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复习课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783162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81.95KB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课堂实录.docx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分解反应复习课课堂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课堂实录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反应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学会利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不是孤立的,它影响到方方面面;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深刻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点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有关复分解反应的解题思路
三、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大体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回忆汇总阶段
首先要把复分解反应这个基本概念讲清楚,再回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然后是回忆各种形式的复分解反应,包括“酸+碱”、“酸+盐”“酸+氧化物”“碱+盐”和“盐+盐”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自己举例,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由于讲的都是学过的知识,要给学生充分的课上活动空间,课堂气氛要活跃。
教师此时要把各类反应的要点讲清。
让学生有深入的体会。
第二部分:
强化提高阶段
根据刚刚回忆的有关知识,试着完成一些复分解反应方程式,要学会自己解释某个反应为什么能发生,或不能发生。
第三部分:
实际应用阶段
举出一些例题,让同学们用复分解反应的有关知识解决。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锻炼知识迁移能力。
有时题意给的特别隐蔽,已知部分很不明显,要让同学们学会深入挖掘。
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四、教学过程
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回忆一下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生: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师:
很好,我们用简式表示:
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
那么我们再回忆一下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
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师:
非常好,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把各种形式的复分解反应共同回忆一下,大致分以下几方面。
1.酸+碱=盐+水 初中阶段酸碱反应较简单,酸碱反应无须条件只要相遇就可反应。
同学们根据所学自己举例该类反应。
NaOH+HCl=NaCl+H2O(学生活动,学生举手回答或学生板演)。
2.酸+盐=新酸+新盐 此类反应若发生一般是两种情况,有时是生成的酸是弱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气体;有时是生成的新盐是沉淀。
(学生活动,学生举手回答或学生板演,两种情况要引导分别举出实例)。
HCl+AgNO3=AgCl↓+HNO3 2HCl+CaCO3=CaCl2+CO2↑+H2O。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注意反应前后金属的化合价可不要改变(因为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可改变)。
同学们自己举例,(学生活动,学生举手回答或学生板演)
CuO+2HCl=CuCl2+H2O,设问,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碱么?
4.碱+盐=新碱+新盐 盐1+盐2=新盐1+新盐2 此二类反应发生时规律相似,碱盐、盐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碱盐反应有时也会有NH3气体放出)。
请同学们自己举例,(学生活动,学生举手回答或学生板演)
2NaOH+CuSO4=Cu(OH)2↓+Na2SO4
Na2CO3+CaCl2=CaCO3↓+2NaCl
NH4Cl+NaOH=NaCl+NH3↑+H2O
师:
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对复分解反应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学们试着完成以下反应。
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好象反应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注明原因。
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然后我请同学板演。
(学生讨论,学生板演,纠正错误共同研究)
Mg(OH)2+H2SO4=
Ba(OH)2+H2SO4=
CaCO3+HCl=
BaSO4+HCl=
AgCl+HNO3=
Mg(OH)2+Na2SO4=
NaOH+CuCl2=
Na2CO3+BaCl2=
CaCO3+BaSO4=
AgNO3+NaCl=
师:
通过对以上的方程式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那么我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请看下面的例题,大家共同分析。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
五、例题
1.某实验室用剩的废水为无色澄清溶液,检查所用药品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钙、硫酸钠、氯化钠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取该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废液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2)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方程式 、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2.用好化学用语和溶解性表,对日后化学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请按要求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选的反应物在下表的范围内,并且不能重复选用)
OH-
NO3-
Cl-
SO42-
CO32-
H+
—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Na+
溶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不
(1)一种酸和一种碱:
。
(2)一种酸和一种盐:
。
(3)一种盐和一种碱:
。
(4)一种盐和另一种盐:
。
3.海水中除了含有氯化钠之外还含有氯化镁,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原料是海水和海边的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
从海水中提取镁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往海水里加碱,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分离出来后再加入盐酸把它变成氯化镁;然后经过滤、干燥、电解,就可得到金属镁。
(1)贝壳起到提供碱-消石灰的作用。
主要成分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
(2)写出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的反应:
。
(3)写出加盐酸生成氯化镁的方程式:
。
(4)氯化镁在高温熔融并通电的情况下可分解成金属镁和氯气,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为:
。
《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内容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
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离子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
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
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设计了《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问题、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
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
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本节课的设计从情境入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药品进行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通过flash动画和图片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最后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类别,促使学生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系统完整的认识,能够顺利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和正确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2)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3)能够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难点:
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初高中衔接】
复分解反应掌握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高一物质分离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离子方程式书写技能的学习。
培养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在初中阶段是对酸、碱、盐相互反应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更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物质间反应的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能认识和体会到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本节课通过PPT展示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入课题《复分解反应》。
20XX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法国法国石油学院的伊夫·肖万(YvesChauvi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RobertH.Grubbs)和加利福尼亚州加州理工学院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R.Schrock)。
提出问题:
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我们共同回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思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学生讨论交流:
分析以上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学生回答: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2.各成分互相交换
3.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4.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1)化合物
(2)相交换(3)价不变
学生活动:
写出方程式并分析它们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1)铁在氧气中点燃
(2)高锰酸钾制氧气
(3)镁和稀硫酸的反应
(4)氧化铁和稀盐酸的反应
教师点评:
(略)
2.设计探究,归纳条件
提出问题:
是否化合物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过渡:
我们通过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一起来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请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药品:
稀硫酸、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仪器:
试管、试管架、药匙、镊子
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实验过程和现象:
(“+”表示反应,“-”表示不反应)
稀硫酸
硝酸钡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稀硫酸
+
+
+
硝酸钡溶液
+
-
+
氢氧化钠溶液
+
-
-
碳酸钾溶液
+
+
-
学生讨论:
在怎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分解反应 复习 课堂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