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ocx
- 文档编号:775577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1.51KB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ocx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江苏省海安县吉庆镇中心小学徐仁凤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
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及听课中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合作,各持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
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也是合作的基础。
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认识不到这一噗,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二、没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
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很常见地,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欠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
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不专心,易受干扰。
仔细观察一下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不够专心,精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教具、学具的制作好坏,问题的多向性,学生之间的无关话题等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有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
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2、精心设计设计问题、认真准备教具,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
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
3、做到科学分组。
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宋桂花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对于合作教学的理解是: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小组合作为核心:
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
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同时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以前传统班级教学中各种棘手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6、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以自然座位进行组合。
前后桌四人位一小组。
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
有助于老师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7、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合作学习目标结构能够激发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完成任务更为积极、主动,成就动机也更为强烈。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学。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
只能有少数人获胜,结果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甚至逃避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8、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积极影响。
在生生互动中,学生通过组内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和观点,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生生互动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教师通过书本形式的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体系。
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交往中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外界影响,而是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形成与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应确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观,把学生主体性发展放在一切发展之首。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的启动、进行都必需由师生双方共同决定。
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
相应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服从者,自主程度较低。
小组合作学习则不然。
他密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关系,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
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
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
通过教学交往,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知识适应性都得以发展;通过教学交往,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教学交往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与集体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
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交往结构上存在着互补。
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交往全面、充分地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预习的问题、教给合作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2、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目标,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
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
老师提出预习课文18课《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这段历史可谓家入户晓,老幼解知。
可查找的资料很多,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网络及电视剧中。
来源多需要梳理,同学课分头,分人物,分历史阶段整理。
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让学生体验自己探讨、发现历史新知识,引导他们产生问题,进而主动去探究。
1、阅读《三国演义》或历史片断
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形成的局?
3、曹操、刘备、孙权与课文重点的联系。
4、你喜欢那一位历史人物,为什么?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归纳,完成课标。
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
提出问题,教师加以指导说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
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个知识点。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相互展示资料。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资料。
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最后各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
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
课堂气氛热烈。
● 教师在小组讨论、学习前提出要求:
1、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知识要点)。
2、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
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自由发言。
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
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4、复习巩固阶段以确认目标的达成。
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
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拓展,并简洁的总结。
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
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
,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
通过教师中介学习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应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5)激发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多采用竞赛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促进作用。
而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更能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
它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学生组成的多个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时,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旨在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
通过这一讨论形式不仅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旨在让全体学生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过程中,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处于真正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具有综合、集结的性质。
教学组织形式的沿革,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也因而成为西方当今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集体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本选题针对我国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在理论上企图吸取国外教学理论的精华,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我国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在实践上,企图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移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释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
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假说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是在北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该课题的基本思想是:
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和教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小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通过树立教育主体思想,严格地进行基本功训练,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当作主人,适当调整现行教材和管理方法,使学生主体性不断提高,并对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发展规律和有效的教育影响及教师应有的素质等获得科学的认识,推动教育改革,丰富教育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假说也正是上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假说是: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行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合作和互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合作意识、技能提高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二)实验对象的选取和实验的时间
实验对象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
三②班和三③班。
为了不干扰该校的教学计划和避免非实验班产生负面情绪,确保实验情境的真实、自然,本实验尽可能地不改变实验班原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且,本实验不设对照班。
实验时间为1995年6月至1996年7月。
(三)实验的具体步骤
1.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
2.深入实验班级,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具体分组方法:
(1)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
形式如下。
表1小组概况表
小组组号小组成员12345678910小组总分小组平均分小组奖励
说明:
①小组平均分=小组总分÷小组人数
②表上的数字为竞赛次数
(2)给学生排名次。
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
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
(3)确定小组数目。
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接近40人,按人数分为8组,每组5人。
(4)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
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②应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
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
④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⑤每小组设语文、数学小组长各1名,并隔一周轮换一次。
⑥填写小组概况表。
(5)实验班的座位排列见下图:
(附图{图})
3.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基本式。
基本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
其具体流程为:
①教师精讲。
这是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的。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提示和点拨。
②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
这是在教师精讲学习材料后,小组成员通过组内的互助性合作,掌握教师精讲的内容。
小组合作活动有以下几条规则:
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
二是只有在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示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
四是小组成员可以小声地讨论。
③形成性测验。
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各小组每一成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是,测验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而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
测验的试卷可由不同小组交换批阅。
④小组奖励。
与传统教学的个人奖励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小组奖励。
即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的成员以及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
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⑤在实施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拼盘式。
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
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
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都教给同组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
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单独记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
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并表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从而共同掌握学习内容。
(3)游戏——竞赛式。
游戏——竞赛式与基本式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
所不同的是游戏——竞赛式以学业竞赛代替了基本式的测验。
在游戏——竞赛式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
游戏——竞赛式的教学流程是:
①教师精讲。
②小组合作活动。
③游戏与竞赛。
其中①②与基本式前两个步骤基本相同。
游戏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关。
游戏以3人一张竞赛桌的形式展开。
竞赛桌的3位选手由每小组推选产生。
游戏的过程是:
一个学生抽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就必须回答与数码相应的问题。
按照竞争的原则,参赛者可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答案,正确者记分,错则扣分。
拼盘式的教学流程图示如下:
(附图{图})
游戏——竞赛式通常是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在每周的周末进行为宜。
可根据竞赛的成绩对参加竞赛的选手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使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参赛的机会。
4.实验结果与分析
(1)本实验为自然情境实验,不设对照班。
实验者为了研究传统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的构成情况,分别对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前后的10节课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见表2。
表2实验前后10节课的活动构成(%)
(附图{图})
从表2不难看出,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前后,教师在课堂活动的时间均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合作 学习 存在 问题 改进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