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体诗人唐国明我如此考古修复还原了红楼梦这道长城.docx
- 文档编号:778207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74KB
鹅毛体诗人唐国明我如此考古修复还原了红楼梦这道长城.docx
《鹅毛体诗人唐国明我如此考古修复还原了红楼梦这道长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鹅毛体诗人唐国明我如此考古修复还原了红楼梦这道长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鹅毛体诗人唐国明我如此考古修复还原了红楼梦这道长城
鹅毛体诗人唐国明我如此考古修复还原了“红楼梦”这道长城
————————————————————————————————作者:
————————————————————————————————日期:
鹅毛体诗人唐国明:
我如此考古修复还原了“红楼梦”这道长城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诗刊》《北京文学》《星星》及其他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近百万多字。
其中以反复阅读的方式在程高本后40回中考古发掘出藏着的曹雪芹原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原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13万字20回长篇小说《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先在《延安文学》发表片段,然后在民刊《浮玉》以《新编续八十回后红楼梦》之名全文发表,随后分别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以《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之名连载。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是续写《红楼梦》八十回后,任何对《红楼梦》的续写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是在120回程高本后40回中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藏着的曹雪芹原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做了个修补复原的工作,取名《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
作为作家与学者,作家与学者的真正使命就是不断地提升升华本民族以及世界的文化,或使一部又一部前人的伪文化经典不断被抛入时间历史的垃圾堆;或普及一部又一部前人真正伟大永恒的经典,不断让本民族乃至世界认识。
同时让一部又一部更伟大的新的经典不断的诞生。
这也许就是我考古复原修补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正冲动与勇气。
想想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除了诗词短章还有些完整外,其他重要的能称其为伟大的作品,总是有一些留下残缺的遗憾。
就如同历史留给我们的废墟一般。
面对此种情景,我们所做的只有不断“考古”寻真。
对于历史的器物,有的埋于地下,没被盗贼光顾的也许有完整之物。
而关于文字的,却只见残片断简,而不被埋于地下的,也被抛之民间,留下的也是断章残页,有时伪作充于其间,让我们这些后来者只有不断考证辨别。
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到弘扬,也只有低下头来,极其小心翼翼地修残补缺,使之“是真”的完整呈现于世,流芳万代。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城是历代人民用勤劳智慧与苦难血泪写成的、用砖石泥灰刻成的张开在大地上的《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用血泪写成经过后人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黄纸墨香里的长城。
我们所做的,就是应当倍加珍惜这些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无价遗产。
每次与人谈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修补复原问题,很多人总是说《红楼梦》八十回后应该有多种结果,而不需要有一个唯一的结果与答案,还拿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来作比喻。
我每次遇到这样的言论时,有时只有沉默。
但是反复多次以后,我总是感叹。
我觉得我们不能如此逃避真理。
《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也不是《红楼梦》,《红楼梦》本身就是完美无缺的长城,它们是两个独立的作品,两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不可能复制的两种表达方式。
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罗丹完成了的一个以罗丹的思维完成的伟大完整之作。
他需要那种断臂的形式来完美他的独特的艺术构思。
而《红楼梦》在它完整的状态下,遭遇到当时皇权的粉碎,而破坏毁灭了曹雪芹伟大的艺术构思完整性,甚至连我们如今不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叫曹雪芹。
在如此命运面前,完整的《红楼梦》才不得不以八十回《石头记》脂批的形式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以脂批的方式告诉读者后面是如何,告诉你此书是一百回,此书已被残缺了。
在我们如今发现的脂批《石头记》,都是残稿,东几回,西几十回,没有完整的八十回,由此可以窥见它在当时皇权机器的压力下流传的艰难。
在此,我们不应该批评程、高,我们应该向程、高致敬,是他们使《红楼梦》完整了。
虽然在八十回后按皇权的意思进行了“掺沙搅泥”,但怎样“掺沙搅泥”,也逃不过读者的眼睛。
因此,老说《红楼梦》残缺存在的形式用“断臂的维纳斯”比喻那是不沾边也是极其牛头不对马嘴的。
罗丹“断臂的维纳斯”是因为罗丹作者以“断臂”的形式创造了完整艺术上的奇迹与永恒。
而《红楼梦》在皇权下被恶意粉碎成了一百二十回,以破坏作者本人独特的文学艺术创造以伪形式呈现给世人。
幸亏有学人搜罗整理校对出了带脂批的八十回《石头记》,我们才得以知晓《红楼梦》原来的真相与真面目,才使我们有了考古式修补复原曹雪芹伟大艺术创造的使命。
每在灯下阅读《红楼梦》如在阅读长城,每想起长城又不由想起《红楼梦》。
长城从春秋战国以来,总是修了倒,倒了修;或是缺了补,补了缺。
一个朝代修补它,一个朝代荒废它。
直到旅游兴起,能开发的又开发了出来,没开发的仍让它如遗址一样荒废在荒山野岭上。
每看到夕阳残照下残缺的长城我不由得心痛万分。
就如面对《红楼梦》版本中的各种残缺的脂批《石头记》。
幸好,经过大批学者的校订,《红楼梦》前八十回终于有了它的真容,而八十回后,经过我几十年的努力,也呈现了它的真容。
可以说曹雪芹筑造的万里长城百回《红楼梦》终于在两百年后耸立在世人面前。
也许有的读者会疑问我为什么要把长城与《石头记》联系起来,是不是太牵强附会了。
我想大家都知道《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红楼梦》与长城一样,同样是我们几千年社会文化智慧与血泪的结晶,《红楼梦》如长城一样也在向我们呈现着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道理。
《红楼梦》并不是有些理解不全面的人认为的那样,它并不是一本叫人消极的书,反而是一部警示人不要忘记自我,要时刻在居安思危中奋发向上的书。
更不是要预示什么兴衰,而是希望我们能逃离兴衰这个规律,永远在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中兴平下去。
至于《红楼梦》真正是什么样子,除了把它比作长城外,还可以打个恰当又不恰当的比方,可以说如今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就如同以前存下的北京故宫,虽然基本完整,但也是后来修残补缺式的汇校,才有了如今存下的规模。
后四十回如同被毁掉又在遗址上重建起来的圆明园。
即使是完全在废墟上重建,但还是留下了许多原来的残基乱石,重修起来,虽是只隔曹雪芹死去三十年程伟元与高鹗作出的假古董,但有残基乱石把关,也不失其韵致,不仔细花多年功夫,也难以辨其真假面目。
我是怀了于其作假,不如废去重建的,复原出烧毁后的废墟框架来,尽量以考古者编码的方式重用原本的残砖剩木恢复原貌原样的摆放在斯地斯处。
这样,我所做的,不是去复制仿写曹雪芹的文笔,也不是去续写《红楼梦》,更不是去恶意的复原修补《红楼梦》,而应该说我是在保护《红楼梦》。
在为传播本来的《红楼梦》扒去泥土,清理泥沙,让被掩埋在历史尘埃里的《红楼梦》以本来原生的面目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如果对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去进行复制或续写,人为恶意的复原修补,那是很可笑的。
伟大作品的文句气质与天才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力所能及的原生态的为呈现出它本来就存在的面目的原则上,实行近似考古挖掘方式,进行碎片式的复原出原来它本该具有的面貌,奉献给世世代代的读者而已。
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梦想与愿望考古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生态的二十回,我十多年甚至可以说几十年在做这件事情,只是想尽其之力,使《红楼梦》由残缺更为逼真完美的流传、呈现在世代读者面前。
同时更可以说,曹雪芹修筑了这道文化长城,却被当时皇权文化政治损毁了,而脂砚斋们为了这座面临毁灭的长城在脂批中不断道说着《红楼梦》创作的真相与八十回后的意图与本来面目。
也是出于皇家的需要,高鹗程伟元编出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重构了这座《红楼梦》长城,而把曹雪芹原一百回《红楼梦》掩藏在一百二十回的长城城砖中。
后人又似发现一般,这儿发现几回,那儿发现几十回脂批《石头记》。
最全的脂批《石头记》庚辰本,也只七十八回,缺六十四回至六十七回。
六十四回是在其他本里找到了,六十七回虽然在其他本中找到,但久读之确实是人家在残片中填补而成的。
发现的这些脂批本《石头记》,再经人整理校对,终于有了前八十回或说七十九回的真面目。
这八十回的出现是不亚于近人对一些自然完整的长城遗址的发现。
直到我从程高本后四十回发现曹雪芹原笔,搬出曹雪芹的城砖,移去程伟元与高鹗增添的石头砖瓦,用万年灰重新修补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同时用各种版本,度曹雪芹真意真韵也修补复原好了第六十七回,又重生校订了前八十回,而完美恢复了曹雪芹百回《红楼梦》。
可以说,我已经把《红楼梦》这座曹雪芹建筑的长城修复了。
至于怎么修复的,在这里还得跟读者交代一番。
自从程伟元与高鹗整理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可以说《红楼梦》已进入了汇校的时代,到俞平伯前后一批学人对一百二十回本提出质疑,加之《红楼梦》脂批各种残稿本的出现,先有俞平伯汇校的前八十回加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断修订普及至今,后有周汝昌《红楼梦》前八十回汇校本与郑庆山《脂本汇校石头记》的出版,同时刘心武与周汝昌根据脂批对《红楼梦》八十回后内容的考证猜测的流传,可以说使《红楼梦》已空前进入了修残补缺,复原整理的成熟时期。
在俞平伯以前,多年来流传开来的是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程伟元在程甲本《红楼梦序》中说: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祗八十卷,殊非全本。
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祗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
……岂无全璧?
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
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见其前后起伏,……然漶漫不可收拾。
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从这段话中,我们该得知,在程高本之前,曹雪芹的原作定名叫《石头记》,只有八十回流传于世。
可根据近人发现带脂批的《石头记》各稿本为证,我们可以说脂批《石头记》就是脂批《石头记》,《红楼梦》就是《红楼梦》。
脂批《石头记》是曹公八十回原作,而《红楼梦》是程高将修补改过的八十回《石头记》加日后在民间收集搜罗到的残页缺文修补而成的后四十回合并的一百二十回之作。
又程伟元、高鹗在程乙本《红楼梦引言》中说:
“……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
……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
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繕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
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
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
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
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我们对这些话是用怀疑的态度来看的,但作为他们那个时代的文人,是未必说多少谎的,不应太过于怀疑,除了说《红楼梦》的回目与脂批不相同,这也怪不得他们,也许他们搜罗到的就是那些残章断页。
那些残章断页毕竟流失民间很久了,修补起来总该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下讲究点艺术加工,更何况他们把《红楼梦》作者署名是曹雪芹,并没有借此显才扬名之意,而且俞平伯晚年也很后悔腰斩“红楼”:
分开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
可见后四十回是隐含了曹雪芹的真文字真意蕴真情意的,而我却以此作了一个复原曹雪芹真文字真意蕴真情意的实验,尝试着把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自己多年阅读出的体会到的具有曹雪芹原色的文笔以考古的方式挑出来,再经过复原式的修补,冒着胆子尝试做了个命名为“续写《红楼梦》大结局——第八十一回《林黛玉焚稿潇湘馆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的2万7千多字的还原曹公文笔的作品。
没想到2011年大型文学双月刊《延安文学》第二期头条发表了这篇具有曹雪芹语言风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中篇小说,《西安晚报》于2011年3月3日第13版用题为:
“《延安文学》重磅推出草根版《红楼梦》大结局”作了独家报道,接着《成都商报》也在2011年3月14日发布了这条消息。
并在网上引起了一些反响。
随着我的一些修补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心得随笔在一些学术刊物上的发表,我觉得我是应该倾尽全力拿出我这个在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文学作品上考古出曹公原文复原修补出的二十回的作品了。
若说起我想“修补复原”的缘起,我十多岁开始读《红楼梦》,每读到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叫添上一个丫头捧梅与宝琴大红大紫地站在藕香榭东门外的山坡雪地上,我就想这应是为日后让出家的惜春于青灯之下、低眉展卷自画的大观园画幅,看画中过去千紫万红,抬头望望栊翠庵的窗外,已是残月荒草作铺垫的。
每读到八十回迎春出嫁,就感到繁华渐去,大观园中的女子开始离散,青春的盛宴不再。
总以为要写最多还写到黛玉宝玉的爱情悲剧,就该以一个总结的方式结束了。
正好应了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所说的: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恰好在秦可卿死后,从贾元春省亲算来,到《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开桃花诗社,刚好是《红楼梦》写的第三个春天的开始。
从时间上讲,过完这个春天的一年,到第二年从元宵节后,就该为《红楼梦》终局了。
这样才应了《红楼梦》第一回那句从僧人口中说出的“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的话。
在这两句话后的甲戌本脂批侧批中:
前一句是“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后一句是“伏后文。
”从这些话来看,这不是凭空想象,这是事实。
为何我如此以为,因为《红楼梦》通篇读去,《红楼梦》就是写青春少女最纯净最美丽的原生态诗意生活的,作者借对这种最纯净最美丽的青春原生态诗意生活的追忆与怀念,去彰显所处的那个时代与自己所产生的思想哲学与人生观。
随着青春的结束,那次庞大的青春宴会也该散场,归天的归天,回乡的回乡了;入俗的入俗,出世的出世了。
对于四大家族烟消的烟消,火灭的火灭了。
另外,我越读《红楼梦》,觉得《红楼梦》至所以受这么多人的喜欢,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论,并不是它道出了什么“兴衰”的问题,作者的本意更着重表达了“宝玉式”人生的一种“诗意情怀”,以及这种“诗意情怀”人生的幻灭。
更告诉了我们“诗意情怀”是一种什么生活,需要什么作为前提与支撑。
一旦背后支撑这种“诗意情怀”人生存在的框架已经失去,“诗意情怀”的人生就会破灭,而怀了这种“情怀”诗意的人最终只能退出现实这个残忍的舞台。
程高整理修订添补《红楼梦》时曹雪芹才死去三十年,读没读到曹雪芹后面写的稿子他们已在程甲(乙)本序言中道明,至于《红楼梦》八十回后原本,在《石头记》脂本批语中——第二十回庚辰眉批云: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
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第二十五回庚辰眉批云:
叹不能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第二十六回庚辰眉批云:
“狱神庙”回有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
第二十七回庚辰眉批云:
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从这些话语中,就可得知,就在曹雪芹完稿,脂批之时当时的批书者就有很多回遗失没读到了,到程高时期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们是不可能全读到的,他们只能在发现的那些残页断章中去修补,也就当然不可能完全按脂批意指去补上。
我下此结论,是因为程高本后四十回很多地方是迎合了“脂意”的。
据周汝昌的考证,他发现清道光年间俄国汉学家在他所购的程高本上题明:
“宫廷印刷”。
这就证明程高本属皇家殿印本,可见程高本是“脂意”与皇家“旨意”交织的产物。
所以把《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残缺比作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一点也不妥的。
应该说《红楼梦》是华夏至今保存不完整的“长城”,我们《石头记》脂批里多次提到“百回大文仅此一见”,明确地告诉你《红楼梦》是百回大文。
这个脂批作者,在作脂批时就得知了更可以说是面对着了《红楼梦》八十回后被粉碎的命运。
也如电视剧《曹雪芹》里推测的,皇帝对《红楼梦》的结局不满意,几次要求曹雪芹修改的那样。
直到曹雪芹死后,一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印刷流传,也开始广为被世人接受,后来的续书也不知有多少,多没被读者接受,唯独接受程高本后四十回,这样更可证明程高本后四十回是含了曹雪芹二十回原笔与原意的。
为了面世,程高聪明地进行了粉碎与增添。
因为那时候不是现在,皇帝不满意,一句话下来就是掉脑袋的事,何况有周汝昌先生考证过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可是皇家殿印,意即是皇帝要看的书。
程、高能不小心吗?
至于这些,红学家们也各有猜想奇说。
以我个人的读者之心作者之心想来,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曹雪芹,几乎在死前十多年都在增删修饰,他前面八十回到现在都能找到存下来的各种残本,在程高时期未必后面的会没有存下一些来,若说程高本后四十回是完全的续作,想来这是不太可能的。
若说曹雪芹没有完成《红楼梦》原作,那更是冤枉。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就有这样的话: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从这话中就明确告诉我们《红楼梦》是完成了的,若说程高本后四十回全是另作的,那么八十回后面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呢?
我有时想,难道伟大的作家总是见好就收的?
曹雪芹在倾力对《红楼梦》进行增删修饰的过程里,或许一是因当时外界一些难以诉说的其他因素赋予的无形压力,二是从文学艺术本身完美性出发,从整部书出发,思之反复,他有可能觉得后面已无必要,以留白之法,似太极图一般,用阴阳鱼之结构,使读者读八十回就可得知后面的离散。
但从八十回通篇读去,从写众青春女子的聚合写到晴雯之死、迎春出嫁的离散开始,后面的离散之果,皆能从这八十回的判词脂批中可想象可猜知。
从发现的诸《石头记》脂批抄本看,都未超过八十回。
也许作者在悲叹诸芳“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之时,出于不再忍心让自己与世人见到他们“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下场,或许觉得到八十回整部作品的悲凉之雾已经散发,从整部书出发,还要多写下去,即使文笔再好,也该写至宝黛悲剧后,就得总结式的收场了,再写下去也是无趣的了。
也许曹公出于这些考虑,故一气废掉后面也未可知。
但这只不过是猜想,事实怎样,我们无从得知。
《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只能从脂批中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在蒙藏本第二回脂批中有:
“以百回之大文……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而一丝不乱,非聚龙象力者,其孰能哉?
”的话;在庚辰本第二十五回脂本眉批中有:
“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
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
”的话;在庚辰本第四十回回前脂批中有:
“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馀。
”的话;从这些脂批中可见曹公《红楼梦》原本只有百回文字。
但有一批红学学者认为是一百零八回左右,理由是古人习惯以“九”为数,在《红楼梦》前五十四回是写“盛”,后五十四回是写“衰”。
由这般推去,我说是一百回更有理由,因为《红楼梦》通篇是以写诸芳聚散之事来彰显盛衰的,况且《红楼梦》整体是围绕“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意旨来进行的,在一至五十回已经完成了诸芳在大观园千紫万红、百花齐放的聚集,从五十一回以“袭人出园回家探母,晴雯得病作引”地开始为诸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地从“聚”向“散”开始伏笔。
而最大的理由是几乎有很多学者与读者公认《红楼梦》的写作方法来自于《金瓶梅》,《金瓶梅》也只有一百回。
我是先读了《红楼梦》再去看《金瓶梅》的,看后不得不承认曹雪芹的老师是写《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
老觉得曹雪芹先生是读了《金瓶梅》之后,他想到的是,世界有一个西门庆,就应该有一个贾宝玉。
有西门庆与潘金莲一干凡夫俗子,就该有贾宝玉与林黛玉一干来自太虚幻境中的天外神仙。
有西门庆与潘金莲一干好那个酒色财气的人,也就有贾宝玉与林黛玉一干都喜诗情画意的姐妹。
这大概也许是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动机。
另外《红楼梦》脂批中有三条脂批——甲戌本第一十三回脂批中眉批云:
“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
”甲戌本第二十八回脂批中有眉批云:
“此段与《金瓶梅》内西门庆、应伯爵在李桂姐家饮酒一回对看,未知孰家生动活泼?
”庚辰本第六十六回脂批中双行夹批云:
“奇极之文!
趣极之文!
《金瓶梅》中有云:
“‘把忘八的脸打绿了’,已奇之至,此云‘剩忘八’,岂不更奇!
”以此看,《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师”就更毫无疑问了。
据此,我认定:
《红楼梦》应是根据一百回《金瓶梅》为样,也是一百回。
再者,在《红楼梦》庚辰本第二十四回脂批眉批里有:
“这一节对《水浒》杨志卖大刀遇没毛大虫一回看,觉好看多矣。
”在甲戌本第二十六回脂批侧批有:
“《水浒》文法用的恰,当是芸哥眼中也。
”的话,所以说曹雪芹也是受过《水浒传》影响的。
据专家考证《水浒传》的版本以《水浒传》文字的繁缛、简略而论,则区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
以《水浒传》的回数区分,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多种类型。
而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
现存的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刊本等都属于一百回本的行列。
作为曹雪芹这么一个文化修养深厚的人,选看的也应是百回本。
所以这个给《红楼梦》是一百回更加增加了证据。
若再增加证据,百回《西游记》更是更好的证据了,单不说贾宝玉这个“绛花洞主”的灵感源泉来源于孙悟空这个“水帘洞主”,甲戌本第三回眉批里有:
“奇奇怪怪一至于此。
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
非袭《西游》中一味无稽、至不能处便用观世音可比。
”蒙府本第八回侧批里有:
“又一转换。
若无此则必有宝玉之穷究,宝钗之重复,加长无味。
此等文章是《西游记》的请观世音菩萨,菩萨一到,无不扫地完结者。
”甲戌庚辰第十三回眉批:
“若明指一州名,似若《西游》之套,故曰至中之地,不待言可知是光天化日仁风德雨之下矣。
不云国名更妙,可知是尧街舜巷衣冠礼义之乡矣。
直与第一回呼应相接。
”所以说,越究下去,《红楼梦》是“百回大文”是符合实际的。
思前想后,有时觉得这不过是各自寻找根据有点安慰自己而已,其实创作的事有时是不入陈套的,虽如此说,但《红楼梦》其“神”与“意”受《西游记》影响较大,其结构与语言又受《金瓶梅》影响较大,《西游记》与《金瓶梅》都是一百回,加之脂批多处提到“百回大文”,何况目前发现的清朝小说也都最多的回数也只一百零八回。
百回文本普遍。
可以肯定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就是一百回。
我个人觉得,虽说回目多少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以“脂意”为参照,灵活地使复原修补的文笔及真意蕴要与原作者匹配。
创作意图与方式要与前八十回“同是”。
才是复原修补《红楼梦》的意义所在。
更有一些红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按照脂批的意思续写了《红楼梦》八十回后。
有的回目是及其贴近脂批之意的,至于所续的文笔与内容细节那是要让时间与读者的眼睛去检验。
我不敢乱讲,而万一要讲我个人的看法,不讲别的,光从内容细节上来讲,要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内容细节是他们续写的那样,那么曹雪芹自己丢掉了后面的只留前面的,那无疑是十分明智与伟大的。
那些续红之作就会恰恰成为曹公要以各种因素废弃后面文字的明证。
像曹公这样的大家主要是以写青春女子们的风流云散而彰显世事。
就像海明威的小说,只露冰山一角的。
八十回后面的文字也应该如此,如大海般在平静中去显示出那份曹公须表达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绝世出尘的伤感。
这是我假如前八十回与一些红学家的续作合为一体的看法。
既然这样,我为何还要复原修补呢?
是因我与《红楼梦》相处越久,读程高本后四十回越多,越明白它被大众所接受的原因,越来越明白这后四十回证明了曹雪芹没有废弃八十回后完成的内容,越觉得有找回八十回后真文字的需要。
更明白这里隐藏了一个曹公式的文本,越有把握地肯定高鹗与程伟元是真搜罗到了曹雪芹写的八十回后《红楼梦》除脂批中说过丢失的那一大部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时看到不少曹雪芹写的文字跳脱出来。
并且程高本后四十回的意指我觉得大体合曹雪芹与脂批的意思,他们无疑读过脂批,虽然回目不太与脂批说的相合,只是可能在残章断页处续补得太长,参沙子参得太多,使很多文字与内容有失曹公原味,所以也就拉开了与曹雪芹前八十回的距离,并且在宝黛悲剧的处理上不是完全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鹅毛 诗人 唐国明 如此 考古 修复 还原 红楼梦 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