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小雁鹅》教案 长春版.docx
- 文档编号:784398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2.80KB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小雁鹅》教案 长春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小雁鹅》教案 长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小雁鹅》教案 长春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雁鹅》教案长春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雁鹅》教案长春版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
生物学家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成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课文《小雁鹅》恰是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段。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小雁鹅写得活灵活现,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全文32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
小雁鹅的出生。
作者在简要介绍了小雁鹅的孵化过程后,详细描写了小雁鹅的破壳而出和刚出生时的状态。
“今天是个大日子”“在这些雁鹅蛋里面一定有大事正在发生”,足见作者对第一只小雁鹅出生的极度重视和关注。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视线几乎就没有离开那个雁鹅蛋,当幼雏一个伸展颈部的动作破壳而出的时候,作者的喜悦溢于言表。
可是,刚刚出生的雁鹅只是一只可怜兮兮的丑小鸭,为什么它是一幅湿漉漉的模样?
它的羽毛本来就是湿的吗?
作者巧妙地以介绍一个小魔术的方式,交代出自己帮助雁鹅脱去蛋膜由丑小鸭变成可爱的小雁鹅的全过程,深入浅出地将枯燥的生物知识讲得惟妙惟肖,真是独具匠心。
第二部分(9~15自然段):
与雁鹅建立母子关系。
作者怀着极大的热情对初生的雁鹅定神细视,引来了小雁鹅那小黑眼珠的一番仔细打量和一阵“热情的问候”,不料这短暂的对视却成了认亲仪式,小雁鹅将作者当成妈妈了,作者再想把它放回大白鹅身边已经成为不可能,尽管作者深知背上这“小小十字架”“不知道要花去我多少时间和精力”,可“可怜的小家伙嘶哑的稚嫩哭声”和它追赶作者时“惊人的速度和决心”,让人“就算是铁石心肠也会变软”,万般无奈下,作者不得不履行“妈妈”的职责,将小雁鹅带在身边,并为之取名“玛蒂娜”。
第三部分(16~31自然段):
雁鹅对孤独的本能排斥。
这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6~27自然段):
小雁鹅对“我”的深情依恋。
这一部分是课文最为精彩的部分,小雁鹅视“我”为妈妈,于是白天、晚上对我进行了百般“纠缠”,不依不饶。
白天“我”不得不将它随时带在身边;晚上,小雁鹅对“我”的依赖更是变本加厉,尽管“我”想尽各种办法,可是都无法安然入睡,整整一个晚上,“我”与小雁鹅之间展开了一系列较量,可最终还是以“我”的屈服和顺从而告终。
这一部分集中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的宽厚、仁慈和对动物的极大耐心。
“我在这里,你在哪里?
”“我在这里,你到底在哪里嘛?
”“我要睡,晚安。
”作者用一颗充满慈爱的心灵去感悟小雁鹅的内心世界,“我不得不投降”,不是作者的无能,恰是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我们仿佛能够想象,作者在小雁鹅的每日“折磨”下会怎样的心力交瘁,可是人类对幼儿最初的照料何尝不是如此,作者将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爱给予小雁鹅,换来的是小雁鹅对“我”的深情的依恋,在第27自然段中,小雁鹅亦步亦趋地跟随,和它“没完没了的热情问候”,让“我”觉得感动莫名,这是超越任何物质的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幸福,是生命与生命真诚尊重与沟通的硕果。
第二层(28~31自然段):
小雁鹅对手足的依恋之情。
有了与玛蒂娜的经历后,“我”不想再认养其他小雁鹅了,而玛蒂娜与作者特殊的亲密关系让作者对小雁鹅们的行为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他发现小雁鹅对手足的依恋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对象,而只和数量有关。
这一部分由玛蒂娜与其他几只雁鹅的关系很自然地从另外一个角度介绍了小雁鹅们对孤独的排斥,结构严谨而流畅,而作者最终不得不“要么就只带着玛蒂娜,要么就一帮兄弟姐妹全带上”的做法又与前文的慈爱与耐心一脉相承。
第四部分(32自然段):
与雁鹅为伴的收获。
其实在前文中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小雁鹅们超出常人的付出和超出常人的爱已经收获了常人难以了解的发现。
而此段作者的直抒胸臆,进一步强调了“与一群雁鹅朝夕共处的那段日子”对自己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全文没有丝毫呆板的介绍,自始至终饶有趣味,读来亲切自然而又意味深长。
人和野生动物间竟然能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这不啻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文中表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科学精神。
尤其是作者与动物之间平等共处的心境,作为人类对其他生命的尊重与呵护以及全身心陶醉其中的理解与沟通,更是全文最值得称道之处。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许本文能启发学生对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严肃的话题有更为深入的思考。
二、问题探究
1.劳伦兹对小雁鹅超出他自己想象的付出,获得了大大超出他预料的收获,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毋庸置疑的真理。
而劳伦兹对小雁鹅的付出不是简单的时间和体力的付出,其背后是一颗对世间万物博爱的心灵,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理解和敬畏,劳伦兹用他的仁慈和诚实换得了动物们全身心的信赖。
其实地球上的动物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人,人类用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回报人类,当我们再抱怨其他生命或自然带给我们的不幸时,想一想劳伦兹的付出和我们自己的行为,怎样更好地生存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2.劳伦兹作品的语言特点。
亲切自然,充满了爱心。
劳伦兹将自己与小雁鹅之间的研究与被研究、观察与被观察的关系变成了“母子关系”,于是他笔下流淌的不只是文字,还有爱与亲情。
如:
“只见小家伙歪着一颗小脑袋瓜,用它那漆黑的大眼睛仰头望着我。
正像大多数鸟类一样,这只小雁鹅也用一只眼睛定定地凝视着我,因为它想把我看个仔细。
”“听到这可怜的小家伙嘶哑的稚嫩哭声,而且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地,以惊人的速度和决心向我这边冲过来,就算是铁石心肠也会变软。
”
思考与讨论
一、有人说,《所罗门王的指环》中的劳伦兹就像老顽童,可以一边学雁鹅叫,一边带领一队小雁鹅在草丛中满地爬。
读过课文,你对劳伦兹有了怎样的认识和评价?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透过作者外化出来的语言去用心感悟其内心有意义的思想感情,实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为心声,写作是一种心灵的艺术。
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加以评价,要有理有据,不可泛泛而谈。
参考答案:
劳伦兹首先是一个细心严谨的科学家,于是才有了这般详细的记录和详实的描写;他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否则他和小雁鹅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他像动物一样聪明可爱,因为他能容忍动物的本性,尽其所能地满足小雁鹅的生存需求;他仁慈而又极富耐心,面对小雁鹅“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对他的求助,他的心便一下子软了下来;面对小雁鹅对他的依赖和“折磨”,他没有急躁和反感,而是付出体力与时间,换得了小雁鹅极大的信任。
劳伦兹曾说:
“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
”读过课文,我们会被劳伦兹对小雁鹅的爱心和耐心感动。
劳伦兹是一位可敬的动物学家,也是一位可爱的慈祥仁厚的长者,他体会和分享小雁鹅的喜怒哀乐,并以此为幸福,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应怎样善待生命。
二、劳伦兹把小雁鹅当做自己的孩子。
在人类日渐远离乡土和蛙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与其他动物相处呢?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语文中学会思考生活,学到更长效的知识和思想。
教师应提醒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呵护小动物,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动物提供一点帮助,在人类生存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其他动物的生存权益。
参考答案: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劳伦兹这样与动物朝夕相处,成为专家。
但劳伦兹却用他的行动告诉人们:
人类绝不应因为日渐远离自然而日渐冷漠。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在地球上安定生活的权利,敬畏自然是人类正确的生存态度,人类亲近自然、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是地球健康生存的保证。
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不妄自尊大,不任意胡为,用心地去尊重生命的神圣和权威,是人类的最佳选择。
三、反复阅读课文第二段,与同学们讨论一下,应怎样具体生动地描写动物的行为?
并仿照第二段对动物行为进行描写。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课文是写作最好的例子。
参考答案:
“具体”源于细致的观察;“生动”源于对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
此题要注意提示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描写对象,把握好写作顺序,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描写对象的行为。
教学建议
一、本篇课文通俗易懂,但篇幅较长,课前应布置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
二、由于课文是原著的节选,所以上课之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劳伦兹和《所罗门王的指环》的相关资料,便于课上的交流和对课文的理解。
三、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而又生动活泼,科学严谨而又不乏幽默,作者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品味去领悟本文的精髓。
可结合“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劳伦兹高尚的精神境界的理解。
四、教学中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可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身边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例或人与动物不和谐相处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从我做起,保护自然人人有责。
相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康拉德·劳伦兹博士于1903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虽然受到父亲的期望影响,劳伦兹博士于1928年获得医学学位,但是他并不以医生为职,自小对自然观察的热忱促使他进入动物学研究领域,于1933年修得博士学位。
1937年,劳伦兹博士受聘进入维也纳大学教授比较生理学与动物心理学。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工作被迫中断,劳伦兹进入德国军队中担任军医,随军到达苏联时被俘。
1948年被释放回到德国,随后担任艾顿堡比较行为研究院院长,1951年出任马克斯·普郎克行为研究所所长,至1973年卸任。
1973年,劳伦兹博士与其他两位动物行为学研究者同获诺贝尔医学奖,以褒扬他们在动物行为学上的奠基成就。
劳伦兹得奖的原因,在于其严谨的观察与实验设计,对大家难以定义的“动物行为”进行详细研究并得到许多突破性的理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铭印”(imprinting)效应。
铭印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行为,对于特定刺激讯息的学习过程发生的次数很少,甚至仅需要发生一次,就会对动物个体产生终生的行为影响,而且铭印通常有阶段性的因素,也就是说,仅在某一特定发育时期能够接受这种刺激讯号并产生记忆,超过这个时期,动物即使重复地接受到这类讯息,也不会产生与铭印同样的记忆效果。
例如母亲之于子女,铭印使得幼小动物对于母亲产生记忆,追随并模仿母亲的行为。
劳伦兹博士成功地使一群孵化的雁鹅把他当做是“母亲”,这些独特的研究经验,在他的另一本著作《雁鹅与劳伦兹》中有非常详尽的叙述。
当然,科学研究的精神,就在于“可推翻前人的错误结论”,劳伦兹博士的研究方法受到后继的一些动物行为研究者的质疑,他们认为劳伦兹博士以“豢养”的方式收集行为数据是一种对动物行为严重的干扰,这些观察有可能因为动物与博士之间产生互动,而有过度“拟人化”的现象。
然而,即使是有瑕疵,没有他与动物间的密切交往与对动物的细密观察,我们对于动物“言行”的了解根本无从起步。
劳伦兹也将触角延伸至人类的行为,特别是斗性(aggression),由于题材本身的敏感性高,这些理论也引发了许多论战。
除了是一位成功的行为科学家,他也致力于科普文学的写作,将个人的研究体验与大众分享,作品包括《所罗门王的指环》、《当狗遇见人》以及最后的著作《雁鹅与劳伦兹》,这些作品引导大众了解动物行为,并启发研究人类行为的途径。
1989年春天,劳伦兹在艾顿堡逝世,享年86岁,这位行为科学的开山祖师虽然已经不再与世人分享他的心得,但是他的精神,已经融入行为科学领域的许多层面中。
二、《所罗门王的指环》德文版序言
这都是基于动物之爱
我在愤怒之中的所作所为,
瞬间的繁华灿烂,
经过一夜的风吹雨狂,已被摧折。
我以满腔热情浇灌的花朵,
不断抽枝发芽,
迟迟才盛开——却永远受天之佑!
——罗斯杰(PeterRosegge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雁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小雁鹅教案 长春版 年级 语文 下册 14 教案 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