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778318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67.04KB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课题: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体三大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找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异同,并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3.理解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以及免疫异常的表现。
能力目标
1.自主读懂图文资料,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2.初步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解释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的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修正原有的不恰当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体验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2.结合打防疫针的亲身经历,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采用“激趣—探究”教学法,采取观看动画、观察图片、分析材料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通过观看动画、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人体各种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
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等相关知识,交流打“防疫针”的经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整合信息,了解人体计划免疫的意义。
创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学生有效开展观察、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图片、动画,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3分钟
展示材料: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每1立方米细菌可达15000个;在正常人咽喉部的黏膜上寄居着上百种细菌和病毒;而人类皮肤上大概存活有250种以上的细菌;即使天天洗澡,在你身上“安营扎寨”的细菌至少也有100亿个;一个清洁的口腔,每颗牙齿表面也有1千~10万个细菌。
仅仅是细菌就已经把我们牢牢地包围了,更别说还有无数真菌、病毒和极小的虫子了。
这些细菌、真菌、病毒和小虫子中有很多是会使人体致病的,这些能使人类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些事实,你有什么感想呢?
类似的问题可能还有许多,比如:
1.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为什么?
2.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
为什么?
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那么什么是免疫?
免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板书课题: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生阅读材料,提出问题:
1.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
2.我们的口腔中有很多细菌,为什么口腔上皮受伤以后却很快愈合?
3.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却不患病?
4.被烫伤的皮肤比完整的皮肤容易感染,这是为什么?
……
学生思考并初步交流。
通过列举人体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体的事实,能引导学生自然地产生疑问,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形成宏观的认识。
这些问题的解答涵盖了人体三道防线的所有知识,学生通过交流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进一步学习以解决问题的动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
15分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二)
12分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三)
6分钟
过渡: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有了这种作用人为什么有时还会生病呢?
我们通过观看动画、分析图片来解决这些问题。
知识点一:
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观察思考:
要求学生在观察图片时要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探索点1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
而被烫伤的皮肤则容易感染?
2.人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
探索点2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
3.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会自己痊愈?
4.人的口腔上皮受伤后能够愈合,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
为什么?
动画点拨:
不管年龄多大,皮肤都是捍卫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不但阻挡了大量的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分泌的汗液等物质还可以杀死病原体,呼吸道上的黏膜可以不断地清扫进入呼吸道的灰尘和异物,最后咳嗽出来,就是痰液。
因此,痰液中含有较多的病原体,我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即便是病原体侵入了人体,你也不要担心,因为有白细胞等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体液中含有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可以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从而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自我小结:
1.以上我们学习了哪些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2.它们对病原体分别有哪些抵抗作用?
3.它们是我们人体的哪几道防线?
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外界的病原体要想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大家来总结一下,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总结:
这两道防线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为什么?
2.一只小狗被调皮的孩子用小石块打到了腿部,它马上用舌头舔被打伤的部位,你认为小狗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
知识点二: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过渡:
如果病原体进入了人体内部,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我们将怎样对付它们呢?
下面,我们以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来探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将腮腺炎病毒消灭。
调查活动:
1.请患过腮腺炎的同学举手。
2.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是在几年级患过此病的?
在你病愈以后,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没有患过此病的?
3.当你周围的同学得了腮腺炎,你又一次被传染上了吗?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我们体内具有了对腮腺炎病毒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是如何获得的呢?
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106~107页的内容,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
腮腺炎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
1.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抗原?
2.抗体是怎样产生的?
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4.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
5.清除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乙肝病毒或其他病毒?
为什么?
自我小结:
以上问题解决得非常好。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抗体在消灭抗原以后依然留存在体内,这样,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以后就会被抗体很快的消灭了,从而起到免疫的作用。
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什么叫抗体?
什么叫抗原?
3.抗体和抗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这种免疫与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一样吗?
总结提升: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即计划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共同点是清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
当病原体接触人体时候,先由第一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发挥阻挡的作用,如部分病原体进入体内,则由第二道防线发挥吞噬和杀灭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但前两道防线都被攻破时,则由第三道防线发挥更强大的免疫作用。
拓展提升: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何异同?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人体的两种免疫的异同点:
共同点:
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维护人体健康。
不同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后天获得的
范围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特性
非专一性
专一性
结构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过渡:
究竟什么是免疫呢?
免疫的功能又有哪些?
请大家阅读课文107页第三段内容,总结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免疫?
2.免疫有哪些功能?
3.如果免疫异常会带来哪些症状?
教师点拨:
根据动画、图片进行讲解:
1.防御: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自我稳定: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4.正常情况下免疫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免疫也会产生异常。
拓展提升:
分析以下关于免疫的实例
1.小明对青霉素过敏,这是免疫的哪一个功能发生异常?
2.医生给一个肝癌病人移植别人的肝脏,结果肝脏在这人的体内没有成活,为什么?
3.某人与麻疹病人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患麻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1.疫苗属于抗体还是抗原?
为什么?
2.人体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属于哪一种免疫类型呢?
总结:
我们人体的免疫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是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也能将它清除。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例如:
要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体育锻炼,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交流初步认识: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能阻挡病菌侵入;唾液具有杀菌作用……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得出结论:
1.皮肤和黏膜能阻拦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2.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3.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病菌,消除炎症。
4.唾液中有溶菌酶能杀死病菌。
学生观看动画,理解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学生讨论总结并交流:
1.皮肤和黏膜、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2.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病原体,其分泌物有杀菌作用,鼻毛和黏膜上的纤毛能阻挡和清除异物。
3.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了第二道防线。
学生思考回答:
1.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2.有道理。
唾液中有杀菌物质。
1.学生举手并统计人数。
2.略
3.没有。
说明得过之后人体有了免疫力。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该病毒就是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没有。
4.能。
5.不能,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
学生自我小结:
1.人体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2.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3.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4.不同。
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病原体,具有特异性。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人体的两种免疫异同点并做出总结。
学生阅读、总结后回答: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抗原物质或人体的损伤细胞、肿瘤细胞等,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免疫的主要功能有防御、自我稳定和监视。
3.免疫异常:
防御功能过强:
过敏、排斥反应。
自我稳定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监视功能弱:
肿瘤、癌症。
学生分析回答:
1.防御功能过强引起过敏反应。
2.这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斥、清除“非己”组织器官引起的。
3.这个人过去得过麻疹或接种过麻疹疫苗。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完成:
1.抗原。
因为疫苗是一种去除毒性的病原体,相当于抗原,会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2.特异性免疫,因为它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学生认真听讲进一步了解免疫的有关知识。
通过交流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解学生对于免疫的认知基础,通过不同说法的碰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进一步学习以解决问题的动机。
设计的这两个题组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图片时有一定的目的性,降低难度,起到“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观看视频动画,结合教师讲解点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动画,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神奇,进而学会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和教师总结点拨精讲,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和在进化上的意义,认识到这两道防线是人体一出生就具备的,通过遗传获得,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既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部分知识点非常多而抽象,“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
通过解析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和第二次侵入人体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攻克难点。
学生通过自我小结,树立知识内在联系,明确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并及时巩固记忆。
通过总结和网络链接,让学生丰富知识,完善知识,巩固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巩固,建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对于免疫类型的准确判断。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人体三道防线保护人体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和免疫异常带来的症状,初步掌握对人体免疫的类型、异常等的识别和判断。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应用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归纳总结
拓展应用
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盘点收获,并正确完成知识建构图,形成知识体系。
2.反思:
本节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3.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2)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为什么?
学生积极归纳、完成知识建构。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
略
此环节目的是为了集中全班同学的智慧建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终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达标测试
拓展提升
4分钟
A类:
1.在下列实例与免疫防线之间连线:
2.在下列实例与免疫防线之间连线。
3.张明注射了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病,但第二年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不恰当的解释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B.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C.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
D.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4.以下是人体与与免疫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其中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吞噬细胞B.落菌酶、吞噬细胞
C.抗体、淋巴细胞D.黏膜、杀菌物质
5.某人进行肾脏移植手术,医生说移植的器官较难成活,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人体排斥移植器官属于____免疫,移植的器官相当于____。
B类:
1.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为什么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病房里进行治疗?
说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被破坏了?
2.在我国,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从免疫学角度看,这属于什么免疫?
卡介苗和婴儿体内相应产生的物质分别称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1.
2.
3.D
4.C
5.特异性抗原
B类
1.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被破坏病原体容易侵入人体。
说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
2.属于特异性免疫。
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婴儿体内产生的物质是抗体。
此环节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学生通过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内化前面几个环节获得的知识。
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本节学习效果的检查,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检查对本节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度。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部分,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一个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防御疾病的机制,形成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采用“激趣—探究”教学法,采取观看动画、观察图片、分析材料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明确第一,第二防线各自的组成和防御的对象及特点。
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并明确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通过流行性腮腺炎侵入人体引发的免疫反应来突破特异性免疫这一难点。
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抗体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理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明确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对应关系,从而引出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分析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引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最后通过表格比较的方式从针对范围,是否专一,形成和防线组成等方面总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
教材分析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包括与生俱来的免疫力,后天获得的免疫力和计划免疫三部分内容。
这些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知识方面则涉及了人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内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了解计划免疫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评测练习
1.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
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
C.患过腮腺炎的人,对其他疾病也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D.对患腮腺炎的病人要及时治疗并隔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2.“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叙述或做法正确的是
A.吸毒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极度兴奋,可以少量使用毒品
B.感冒后,服用的药物价格越高,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有人吃鱼、虾会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抗体
3.2013年枣庄市成功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的复验,在创卫复验活动中,全市上下进行卫生大扫除,清洁环境,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卫生大扫除最主要的作用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A和C
4.今年春季多地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卫生部门要求幼儿园要做好课室和幼儿用具的消毒卫生工作,尽量减少病例传播。
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A.消灭病原体B.切断传播途径C.控制传染源D.保护易感人群
5.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症。
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刺激人体()
A.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B.产生抗体,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C.产生抗原,获得特异性免疫D.产生抗原,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6.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属于()
A.抗原和抗体B.抗体和抗原C.抗原和抗原D.抗体和抗体
7.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
A.能直接杀灭病原体B.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本身是抗体,能特异性吞噬抗原D.是一种抗生素,注射后能增强抵抗力
8.药物包装盒上的“OTC”表示的该药物属于()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口服药 D.注射药
9.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B.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会得此病
C.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D.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10.小明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
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11.卫生部规定每年12有5—6日及次年1月5—6日为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日”,要求4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这是因为儿童服用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
A.抗体B.抗原C.病原体D.杀菌物质
12.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此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B.皮肤黏膜的某些附属物阻挡和清除异物
C.某些人吃鱼、虾后引起过敏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
13.服用非处方药时,看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项目应包括()
①功能与主治②用法与用量③规格④生产日期与有效期⑤注意事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4.不小心被狗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的狂犬疫苗和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 保护易感者 B.抗原 控制传染源
C.抗体 保护易感者 D.抗体 控制传染源
15.以下是人体与免疫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其中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吞噬细胞B.溶菌酶、吞噬细胞
C.抗体、淋巴细胞D.黏
膜、杀菌物质
二、非选择题(每个1分,共20分)
16.(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以来,在上海等地区发生了由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已知H7N9禽流感主要传染途径为人与带病禽畜接触传播,商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有关专家建议普通人预防禽流感应做到: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3)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伤口,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等。
(1)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引起禽流感的 。
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H7N9型禽流感的禽类属于 。
(2)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建议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
(3)从传染病类型来看,H7N9型禽流感和普通流行性感冒一样,属于 传染病。
(4)如果成功研制H7N9型禽流感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
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 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其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 免疫。
17.(8分)2013年春,流感家族中的以为不速之客﹣H7N9不期而至,拨动着中国内地民众的神经.H7N8型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
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截止5月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物 人体 免疫 功能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