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776563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98.12KB
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方案.docx
《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方案
国家高速公路网G85重庆至昆明高速公路
嵩明(小铺)~昆明高速公路
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技术方案
中国交建云南嵩昆高速公路项目一公局分部第7标段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国家高速公路网G85重庆至昆明高速公路
嵩明(小铺)~昆明高速公路
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国交建云南嵩昆高速公路项目一公局分部第7标段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嵩明(小铺)~昆明高速公路7标段K46+300~K52+476.35全长6.17km,路基土石方挖方总量129.3万方、填方总量85.6万方。
(主线挖方总量80.5万方、填方总量58.2万方,经开立交挖方总量48.8万方、填方总量27.4万方);共设大桥2296.48m(单幅)/4座;涵洞11道,通道8道,圆管涵9道;互通式立交1座;设置分离式隧道左洞905m(单幅)/1座,分离式隧道右洞945m(单幅)/1座。
施工图设计:
埋入式边沟盖板、盖板基座,中央分隔带排水纵向矩形预制盖板,路缘石,隧道边沟、电缆沟盖板为预制构件。
本标段的路堤人字格护坡,C20砼空心砖预制块厚20cm,宽20cm,长40cm,C20砼拦水块宽6cm,高26cm,预制长度1m;埋入式边沟盖板分为Ⅰ、Ⅱ型两种边沟,Ⅰ型边沟用于覆土边沟路段,Ⅱ型用于集水井处。
中央分隔带纵向排水沟采用C30砼,盖板顶部直径为4cm的排水孔。
隧道有1号盖板、1’号盖板和2号盖板,混凝土等级为C35混凝土。
路缘石尺寸为50x20x18,具体尺寸参照相关图纸。
表1:
防护及排水主要预制方量统计表
序号
位置
单位
防护工程
排水工程
路面工程
隧道工程
人字格护坡
边沟盖板
路缘石
盖板
填方边坡(拦水块C20)
填方边坡(空心砖C20)
埋入式边沟盖板(C20)
纵向矩形水沟盖板(C30)
(C25)
(C35)
1
主线
m3
255.91
193.02
385.94
166.22
216.35
414.4
2
经开立交互通
m3
158.46
128.33
432.1
46.71
3
总计
m3
414.37
321.35
818.04
212.93
216.35
414.4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2.1编制依据
Ø参照《嵩昆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内容;
Ø嵩昆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Ø《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Ø《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2015);
Ø《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要求;
Ø《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Ø嵩昆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项目管理办法》;
Ø《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
Ø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公路工程工法汇编》(2012);
Ø依据招标文件、合同文件要求的内容;
Ø依据我单位从事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和以往施工的相关案例等;
Ø施工现场勘察。
2.2编制原则
Ø临时工程设置,以满足快速施工为主,力求整洁、有序,减少土地占用,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整个施工过程贯穿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
Ø符合性原则。
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
Ø确保实现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
Ø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
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Ø符合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包括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
Ø计划进度安排符合业主工期要求,合理安排各分部工程的施工工序,做好各工序的衔接,统筹兼顾,均衡生产。
三、场地选址及场地布置
3.1场地选址
为保证小型预制场顺利开展工作,保证施工进度要求我项目将小型预制场厂址选在一公局路面标项目部道旁,进场道路利用路面标项目部已硬化道路,新建道路采用20cm厚C20砼进行硬化。
场内道路宽敞,方便机具行驶。
紧邻我标段钢筋加工厂及搅拌站,面积约2400㎡(长约50m,宽约50m),主要为本标段的小型预制件生产制作服务,包括小型预制件生产和临时堆放。
3.2临时用电、用水
场地建设期间可以使用路面标项目部用电,可直接利用,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现场情况配置发电机。
场地内有蓄水池,水源丰富,可直接接入。
3.3场内布置
场地内道路硬化采用碎石土换填,再采用20cm的C20混凝土硬化;设三个料仓,每个料仓10m*7m,高1m,可存放70m³砂石料,料仓采用20cm的C20混凝土硬化处理;按不同种类、规格、型号堆放原材,各种原材之间设置砖砌格栏,设立识别标志;构件生产加工区布置于搅拌机出料口,面积约130平米,采用20cm的C20混凝土硬化处理;养护区采用碎石土处理,再采用20cm的C20混凝土硬化,面积约600平米,土工布覆盖洒水对构件进行养护;存放区面积约250平米;蓄水池布设于搅拌机旁,兼顾养护区用水;
3.4区域设置
预制场分原材料区、生产加工区、养护区、成品区以及办公区等。
作业人员入住场内现有一间活动板房,因生活区在钢筋加工场,预制场内不另设生活区;场地布置详见小型预制构件场地布置图如下:
图1:
小型预制构件场地布置图
3.5排水设施
场内排水采用砖砌排水沟排水,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1.5%,场地四周设置砖砌排水沟,并用M7.5砂浆抹面,在场地外侧将流水引至地方现有沟渠。
预制场外边坡采用喷草进行防护,并设置警示牌。
四、施工计划
4.1施工进度计划
考虑场地存放限制,先生产预制边沟盖板,再按人字格、隧道边沟、路缘石顺序序生产,计划120天完成本标段的小型预制构件的生产。
具体施工时间计划为2015年12月25日-2016年4月20日.
4.2材料计划
水泥采用袋装P.O42.5,已备合格水泥50t;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粗集料:
采用5-25mm级配碎石,碎石经取样试验合格。
已进场100m3。
细集料:
采用中粗砂,经检验合格,已进场100m3。
拌和用水:
蓄水池。
钢筋:
所有进场钢筋均取样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3机具、设备计划
机械配置以现场施工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并提前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做好机械使用计划,统筹安排。
机械设备配置需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安排进行补充,确保施工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计量设备一般采用磅秤或电子计量设备。
水计量可采用流量计、时间继电器控制的流量计或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
上料设备有双轮手推车、铲车、装载机等,以及配套的其它设备。
现场试验器具,如坍落度测试设备、试模等。
表2: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运输汽车
10吨
台
1
2
砼搅拌机
JZC-350
台
1
3
插入式振动器
ZN50
台
5
4
振动台
ZN50
台
4
5
装载机
ZL30
辆
1
6
人力推车
/
台
1
7
叉车
/
辆
2
8
高强度塑料模具
厂家定做
个
400
9
发电机
200Kw
台
1
10
钢筋切断机
/
台
1
11
钢筋弯曲机
/
台
1
12
交流电焊机
/
台
2
13
机械台秤
TGT-500
台
1
14
钢尺
50m
把
1
15
砼试模
150×150×150
组
2
16
砂浆试模
7.07×7.07×7.07
组
3
17
坍落筒
套
1
五、施工工艺技术
图2:
小型构件预制施工工艺流程图
5.1施工准备
采用机械、人工平整场地,然后用C20砼将预制场地硬化(场地布置见小型构件预制场地平面布置图),留出横坡和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进行临时小型预制块预制场地建设。
所有预制构件混凝土均采用场拌混凝土,拌合设备集中按生产计划拌和,养护区采用喷淋养护系统结合土工布覆盖对构件进行养护。
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工艺进行施工,对砼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外加剂的用量、振动时间、养生条件、脱模时间等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构件的质量。
所有预制件混凝土均采用搅拌机自拌混凝土,采用人工上料,带计量投料设备的拌和机集中拌和砼,砼采取人工装料入模。
构件脱模前采用洒水进行养生,成品养护区采用人工洒水结合土工布覆盖对构件进行养护。
5.2钢筋加工
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施工图纸加工出钢筋骨架,要求钢筋加工尺寸准确。
钢筋骨架的绑扎要按设计图和施工标准要求进行加工与安装,钢筋加工偏差值不得大于10mm,弯钩制作直径不得小于2.5d,平直部分长度不得小于3d。
钢筋绑扎牢固,不得有漏绑及松动现象。
双层钢筋网之间要设钢筋确保钢筋网不变形并保证保护层合格,钢筋存放与生产区邻近。
储存时用方木进行支垫,入模前必须清理钢筋上的浮锈及油渍,其保护层偏差值不得大于5mm。
5.3模具
模具采用高强度塑料模板,应选用优质脱模剂,保证混凝土外观。
在周转间隙应有覆盖措施,防止雨淋、被污染。
模具使用前应提前1小时彻底清洗干净,并均匀涂抹色泽纯净、隔离效果好的脱模剂,脱模剂不得采用影响混凝土表面色泽的废机油。
按各种不同的规格和外形单独定做。
模具应有一定的抗高温变形和抗低温破坏的能力。
在使用前应对所有的模具进行尺寸、表面光洁度、完好程度进行全面的检验,按照评定标准要求,不合格的模具不得用于构件预制。
每次拆模后要清理干净并刷油保养,以备下一周期使用,用小刀清理模具上残余的混凝土块,然后用清水将模具冲洗干净,晾干后在混凝土接触面涂刷脱模剂,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上或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
涂刷时应均匀、全面,不留死角。
定期校整模板,防止模板变形影响构件质量。
5.4混凝土拌合、浇筑
混凝土拌合采用人工上料,混凝土上料时加强原材料的计量,计量按照重量法计量,根据项目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设计,在醒目位置悬挂配合比标识牌,拌制时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重量,保证每盘砼料的质量。
振动台电机功率宜介于1.1KW-1.5KW。
振动台面积不宜过大,以防振动力在边角处衰减,振动台高度以人工操作方便为宜。
混凝土入模完成后,移送至振动台振动,将模具内的砼振动均匀,振动时间为2-3min,直至砼中的气泡完全散尽,混凝土停止下沉,表面出现平坦、泛浆为止。
5.4.1上料时应注意不得与搅拌设备发生接触,斗内堆料不得过高,避免损坏设备和破坏其平衡状态。
拌制混凝土前应按照经试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结合砂石材料的实际含水量设定供料参数和搅拌加水量。
5.4.2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根据水泥的品种和初凝时间确定,拌制过程中先干拌15s,待混合料均匀后再注水湿拌,湿拌时间一般不少于45s,不大于120s。
5.4.3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前应现场测定其坍落度,将现场坍落度与试验坍落度相比较,调整拌合物的水灰比。
5.4.4装料应一次填足,不得出现断续添加现象,以避免后添加部分混凝土振动时间不足出现气泡,装料的高度以模具顶沿下3~5mm为宜。
5.4.5混凝土分两次振实,先振动20~30S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排除干净使混凝土内骨架混合均匀,约40~60S后再振动10~20S消除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气泡及缝隙,使之完全密实。
5.4.6混凝土完成第一次振实后应及时将装料过多或过少的部分铲除或添满,确保构件尺寸一致。
同时应将影响制品外观的碎石剔除。
5.4.7制品振实后将制品抬至托板上,用叉车移运至养护区进行养护,人工抬动制品和叉车移运制品时应保证产品的水平,抬制品时必须确保产品的各个边受力平衡,如发生猛然倾动必须再放到振动台上振动5~10s。
5.4.8产品摆放在养护区时必须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浆液与模具顶沿平行,确保制品的规格尺寸的均匀,产品加工过程中应同时制作试块。
5.4.9原材料计量保证措施
5.5压光及养生
5.5.1产品放置约2h后进行表面压光,压光应轻搓轻压,避免损伤混凝土内部的结构和密实状态。
压光时应将模具顶沿的浮浆清理干净,避免脱模过程中因浮浆脱落影响构件外观。
5.5.2压光之后尽快对产品进行养生,洒水养生以水雾为最佳,可以同时达到养生、加快混凝土水化的作用,还能避免混凝土表面因养生洒水损坏。
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禁止使用草袋类见水易脱色的材料覆盖预制件,以防污染构件外观。
对覆盖物表面定时进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以混凝土表面潮湿为度。
可以同时达到养生、加快混凝土水化的作用,还能避免混凝土表面因养生洒水损坏。
5.5.3养生期间,在砼强度达到要求以前,不得使其承受荷载,拆模以前模板均应连续保持湿润。
5.5.4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洒水养生。
5.6脱模
5.6.1脱模采用特制的脱模架嵌套在制品的模具外侧,通过人工轻轻振动使制品脱离模具。
5.6.2脱模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制品的边、角,影响制品的外观。
5.6.3制品脱模时和脱模后都不得拖行或者强行振动。
5.6.4对非标准构件或第一次生产的标准构件,应建立首件检查制度。
首件构件脱模后,应由技术质量部对该构件进行全面的外观与尺寸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5.6.5制品脱模后制品蒸发面加大,应时刻注意加强养护,增加养护次数和养护用水量。
5.7冬季施工及成品养护
5.7.1在晚上和雨雪天气对砂、石料场用塑料布覆盖,使雨雪不进入料堆,确保骨料中不积水、不带有冰雪和冻块。
5.7.2拌和物搅拌合成后所需温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首先考虑对拌和用水加热,仍不能满足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
水泥只保温,不得加热。
5.7.3拟采用对拌和用水加热的方法,即制做大水箱、砌灶台,对施工用水用煤火进行加热,水温控制在40~60℃之间,最高不超过80℃。
遇晚上极低气温时,煤火、电热器综合加热。
5.7.4拌和站加热水箱采用5mm厚钢板卷制而成,容积为6m³,储水量确保两小时施工用水要求。
水箱采用外面覆盖保温,确保温度能迅速达到50℃左右。
5.7.5投料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投骨料、加热水、搅拌,再加水泥搅拌,搅拌时间比常温延长50%,使水泥颗粒充分分散并和骨料充分包裹。
注意水泥不与80℃以上的水接触,防止发生假凝现象。
5.7.6试验室定期观测拌和用水加热温度、混凝土出料及入模温度。
若入模温度达不到要求,后台调整水温,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5.7.7取现场养生试块,掌握混凝土强度增长状态。
5.7.8混凝土浇注完后原则上不进行洒水养生,仅采用覆盖蓄热保温养生,把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的热量蓄保起来,以减少混凝土面热量的失散,使之在适宜的温度下硬化达到一定的强度。
5.7.9蓄热覆盖养护温度不低于10℃,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养生过程中早晚安排人员测量养护温度并作好记录。
5.8夏季施工及成品养护
炎热夏季浇筑混凝土,易加速水化反应,对混凝土拌制、振捣都有不利的一面。
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限制夏季混凝土出料温度不得大于30℃,规定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0℃,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5.8.1控制夏季混凝土最佳浇筑时间
严格规定夏季箱梁预制浇筑时间,放在每天早晨6点前和下午5点钟以后,以此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5.8.2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夏季施工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机会比较多,常见的有温度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
a.从提高混凝土内在质量着手。
择优定点采购。
同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改善砂石级配,尽量控制好坍落度、单位用水量、水灰比。
b.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严格控制按试配砂、石级配投料生产,做到振捣工艺技术合理。
保证混凝土质地密实,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增强对裂缝开展的抵抗能力。
c.从改善温度条件入手。
尽量采用温度低的混凝土和水化热低的水泥,再者多向骨料堆洒水,进行蒸发冷却骨料,以降低混凝土搅拌温度。
5.8.3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
浇筑后立即用土工布覆盖适时洒水养护,避免曝晒,建立专人养护。
混凝土养生做到前7天坚持洒水保持湿润,经常连续养护;并坚持按时段经常养护;后14天内做到间断养生的三段养护法。
使结构逐渐干燥,这样可以利用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对温度及干缩应力起到"卸荷"作用,避免裂缝的发生。
5.9成品
5.9.1脱模后应先将成品分区堆放,并且起到指导各个规格的产品的加工量的作用。
5.9.2成品在搬运转场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损坏制品的边、角,影响制品的外观。
5.9.3堆放应按照各种构件的不同形式确定堆放方式,做到既不破坏构件又能尽可能的有效利用场地。
板类构件一般应采用叠层平放。
5.10小型预制构件存放及转运
5.10.1对预制件存放场地进行平整、硬化处理。
5.10.2预制件养生期满后,预制件按型号、种类分开码垛。
其中边沟盖板堆放不宜超过5层。
5.10.3为方便运输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碰损,在最下层预制构件下方衬垫木板。
5.10.4码放时每块预制件之间的接触面用棉毡或特制塑料泡沫隔离,以防磨损或碰损掉角。
5.10.5码垛整齐后,应用打包带打包成型,便于装车、运输。
5.10.6混凝土强度达到验标要求强度后方可吊装运输到现场,吊装时设专人指挥,严禁防止构件吊装和运输过程中碰坏破损。
5.10.7运输
小型预制构件采用运输车集中运输至现场施工,预制块在搬运的过程中应轻拿轻放,运输车行车速度不得大于20km/h,防止出现棱角损伤及断裂现象,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破损预制构件现场不得使用。
5.11次品处理
5.11.1次品分为两级,一级为轻微缺陷,二级为严重缺陷。
5.11.2构件脱模后应对每个构件的外观进行目测,观察表面有无缺陷。
凡属表面性缺陷如蜂窝、麻面、硬伤、掉角、露筋等应取得监理工程师认可后,由生产班组进行缺陷修复,有轻微缺陷的制品应限制使用量和使用比例。
5.11.3有严重缺陷的次品称之为废品,废品应在成品移运至成品区的同时移运至废品区集中堆放,或者作为场地建设的材料。
六、质量保证措施
6.1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科学组织,抓好协调。
加强施工计划的科学性,运用统筹法、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等新技术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选择最优施工方案,做到点线明确、轻重分明,并在施工中积极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力争在每个工序开始前把干扰减少到最低程度。
应用配套的机械化生产线,充分发挥机械作用。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时下达施工技术交底,使各施工队及工班按具体的施工计划进行操作。
对工程的重点、难点和控制工期的工序,应用网络技术,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线路。
对施工重点优先安排,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分项分部工程按期完成。
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展多工序同步施工、平行作业,控制作业循环时间,合理安排作业层次,利用大好季节加快施工进度。
抓好旱季施工。
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业主组织开展的劳动竞赛评比活动,发扬“能攻善战、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通过思想教育及合理的奖罚措施手段,振奋职工精神,不断掀起施工高潮,加快施工进度,把施工的黄金季节充分利用起来,争取在雨季来临前完成工程施工。
6.2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半成品),都是构成工程的实体。
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
必须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
6.2.1水泥、钢材及其它成品半成品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做材质试验,水泥应在有效期内用完。
6.2.2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经监理认可后方可进料。
6.2.3现场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清理出现场。
6.3原材料的计量保证措施
6.3.1砂、石计量:
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
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6.3.2水泥计量:
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
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6.3.2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
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
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桶计量。
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2%。
6.3.4水计量:
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6.4施工操作的质量保证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
工程质量的好坏,除了设计方面的原因外,单就工序质量来说,施工操作者就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质很强的工种工程,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
因此,保证施工操作量,就必须按不同工种的质量要求,合理解决施工水平问题。
对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必须要做到考核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要坚持自检、互检、专检制度。
对工程必须本着自我控制的指导思想。
所有工序要坚持样板制,有隐预检要求的还必须坚持隐预检制。
要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要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参加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做到操作任务明确,质量责任清楚。
同时施工操作者还必须做到“原材料把关制”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做好施工工程的成品保护。
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要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
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6.5其他质量保证措施
6.5.1由经理部组织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难点和特别注意的事项。
工程技术员必须认真研究施工图,拟订施工方案,一切准确无误后方可动工。
6.5.2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如水泥、钢筋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抽样检验试验。
6.5.3坚持按图施工,所有施工工序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G/TF50-2011)。
6.5.4砼浇注前必须做设计配合比试验,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经换算施工配合比进行混合料拌和,其称量允许误差为(按重量计)水泥±1%,砂石±2%。
6.5.5工程材料到达工地必须妥善保管,以防变质和污染,钢筋应按工程进度进货,以免长时间受潮产生腐蚀
6.5.6有严重缺陷的次品称之为废品,废品应在成品移运至成品区的同时移运至废品区集中堆放,或者作为场地建设的材料。
6.5.7砼工程如模板等必须按规范进行质量三级检查,每道工序施工经自检合格,还必须经技术员、质检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再请监理工程师检验。
6.5.8严格掌握砼搅拌和振捣时间,以确保砼搅拌均匀和振捣密实。
6.5.9制作相应的试件试压,填写质量报告单,并在取得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进行下道工序。
6.5.10和监理工程师紧密协作,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工作质量,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全部优良。
6.6质量控制要点
6.6.1严禁过振,避免由于过振引起小气泡变成大气泡,造成砼耐久性丧失。
6.6.2砼坍落度应予控制在低限,可根据原材料不同,通过减水剂用量及适当增减用水量来调整。
6.6.3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型 预制构件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