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843703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5.59KB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
一、单选题
1.醋酸CH3COOH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
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D.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
2.某兴趣小组用图1中实验装置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究。
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约90s后,同时振荡烧瓶,冷却至室温。
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2)下列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B.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是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
D.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s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C.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D.若锥形瓶中装有氢氧化钠固体,注射器中装有水,则只要测量出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即可证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4.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并收集气体用点燃法检验
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
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5.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B.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B
CO2
O2
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C
Cu
FeCl2
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后过滤,洗涤,高温烘干
D
Mg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
A.AB.BC.CD.D
7.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
2AgNO3
2Ag+2X
+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A.NO2B.N2OC.N2O5D.NO
8.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
为了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装入药品后应关闭止水夹,等反应完后再打开止水夹
B.装置A中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是2Fe+3H2SO4=Fe2(SO4)3+3H2↑
C.H2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和将A中的溶液压入B中
D.Fe(OH)2的白色沉淀现象是在A装置中产生的
9.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Co(OH)2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Co(OH)2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D.氢氧化钴难溶于水
10.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B.BC.CD.D
11.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
有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B.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
D.不用等温度计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就可以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二、实验题
12.进行如下实验,研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溶液变为红色的是______(填序号)。
(2)没有明显现象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两支试管中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______。
13.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实验可以按照实验目的分为:
“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探究反应条件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实验”等。
据此我们可以将实验A与实验①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②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钾、钙、钠”三种金属与盐溶液接触时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已知金属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H2O═2KOH+H2↑.现将金属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请写出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
金属钠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由此推测实验室保存金属钠的注意事项是②_____。
14.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
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III.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III的现象是:
___;写出实验I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___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现象比较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___.
三、推断题
15.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
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1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沦)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
白色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
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
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有NaOH
猜想二:
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_____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
_____
猜想一正确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16.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里。
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19-3所示的探究。
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C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实验推理题:
小明同学在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白色粉末A,其残损标签显示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
她想确定其成分,便取了少许固体A先进行加热,发现它没有明显变化,然后继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假设所有能发生的反应都充分反应;图中部分产物省略未呈现)。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D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⑤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步骤⑤中的实验现象,小令同学分析并推断出溶液A中还混有NaCl。
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NaOH潮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NaOH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___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用同浓度的硫酸,与一瓶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其原因是:
__(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
19.化学实验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
定性和定量实验对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很有帮助。
以下是老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的几个探究实验。
(1)定性实验:
A、B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定性实验。
①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来推测水的元素组成的,其中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②B实验测定蜡烛可能的组成。
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实验现象:
___________;证明含碳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
实验操作:
_________;实验现象:
_______;
(2)定量实验:
①C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气体,使瓶内气压减小,根据倒吸的水量,进而推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此处可燃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将4g氢气与24g氧气混合点燃,过量的物质为______;请计算生成水的质量__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2.B3.B4.D5.B6.D7.A8.C9.B10.D11.D
12.BCa(OH)2+2HCl=CaCl2+2H2O均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13.BE都是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与水和空气隔绝
14.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H2SO4═FeSO4+H2↑将铜片浸入硝酸银中,现象:
铜片表面有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或者将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氯化铜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铜溶液铁、铜、银
15.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BaCO3+2HCl==BaCl2+CO2
+H2O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
16.过滤烧杯
炭
、Fe、
(任写两个)
17.Na2CO3CO2CO2+Ca(OH)2=CaCO3↓+H2ONa+、Ca2+NaCl+AgNO3=AgCl↓+NaNO3(或CaCl2+2AgNO3=2AgCl↓+Ca(NO3)2)不同意第④步就生成氯化钠,要想分析推断出溶液A中是否还混有NaCl,需要定量计算
18.4.478.8%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19.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P+5O2
2P2O5氢气27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探究与设计 中考 化学 复习 实验 探究 设计 专项 检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