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docx
- 文档编号:781071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4.39KB
成都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docx
《成都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成都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1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
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
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
《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
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
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
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
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
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
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
反现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
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
《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
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
”
在此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聒噪浮华。
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
并没有答案。
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
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
(改编自《<朗读者>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
》)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
B.《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
C.《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
D.《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
B.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
C.《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D.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
B.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
C.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
D.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对话杨庆祥:
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
扬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
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
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
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
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来划分的。
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
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
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
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
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
杨庆祥:
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
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
“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
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
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
《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
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
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
这个“疗愈”怎么体现?
杨庆祥: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
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
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
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
风凰文化:
“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
不但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
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
凤凰文化:
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
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
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
“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
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
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
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试。
(摘编自凤凰网)
4.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庆祥认为,“50后”到“00”后有着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表达诉求,这是“新伤痕文学”出现的重要原因。
B.由于写作上太着力于具体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旧的“伤痕文学”因缺乏文学价值而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
C.“新伤痕文学”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可以通过书写创伤使现代人以理性的途径去对待自己在时代中遇到的问题。
D.年轻作家在写作“新伤痕文学”作品时采用了对话的视角,先反思和批判自己,重建自我主体性,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
5.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
B.杨庆祥认为余华的作品《第七天》在内在写作模式上仍未摆脱旧“伤痕文学”的影响,因而不能属于“新伤痕文学”。
C.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通过“语言化”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可以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
D.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做出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
E.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
6.杨庆祥为什么说“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探析。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移交
(德)约·雷丁
“休息!
统统到校园去!
”
孩子们从两位女教师面前走过。
只见粗蓝布裤和绒线彩在你推我挤,几乎看不见面孔。
被踩得模糊不清的地板上立刻卷起一片尘土。
“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
”老年女教师说。
“这两样我都会注意到的。
”年轻的女教师说。
“经过一些时间,孩子们就会反映出他们老师的精神结构。
”老年女教师说。
“这是她从一本教育学的厚书上读来的?
”青年女教师心里想,“也许是昨天才读到的。
什么心理社会领域和循循善诱呀,或者早熟的冲突世界呀,或者鬼知道什么的。
很高兴,我能够第一次把这部书放进书架的最后一排。
第二次教师考试完结了。
现在这些理论家可以从我的背上滑下来了。
她为什么不对我谈谈她的经验?
是要证明她的知识丰厚吗?
”
“玛格丽特和托马斯在休息时不用到校园里去。
”老年女教师说。
这时青年女教师才注意到有两个孩子留在教室里。
女孩齐肘以下装上人造假手。
“先天残废的孩子,”老妇人轻声地说,“她可以用假手像别人一样写字。
只不过她不宜到校园里去。
要是她摔了跤,假手摔坏了,是很费钱的。
托马斯是一个邻居男孩,陪着玛格丽特,在休息时给她作伴吧。
”
“这儿的人真守旧啊!
”青年女教师想,“为什么不取下那个孩子的假手,让她到校园去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块儿玩呢?
”
“现在我要把我的橱移交给您,德根小姐。
”老年女教师指着墨绿色橱门说:
“我这五十年来都使用这只橱。
”
她用手抚摩一块浅黑色的痕迹。
“颜色在这儿起了泡。
这要怪一只鞭炮,”老年女教师说,“爱德温用一根线把它系在橱柜的钥匙上,在休息时把它点燃的。
喏,这儿的一些花瓶我也都赠给您。
”
“千万别表示反对,”青年女教师心里想,“我今天就可以通知看守人,叫他把这些打扫干净。
”
“不过我得把纪念品带走,”老年女教师说,“您瞧见中间的抽屉了吗?
里面尽是纪念品。
这一切都充满着回忆啊。
”
青年女教师注视老年女同事把东西一件一件地从抽屉里取出来,放进她那空的大公文包里。
其中有一块污秽的淡红色的心,一只木制的拆启信封的刀,一只打着活结的人造小花球。
从那两个孩子的角落里传来叫嚷声。
女教师们转过身去一看,原来是那个先天残废的孩子用假手打男孩的头。
“喂!
”老年女教师喊道,“托马斯,朗读一点什么给玛格丽特听吧。
”她对青年女教师说:
“玛格丽特有时显得不耐烦。
这并不奇怪,我们只好原谅她。
”
老年女教师继续在放纪念品的抽屉里翻找。
年轻女教师走到窗口边去。
“好啦,我收拾完了,”老年女教师说。
“德根小姐,您可以接收这只橱了。
祝您领导班级成功。
我早说过,他们统统是可爱的孩子。
您得注意,您放纪念品的抽屉很快就会装满的。
”
“再见,孩子们!
”老年女教师大声说。
“再见,埃尔韦特小姐。
”孩子们说。
青年女教师在老年小姐的身后关上门,走到橱边,橱还是开着的。
这时她发现橱子的最底层一格抽屉里有只铁皮盒。
盒里装满纸条。
女教师读最上面的一张纸条:
埃尔韦特,灰色老乌鸦,你滚到梅勒去吧。
在第二张纸条上有如下的韵句:
啊,老天爷,请,请您惩罚老埃尔韦特!
其余的纸条上也都写着类似的咒骂语句。
是用各种文体写的,绝大多数都写得整齐清洁,就和老年女教师给他们写的那样。
青年女教师砰然一声关上铁皮盒,向门口跑去。
“埃尔韦——小姐!
”她中断了喊叫。
她本想喊:
埃尔韦特小姐,您还忘掉了一点东西。
但她又反过来想,为什么我还让她负担这只铁盒呢?
也许是她故意留在这儿,留在这最底层的抽屉里的吧?
可是这么多的纸条比花瓶还多。
青年女教师把铁盒放进那个空的放纪念品的抽屉里去。
这是基石,她想。
“休息完了,小姐,”托马斯说。
青年女教师没有注意到铃声响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德根并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教育理论在她看来是“鬼知道什么”的东西,埃尔韦特的一些观点她也不以为然。
B.“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
”埃尔韦特对孩子们的评价可以看出她了解并热爱这群孩子,能包容他们的缺点。
C.小说对德根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这既符合她不便多言的年轻教师身份,也便于展现其心理意识的变化。
D.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简单的物品移交过程,小说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8.小说塑造年轻女教师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留下铁盒,是埃尔韦特有意为之吗?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
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
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
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
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
帝用嘏及锺会策,自帅军而还。
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
剑履上殿,固辞不受。
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作乱,议者请速伐之。
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
吴使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诞,诸将逆击,不能御。
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
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
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
石苞、王基并请攻之,帝曰:
“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
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
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
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
”三年春正月壬寅,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
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
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
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
帝谓诸将曰:
“可攻矣!
”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
吴将唐咨等帅其属皆降。
或言吴兵必不为用,请坑之。
帝曰:
“就令亡还,适见中国之弘耳。
”于是徙之三河。
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
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
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
“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
”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天子崩于车中。
帝召百僚谋其故,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
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
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乐舞八佾,位在燕王上。
(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逆击 逆:
预先。
B.诞等益宽恣食 恣:
放纵,肆意。
C.吾当以长策縻之 縻:
牵制。
D.及至穷蹙 穷:
处于困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壬寅,此处为干支纪日。
干支还可纪年、纪时。
“壬寅”前为辛丑,后为癸卯。
B.中国,即中原地区。
古代称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中国,以别于四方蛮夷地区。
C.宰辅,辅佐帝王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魏时司马家族掌权,连续三代为相。
D.八佾,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乐舞。
佾是乐舞的行列,八佾为八行八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昭善于把握机会。
景帝去世时,他不昕天子命令,自己率军返回洛阳,得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大权。
B.司马昭智慧过人。
诸葛诞叛乱时,他制造自己兵力虚弱的假象,断绝诸葛诞的粮草供应,一直等到敌方阵营内乱时才发起反攻。
C.司马昭善良而仁慈。
他拒绝坑杀吴国降卒而主张将他们迁徙到三河,认为即使他们不肯效力而逃回去,也显示了国家的大度。
D.司马昭颇有心计,善于掩饰。
景帝去世时,他手握重权却拒绝佩剑穿鞋上殿;诛杀天子事发生后,他与百官商议归罪于成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
(5分)
(2)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
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万里桥江上习射①
陆游
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枪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注】①万里桥,在成都锦江上。
淳熙四年正月孝宗有诏:
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
②胡床:
交椅,最初从域外传入。
③欃枪,彗星的别名。
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
这里代指金兵。
④笴,箭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
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D.颈联将天上的“欃枪”与草间的“狐兔”对举,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
E.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15.本诗尾联好在哪里?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题1分)
(1)《虞美人》中的“ ?
”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感情。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
“ , 。
”
(3)《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水声清脆动听的一句是“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这种违法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作为监管部门,保监局和市场监管局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站出来,为消费者撑腰。
②在德国大众公司遭“排放门”重创后,近日德国汽车司机协会反戈一击,公布了一项最新测试结果:
日美韩等多国也有诸多汽车品牌涉嫌排放造假。
③圣诞节袭击案后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六成民众支持“在公共空间安装更多的监控摄像头”,而此前的多次调查中,许多人对此是不赞一词。
④东方网12月7日报道,由原班人马出演、耗资巨大的《流星花园2》已经在台湾播出,糟糕的剧情使该剧收视率一泻千里、越播越低。
⑤艺术作品人云亦云的空白部分,其实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召唤着读者去主动地参与,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民法总则》中“见义勇为免责”这一条款消除了见义勇为人员的后顾之忧,只要是见义勇为行为,就可享受依法免责的特殊待遇。
B.有关部门正积极考虑元宵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以强化和延续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C.北极冰层一直在不断缩减,人们即使实现了全球近200个国家共同制定的气候控制目标,北极夏季无海冰的情况仍可能在本世纪出现。
D.虽然机器人经济将无可避免地引发一些工作岗位的消失,但是这一自动化经济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经济。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
① 说忙是一种托辞,关键 ② 在于时间, ③ 在于认识、习惯和境界。
诚然, ④ 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⑤ 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 ⑥ 克服掉其它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不但
而且
/
而
甚至
B
因为
/
也
无论
如果
因此
C
/
不仅
更
即使
因为
那么
D
其实
不是
而是
不管
/
同时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① 。
这种积弊的产生有种种原因。
其一,文言文本身的原因。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读的是文言,写的是文言,而文言早已和口语分家,教学中只重“目治”,不管口耳之事。
其二, ② 。
读书人能写文言就可以考进士做官。
话说得好不好,无关紧要。
其三, ③ 。
孔子较为重视口语,设“言语科”,然而传统语文教学却并没有将此继承下来。
21.下面是“中国家长妈妈和爸爸对家庭教育中关注问题的态度对比”调查结果,请根据图表信息,概括所反映出的几点结论。
(不需要运用具体数据)(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
”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
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高中 毕业班 第三次 诊断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