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针灸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7842063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1.61KB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docx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针灸心得体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
篇一:
针灸学习心得MicrosoftWord文档
针灸学习心得
今年八月分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在哈尔滨中医药大学二院学习了半个月,在某老师的带领下,我对针灸推拿有了新的认识,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触,现将我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自己能不断的成长,成为患者满意的医生。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针灸疗法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信赖,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在临床工作了七年,总感觉自己的医术不够精湛,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今年八月跟随某老师学习,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老师用自己多年的丰富针灸临床经验,对每一个穴位一一解释,列举大量实际生活中,各种疾病在针灸临床中的治疗,让我解决了很多疑点和难点。
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时刻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感谢某老师对我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指导。
我们应该经常像别人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芝麻花花节节高,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还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人们的好医生,除了具有精湛的医术外,还要学会与人合作。
我们无论生活、工作、娱乐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当医生更是如此。
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必须要有其他医护人员的
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
所以,一个人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甚至连适应社会都会感到困难。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因此,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与人合作。
我会不断的努力,为人民,做好一名康复医者,有一个好的人品,好的医德。
篇二:
一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
中医学生如何实习
一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
中医学生如何实习
这段日子在申请版助,任堂主和豆爸建议我写点针灸科普的东西,遂才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写这个帖子。
实话实说,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医生,没有积累,更缺乏沉淀,写的真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但从接触中医至今10年,有些话,有些学习针灸的心得,还是恬着脸,说说,希望对刚刚踏入临床的医学生,尤其是针灸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现而今,针刺很多人都在做。
因为针灸很容易上手,知道几个穴位,甚至不知道穴位,哪里疼痛就扎哪里,都有一定疗效的,所以,有乡村的赤脚医生在做针刺,有美容院的阿哥阿姐在做,有出国移民想挣外快的华人在做。
这说明一方面针刺有很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说明,针刺真的是易学难精。
那么作为中医学院的一名学生,苦读数年的莘莘学子,刚刚踏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应该如何来学习呢?
1、先要明白,针灸只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体系庞大,如同一颗千年老树,枝蔓众多,而针灸,仅仅是其中的小小分支。
所以,要想再针灸上面有所建树,光在这个小分支上修修剪剪,装饰装饰,搞些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唯有在肥沃的土壤上把根扎深,才能日久弥香,长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肥沃的土壤就是中医理论。
就是阴阳五行。
从此入手,学中医,学针灸,方是正道。
本针灸专业奉之如珍宝的是《灵枢》(最好是看马莳的版本《灵枢注证发微》)是一定要熟读,经典条文要背诵;《针灸大成》中很多经典条文也要熟悉,后面的一些歌赋也是必背,如《玉龙赋》《标幽赋》等;如果有机缘的话,能够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
这个要是能有点感悟体会,《易经》是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个也是我实习最大的遗憾,没有珍惜机会)。
在学校把基础打扎实,临床跟师,才能有所感悟,当老师随手起沉疴,我们认真总结,提问,老师的只字片语会定让我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否则,师徒无法共鸣,平白浪费时间,难道还指望天天忙于临床的老师回头来给我们讲最最基础的经文?
2、针刺手法的练习。
一个虎背熊腰的北方大汉和一个小巧秀气的江南女子,谁的针刺手法好?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由此可见,针刺手法不是比力气,而是讲究巧劲。
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这个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也许时下,很多针灸医生不信这个,扎上针后多是直接电针接上了事,我这么说并非是否定电针的治疗效果,说实话,有的时候我自己在是否应该用电针这个问题上也很犹豫。
一方面,临床上我在治疗很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时候喜欢用电针的,并且觉得用电针比不用电针效果好很多(没有严格的统计过,仅仅是凭一些病人治疗效果的反馈)。
但另一方面,我又是非常相信手法。
因为读书的时候,亲眼见到1个病人,都是老师的VIP病人,一侧肢体的酸痛10多年,大关节处尤为明显,RF及HLA-B27,骶髂关节CT这些基本上无异常,基本排除了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多方治疗(针刺也试过很多医生)效果不明显,老师针刺治疗上的核心
是一是缪刺;二是在手法上采用合谷刺,患者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
当时这个病例给我的震撼太大。
所以,如果有机会接触信奉针刺手法的老师,那么恭喜,请务必静下心,抓住机会,先模仿、学习。
3、不要过于偏执的学习针灸而忽视了中药、方剂。
临床上很多针灸大夫基本上只扎针不开中药,因为长时间不开中药,方剂背不出几首,《内经》《伤寒》《金匮》基本上没有研究,《温病》更不用说,这样其实是买椟还珠。
真正合格的针灸大夫,不仅仅要擅长针灸,开汤药的思路应该要更具有特色。
因为本身就是搞针灸的,对于经络辨证会更有体会,毕竟背了那么多年的“是动所生病是主所生病”,故在治疗一些内科疾病中,你的思路定当更加开阔。
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背点东西的。
《药性赋》《长沙方歌括》《汤头歌诀》是基本功,《内经》《伤寒》《金匮》更是基础的基础,当然,能有一个好的老师领着入门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4、针灸针灸,要清楚,是针刺和艾灸。
时下,多是注重针刺,灸法开展唯有江西的陈日新独树一帜,在往前推,安徽的灸法也风光过一段时候,可如今人气逐渐流失。
如对灸法感兴趣的看家,推荐2本书,值得一读。
江西陈日新教授的《热敏灸》和安徽周楣声先生的《灸绳》。
中医的生命力是在临床的。
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朋友的朋友,每每发脾气后就容易干咳数日,胸部CT、MRI,痰涂片等检查都做过,无异常,学中医的都清楚,此是肝气犯肺,用药或用针皆可。
简单的背腧按压,肝胆腧压痛尤为明显,针刺后,当夜咳嗽明显减轻。
再举个例子,有次坐火车回家。
途中遇到一个腹痛的病人。
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此次疼痛部位是剑突下,触诊,腹肌非常紧张,墨菲征及麦氏点无压痛,当时身上没有带针,患者双侧梁丘(是胃经的郗穴,“郗”是孔隙之意,病症的反应点,临床多可用来治疗急症)较足三里压痛更为明显,但患者穿牛窄裤,梁丘不太好按压,只能用手按压足三里,大约1分钟,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嘱咐其下车后去正规医院行胃镜明确下诊断,建议其当地找中医治疗。
再有急性腰扭伤,落枕等服用复方氯唑沙宗等不能缓解,针刺后多数症状能很大缓解(此时治疗尤其重视经络辨证,定好病变经络,循经远处取穴,疗效颇佳),这样的例子针灸科能时时见到,不足为奇。
所以,当我们能有幸跟位好的中医,亲眼见到仅仅凭中药、针灸,解决了些西医诊断治疗较为头痛的病例,我们就会有自信,才会由衷的喜欢上中医,就会自发的去专研中医。
老师只是将我们引进门,指明方向,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必须得靠自己走。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但我相信,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而今的囧境会慢慢好起来的。
医生,本就需要能静下心去专研的。
其实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好医生的标准,无外乎业务和医德。
作为一名中医不去夸大中医疗效,但也不要在西医面前妄自菲薄,坚持下来,相信未来无论是名(在病人中的口碑),还是利(说白了就是钱),肯定会双收的。
当然,初期还是要收敛性子,冷板凳做几年。
毕竟,荣耀的背后必然刻着一道孤独。
一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
(二):
如何跟导师门诊
仅以此文怀恋对给我很大帮助的老师们。
每个主任医生都是从实习医师开始的。
学习道路上,能遇到和自己对味的老师是非常幸运的。
现在,自己看门诊病人,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来辨证思考的:
以前跟老师时看过一个什么什么病例,现在这个有点类似,辨证如何抓,那个方子能不能套用?
呵呵。
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
跟导师门诊的那些日子教会我太多太多。
每次导师的门诊都要从上午8点看到1点,至少50个病人。
病种广,内科杂病。
师妹做在电脑前录药,我来维持就诊次序。
站在老师身后,捧个小本,整理记录病案。
一个病人就诊结束,另一个病人即将坐下,趁着这个功夫,赶快就刚刚这个病例中自己的疑问提出,门诊病人虽多,但导师总是会不急不躁的点拨我几句。
有时候会恍然大悟,有时候不知所然。
不管怎样,先记下来,等下门诊后,另外再找时间请教老师。
这样的跟师,提高会非常快。
很多人抱怨,跟导师门诊,三年下来,就知道几个成方,可是等到自己在临床用时远远达不到导师那样的疗效。
我觉得,这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如下。
1、导师的文章,一定要熟悉。
就文章中具体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以及自己的疑惑,在门诊时有针对性的提出。
2、还在学校读理论课时候就要先向师兄师姐打听下,导师门诊病种,导师的习惯用药用方。
如果导师是喜欢经方,伤寒赶紧的,拿出来背背,免得下了临床,时间不够用。
3、导师门诊的典型病例,自己要好好揣摩。
辨证上有不明白的,下了门诊后,再找时间请教老师或是师兄师姐。
4、中医的疗效在辨证,所以跟师时,看见典型病例,一定要搞清楚老师从哪一方面入手治疗的。
凭借患者哪一个症状辨证的,又或是舍证从舌脉来治疗的。
譬如,一个患者辨证为阳虚血瘀,老师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先以活血为主;或是为什么要先温阳;或是温阳的时候为什么在用药上各有不同。
因为不同的导师性格不一,自己找到合适的提问方式。
(这段写的很纠结,有点不通)
5、最后要强调,平时在病房的实习不要忽视。
西医的基本功要趁此机会打扎实点。
所以我导师门诊我一周只跟一次,觉得每次50个病例中自己有感悟每次2-3个,这样积累下来,分量很重的。
其他时间一方面可以自己就着典型病例查点资料,再找老师提问。
另一方面要泡在病房。
中医院的病房而今确实很西化,但肯定能遇见踏踏实实用中医的带教老师。
自己留心观察,用心记录,很多经验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三):
怀恋针灸科的带教老师
这个周末上门诊,下午休息,刚刚整理东西,发现实习时的小本本,是在针灸科时用废弃的病历自个整出来的。
上面记录的都是实习时候我带教老师的经验。
名字不说了。
是个女医生,属于踏踏实实专研业务的,中西医并重的,带教很有一套。
跟着老师6个多月,像这样小本本记满了好几本。
记不清第一次见老师的场景了,只记得去针灸科报道后,老师你给我讲的第一堂课就是病理征的意义,
很好很强大,深深被折服。
笔记如下。
(当时的记录,从自己的QQ空间里面拷贝过来。
)
收个中风后遗症的病人。
老师说,她很强调神经内科查体的规范问题,并且提问:
你们知道脑膜刺激征么?
除了书上讲的,还有人知道其他的查体么?
查脑膜刺激征,骨盆的挤压分离试验如果出现了患者屈膝屈髋,这也是个阳性体征,临床许多蛛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可以见到阳性体征。
另外大家都知道巴斌斯基征怎么做,但怎么样才能算阳性呢?
为什么要从足底外侧开始划,划到第二趾为止,不能超过第二趾如果检查者迅速的划过去了,患者出现了拇趾背曲,其他四指扇形展开,这样还算是阳性么?
?
老师查体提问,循循善诱,侃侃而谈。
说到她进修时候跟的老师是搞病理征+神经电生理研究的,结合她自己最近步态分析的学习体会说,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1是食用熟食,2是直立行走,正常人走路是先跟腱收缩足跟离地,然后再足跟着地,再观察细致点是脚板外侧缘先着地,但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人踩下去了,由于地球对人的反作用力,要求我们自然要五个指头屈曲来抓地,所以正常人做巴斌斯基征的时候阴性都是五指头一起屈曲,即跖屈。
而动物是四肢着地,行走的时候要求大脚趾要翘起来四指展开可以更为牢固的抓住地,人类的近亲猴子就是这样子的,而1y以内的小宝宝由于大脑发育的不完全,上运动神经元不能抑制下运动神经元,巴斌斯基征也是阳性,而我们做巴斌斯基征的时候从脚底外侧缘划至大脚趾,整个时间一定要大于,只有这样做出来阳性才是真正的阳性。
另外巴斌斯基等位征中以pussep征阳性率最高,巴斌斯基最有意义。
即从后向前划足外侧缘的赤白肉际。
我自己很笨,只能努力,泡病房是笨鸟先飞的方法。
记性不好,多记弥补,做个跟屁虫紧紧跟着老师。
跟老师去会诊,次次大丰收。
15楼的老白,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读片;10楼外伤后尿潴留的病人,学到个神经性膀胱;4楼产科产后尿潴留,针灸辨证取穴,痰瘀湿。
老师每天都是充满激情的在病房忙碌,我如跟屁虫般的照葫芦画瓢,亦不由自主的奔波。
收病人,查体,跟着老师去会诊。
提问,总结,再现炒现卖教给本科生。
每天都很充实。
老师对我很放手,我收的病人针灸治疗方案的选择让我自己决定,我开的中药处方也基本上不改,并且就西医的处方用药原则也时不时敲打我,拿我当住院医师用,给偶很多自由挥洒的空间,这种信任让我诚惶诚恐。
老师对学生很宽容,对病人很和蔼,尊重上级也尊重学生。
治学不浮夸,有一说一,讲病例,不单单选成功的,也讲了些许误诊,漏诊的。
都是宝贵的经验啊。
所以,每每老师值班,我都要泡在病房粘着,将病例尽快弄完,然后安静而惬意的听着老师的教诲。
老师曾经在值班的时候,聊到去年在北京三院进修的血泪史,给我的触动很大。
前后半年的进修生活,刚刚好贯穿了北京奥运会。
北京三院大概位置在五环,老师平时住在北医大招待所的地下室,从住的地方去医院,不堵车,需要。
在北京半年来,老师中午都是呆在医院。
老师说,在三院,进修医生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奥运期间排班,本院医生挑完了再把进修的排进去。
半年来,值班本来该发的值班费一分也拿不到手,全部给研究生了。
本院的医生和实习生都是凭着卡去附近的中央党校刷卡吃套餐,进修医生一概不给进,
五环附近也没有地方吃饭,而路边摊都是大饼,冷面等典型的北方食物,老师是正宗闽南人,吃不习惯,只能前一天提前买好第二天的中餐。
第一天在病房走廊发现微波炉,用了,可第二天微波炉就不见了。
原来北方的医生和护士关系基本上不好,护士发现有医生热饭,随即就将微波炉锁起来,老师中午就吃着冷饭。
医生办公室和值班室是同一间房间,给本院的医生中午休息用的,老师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护士站坐下来吃,可没有想到,护士跟医生的关系恶劣到这个地步,一个17~18的小护士过来,拍拍老师的肩膀,很客气的说,*医生,这里不是吃饭的地方啊。
怎么办,只能坐到病房走廊的凳子上。
本院的医生带教也只教实习生,根本不理会她们进修医生,天天都是杂干活,老师说每晚回到地下室,常常反省,我是来干什么的。
比老师后来的2个进修医生,因为受不了这种生活早早的就回去了,而老师为了自己的康复梦想,始终没有放弃。
康复科骨科两头跑,并且晚上回到北医,还要去教室听公共课。
老师说,我们医院一辈子只有这一次进修学习的机会,再苦也要坚持下来。
老师的学习积极态度,深深影响着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努力做一个像老师一样的好医生。
毕业前,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够给老师当住院医生,可医院连报名的机会都不给我,科室根本不要人。
曾经也想过当基地医生,一边准备考博,一遍轮转,这样就可以间接地做老师下级医生了。
恰好,临近毕业,我现在工作的医院招人,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说说,征求意见。
老师劝我“先养活自己,再确定目标,有所追求”,“你那里地方不错,先骑着马,再找马”,遂稀里糊涂的过来。
我做老师的下级医生的梦想就这样破碎了。
有点跑题,没有想到回忆起来感慨能有这么多。
到现在都坚定的认为,能遇到这么优秀的带教老师,是我这一辈子莫大的荣幸。
期望自己未来能有所成就,可以让老师以我为傲。
一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四):
老生常谈,中医学院学生怎么学西医
老话题。
说说自己体会(主要是把我以前的帖子整理下),不一定对,但希望能给中医学院的实习生一点启发。
开门见山。
西医要学,但要有选择的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西医要花时间学,针灸是看家本领,更不用说,中医是基础的基础,另外还要抽出时间踢球喝酒,玩游戏,泡MM唱K。
所以,学习方法异常重要。
先说说自己的求学经历。
本科略过(因为自己没有珍惜那1年的时光,不好意思提)。
我是学针灸的,读研的时候,临床实习2年半,其中1年时间是在针灸科推拿科(包括门诊、病房),还剩1年半时间,当中除去开题、答辩、考执业医师、过年回家等,大概浪费了我将近4个月时间,在剩下来的14个月里面,当地的三甲西医院实习了近一半时间。
临床实习中,我喜欢的几个科室,如神经内科,心内科,风湿免疫科(都是因为带教老师的影响),我基本上可以做到即便不是自己值班,也在科室待到11点多回宿舍,遇见忙的时候,干脆就
篇三:
学习针灸的感受
学习针灸的感受
药学10204XX208
一个学期的针灸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其实一直到结束了我才发现,针灸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只怕是以后都没有机会学了,如果选修课可以把相同的学科能多选几次该多好啊。
一直觉得针灸很神奇,用几根小针扎几下就好了,也很佩服扎针人的功夫,下手真准啊,还要记那么多的穴位,真不容易。
针灸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她之所以吸引人们长达几千年,并能穿透不同文化几起几落,说明她有着神奇的魅力和价值。
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但针刺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出现;灸法则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证,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而广泛的被人们接受。
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针灸是学习中医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能熟练把这门技艺运用到临床,为患者们减轻病痛的折磨。
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推进,针灸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成熟,至今我们还有很多前人留下的针灸文献,足证针灸学的累累硕果,现今针灸也后继有人,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继承和发扬了针灸这一祖国的遗产。
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进入尾声,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我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针灸的好奇与迷惑。
虽然针灸很出名,但我以前从没尝试过这种治疗方法,不了解它的疗效和作用原理,甚至对针灸还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针灸真的能治病、保健吗?
它的原理是什么?
可是针灸这种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而且被世界认可,一定具有其积极地作用。
针灸还是未来的中医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值得我们中医学生学习和研究。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了对针灸的初步学习,也逐渐揭开了针灸的神秘面纱。
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学习,我进入了对针灸认识的第二阶段,了解与认同。
知道了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机理,学习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加深了我对针灸的认同。
进行了简单的针刺、艾灸、拔罐的手法后,对针灸的恐惧感也彻底消失了。
也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兴趣。
第三阶段是对针灸的熟悉与掌握。
对一些针灸方面书籍的浏览使我更加了解针灸。
治疗不同病证的穴位配伍及一些经验取穴,让我由衷的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渐渐的欣赏这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
现在的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针刺方法,并能熟练的掌握补泻手法。
但我知道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积累临床经验,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能熟练运用针灸。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针灸知识的繁杂,穴位的定位、主治都是我们要记住的东西当时着实让我觉得很头痛。
不过老师这学期新启用的教学顺序(先讲定位再讲主治特点)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同一部位的不同穴位往往主治病证相同或相似,所以一旦明确了定位,主治病证也就不难记了。
而且老师还让我们总结了腧穴定位和主治,这也对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过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忆,只有亲手写一遍,才能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本学期的针灸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练习针灸的平台,由开始的“下不去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每个同学都在改变。
同学间的互相联系也体现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学期末的扎针和点穴考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好的检验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这项技能,必须靠亲自动手。
虽然我们的实验课考试已经结束,但我不会抛弃针灸的平时练习,只有勤练习,在将来的临床中才能熟练运用。
老师在课上讲针灸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讲了好多临床知识,通过他描述的各类型案
例,再结合课堂上的知识,我们能更好的理解针灸、运用针灸。
虽然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结束,但我知道我们还只是刚刚入门,还有更深入的知识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研究。
现在还有部分人不承认针灸,可能因为其理论知识的不完整,但我相信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针灸,认同针灸。
针灸是中国千年文化过程的产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而且将它们发扬光大。
作为未来的医者,让针灸事业中医事业更加欣欣向荣是我们的责任,并且让所有人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篇四:
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
[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而今四十有三,有三次针灸的经历,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
二十年前,从军时,深秋偶感风寒,高热,寒战,幸得战友的父亲——天津大学讲师李先生,施针医治,针刺曲池、合谷、手三里,再少商刺血,半日康复。
经年后,夏末暑湿,身体高热,医师杜女士,在耳部高热点、曲池、手三里、少商针刺放血(血出来是黑紫色的),施术后即刻减轻症状,半日康复。
7月1日,中医针灸班第九期开课,老师亲自给学员腹针,针刺中脘、水分、肓俞、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诸穴。
入针流畅,胀感得气。
自行练习,左侧腰部多日酸痛不通,故左侧天枢进针略滞,留针约五分钟再刺,破,顺进如入水,得气、甚爽!
是日,夜晚就寝,夜间双下肢,膝以下至脚面;上肢肩至指尖;背肩部,奇痒出小疹,发粘汗,心得体会《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
至天明症状祛,神清气爽。
自学日志
3日,第二次自习腹针,针中脘、天枢、气海、关元。
中脘、天枢深刺,气海、关元入针一寸。
左侧天枢入针遇阻,留针3三分钟再深刺,破,胸口膻中发(咯一声)轻响,胸腹有充满感觉,继续留针30分钟,腹部微热,传导双下肢、双足,温热、微汗。
气海,入针一寸,大痛,坚硬如刺锅底,停针未敢深刺。
为爱妻针足三里,针感正常;三阴交,取穴不准,感谢妻子为中医的贡献精神!
解答:
我们的教学,是以简驭繁,中医及针灸的内容浩如烟海,以经典为根基,强调人精气神的整体观。
简,简明,以简为心法入手,高屋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学 针灸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