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docx
- 文档编号:783022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8.80KB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Ⅰ 掌握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一、了解高考选考词语的类型
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的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词语的高度概括性和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多指名词、形容词或相应的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014·)《粮食》(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二 归纳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中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综观全文”的提示至关重要,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改”,是在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可将答题区间定在第9段和第10段,整合提炼这两段容,即可得出完整的答案。
(2015·)《比邻而居》(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请结合文章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解析 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而言。
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一缕若有若无的咖啡味道显得较弱。
“不大有定规”的饮食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
而“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
由此可见,这一家的生活风格“比较具有装饰感”,日常生活气息远不如第一家浓烈。
精要点拨
1.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
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
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③以文解文。
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其意思。
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理解、说明。
2.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
①审视词语:
一看其自身(部),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其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二看其外部环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②理解语境义(情景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
它有两类:
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
如果有比喻义,就要搞清比喻的对象,寻找其本体;如果有象征,就要寻找其象征对象;如果有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如果有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有指代义,就要在上下句中寻找释义。
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如第1题中的“篡改”一词的涵,这时,就要跨越远距离(指隔了几段文字)准确找到其含义所对应的文字。
记住:
几乎所有的重要词语,其前后都有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了一种说法来揭示其涵,理解词义就要找到这样的阐释文字。
理解标题(题目)含义和作用
要“一把握”“四注重”
标题(题目)是文章中最特殊、最重要的词语。
古人云: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意思是说文章的标题(题目)如同人的额头、眼睛那么显著,重要。
正因如此,标题(题目)自然成为现代文阅读命题最热的文章部位之一,对标题(题目)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题屡屡出现在高考试卷及大市模拟卷中。
如何解答“标题(题目)含义和作用”这类试题呢?
1.把握解答的总体原则
(1)弄清标题(题目)自身的含义和特点。
①抓标题(题目)关键词,分析其结构,真正弄清题目意思。
②看命题方法及其效果,拟定标题(题目)的方法很多,如以人物(物象)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看标题(题目)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有没有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
(2)弄清标题(题目)与文本在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这是做标题(题目)类试题的核心。
一定要抓住标题(题目)与文本在哪个(些)方面、角度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把这种联系找出来至关重要。
2.答题“四注重”
从理解标题(题目)含义角度看:
(1)注重分析标题(题目)的特定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特定义指标题(题目)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虽与组成标题(题目)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标题(题目)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题目)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题目)的意义。
(2)注重分析标题(题目)“三义”:
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义。
表层义指标题(题目)自身的含义,深层义指标题(题目)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指上面的特定义、比喻义等),主旨情感义指标题(题目)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从分析标题(题目)作用看:
(1)注重结合标题(题目)特点分析其作用。
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情、暗示主旨的作用。
常见的作用术语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
(2)注重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
从标题(题目)与文章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题目)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容重点;从标题(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题目)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从标题(题目)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即时巩固
(20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太湖碎锦
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
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
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
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
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
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
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
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
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
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
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
一是从到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
一是从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
一是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
不仅有色,而且有声。
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
一是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
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
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
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
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涵和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
(2)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
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
(3)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
解析 本题考查题目的涵和作用。
“太湖碎锦”运用了比喻,“锦”原意为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比喻花样繁多而美好的东西,也指色彩鲜明华丽。
联系全文容可知,题目包含了文章的主要容。
“碎”则凸显了作者对太湖景观的描写特点,从局部着眼。
题目的作用主要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容,形象的比喻也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赏之情。
Ⅱ 掌握理解句子含意的四方法三角度
一、掌握高考常考的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方法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一)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
(20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
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
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
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
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
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
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
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节选自《天目山》)
1.第②段这句话的含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存已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解析 该句是过渡句,须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了一个人”的含义。
“为了一个人”在①⑥两段可推断出。
精要点拨
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
理解总领句、总结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二)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
(2014·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
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
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
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
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
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
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
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
(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节选自叶延滨《听雨》,有删改)
2.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
解析 “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一语双关,既指客观外界的实际天气情况,又暗示了人事的不幸遭遇。
把握句意要由表及里,先说出句子本身的表层意思,然后指明其深层意蕴。
精要点拨
含蓄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三个层面:
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意”,第三层“句外意”。
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
在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
一般说来含蓄句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
把握了主旨之后,我们再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意”,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就可以理解得差不多了。
(三)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
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
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的城市。
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
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选自阎连科《说村落》)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聚居的地方。
解析 分析此句,先要明白它是一个暗喻句。
“符号”是什么?
就是记号、标记。
村庄成了符号,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那么这样的村庄是什么样的呢?
只成了农民们聚居的地方。
这样返本还源,答案就出来了。
精要点拨
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
比喻、夸、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
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
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如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
只有探本穷源,才算是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容。
(四)立足整体,体会主旨句
(2015·)《说起梅花》(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本文结尾写道: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冶得如此美丽。
”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涵。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题目要求紧扣“书香”与“诗心”,显然二者是答题的核心。
“书香”本义为笔墨之香,“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
除此之外,还要把二者放在句子中来理解,并结合原文所要表现的主旨。
精要点拨
主旨句即“文眼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理解、体会时,既要把握该句的字面意思,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此主旨,结合主旨,特别注意作者蕴含在其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的把握。
二、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句子的丰富含意
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容的丰富性。
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
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
下面三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角度一 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
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
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
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
去民勤县拜访武山,公路有一半为流沙所拥没。
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林,因缺水而死亡了。
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
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
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选自《总想为你唱支歌》,有改动)
5.怎样理解“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这句话的含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抓住“大西北”),会强烈地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脆弱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抓住“长不大”和“长大”)。
解析 理解这个句子的含意关键在于抓住“大西北”“长不大”“长大”三个关键词。
抓“大西北”主要在于抓住大西北的特征,抓“长不大”“长大”主要在于抓住它们不同于以往的深层含义。
通过上下文,我们发现作者重在以“左公柳”“胡林”等体现大西北虽然条件艰苦、恶劣,却能给人震撼,让人变得坚强的在品质。
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精要点拨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的主要是那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区别于词语本义的一些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动态的词语。
这些词语一般都与文章的写作原因、主题、结构、情感、语言修辞、表达技巧相关。
对于较复杂的句子,或者修饰、限制较多的句子,其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如果只抓住其中一个,则可能只获得一种理解,一个答题点;抓住了多个关键词语,就可能有多种理解,这样,就能领悟到句子的丰富含意。
角度二 从句子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
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
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
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
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
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
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
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
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
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
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选自本夫《告别三峡》,有删节)
6.“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解析 所给句子是个复句,用“而”字表明是转折关系,讲游人是“偏”,说移民是“正”,是重点。
故答案应对这个部层次分两层进行解说。
精要点拨
高考考查所选的句子一般在结构上较为复杂,或是修饰、限制成分较多的单句,或是层次较多的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文本 阅读 散文 专题 考点 突破 理解 文中 重要 词语 含义 句子 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