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843355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93.49KB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x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3课 道士塔
【文本导读】
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一是敦煌石窟,窟内陈列着自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多年间的彩塑和壁画,是一座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二是藏经洞出土的缮本图书四五万件。
就艺术而言,有绘画、建筑、雕塑、装饰图案、书法、文学等大量文物,是我国美术史、建筑史、文学史、书法史、音乐舞蹈史的珍贵史料。
就历史而言,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科技、民俗、中西文化交流等广泛领域。
敦煌这座艺术宝库的发现及保存,经历了怎样的一种曲折历程?
余秋雨笔下的《道士塔》揭示了这一历史层面。
【作者卡片】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大陆著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
上海写作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学客座教授。
所著《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秋千架》《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余秋雨台湾演讲》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排行榜前列,是目前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坍弛( ) ②塑造( ) ③朔风( )
④凛冽( )⑤歆羡( )⑥婀娜( )
⑦尴尬( )⑧蹊跷( )⑨炽热( )
⑩藩台( )⑪关卡( )⑫跋涉( )
⑬载
⑭匙
⑮卡
⑯禁
⑰宿
⑱落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3.近义词辨析
①富裕·富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地·胜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委曲·委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品味·品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未免·不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本文以“道士塔”为题,有何意义?
点拨 本文以“道士塔”为题,寓意深刻。
这座塔既是近代中国文明衰弱的标志,又是民族耻辱的象征。
它是曾经发生过的,我们必须正视的悲剧历史的象征。
2.本文的文眼在哪里?
应如何理解?
点拨 本文的文眼是“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敦煌文物被掠走,不能仅仅看成文物流失。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愚昧,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暇无力保护,珍贵文物横遭劫难,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可见一斑。
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的无价之宝竟被斯坦因之流轻轻巧巧地从愚不可及的王道士处骗去、掠取,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王道士不懂得文物的价值,更不明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他对宗教的虔诚使固有的愚昧衍生为痴呆和猥琐,他的行为于国于民罪不可赦,但与割地卖国以保王位的统治者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况且,王道士是微不足道的。
他对祖先馈赠的文化遗产看不牢、守不住,大量糟蹋,以致列强有隙可乘掳掠我国宝,这是酿成民族悲剧的表面原因,而统治者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才是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评价王道士这一历史人物的?
作者在评价这一人物时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 在敦煌文物的破坏、毁弃与流失的过程中,王道士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
作者认为王道士首先是敦煌文物的破坏者与出卖者,他不仅破坏了敦煌的壁画,破坏了敦煌的雕塑,而且将大量的文物卖给了外国人,使民族文化精品大量流失到国外,他是敦煌的罪人。
但是作者最后只是把王道士定位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王道士出身于农民,因为生活所迫,当了道士。
改善居住环境,粉刷房子,塑造天师灵官。
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至于出卖文物,更看不出有什么不合适,要王道士去识破外国掠夺者的阴谋不现实;把文物保护的重任都压在王道士身上更没道理。
所以作者在文中写道:
“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在历史长河中,王道士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平常的道士,如果他不是在敦煌,可能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作者在对其进行无情批判的同时,又流露出了对他的一种深深的无奈。
对于他,作者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
剩下的就只有“痛”——“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4.如何理解作者把王道士看做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点拨 莫高窟被愚昧的道士把持是文化的悲哀,众多的文人、官员不知保护反而随意破坏是民族的悲哀。
官员们,无论是知县还是道台,他们对国宝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
他们要么不把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当回事,要么就从中趁机大捞特捞。
失职、渎职司空见惯。
王道士是整个事件的直接经手人,国宝是他盗卖出国门的,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从诸多官员对国宝的态度上看,首先是没人想到要找一个懂得文化的学者来管理莫高窟,更没有人想到要制定珍贵文物的管理措施;再有,官员们本身也漠视国家珍贵文物,要么想方设法占有文物,要么将其作为官场平步青云的赂礼;还有,他们可以挥金如土,但绝出不起把文物运出大漠的运费。
因为他们没有保护国家文物的赤肠。
在中华民族饱受外国列强蹂躏的年代里,不要说把国宝盗卖给外国强盗,就是连国土和国宝一起送人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因而,一个农民出身的王道士,不过是历史上演的这出悲剧中一个小小的丑角人物,真正酿造这场悲剧的,是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是贪婪自私而腐败的官员们。
5.在王道士的背后,还有哪一些人可称真正的历史罪人?
点拨 王道士是有名有姓的莫高窟的罪人,我们可以唾弃他,可是那真正的历史罪人是文章中所列举的那些可耻、可憎的清廷官员,那些一身假斯文,有点学问却没有一点历史使命感的人们。
他们比这个农民出身的道士有学问,有财力,有能力,可是他们却无动于衷,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罪人,那个道士最多也只是一个小丑而已……
6.为什么说“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
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点拨 “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是反语,这些外国专家变卖家产,有的不怕被打、被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中国官员相比确可称得上是“实干”了,这也从侧面控诉了中国官员对中国文化的不重视。
因此,作为一名学者,作者说“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换一句话说,作者敬佩的是外国学者对文化的重视程度。
但“外国学者”的手段是卑鄙的,他们采取哄骗的手法对中国文化大肆掠夺,这与明抢毫无区别,因此说“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本文以游记的形式,对中国文化历史进行反思。
作者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封建官吏的腐败昏庸,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疯狂盗取中国文化遗产的罪行。
启示人们:
不忘百年国耻,爱护华夏文化。
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
1.诗化的语言。
余秋雨散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他打破了常规的叙事方式,还在于他擅长使用诗化的语言达意传情。
课文中几乎每一个语句都以情感“着色”,都具有凝练的表意内涵,给读者以新鲜感。
如王道士粉刷壁画,自塑天师和灵官像的描写以及作者写到此处的慨叹等等,都是令人痛彻心肺的。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
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
‘住手!
’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
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
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
‘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
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像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应注意体会。
2.反讽的运用。
作者对于文中人物——主要是王道士的戏剧化的呈现,所采用的叙述语调或口气,有很大的反讽成分。
如作者写王道士如何用铁锤敲毁古代雕塑,“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他要泥水匠把雕像改塑成天师和灵官,“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
作者故意把如此严重的文化毁坏行为,写得这般轻松和无关紧要,这就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
3.对比手法的运用。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制造反讽的效果。
最触目惊心的对比,是当时的中国官员和欧美的学者及冒险家之间的态度差距。
在相邻的两段文字中,作者先讲到中国的官员不愿花运费把文物运到省城;虽然看出文物的价值,却没有那副热肠要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
他们很文雅,注重官场的礼尚往来,从王道士手中拿到的几件经卷,“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接着,作者写欧洲的学者和冒险家:
“他们愿意变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
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
”他们是来“偷取”文物的,风度一点也不文雅,哪里肯送人当生日礼品?
当中国官员的客厅里正茶香缕缕,他们为了达到目的,在沙漠里燃起股股炊烟。
像这样的两相对照,显而易见是很大的讽刺,所引起的反讽效果,强而有力,使读者感到非常难过。
【文苑天地】
余秋雨散文精美语段
1.(开封)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年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器宇非凡。
2.(南京)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3.飞机追着夜色走,只怕被黎明赶上,于是十几个小时全是黑夜,等到不想飞了,一停,黎明和雅典一起来到。
4.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无知的否认。
5.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
6.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7.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
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素材积累】
最简单的数字
1946年,一对犹太父子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
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是35美分。
父亲说:
“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是3.5美元。
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手看一看。
”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奥运会的奖牌。
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那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了。
感悟
商业化社会是没有等式可言的。
当你抱怨生意难做时,也许有人正因点钞票而累得气喘吁吁,这里面的差别可能就在于,你认为一加一永远等于二,他认为一加一应该大于二。
适用范围
1.智慧可以带来价值 2.人生的不等式
【美文珍藏】
垂 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小可怜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个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
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踏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
“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
”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凯旋。
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
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
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
“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
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
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
我说:
“说得好。
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
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
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赏析
《垂钓》一文从表面上看似在叙事,实质上却在说理。
从写法上看,先引出那一胖一瘦两位垂钓者,接着不是花浓墨写这两位老人垂钓,而是刻画两人的心理活动,作者将笔锋一转,转到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的共性上,相互映衬,相互协调,这样就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升华,“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
然而这恰是生活中一个普遍的事实。
作者由“钓鱼者”来揭示这一点,既富有情趣又有一定深度。
从这一点上看,这是一篇叙事真实、说理到位的优美散文。
答案
基础荟萃
1.①tān ②sù ③shuò ④lǐnliè ⑤xīn ⑥ēnuó ⑦ɡānɡà ⑧qīqiāo ⑨chì ⑩fān ⑪qiǎ ⑫bá ⑬zài zǎi ⑭chí shi ⑮kǎ qiǎ ⑯jìn jīn ⑰sù xiǔ xiù ⑱luò luō là lào
2.①辉煌、城隍、惶恐 ②朔风、雕塑、溯源 ③喧哗、渲染、宣泄、寒暄 ④诅咒、狙击、沮丧、咀嚼 ⑤悔悟、教诲、阴晦 ⑥衍生、愆期 ⑦奔驰、松弛 ⑧坍塌、彤云密布 ⑨抒发、舒适、毁家纾难 ⑩详细、慈祥、模样
3.①富裕:
指财物充裕。
富余:
指足够而有剩余。
②圣地:
a.指宗教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
b.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胜地:
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③委曲:
a.(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
b.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委屈:
a.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
b.让人受到委屈。
④品味:
a.品尝,尝试滋味。
b.仔细体会,玩味。
c.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位:
a.指官吏的品级,官阶。
b.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大,品位越高。
c.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⑤未免:
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偏重于主观认识。
不免:
免不了,偏重于客观情况。
散文鉴赏与考点突破
(一)
开头段作用分析题的解答策略
分析开头段落的作用是高考考查结构的热点和重点。
对于这种题型,一般要注意三个方面:
1.分清问法
看是综合问,还是单一问。
综合问:
开头有什么作用(好处)?
单一问:
开头在结构中有何作用?
2.综合问的答法,一般从三个方面回答
(1)结构和思路
①点明主旨,总领下文;②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作铺垫;③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
(2)内容
考虑语段本身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考虑句子与写作对象或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
(3)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要考虑富有特色的语段,如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反衬、对比、设问),或结构上超常组合,或景物描写的段落。
要结合这些特殊性答出其好处来,如引人入胜,自然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抑扬),或激人深思,或交代写作思路等。
3.切不可“贴标签”,回答不具体
要答好开头段落作用题,必须认真阅读段落内容,把握本身的表达特点,分析开头的特殊性,并与全文内容、思路联系,找出它与下文哪些内容发生了联系,是什么方面的关联。
最忌讳的是“贴标签”,不问段落特点,一股脑儿地答出“总领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
要具体段落具体对待。
如“总领”与“引出”,这两个术语是不同的。
回答这些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回答,如答“铺垫”,须答出“为下文某某内容作铺垫”。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
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以及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
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
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
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
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
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
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
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
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棵枝叶稀疏的梅树。
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的山坡。
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的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
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
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的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
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
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
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
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说说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写西子湖畔的春天,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喜爱之情;引出下文对北国春天的描写;以杭州春天来得迅疾来衬托下文描写的北国春天的姗姗来迟。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回答第一段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内容指写了什么事物,表达了什么情感;结构既要考虑对全篇的统摄作用,还要考虑技巧上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士塔 语文 中国 当代 散文 鉴赏 道士 精品 导学案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