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考试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783993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69.31KB
马哲考试复习资料.docx
《马哲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考试复习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哲考试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绪论
课后思考题答案要点:
1.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在于: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它们均以失败而告终。
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再次,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取得的新成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基础。
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辩证法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及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进展、新成果。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当代实用性在于: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却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巨大的战斗力。
马克思主义远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伟大的理论武器。
这突出表现在:
其一,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基本趋势的把握仍然是成立的,资本主义的最新变化并没有改变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总趋势,反而是这个总趋势的一个证明;其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阐释仍然具有无可比拟的生命力。
其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发展等的论述,充满了许多真知灼见,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很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在,与我们同行。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就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很重要的来源就是它的阶级性。
西方有学者打着“价值中立”的幌子以此来攻击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他们主张,真正的科学是“价值中立”的,是一种纯客观的研究,不应该具有阶级性和党派性,有了阶级性和党派性只会造成偏见,不可能形成科学;马克思主义只是具有阶级性、党派性的革命理论,而不是科学理论。
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歪曲。
第一,当代的科学哲学(其中尤其是库恩的“科学家共同体”思想、范式理论)和解释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所谓的纯客观、“价值中立”的科学研究,只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说法。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尤其如此。
实际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针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家凭借“价值中立”的旗号以科学家自居的假象,一针见血地批判了这些主流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本质:
它们“纯客观、价值中立”式的研究背后,恰恰是千方百计地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和完美性。
第二,马克思主义固然是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但其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依据科学的方法和透彻的、严谨的理论研究所得出的伟大成果。
它根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实质,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条件、特点等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它与那些职业革命活动家所创建的鼓动性的革命理论以及某些具有宗教信仰性质的密谋运动的宗派纲领,有着原则上的根本区别。
第三,这种观点实则渊源于一种更深层且历史久远的观点,即事实和价值的二分,即从一种客观事实中无法推理出价值判断。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遵循科学精神,反对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批判性,这就决定了它不承认有任何“最终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
正因此,恩格斯特别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恩格斯不但是这样说的,而且亲身这样做。
经典的例子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后,必须粉碎所有的国家机器。
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工人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必须利用自己的国家机器来粉碎一切反革命活动,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共产党宣言》的那个认识已经完全不符合实践发展的需要和客观实际。
所以,在1895年《共产党宣言》的新序言中,恩格斯坦率地承认了这个错误。
所以,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辩证统一起来。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依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与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应用马克思主义。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时刻牢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判断说明题)
1、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
这种观点不正确。
虽然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建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做了最主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所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但严格说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挚友在共同的革命实践和相互的思想交流中协力完成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中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更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传播和发展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没有恩格斯,同样没有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创造。
这种观点不科学。
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一些天才创造。
但更重要的是,它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时代的发展在呼唤这种科学理论诞生的同时,也为这种科学理论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没有这些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产生出来的。
3、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
这种观点不全面。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不讳言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解放的目的、性质、策略和条件,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指南。
但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是一致的,因为不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就总会有新的无产阶级存在,谈不上无产阶级的根本解放;但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首要地是实现现有无产阶级的解放,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消除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所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章
课后思考题答案要点: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参考答案: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第89页,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
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分析如下:
①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显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
我国既然已经进入这一时期,也必然会面临大量新的矛盾:
如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速度和效益、希望与压力都是这一时期的新矛盾,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②中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存在的矛盾就更加尖锐、更加突出,这是中国面临的矛盾的特殊性。
③我们要在承认矛盾客观存在的基础上预见矛盾的发展态势,合理调整各种矛盾和矛盾的各个不同方面,以防出现严重经济社会问题。
我们并非不讲速度、不讲增长,而是要更好地坚持有效益的速度,更加注重实现速度、效益、结构、质量等的统一,从而避免像一些国家、地区那样,在这一时期曾经因举措失当而造成的经济徘徊和社会动荡。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
“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段话阐述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所谓科学的发展,第一,对发展的理解是全面的。
第二,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思想,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而且还是要可持续的。
第三,走科学发展之路最根本的,必须要有体制、机制来保障。
也就是说要通过改革,通过机制的调整,促使人们的行为方式、资源的流动、要素的流动,按照科学发展的轨道去运行。
科学发展观所定义的发展的内涵应该是全面的发展,它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优化、技术的进步。
第二是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人的自身发展,这些也是发展的内涵。
第三是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发展的一个角度。
第四是人的自身发展,重点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
“科学发展”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从以前的增长转到发展,再从发展转向科学发展。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道路去发展。
什么是科学发展道路呢?
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这是中国的发展实践得出的一个必然结论。
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
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第二,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总之,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综合论述题(要求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解答)
1、联系实际说明“归纳和演绎”这一辩证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归纳和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正好相反:
从一般到个别,从一般结论推出个别的结论。
二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相互渗透的。
在科学研究中,这是一对非常有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帮助科学研究工作者整理数据资料。
我们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要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在实验中要收集若干实验数据和相关资料。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进行社会调查,也要收集若干数据资料。
这些数据和相关资料虽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如果要从这些资料中得出一般的结论,或者说,要使这些零碎的资料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实现认识的质的飞跃,就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通过归纳,当然,其中也渗透着演绎,就使科学研究工作前进了一大步: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第二,帮助科学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推论。
我们知道,归纳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种。
完全归纳就是当我们考察了所有的对象后得出一般的概念。
不完全归纳是我们只考察对象的某一部分而得出结论。
这种采用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
好比说,人们只是考察了一部分人的心脏,就归纳出关于心脏的一般理论。
这种理论就是通过在归纳的同时进行演绎推论才得出的。
第三,在科学研究中进行演绎推理:
从一般结论推出个别的结论。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工作者运用各种“原理”、“定理”、“定律”等进行演绎推理,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然,这些推理得出的结论正确性如何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
参考答案:
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具体的矛盾有主要的方面和次要的方面。
占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次要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分析的基础上,要注意重点抓住主要的方面,这就叫“重点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不要忽视次要方面,这就是“两点论”。
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要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是大学学习中的“两点论”;然而,我们毕竟是学生,学生要以学为主,也就是要以学习理论、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这就是大学学习中的“重点论”。
我们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里的前提是首先要学通理论,理论都没有学懂,如何能联系实际?
当然,我们学习理论不是“死读书”,而是要学以致用,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全面地抓工作,也要重点地抓工作,这样工作才有成效。
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与“错”,再说明理由)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参考答案:
错。
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旧哲学在自然观与历史观、本体论与认识论、唯物论与辩证法等方面都没有真正实现统一,都有某些方面的不彻底、不完备,因而,不能称“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做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本体论与认识论、唯物论与辩证法等方面的真正统一,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一切运动、变化都是事物的发展。
参考答案:
错。
因为发展是指一事物向它事物的转变,是事物的质变。
在事物发生质变之前,事物也会不断地运动、变化,也有量的变化。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因此,我们不能说“一切运动、变化都是事物的发展”,而只能说一事物转变为它事物的质变才是事物的发展。
3、可知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
参考答案:
错。
因为在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大部分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可知识论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只有少数唯心主义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
第二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0页。
在现代,人类的科学认识已深入到宇宙的深处和基本粒子的内部,现代工业为人的认识提供了各种强大的物质手段和物质工具,如电子计算机、高能加速器、太空探测仪等。
蚂蚁虽然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蚂蚁只是依靠本能去活动,它们不可能像人那样有实践活动,也不可能制造出认识工具,因此,蚂蚁的认识只是局限于本能的感觉,不可能深入到事物(光线)的本质。
人类就不同了,人的眼睛看到的光线虽然没有蚂蚁那么多,但是他们依靠实践活动创造了强大的认识手段,借助于这些手段,人类可以认识蚂蚁不可能认识的光线的本质,尽管有些光线人类自己的肉眼看不见。
甚至对蚂蚁眼睛构造的认识、对蚂蚁眼睛构造与人类眼睛构造不同的认识和“蚂蚁能看见人类看不见的光线”这种认识都是人类借助于各种认识工具完成的。
第二,实践使人的认识得以产生和不断深入发展。
人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在改造对象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到其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通过思维活动使这些直接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蚂蚁没有像人类那样的实践活动,因此,它们不可能认识到对象(如光线)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只有人类借助于实践活动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
2.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CNIC)第一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62万;到2005年7月21日,该中心第16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到1.03亿,居世界第2位。
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
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也可以被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资料来源: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166页)。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