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的地位属性和发展政策附论文资料.docx
- 文档编号:783226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3.31KB
论水利的地位属性和发展政策附论文资料.docx
《论水利的地位属性和发展政策附论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水利的地位属性和发展政策附论文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水利的地位属性和发展政策附论文资料
水利是一个兴利除害的古老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提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提供服务的领域和保障的范围越来越广。
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人们对水利地位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但是,水利行业内外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涵盖的内容存在不同的认识,进而影响到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属性和发展政策。
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水利的地位和属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水利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产品(水、电)生产迅速增长,水利服务保障(防洪、排涝、抗旱)不断扩大。
但同时必须看到水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水利发展面临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以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
其反映出基本特征是:
社会经济关系商品性,运行主体的自主性,活动的契约性,往来的信用性,生产的竞争性,市场的统一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争议裁判的法制性。
同时,市场经济以追究效益为目标,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以公平竞争为动力。
因此,实现水利在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属性和发展政策,提出适合水利发展特点的政策法规,保障水利建立起良性循环发展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水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也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使用数量最大、不可替代的生命资源,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之一。
而且水具有一种不同于任何其他一种自然资源的特性:
水少了,就容易干旱缺水,水多了,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水污染或水土流失了,就会影响供水水质和生态环境。
无论水少、水多、水污染或水土流失都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重大损失,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所以,作为调节、控制和供应水资源的水利工程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保障条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和防洪、排涝安全保障的要求愈来愈高,水利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愈来愈大。
1990年国家领导人开始提出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这一命题,但有时又说水利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并列。
1991年11月中央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办成几件大事。
1991年4月全国七届人大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
要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加强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里是将基础产业与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分开写的,基础产业包括着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
一九九四年国务院颁发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确定“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严重滞后的局面。
”一九九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规定:
“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从以上几个文件的规定看: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或将水利放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中并列起来,也就是基础产业包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
国务院1997年10月28日颁发的《水利产业政策》中规定: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2007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建设部颁发的《关于印发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中规定“水利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这里又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并列起来。
根据经济学基本理论,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系统中,具有某种相同性的物质生产活动和非物质生产活动的集合体。
它是一个居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与宏观经济细胞(国民经济)之间的概念。
产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生产性企业或生产性组织,组成一定产业的生产性企业或组织应该是相同性的,必须具有许多“相同性”的生产性企业或组织集聚在一起,才能构筑起特定产品或服务项目。
根据产业联系理论,某一产业是否处于基础产业地位,主要是通过计算该产业的中间需求指标来反映,中间需求率越高,越是说明这个产业带有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的性质。
据《中国水资源利用》有关我国水资源需求数据计算,2000年中国水利产业的中间需求率高达90%,居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同类指标之首,即水资源是各行各业中使用量最大的生产原料、冷却剂、溶解剂和生活必需品。
这充分说明了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相对于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言的,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生产初级产品或初级加工品,为中间产业和最终消费产业提供原料(包括原油、原水、原木、原煤)材料、能源、动力、技术装备的物质生产活动的集合,以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外部条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或保障服务的非物质生产活动的集合。
包括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大类。
基础产业中的基础工业是利用物质设备生产物质的部门,如电力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原材料工业等部门;基础设施是提供公共服务或保障服务的部门,如邮电通讯、铁路、民航、交通等非物质生产的部门。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大部门属性,即水利是以作为自然资源的水资源为劳动对象,生产原水、电能等初级产品(商品),为中间产品产业和最终消费产品提供水、电力等原材料和动力(基础工业)以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提供防洪、排涝安全保障服务(基础设施)的集合。
因为水利行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供给和服务保障地位。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工农业和其他产业都离不开水,水电则是能源工业的组成部门。
水利工程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动力和社会安全保障。
显然,它在产业发展链条中处于上游地位,这是水利作为基础产业的最重要的特征。
因此,水利行业具有其他行业没有的特殊性,即同时具有基础产业中基础工业部门的属性和基础设施的属性。
二、现行水利发展政策分析
水利行业许多同志认为水利包含两大类:
一类是防洪除涝的水利工程,其效益是对社会提供防御减轻洪涝和抗旱的服务,称为基础设施;另一类是供水、发电的水利工程,生产原水和电力产品提供给社会,称为基础产业,也就是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并列起来,而基础产业可以收费并走向市场,基础设施不能收费,也不能走向市场。
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前面已经分析论证了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双重属性,供水和发电属于基础工业部门的属性,防洪和排涝属于基础设施部门的属性。
作为基础设施的部门也不是不能收费,也不是不能走向市场,关键是能否盈利维持再生产。
同样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邮政、电信、民航、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部门的组成单位,基本上是企业,都是实现市场运行体制,都遵循市场规律,讲究投入产出,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都是提供商品服务的生产经营者;都是依靠经营收费维持再生产的。
这些基础设施部门新建工程的投入不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投入,而主要依靠征收各项政府基金,如车辆购置税、养路费、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交通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公路客运附加费、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港口建设费、电话初装费等,以及依靠经营收费或贷款,建立起良性循环发展的运行机制,这二三十年都出现了迅速发展局面,新形成了巨额的固定资产。
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0年以后,人们开始逐步回避水利是基础产业的说法,只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事实上,水利行业每年通过水利工程和管理向全社会提供使用量最大的自然资源——原水(5000亿吨左右)和电力产品,怎么能说水利部门不是一个基础产业部门?
不能只说生产的水是商品,但生产水的部门不是一个产业。
同时,基础设施也是基础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宣传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很难解决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严重不足,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内,除中央财政外,地方各级财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而且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大、直接的产出少,对提高本地GDP增长的牵引也不大,短时间也很难显现地方领导政绩,推动地方领导增大水利投入的动力不足。
因此,希望通过各级财政大幅度增加水利基建投入是难以实现的。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基建投入很大一块是通过征收水利建设基金、防汛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和水资源等收费解决的。
水利行业大部分单位特别是防洪排涝都是事业单位,都具有管理的职能,不像其他基础设施的组成单位,都是企业,实行经营收费,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2003〕14号文件规定水利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水利管理业”。
防洪、排涝工程能否像邮政、电信、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部门一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政府水利建设基金投资或者财政补贴一些,社会集资一些、兴建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呢?
从目前我国的政策法律规定:
政府水利建设基金过小,防洪排涝工程虽然可以向受益单位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以用于河道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设施更新改造。
但是,现行标准过低,征收成本高,而且难以征收到位等还不能维持防洪排涝工程的简单再生产。
因此,水利防洪排涝工程由于几乎没有经济产出,也就不可能盈利,而盈利是商业化的特征,商业化又是市场化的前提,只有商业化的基础设施项目才能走向市场。
所以,防洪排涝工程不能像其他基础设施部门一样走向市场,而供水、发电工程是可能盈利的,是可以走向市场的。
交通部门在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之前,仅依靠养路费和车辆购置税(费)是没有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的。
1997年国务院颁发的《水利产业政策》规定:
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划分为两类:
甲类为防洪排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等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乙类为供水、水力发电等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
甲类项目的建设基金主要从中央和地方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及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的财政性基金中安排。
乙类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非财政性的渠道筹集,但由于各级领导对《水利产业政策》的认识不统一、操作性不强,各级财力不充裕,水利建设基金规模过小等,十年来水利建设资金依然缺口很大,水利行业人员经费、工程维护资金严重不足,致使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缓慢。
同时,《水利产业政策》规定的河道工程修建工程维护管理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在2年内足额征收,用于水利设施的维护、修建及运营管理,也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各省收费差距很大,有的收费项目很多省还没有开征。
2002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规定:
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情况,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二类是指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任务,又有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根据是否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或企业;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同时规定公益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以及更新改造经费等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的人员经费和日常维修养护费由企业自筹。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这个文件仅仅是规定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经费和日常维修养护经费以及更新改造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的人员经费和日常维修费以及更新改造经费,由企业自筹,这仅解决了已建工程生存问题,没有涉及到发展即新建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经费来源问题。
而且根据统计到目前该文已出台六年了,全国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仅落实70%,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仅落实47%。
这个问题还是前面所说的地方各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等原因。
三、水利发展政策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在现行的政策法律框架内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无论宣传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还是基础设施,还是走水利产业化的道路,或者是按照工程功能性质划分甲类项目和乙类项目,或者按照工程承担任务划分为公益性单位,准公益性单位和经营性单位;都无法解决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巨大缺口和人员经费、工程维护养护经费的严重不足,关键是水利行业不象其他基础设施部门有长期稳定的较大数额专项建设基金和具备走向市场取得稳定的经营收入。
解决巨大的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和人员经费、日常维修养护费的不足,要求我们广大水利工作者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学习其他行业的有益做法,重新对水利定位,制定新的行业发展政策:
一是学习文化和林业行业的做法,将水利行业划分为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两大类。
2005年,文化部通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
根据文化单位的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将文化行业划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对待、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的改革要求,制定不同的政策。
文化事业是指为群众提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事业的投入主体是各级政府,文化产业的的投入实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化筹集办法。
2008年,国家林业局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国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
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文化和林业行业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水利行业借鉴,争取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出台加快水利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水利行业划分为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提出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发展政策的规定。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防洪排涝工程定性为水利事业,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无偿的服务,投入和运营经费的主导只能是各级财政,向社会提供私人产品的供水和发电为水利产业,投入实行市场化的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
这样的划分既能统一全国水利干部职工的思想,消除整个水利是一个产业还是基础设施的争论,又能争取财政加大投入,激发水利干部职工的创造活力,学习其他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和构成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都具有产业的属性,而水利为经济社会提供最大量的生活生产商品——原水,原水的商品生产者水利行业肯定具有产业的属性,但同时也具有事业属性。
二是建立长期稳定来源的水利建设资金。
根据财政部统计,2007年政府性资金总收入4700多亿,基本上都是前面所述的各基础设施部门通过国家设立的,水利建设基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文化事业的投入除各级财政投入外,就是国家对娱乐业按3%营业额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作为水利重要组成部分的防洪、排涝等水利事业投入,应当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外,也要建立水利事业投入的专项基金,现有的水利建设基金只有几十亿的规模,而且到2010年就要结束。
因此,水利行业非常需要建立新的稳定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从现阶段来看,新设立一个全国政府基金很困难。
目前,已有全国政府性基金36项。
那么最现实、最可能的办法是将《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规定的在防洪范围内征收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转变为由税务机关征收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税。
因为第一,不是新增加基金而是费改税,费改税是改革的方向,容易获得有关部门认可;第二,此费是法律和国务院条例明确规定开征,依据充分;第三,目前全国许多省已经开征;第四,参照财政部批复山东省的征收标准,为厂商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的0.6‰-1‰,就是以相对低的GDP的1‰标准征收,2007年全国GDP为24.6万多亿人民币,一年可征收到246多亿的基金,而且这个数值是随GDP的增长而增长的;第五,改由税务机关征收,可以大大提高征收率,降低征收成本,一些省已有这方面的成功做法。
三是大力加强依法收费工作。
水利依法收费是法律赋予水利部门依靠自身经营管理的水资源和水工程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其实质是国家对水利部门的一项间接投入,这是水利部门获得大量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的渠道。
可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和基建经费的不足。
根据财政部统计,2007年全国行政事业收费6825亿元,水利行业仅占很小的比例。
因此,现行法律规定的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有七项,水利依法收费潜力很大。
如能将法律规定的各项水利行政事业收费征收到位,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山东省一年征收各种规费20多亿元,有效地弥补了水利设施的维护、修建和管理经费的不足。
四是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协调发展。
根据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制定不同政策。
发展公益性水利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水利权益。
发展经营性水利产业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水利需求。
尽快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政策研究课题组”,对全国水利进行调研,分析水利发展现状、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政策,推动水利工作的大发展、上台阶。
同时,制定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发展政策,除了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经济规律外,还要考虑水利的流域自然规律。
五是加强水利管理工作。
水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今世界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事件时常发生,对水利部门管理的几万条河道、几十万公里堤防、八万多座水库、五万多座水闸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许多水库坐落在人口集中居住的城市的上游,现在除三峡等极少数水库有武装保护外,基本上没有武装保护,一旦遭到人为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现在一般都只有针对自然灾害的预案,还没有针对各种人为破坏的预案。
因此,迫切需要水利部门大力加强管理工作,加大对重要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和日常巡查工作以及工作预案,防止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以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六是加快水利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呼唤水利加快发展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迫切需要加快水利立法步伐,以适应国家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
我国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迫切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规范和保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迫切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门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制建设、理顺执法体制,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握水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城乡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
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中,通过运用水利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有效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转变用水观念和模式,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
由此可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由此推动农业集约化增长和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这样的视角来看我们所进行的农村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水电开发和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灌排工程改造,就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支点。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刚性指标。
水土保持、牧区水利和水环境的整治,都将为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
尤其是在农村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的森林和植被,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将大大改善,为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奠定基础。
3.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他们真正分享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水利在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通过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供水设施,提高水的安全保障程度,解决困扰广大农村群众的饮水难题,为农民的安居乐业创造基础条件。
在实施安全供水的同时,实行供水与节水、生活污水排放处理三结合,有利于农村整体面貌的改观。
在饮水工程项目实施中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也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水利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探索。
一方面,水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和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也是一次水利加快发展的契机,比如,在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水电资源开发和农村水土环境整治中,水利可以拥有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新的治水理论与实践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涵盖面宽、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在服务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无论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还是着力点,都需要围绕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统筹考虑,认真谋划。
1、"十五"时期水利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十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加快发展的时期,水利在实现治水思路的深刻转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五年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全局的水利基础设施;对1803座大、中型重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的安全保障;解决了67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600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五"400个电气化县建设任务,解决了12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水电年均发电量1120亿千瓦时,比"九五"平均增加47%。
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取得成效,20多万农民实现小水电代燃料,巩固退耕还林面积30万亩,保护森林面积160万亩;对306个大型灌区、99个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了1100多个县级节水增效示范区。
全国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300多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7400多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综合防治水土流失54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24万多平方公里,封育保护面积60万平方公里中有30万平方公里达到初步修复。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生产的水利基础和农民必要的生活设施仍然薄弱,农村生态与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看到"十五"水利发展取得的成果时,也必须看到在水利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方面。
比如:
农村饮水安全的形势严峻,全国农村约有3.2亿饮水不安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所滑坡,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水土流失、水源污染问题突出,不仅影响农村生产发展,也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尚未完成,中小河流的防洪建设亟待加强等等。
3、明确水利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着力点
一是以提高农村饮水保障程度为着力点,把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
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巩固农村人饮解困成果。
按照安全饮水的标准,实行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相结合,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问题,全国70%的高氟水病区村、所有的高砷水病区村要完成改水,东部发达地区率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保护好饮用水水源。
完善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水利的地位属性和发展政策 附论文资料 水利 地位 属性 发展 政策 论文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