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周国旗下讲话10.docx
- 文档编号:779523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0.10KB
第10周国旗下讲话10.docx
《第10周国旗下讲话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周国旗下讲话1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周国旗下讲话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根的事业》。
许多人把自己的事业比作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叶的事业,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把自己的事业比作根的事业。
为了花的艳丽、果的芬芳、叶的嫩绿,根总是不求索取,默默奉献。
十年前,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我报考了师范学校。
从我第一天踏上三尺讲台,感触到那几十又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求知识的目光起,我便有了一个执着的信念:
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位中师老师也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看似平常又蕴含丰富的话:
在还没登上讲台之前,请先学会爱。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身受聋哑盲三重残障,7岁前她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之中, 在7岁时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沙利文老师。
沙利文用超常的耐心和爱心,将海伦从一个无知、粗鲁、暴躁易受伤害的“小动物”培养成了一位作家,这是一个充满了艰辛与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过程。
如果没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灵中灌注光明?
如果没有爱,怎能在残缺的肢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
正如作家冰心所说: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
我们班有这们一名学生,性格孤僻,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和同学玩耍,也不爱说话,上课的时候也从不回答问题。
于是,我到他家去家访,在我努力的再三开导下,他扑到我怀里,终于哭着和我说了第一句话:
“老师,我想爸爸!
”这时,我才知道,他以前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个非常温暖的家。
但那一次煤窑塌方事故,让他永远失去了爸爸。
从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于是,我每天都找他谈心,和他一起跟同学们跳绳,做游戏。
渐渐的,他又慢慢变得活泼了,也开始愿意和小朋友们玩了。
有一位诗人这样说过: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会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的收获的定是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自己的一颗心,收获的一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
有一次,我因感冒声音嘶哑了,他不知从哪里给我找来了一盒“润喉片”,我当时真的感动极了,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为学生做的一点点小事,竟然能够让他懂得了去爱别人,原来爱是可以传递的。
我终于领悟了爱的魔力,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着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心灵的祈盼。
爱是丰富的,神奇的,更是独特的。
如果用金钱来衡量我们,我们并不富有,但正如事物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事物本身一样,我们价值也不在于我们本身。
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情感,收获的是学生的爱心,家长的支持和孩子的点滴进步。
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是呀,花有花的风采,叶有叶的荣耀,而根有根的骄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工作的艰辛,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多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寻求育人的良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用自己的真诚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真爱给孩子们支持起一片幸福的蓝天。
第十周国旗下演讲---在磨砺中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一三班的漆文博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磨砺中成长》。
生活就像一条河,生命恰似长河中的一叶小舟。
在漫漫的征途中,小舟会遇到风平浪静,也会遇到急流,有时还可能会碰到暗礁,甚至遇上暴风雨的袭击。
小舟只有经历重重困难后,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司马迁在受宫刑后,多次想自杀,但每当他想起还没完成的事业时,便终于忍着屈辱,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完成了中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
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上山采药,多次差点丧命,研究药理也是呕心沥血,历十七年之艰辛,终于完成了彪炳史册的《本草纲目》。
而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在写《资本论》这部巨著时,竟然在他的座位上磨出了一个坑!
世界上的哪一位仁人志士不是在磨砺中成长的呢?
哪一位伟人不是历经风雨后才见到彩虹的呢?
莲花虽生长在营养富足的池塘,也确实美丽、婀娜多姿,但只要用手不费力地一掐,就可以断了他的脖颈,更不用提秋天到来时那满塘残荷的凋敝景象了。
而沙漠中的仙人掌,由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备经磨砺,生命力锻炼得坚韧而又刚强。
同学们,刀不磨是会生锈的。
知识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学习注定是一件艰苦的事。
但在艰苦的奋斗中,我们也能体验到一种求知的乐趣,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应该把自己想像成沙漠中的一株仙人掌,在飞沙走石中顽强地奋斗、生长。
这样我们会感到我们有力量。
已经是第十周了,期中考试的脚步,正向我们逼近。
同学们感到了压力,老师们也感到了压力。
但是我们不能退却,相反我们应该迎难而上,特别是成绩不够突出的同学们,更应该和成绩优越的同学一起努力。
我看到已经有很多同学在默默地努力着了,虽然他们成绩不够理想,但是他们顶着一次又一次不理想的成绩带来的打击,为将来奋斗着,给了我巨大的鼓舞。
但是反观现实,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同学仍做着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课下没好好温习功课,更有甚者,一些同学还做着与学习背道而驰的事情。
我想对你们说:
我们再也不能利用优越的条件尽情玩乐了,而应该把那把已经有些生锈的“刀”磨砺,奋发图强,为未来的人生铺起一条阳关路,为自己远征大海的理想撑起一道顺风帆。
有句话说“人不能在年轻时把一辈子的安逸舒适都享受完了。
”我们相信“天道酬勤”。
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要更加努力,厚积薄发,在磨砺中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希望在这短短的三年的时间里,和我一样面临选择的同学们能够多吃一份苦,多流一份汗,多受一份磨砺,那么我们一定能多一份成长,多一份成功,我们也一定能拼出一个精彩的明天!
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
祝同学们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谢谢!
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题由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提供,它是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
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
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我校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
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年级习作水平总体不错,但是还要努力。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试卷设计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比例比较恰当,考查有效。
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灵活性。
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但难度较小,区分度欠佳。
从整体上看,是一套较好的期中考试试卷。
1、试题突出教材重点,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
2、试题偏易,无偏题、怪题,个别题超标。
3、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4、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
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分析
第4题:
本题考察学生对比例尺的灵活应用。
答题出现问题:
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把握不准。
第6题,第25题:
这两题考查地球上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判断。
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是:
(1)对经纬网知识掌握不牢固。
(2)教学中,两点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讲解不到位。
第10题: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特征。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不认真思考,白白跑分。
第18题: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具体运用。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平时练习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
第20题:
本题考察地球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不少得高分的学生与认真审题并仔细分析是分不开会的。
失分的学生原因是:
(1)没掌握做题方法;
(2)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没掌握。
第28题:
本题考查各大洲的纬度范围。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平时读图欠认真,观察不仔细,没能及时整合知识。
2、填空题分析
共有9小题,10分。
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高;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或知识不扎实,导致失分。
较突出的有4题,学生记忆不准;8题,对等高线特点的表达欠准确;8题,1.5分是一超范围的知识,失分很多。
3、读图题分析
第1题:
10分。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
该题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
(1)该知识点难度较大,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欠佳。
(2)平时练习不够,没能及时反馈。
第2题,5分。
该题考查的是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的知识的具体运用。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2)平时缺乏练习。
三、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从成绩来看,过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得不够好,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
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对学生个体分析不到位,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四、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创造性使用教材。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
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每位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
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3、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
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读图训练,培养读图能力。
4、落实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
同时尽量创设情景,予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来源:
七年级组作者:
发布时间:
2007-11-20点击:
]
一、试卷结构分析
(一) 结构分析
此次测试的三个方面,一是积累部分,二是阅读部分,三是写作部分。
积累既有对基础知识字词,字型的设计,还有还有文学常识,既注重基础,还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综合学习中写两则广告词,改错别字。
这样的设计很合理。
阅读
(一)为课内的文言文,阅读二为探究中出现的开拓性作业。
阅读三为课外阅读部分。
阅读部分既有课内的,还有探究中的,还有课外阅读。
写作部分为我的第一次——,注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体验。
(二) 学生失分点点评
1. 积累部分
第四题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原因是学生误认为《论语》是孔子的作品,这也反映出课堂教学对文学常识的漠视。
第六题综合性学习学生失分也比较严重,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到社会中积累学习语文,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警示
2、阅读部分
阅读部分学生失分多为阅读
(二)和阅读(三)。
阅读
(二)学生缺乏品析充分说明在利用探究上我们做得很不好。
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学生的探究我们只布置的而没有落实检查。
二是探究的使用与课堂教学脱节。
阅读(三)学生失分是最多的,这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差?
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改进,我们感觉学生阅读能力差还是课堂教学出了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和精读品析这两个环节做得好,没有让学生多读多悟,往往用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的悟。
3、写作部分
我们的协作存在这以下问题:
首先是学生词汇贫乏,作文内容空洞,学生还是感到无话可写,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一是让学生积累词汇,二是知道学生学习方法。
二、试卷总评
此次测试题我们认为设计合理,既注重了双基又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既有课内阅读又有课外阅读,写作部分注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体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
(一)利用35X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是课堂,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最近推行语文教学35X教学策略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在今后的教学,我们将加强精读品析环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利用好教材的配套资料语文探究
此次检测我们语文教学质量不理想,我们深深感觉到与没有利用“探究”有密切联系。
探究是很好的教辅材料,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我们将切实利用好探究,使探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要把探究做好,使每本探究,使每个问题都让学生掌握。
(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语言的品析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必要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此环节可以说为我们当前的最薄弱环节。
(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目标提高了,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没有跟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逐渐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ACD 4、AB 5、D四、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王朔与老舍小说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王朔和老舍的小说都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为题材,语言上也多用市民语言,具有浓重的幽默色彩。
但二人的小说由于时代和文化语境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与老舍相比,王朔与北京的血缘要淡一些,作为新北京的第二代移民,更熟悉以单位为居住特征的大院生活,对北京以胡同为居住特征的市民语言没有老舍谙熟,他更熟悉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话语,用王朔自己的话说是“城市流行语”。
构成王朔语言的幽默色彩的不再上北京市民的日常经验和生活常识,而是把革命战争时期的话语、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话语、文革语言、当下流行语、以及民间话语杂糅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喜剧效果。
另一方面,王朔小说的人物也没有老舍小说中的人物“正经”,老舍在表现北京市民形象时,总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表现一种辛酸的幽默、痛苦的欢笑。
而王朔笔下的人物,是一个个玩世不恭、自我作践的“顽主”有着鲜明的现代嬉皮士的特征,他们的行为不受任何限制与规约,社会秩序中那些持久的、正统的、老式的一切都受到他们公开的嘲弄他们是一些“厚颜无耻的闲人”,王朔作品正是通过对道德、理想、正义、人生、意义等下面价值的嘲笑,透露出社会转型期城市青年的精神状态,包含了无限丰富的社会和文化信息。
2、九叶诗人为什么主张“诗歌戏剧化”,而汪曾祺又反对“小说的戏剧化”?
“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汪曾祺反对“小说戏剧化”,都与他们的艺术追求与主张密切相关,也是他们艺术探索与创新的表现。
“诗歌戏剧化”是“九叶诗派”提出的实现新诗现代化的主要方案,戏剧化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感伤”与“说教”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寻求诗歌表现的客观性和间接性。
“诗歌戏剧化”主张的理论前提,是现代人生日趋丰富复杂,人的意识也充满着更多的冲突,要捕捉表达这种人生现实,单一的感伤抒情或空洞的说教都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必须扩展诗歌的表现方式,让它溶入更多的因素,以求诗歌对人类意识揭示的最大化。
总之,“诗歌戏剧化”的目的是提高诗歌表现复杂生活的能力和诗歌表现生活复杂矛盾的能力。
汪曾祺强调一种单纯、明净的生活,其小说不太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他小说的主要笔墨都放在风俗人情及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的描写上,重视小说的一种气氛或氛围,形成所谓的抒情小说的风格。
而小说的情节的起伏是戏剧性的重要表现,显然同他的追求不一致。
另外,戏剧性也包括矛盾和复杂,这也与汪曾祺的单纯明朗相悖。
3、“新生代”诗人(包括“后朦胧”和“第三代”)都是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为什么又要打出反朦胧诗的旗号?
新生代主要是指“后朦胧”诗人和“第三代”诗人,前者对朦胧诗更多的是继承,后者对朦胧诗更多的是反叛。
“第三代”诗人认为,五四时期把诗从文言文中解放出来的白话诗人算是第一代,“文革”后把诗从政治工具中解放出来的朦胧诗人算是第二代,而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的诗人便是第三代。
他们对朦胧诗的否定,是因为朦胧诗虽然恢复了诗的审美特质,显示了肯定自我的价值观,但是,朦胧诗人只关注人的社会意识,而没能充分表现个体的生命意识,朦胧诗中的自我,只是呈现了他们那一代人对自我价值从失落到寻觅的心路历程,没能体现更为复杂多变的现代人躁动不安的灵魂。
因此,他们要与朦胧诗背道而驰,强调民间立场,倡导平民意识,反对文化上的精神贵族,要做诗坛上的嬉皮士和流浪汉。
表现出与朦胧诗不同的反英雄、反崇高、反理性、反文化、反抒情、反优美等特征。
正是这样一种认识,因此他们要打出反朦胧诗的旗号。
在20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产生“样板戏”?
“样板戏”是否具有文学价值?
:
在20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产生“样板戏”?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
所有的“样板戏”都是在“京剧现代戏”和小说、电影、话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基础上产生的。
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主要指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阶段“十七年时期”中的后半段,这正是中国激进主义思潮形成的时期,其突出的标志是阶级斗争的不断强化。
1957年反右的扩大化、1957年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俄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的提出和而后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人为的阶级斗争越演越烈。
出于防止“和平演变”和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视,对文艺文题抓的越来越紧,并开始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构思。
1958年2月28日的《人民日报》和《文艺报》发表了周扬的文艺界反右斗争的总结性文章《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
正是从创作“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出发,毛泽东对拥有广大的接受群,更便于普及的戏剧给与了更多的注意。
这种激进主义文艺思想将建国以来居于主流地位的政治性—真实性—艺术性结构中的“真实性”、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艺术表达方式成了微不足道的东西。
“样板戏”的许多原则和特征,如强调阶级斗争,强调道德教化,从理想化出发,设计情节和戏剧冲突,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等,都是在京剧现代戏的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形成的,其样板化的过程,实际上只是这些原则和特征极端化和具体化的过程。
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戏”,并将《沙家浜》、《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中的“样板”,在“文革”中作为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的标志,成了当时惟一可以公开演出的剧目。
样板戏成了江青等阴谋家手中的政治工具,成为江青提高自己的政治身价,打击政敌,推行其激进主义的文艺观念,实行文化“一体化”的工具。
第二个问题:
“样板戏”是否具有文学价值?
“样板戏”少数属原创,多数是从其他文艺形式改编或移植的。
“样板戏”及其前身的主创人员中有许多人是文学界、艺术界的行家,他们对题材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
因此“样板戏”在样板化之前,在故事情节、艺术结构、主要人物配置上已形成了基本格局。
无论江青多么想让“样板化”更加观念化、纯粹化,她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意图贯彻到底。
如《沙家浜》,为了突出武装斗争,把郭建光定位一号人物,特意为他增加了许多场面和唱段。
但从剧场效果来看,他依然无法压倒阿庆嫂,究其原因,在于郭建光不及阿庆嫂有“戏”。
所谓“戏”,就是戏剧冲突,就是人物性格在彼此碰撞中的显现、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一、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样板戏”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情节曲折,斗争激烈,悬念丛生,赋予传奇性。
创作者抓住关键场面,浓墨重彩地表现主人公与敌人面对面的较量,以表现人物的性格。
《沙家浜》“智斗”中的阿庆嫂,柔中带刚,巧施手段,牢牢掌握主动权;《红灯记》“赴宴斗鸠山”中的李玉和,先调侃后大义凛然,让鸠山的伎俩一一破产。
人物间的性格碰撞构成一个个戏剧冲突,成为戏中戏。
二、作品蕴含浓厚的道德思想。
道德理想在“样板戏”中包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对领袖和革命事业的忠诚、部分服从全局、个人服从集体等等。
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敌人的憎恨和道德理想。
三、“样板戏”吸收了话剧的写实手法,布景拟实、道具丰富、时空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打破传统程序,按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和环境的需求化妆打扮,设计唱段、道白等,形成整体的写实风格,在此基础上,在某些重要场面,发挥传统京剧的虚拟特长,达到写实和虚拟结合的艺术效果。
四、“样板戏”一改念白传统,实现了个性化、通俗化、生活化。
它是当代人的活的语言,又适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
可见,“样板戏”对中国当代生活的想象和审美诸方面仍然与观众是有着契合的,从而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否也具有某些“先锋”的特点?
请以作品的具体内容为例加以说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后期创作的作品,与前期相比,虽然小说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叙述风格由暴躁变为平静,描写的内容由虚拟的现实逼近生活的真实,以随和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坚毅的内在力量。
但是“死亡”的主题,表现人的生存状态,极端化的小说处理方式仍然是余华小说的特征,如《许三观卖血记》中,人物有名有姓,性格鲜明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有所发展,类似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法。
小说以寓言式的结构写了一个普通人十次卖血的经历,展现了四十年生活的变迁,和普通人生活的悲剧。
但这篇小说仍然残留着先锋小说的实验性的特点,叙述仍然冷漠,主宰人物命运的仍然是一种神秘的超现实的力量,在小说的结构、语言和叙述方式等方面都带有很强的实验特征。
在叙事上打破小说原有的叙事规则,无限度地扩展小说表现的自由度,并多以感觉化的叙述代替描写。
在语言上追求游戏化的效果,表现出形式主义的特征。
在生存探索中突出生存的“冷酷”和“残忍”,作家往往以冷静、客观、零度情感的方式来表现生存的面目。
歌谣
1.大白鹅—大白鹅,大白鹅,不脱衣服就下河。
荡起水花一片片,好像白莲一朵朵。
2.小鸭——小鸭,小鸭,嘎嘎嘎,游到水里吃鱼虾。
3.小鸡——小鸡,小鸡,叽叽叽,又吃虫儿又吃米。
4.小司机——嘀嘀嘀!
嘀嘀嘀!
我是一个小司机。
爸爸妈妈上车吧,我送你们上班去。
5.彩虹桥——雨过天晴白云飘,蓝天飞架彩虹桥,赤橙黄绿青蓝紫,数数颜色有七道。
彩虹桥,谁来造?
太阳公公点头笑!
6.小皮球——小皮球,圆溜溜,滚来滚去不停留。
7.熊猫宝宝真可爱——熊猫宝宝真可爱,黑边眼镜天天戴。
8.小手乖乖——小手乖乖'小手乖乖'拿起小勺,吃饭吃菜。
9.小水壶——小水壶,吹口哨,水一开,呜呜叫。
10.三条鱼——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两条鱼,水里游,摆摆尾巴点点头。
三条鱼,水里游,快快活活笑开口。
许多鱼,水里游,大家都是好朋友。
11.怎么走——兔子走,蹦蹦跳。
小狗走,尾巴摇。
猫走,喵喵叫。
12.公鸡和母鸡——公鸡打鸣,喔喔喔。
母鸡下蛋,咯咯咯。
13.小胖猪——小胖猪,胖嘟嘟,睡起觉来呼噜噜。
14.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国旗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