
三、钢琴曲《采茶扑蝶》对现代音乐的启示
(一)音乐素材可以多个方面选取
音乐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音乐素材,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一种对生活高度艺术化的形式。
这就要求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搞创作。
《采茶扑蝶》作者选取的在福建地区广为流传的《采茶灯》为创作原型,通过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加工,用西方钢琴演奏的表演方式重现民间歌舞的朝气与自由。
这一改编为现代艺术创作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生活之中处处有艺术,只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音乐。
农民的劳动号子,牧童的歌谣,乡间节日庆典的曲调均可以成为一个个音乐创作的源泉和良好的故事素材。
对现实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加以整合,就有可能创作出一首音乐作品。
只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的影子,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音乐素材被人们发觉创作出来。
(二)充分体现出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我国历经千年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其中包含着我国劳动人民千年的智慧和汗水。
它是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同样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音乐被称为人们的灵魂之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琴曲 采茶 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