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783622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12KB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docx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11篇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篇1
梦想和面包,有矛盾吗?
很久之前就知道《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想要去借阅它。
或许正因为没有认真了解过它,对于书名总是特别好奇。
究竟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图书馆遇见了《月亮与六便士》,(题外话:
在图书馆我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我要找的那本书,总会意味遇见其他有趣的书籍。
)但是我没有立即就拜读了这本书。
而是和其他书放在了一起,一直到借阅时间过期了,我也没有看。
当我拿回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神差鬼使的我还是又重新的借阅了《月亮与六便士》,才认真地阅读起来了。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魅力?
那便是一旦开始了,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
我不擅于去评价作品的艺术性,或者深层次地去挖掘个中的含义。
我只能就谈谈我的感受。
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缓缓地向我们道来了故事。
主人公克兰德原本拥有着看似幸福,平淡安稳的生活,但在有一天他突然放弃了所有,与所有人断绝了关系,离家出走去追寻他的绘画梦想。
妻子克兰德夫人派了作者去游说他回来时,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与抱歉并拒绝回归原本的生活。
克兰德夫人在认清事实之后,不得不开始自力更生,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身处在他乡的克兰德病入膏肓之时,有幸得到一位平凡的画家的赏识并且将他接回家照料直至他康复。
可是克兰德却和这位画家的妻子私通,最后画家的妻子决定要追随克兰德,但因为得不到克兰德的怜惜最后自杀身亡。
画家原本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
没有任何抱歉之意的克兰德也流浪到了与世隔绝的岛上,重新开始了娶妻生子的生活。
有人说克兰德他像着了魔似的,有人说他是受到了神的感召,但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义无反顾,丝毫也没有后悔当初出走的决定,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同场合的诱惑之后,冲出世俗的樊篱,走向了他心中艺术的至境。
作者似乎在描述主人公的命运与遭遇,实际上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探讨艺术与生活,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梦想与面包,有矛盾吗?
这是阅读之后产生的思考。
看似没有矛盾的存在,也又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排斥与对抗。
有的人是非常幸运的,他的梦想与面包之间没有矛盾。
他会因为成功实现了梦想,所以极大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这一类人都会特别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他们生存着的世界,对于未来总是充满着信心,那就就是大写加粗地表达着对生活积极乐观,正能量。
有的人是幸运的,尽管他不是因为梦想的成功才带来的优质的生活。
但至少他的生活没有扼杀他的梦想,只是不能在他觉得最正当的年纪的时候去追寻梦想,去实现它。
他们暂时放下心中的乌托邦,努力着,奋斗着,直到有一天有了足够的能力又重新拾起那从未忘记过的梦想。
虽然晚一点,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同样热爱生活。
有的人是不那么幸运的,梦想与面包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也就谈不上矛盾。
那为什么还是不那么幸运的?
因为选择了面包就必须放弃梦想,选择了梦想就必须放弃面包。
正如那红玫瑰与白玫瑰一般,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不那么幸运莫过于源自他们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圆满的欲望。
有的人是不幸的,那便是为了面包磨灭了梦想。
如果说不那么幸运的人总拿“不得不”当做借口,那么不幸的人会告诉你“这才是现实!
”或许有的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会把没有了梦想的人归类于不幸?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苦恼了很久,最后给出答案是: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总会寻找来这个世界的意义。
换种表达方式,便是我们总在寻找人生价值。
不管是意义还是价值,都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
为什么会因人而异,我想那便是每个人的梦想或许多多少少都有点不一样吧。
所以我们才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而当我们磨灭了梦想之后,我们活得都是一样的。
因为需要生活,所以上班工作,回家吃饭。
在我看来,这是不幸的,因为找不到价值与意义。
我很羡慕那些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们永远都在实现价值与意义的路上。
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永远在寻找价值与意义的十字路口。
梦想与面包,有矛盾吗?
或许有,或许没有。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篇2
为什么有智慧的男人是选择面对女人的控制欲而不是逃避?
——面对那些试图控制自由的思想
其实,有时候持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主观意识形态去处理对方的控制欲,势必会减少很多烦恼:
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梦想与追求的烦恼——关于人类本质的思考。
这种主观意识可能也是情感方面极端的“自利主义”吧?
一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冷战、分道扬镳——我看透你了。
可是假设若把“我”放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时代,“我”不也是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吗?
——厌恶、唾弃、嫉妒他为什么活的潇洒?
什么都不在乎,抛弃家庭,抛弃爱他的人,都是因为那似是而非?
的看透人性?
然后发出疑问:
你真看透了吗?
你真了解我吗?
为什么你这么自私?
为什么你这么自以为是?
为什么我用真心却换来你的不在乎?
为什么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
为什么你只是坚守你认为对的事情,可是你认为的一定是对的吗?
——这些,“无关紧要”的烦恼。
(当然,这些疑问都必须要往好的方向去思考,因为如果向人性最本质的丑陋层面去发出疑问,都很可能遭受可怕的后果(最简单的例子:
我选择你,是因为我看得起你,凭什么你可以这样冷漠我/离开我?
),而且如果对自己的思考不足,可能就会落入漩涡,继而由爱生恨,听者可能会引发类比毛姆的慨叹:
当时我还和今天有很大的区别,总觉得人的品性是单一的,当我发现一个这么善良美丽的女性有如此强的报复心时,我觉得很灰心。
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人性是复杂的。
当然今天我已经知道了,伟大和龌龊、善良和恶毒、热爱和仇视都是可以互相包容在一颗心里的。
)
灵魂会被相比之下更纯粹的灵魂所吸引,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可怕的嫉妒与恨。
回到当下,若把自身与思特里克兰德的行为类比——看透而选择逃避,作为一个假设思考,那她不也是会变成兰德夫人?
——这时,所产生的嫉妒与恨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这压力不光是来自她一个人),至少对于一个20岁的男人来说,是这样的。
因此为了避免这些,“是这么一回事儿”的烦恼,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自利主义”自然和自身的价值观相背,所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虽看透却仍要选择面对、接受、处理与放下,这个过程当然会增添很多“无关紧要”的烦恼。
(题外话:
思特里克兰德也肯定看到了“是这么一回事儿”的烦恼,但为什么仍然这样选择呢?
可能男人20岁和40岁的区别,是在于决心与自我存在的责任担当程度)“看透而选择逃避”还是“看透却选择面对”这两者重点在于看透,是怎样的“看透”?
是看透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性格、之类。
还是,看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是互相独立的个体,你本来不属于我,我本来不属于你,也不用谁对谁负责任,而我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对我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诚然,做选择的那方思想建立在后者基础上。
最后,为了避免思维的窠臼:
应该采取像思特里克兰德的方式——看透而选择逃避,因为这样就能成为像思特里克兰德(高更)一样伟大的人物。
应向自己提问:
提出这个假设的时候,是否存在提高自我思想定位高度的嫌疑?
是否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独到之处?
是否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和你们不一样”的宣言?
思特里克兰德(高更)的高度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吗?
这些问题,都不好从别人口中或自己身上得到最好的答案,但好像可以确定的是,可以从时间轴的两个方面去考究:
1、假设提出在思特里克兰德成名前,即落魄的时候。
2、假设提出在成名后。
显然第二种更显示出为了贴合浪漫主义而贴合,就像给自己一个暗示:
没错,拥有像他这样的思想,我就能和他一样伟大——即看透而选择逃避为优选。
为什么要这样提出两个方式去判断?
因为,很明显,根据第二条时间轴去推论违背了事物演变规律:
由已然存在的事物,推算演绎出规律,再通过规律来洞察未来。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在艺术方面的伟大建立在思想的伟大之处——看透人性的本质,在情感方面的悲哀也正是看透之后的逃避,这当然和我们的追求有所不同。
综上,于是说,看透而选择面对更优于生活。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篇3
相爱需要情,相守需要懂。
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生活了17年,女主人公却从未懂他。
男主人公在有了两个可爱的小孩,还依然离去追求他的月亮,真的很不负责,即使他乐意让妻子改嫁也改变不了不负责的事实。
人物的情感层次丰富细腻,他知道自己对她们的愧疚,但不会流露在行色,更不会因为这个而放弃追寻。
普通人做不到为了梦想抛弃一切,挣脱人性的枷锁,但也并不代表这是高尚的。
那么,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引用一段话:
“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看了这段话我相信能帮助很多读者去思考,悟人生的价值。
其实,年轻的时候人就应该去追求,并找一个爱自己真正意义支持自己的人相伴一生。
相信我,这并不是奢求。
这只是为了防止自己成为思特里克兰德。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拥有主人公这般美满的家庭,安安稳稳,岁月静好。
若要去追求,请务必不要做思特里克兰德,或许可以塑造一个更适合你的角色……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篇4
六便士随处可捡,而我只珍惜那片月光。
——题记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个默然的人,人们只知道他家境殷实、沉默寡言,又有谁能想到他将有一天会离家出走呢?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便是其中的一个。
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在证券交易所工作的普通的经纪人。
他的前半生中,他安守本分,在爱社交的妻子旁扮演着一个普通的丈夫,有时甚至被妻子扣上“十足的小市民”的称号,有谁能料想,他在某一天忽然辞别了妻子,抛弃了儿女,一个人栖息在巴黎的破旅馆中。
这是怎样一种随性超脱?
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在巴黎的某个大酒店中花天酒地,妻子认为他出轨时,他独自一人固执而古怪地画画。
他只上过一年夜校的绘画课,没有人欣赏他的画作,而且他只有百十英磅来供给他追逐心中的“月亮”。
但他丝毫不在意:
“我告诉你了,我必须得画画,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正是这种常人难以想象与理解的坚定,使他最终来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塔希提,在那儿实现了他的涅槃。
有些人会如此谴责斯特里克兰德:
他粗鲁无礼、蛮横冷血、固执己见,但在这些词的背后,是他对绘画的执着追求。
查理斯从来未因绘画能为他带来什么物质财富、荣华富贵而选择绘画,他仅仅只是热爱罢了。
当他栖息在巴黎,在塔希提时,他过着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更清贫的生活。
但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富有:
他热爱自己的绘画事业,他有一个令他痴迷的小岛,他有一个可以令他不断追求的梦想,这便够了。
人的一生,除了吃喝等生活上的必需,剩下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所追求的事。
当年的伦敦,俯首皆是六便士,而查理斯却选择仰望天空的月亮。
他的仰望不是对自己的满足,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最高礼赞,他来过这世上,他完成了生命赋予他的光荣——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他心中那一轮“明月”,他葬身于大火之中,与其最杰出的作品一起。
正如毛姆本人所说的:
“他可以说死而无憾了。
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世界多么美好。
临了,在骄傲和轻蔑的心情中,他又将它毁掉了。
”他执着地追逐着梦想,尽管其带来的物质回报微乎其微,但他所带给后人的勇于追梦,不为世俗流言的示范熠熠闪光。
人生路上,哪有谁不畏世俗流言?
但《月亮与六便士》告诉我们:
当我们在社会的滚滚潮流中前进,一定要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它警示着你,始终不要放弃梦想、放弃初心。
并且,无论身处何方,年龄几何,都要记住:
我们要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事物,并为其自由而奋斗。
当我们有勇气作出决定时,就已经身处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在许多时候,我也迷惘过,甚至天真地认为自己是个无用之人,但是毛姆教会了我一件重要的事:
随心所欲,不要让自己为别人所活,那么当你真正热爱一项事业时,你便成功了。
其后,我慢慢地放平了心态,生活并非只有灰色的自卑和他人的嘲笑,还有诗和远方。
当然,还有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
所以,大胆追梦吧!
当你仰望天上的月亮时,它的清辉是地上的六便士无可比拟的。
愿每个追逐梦想的人,无意将生活摔得支离破碎,却让灵魂更加伟大。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厄运。
——后记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篇5
发现近期很多人在看这本书,又恰巧在书店看见有卖,便买下了。
看完后,有所思考,故作此篇。
不太了解毛姆,若有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令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
故事简单来说,是一个平凡的证券经济人为追求艺术,抛弃他在之前所拥有的一切,孤身前往巴黎,在巴黎生活,寻找他的艺术,最后在一个名为塔希提的岛上实现他的艺术追求,同时也结束了他的生命。
这种为梦想不顾世俗的眼光的故事对于还是个少年人的我来说,应是比较钟意的类型,但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即使其中有些句子我很喜欢。
本书以一位旁观者的第一人称视角来描写男主斯特里克兰的生活,其中夹杂对一些现状的评论,总体来说比较有趣。
粗看下来并无不妥之处,但总结书中出现的四个女性形象,竟只有斯特里克兰的最后一位妻子——一个对艺术一窍不通,每天负责柴米油盐和教子的女性得到了作者的正面称赞。
而对于其他三位,作者表面称其好,暗讽其愚蠢。
反观男性形象,一个是为艺术的斯特里克兰,另一个是哪怕被戴绿帽依旧老好人的施特罗夫,这样看来,恐怕作者是对女性有些意见:
发妻的拘于世俗,女作家的八卦心理,施特罗夫的妻子布兰迪,后来抛弃丈夫,恋上斯特里克兰,最终悲惨死去,可谓这三位占足全书最不好的部分,难说作者不带偏见。
回到文本,前期的有些语句我还是挺钟意的,例如第二章、第三章中关于对文艺界故作姿态、强行深刻、高高在上的风气的批判,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例如十一章的“人性是多么矛盾,不知道真挚的感情中会有多少矫揉造作,高贵优雅中会有多少卑劣低贱,也不知道罪孽中会有多少良善仁慈。
”和二十章的“我不会想起过去,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
例如布兰奇与斯特里克兰恋爱时,说“在爱情之中,存在柔弱感、保护欲,陷入爱情的人急于做好事,以便给予对方快乐——这即便不是无私,也是巧妙隐藏起来的自私;爱情会让人缺乏自信。
”及后文的“作为情人,男女之间的差距在于,女人可以不停地爱,而男人只会偶尔去爱。
”
例如“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孤身一人。
每个人都被封闭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通过符号与同类进行交流。
这些符号没有共同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十分隐晦和不确定。
我们痛苦地向别人传递我们心中的珍宝,可他们没有能力接受这些珍宝,于是我们只能孤独前行,虽然我们和别人并肩而行,却并不能彼此相伴,我们不能了解我们的同伴,他们也不了解我们。
”
例如“谁又能彻底了解难以捉摸的人心呢?
那些认为人心只是具有高尚情操和正常情绪的人自然做不到。
”
例如“魔鬼为达到目的总是会引用《圣经》。
”
说完词句,再来看一看主题,文中主角追求艺术并无不妥,但这样从世俗中逃离,从安逸逃向未知,这样逃跑的姿态不仅稍显狼狈,也有些不负责任——曾经的责任。
若是心怀艺术,不堪浮华的喧闹,寻个寂静处便可;即使要离开,也应体面(对于自己来说)地与过去道别,从容离开;而不是作出受害者的姿态,对世界嘲讽。
追逐内心的热情与理想不止有离开这一条路,热情与梦想的烈火烧掉的应该是无用的道德标准与社会羁绊,而不是内心的良知和感情,但主角的烈火似乎烧了太多。
只追逐脚下赖以温饱的六便士的人,只追逐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名为梦想的月亮的人,都是傻子。
活着是追逐梦想的前提,而梦想是活下去的动力,两者相伴相生,怎可择其一者存活,更不用说踩一捧一了。
总体来说,这本书名不副实,让我后悔买了。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篇6
迄今为止,《月亮和六便士》仍是我最喜爱的小说,喜爱毛姆作为一个敏锐的洞察者对人性的理解,喜爱书中思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与噩运,却心甘情愿深陷其中的姿态。
毛姆洞察出梦想的贬值,世俗的污浊,月亮高悬于空,便士乃生活必须,他不批判手握便士的人生赢家,却也分外赞赏脚踩便士意欲奔赴蟾宫的梦想家。
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一些选择,却也要守住一颗赤子之心。
思特里克兰德,性别男,中年,职业股票交易员,生活单调,朝九晚五。
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扔进人海都难以被揪出的,再再普通不过的人,在自己40岁这一年离家出走了吗?
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去巴黎当一个画家。
离家时,他只写了一张纸条提醒家人晚饭准备好了,然后他只带了100元钱,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画画。
这种桥段不是应该出现在英俊帅气的20岁小伙身上吗?
然后他勇敢追寻梦想,最终美梦成真,爱情事业双丰收,如同当今市面上出售的成功学书籍,读罢便让人热血沸腾。
但毛姆却没描写这样的一个人物。
毛姆笔下,40岁的思特里克兰德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别人都在追寻稳定,他却在追逐噩运。
正如作家刘瑜所说:
“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
”在他眼中,他的人生价值所在,就是疾步如飞,舍弃一切欲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画出一幅好画。
他在巴黎贫困交加,身患重病,险些一命呜呼。
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为一名码头工人。
几年后,他自我放逐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双目失明,最终还把自己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付之一炬。
就是这样疯狂的一个人,看穿城市,看穿欲望,看穿阶级观念,看穿命运,最终掐住梦想的火苗,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毫无疑问,毛姆是极力赞美这个人物的,但他又充分暴露出这个人物的自私之处,达到极端。
书中的“我”问思特里克兰德,“难道你不爱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
你不想要爱情吗?
”他回答道:
“我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感情,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
”对他而言,画画是一日三餐,是生命的全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干扰,所以他一层层剥下父亲,丈夫,职员等等身份的外衣,剥下这些束缚,像一个溺水的人只能抓住身边的浮木,他就抓着绘画,无论如何不肯放手。
思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圆形人物,自私、毫无责任感,却执着于梦想,并且勇敢无比。
毛姆有千万种方式去赞美为追寻人生的意义而付出的人,却选择了这样一种对比鲜明的,极端的方式。
可能他已然预见到,今天的许多人已然折服于身份、年龄、欲念,被梦想的锋利妖冶刺伤,成功的判断划向名利,梦想的价值得到质疑,稳定、舒适成为公众的诉求,人们沉醉便士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少有人能看到月亮。
所以他用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警示众人,便士固然是生存之必须,但人总要抬头看看月亮。
不知其他人对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我读到他时,是骇然且敬畏。
随着文章的进程,羞愧一点点将我吞噬,在结尾,思特里克兰德将自己创世纪的著作付之一炬时达到极点。
我仿佛看到了火光中,高大的双目失明的他是怎样将一切名利权情踩在脚下,踩着无数无数人伸向名利的手,踩着噩运这匹野马,全然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
我感觉到在他面前,自己在懦弱地奔逃,逃向一个尽可能让自己舒适的港湾,即别人口中的稳定生活。
因为我深刻地知道要多用力才能抓住梦想的衣角,或者说,抓住它不是最难的,一直抓住它才是困难的.。
正如毛姆自己所说:
“只有诗人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
毛姆在这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体味到一个大作家,因为看清人性而表现出的宽容。
文中出现另两个次要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年轻医生阿伯拉罕放弃了医生岗位,在毕业旅行中偶遇一个希腊周围的小岛,他感觉自己就是为这个地方而生,便在那儿度过了一生。
而另一个顶替他上岗的“幸运者”却因此平步青云,成为了一位爵士,地位崇高,生活安逸。
爵士对阿伯拉罕的选择嗤之以鼻。
文中的“我”作了如此评价: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
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毛姆就这样淡淡地用一个“选择”的概念带过了这两个人物。
的确,一个人生存的方式、梦想、价值观,哪一样不是自己的选择?
爵士也好,在荒岛度过余生也罢,也许二者都不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最有价值的活法,但从生活意义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完整个体的自我选择,而这种选择只要不危害他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因此,宽容的毛姆又给我以这样的安慰,也许我无法抛弃手中的便士,单纯地仰望月亮,但这是一个人的选择,因为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有妖冶的梦想,还有责任,以及生活本身。
生活本身便要求我们关心柴米油盐,寻得一处心安,享受天伦之乐。
但月亮总是要有的,没有月亮的人会沦于便士的铜臭,而放弃便士的勇士也有可能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与自己的噩运偕行。
我无比敬畏那样的人,却依然选择好好生活。
这是我的选择,想必有同学完全崇拜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也有人批判他的自私无情,正如老师品读其他作品时所说的那样,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篇7
我在这本小说里看到了追求与不屑一顾的坚持。
很多人都缺少坚持自我追求或梦想的勇气,而主人公却如此的执迷。
值得学习的是贵在坚持的精神,但从道德面讲主人公抛妻弃子的行为实属不该。
我似乎明白了作者在这本书里投入的感情,用文字来表达每个人物的思想。
显然是成功的,这是一本极具人物特色的一本小说,每个人物都很有多层次的情感思想让人无法停下翻阅的眼。
晚上月亮出现时,每个人抬头都能看见,却遥不可及,地上的六便士随手就有。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可以近也可以远,如果你想摸到月亮,一盆水就可以。
不然你就远远望着吧!
一盆水,哪怕是镜花水月,也能让你有所满足。
我举的这个例子便是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那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心境。
他知道最后的结果不一定是耀眼的成就;他知道这条路很多石头,很陡,他不回头;他不需要家人的陪伴,也不回去陪伴家人;这样看他还真是个疯子
他还希望他那风韵犹存的妻子找个人嫁了;他认为他的孩子已经比社会某些小孩幸福;这是他自我良心上的安慰。
当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知道他不是为了女人而是因为画画离开家庭时,他的妻子选择了支持并整个人都豁然开朗。
看到这个点本以为是团聚时,而主人公依然选择离开。
明白了吗?
他的妻子的这种支持让他有一种负罪感,因为他妻子把这种支持当做自我牺牲!
而思特里克兰德不希望别人因为他的梦想而做出什么牺牲,他需要的是真正懂他的支持。
婚姻真的不只有爱情,“爱我倒不如懂我”这句话在这个故事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还没有看完,看完继续聊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篇8
这是一本很多人都看过的书,“月亮”代表着纯洁的理想,“便士”意味着苟且的现实。
故事有这样一个版本:
一个年近不惑的大叔,做着收入不菲的证券工作,有一个温柔大方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住着另人羡慕的大房子,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就那么突然的有一天,他放弃了这里的一切一切,带着家人的数落,旁观者的责骂和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作品去远方追求他的绘画梦想。
他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住在肮脏的孤岛,与世隔绝,没卖出过一副画,终日疾病缠身,最终痛苦死去,而生平最满意的作品也被自己一把火烧掉,永世不得相传,即便最终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也是他死去很久以后的事了。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一个怀揣梦想的大叔,终于有一天冲突了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缚,带上画架去了艺术的国度。
在那里,他仿佛到了梦想的天堂,他全情的投入,心无旁骛的作画,绘画带来的满足让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他一刻不愿停歇的创作,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此生最满意的作品,并将它带到坟墓,实现了灵魂与肉体的真正共存。
前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后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人。
其实写一份书评可以有好多出发点,故事的编排,写作的技巧,作者的经历都行,今天我想从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本身,去思考一些关于人的问题。
很多人并不理解思特里克兰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 便士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