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学习笔记.docx
- 文档编号:7755902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4.95KB
政治理论学习笔记.docx
《政治理论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理论学习笔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理论学习笔记
马列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
二、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积累”。
两方面的积累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的,它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四、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从哲学对象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确定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哲学的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形成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体系。
五、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观,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与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善心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
六、什么是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认知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把自己的哲学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知的目的。
从这里出发,马恩进一步分析了物质生产的内在矛盾,阐明了一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在此意义上,马恩自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构筑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七、什么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1、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构成了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
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八、什么是唯物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无非是各种物质的总和与抽象,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不能分割。
九、唯物辩证法包含哪些内容。
它的基本原则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它的规律可以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和否定的否定规律。
辩证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十、人的认识规律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认识遵循一般唯物主义的前提,即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时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
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因此,必须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规律,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十一、实践及其特性是什么?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具有三种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以及和二者紧密相连的科学实验活动
十二、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由此决定了产品交换必须按等价原则进行,从而形成商品关系。
十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的统一是指: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
二者的矛盾是指: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不可能兼得;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
十四、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
理解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
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
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
十五、劳动二重性的意义。
劳动二重性的发现,科学地解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
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这就是人类的抽象劳动,认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乃至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理论。
十六、货币及其职能。
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五个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五个职能中,最基本的是前两个职能。
十七、值规律及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中心波动的。
价值规律有两个作用:
一是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
二是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十八、商品流通的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W——G——W
十九、资本流通的公式。
货币——商品——更多货币,G——W——G
二十、劳动力要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是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所有者,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第二,劳动者丧失了赖以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
二十一、劳动力商品价值。
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学习专门的劳动技能所必要的教育或训练的费用。
二十二、资本的特性和构成。
资本的特性:
一是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二是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三是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
资本的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二十三、剩余价值的内容主要包括。
马克思认为,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其内容包括:
1、资本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3、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
二十四、资本积累的后果
资本积累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
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
以上两方面,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必然构成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二十五、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的统一
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二十六、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要求来分析;其次,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再次,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
二十七、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二者具有直接的同一性;2、二者互为媒介;3、二者互为转化,每一方都把对方不断地创造出来;4、二者互相决定。
二十八、资本的社会化是什么。
一是指分散的个人资本变成一个联合资本;二是指资本的所有权与支配使用权相分离。
二十九、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是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二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三是对立统一规律区分了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四是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诡辩论的试金石。
五是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三十、新旧社会更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新旧社会的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状况决定的,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旧的生产关系完全不能容纳的时候,或者与新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物质条件完全成熟的时候,新的社会形态才出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所决定。
三十一、如何理解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
所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人的多样性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等。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十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开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三十三、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恩格斯提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指明了研究和发现社会历史规律的途径和原则,就是要去研究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民族、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去研究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
运用这种方面进行研究,就可以发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十四、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
一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二是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三是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四是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五是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三十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直接继续和更高的发展阶段,是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形式有三种:
一是国家垄断资本,包括国家银行、储金局以及各种国有企业;二是国有与私有联合的垄断资本、包括国家控股和参股的各种合资企业;三是国家实行有利于垄断资产阶级的社会调节。
三十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从垄断资本的本性上看,它必然竭力和国家机构相结合,控制国家政权,以便于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和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国家的干预,实现国家与垄断资本的融合;特别是,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了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过渡。
三十七、腐朽的趋势不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第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帝国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消灭竞争。
有竞争,优胜劣汰的价值规律就会起作用,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意味生产和资本社会化的大发展,因而具有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扩大资本规模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十八、人的意识。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
感觉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感觉是物质世界同人脑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内容向人的思想内容转化的环节。
三十九、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四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结论。
第一,认识对象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划清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界限;第二,世界上绝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只有已被认识的东西和未被认识的东西之分;第三,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过程,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反映论的界限。
四十、什么是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列宁认为,真理是客观的。
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承认外部世界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也就是承认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四十一、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三,对立统一规律区分了两种对立的发展观;第四,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诡辩论的试金石;第五,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四十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什么。
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也就是说,哲学唯心主义是由于不懂得辩证法或不能把辩证法正确地运用于人类认识过程而造成的。
四十三、列宁建立间接民主的政治体制特点。
第一,从人民直接管理制转变为政党代表制;第二,从“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转向党“监督”苏维埃;第三,从工人直接监督管理企业转向国家管理企业;第四,由苏维埃的选举制和罢免制转向党的委任制;第五,从独立的人民监督转变为从属于国家监察机构的监督;第六,从强调革命法制转变为赋予肃反委员会以特殊权力。
四十四、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和实质内容有哪些。
一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二是工业企业停止推选国有化,三是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四是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有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度的政策。
所谓迂回过度,就是允许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把剩下的余粮拿到市场上自由周转,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一定限度的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并把他作为中间环节,迂回像社会主义过渡;对小农的改造,要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四十四、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是什么。
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3、应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5、及时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四十四、列宁晚年对新型民主建设的思考
1、注重党内生活的民主化。
2、强化人民监督权。
3、改造国家机构,反对官僚主义。
4、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民主素质。
四十五、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
1、十月革命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2、进行农业合作化。
3、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4、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
5、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
四十六、列宁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探索
列宁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最初的探索,揭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为俄共(布)巩固执政地位,取得良好执政业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增强执政意识,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保证无产阶级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二、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把经济建设提到首要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所肩负的主要任务便由革命、夺权转向了管理和建设国家,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一再强调的重要问题。
三、严格入党条件,纯洁党的队伍。
首先,规定严格的入党条件,严把入党关。
其次,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
最后,随时清除混进党内来的投机分子。
四、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第一,要实行普遍的选举制。
第二,党内一切重要的问题要开展广泛讨论和批评。
第三,党内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五、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第一,防止骄傲自大,不但不脱离群众,而且要日益接近群众。
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认真接受群众的批评,同时,要积极开展自我批评。
第二,相信和依靠群众,吸收和引导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第三,教育和启发群众,指导群众的全部活动。
《毛泽东思想》
一、(论述)毛泽东一生的思想都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思想是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错。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是毛泽东的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
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一系列“左”倾错误观点,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明显的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所以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我们既要坚持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又要坚决抛弃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二、(简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带来的任务?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2、两大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新在何处?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1、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为目标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目标的革命,这个革命的前途是使中国社会走向社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既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1)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领导权的不同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2)从革命阵营来看,它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3)它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而不再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4)它有了新的前途。
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目的的革命,由于有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才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4、新民主主义“新”在何处:
毛泽东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作了比较全面的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的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第二,革命领导权不同,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它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四、毛泽东的“两步走”思想:
即整个中国革命分两步,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五、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了第一条路线,认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六、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
七、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及文化:
1、政治纲领:
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
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八、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化和改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九、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
1、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概括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
十、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国防要求。
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正式公布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
十一、社会主义分为的两个阶段的思想:
不能混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集体所有制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不能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毛提出社会主义分为的两个阶段的思想:
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十二、“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此外,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还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古为今用是旨在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问题,洋为中用是旨在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十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二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十四、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决定的,也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
十五、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因
强调从思想上建党,进行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农民占绝大多数)下,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
十六、党的思想建设根本任务
毛泽东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首位。
根本任务是加强马克思列宁教育,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每一个党员,解决共产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
十七、辨析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突出的问题。
在党的历史上,反复出现左、右倾主义,从思想根源上来讲都是主观主义,都表现为理论同实际相脱离、主观同客观相分裂。
其结果给党带来了严重危害,几乎葬送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宗派主义是主观主义在组织上的一种表现,它妨碍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妨碍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
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全党的一种精神束缚,只有党的整顿党的作风,党的革命事业才能向前推进。
十八、党的组织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干部问题。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十九、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优良作风
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况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这是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
同时,也是我们继续坚决反对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理论 学习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