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掠影.docx
- 文档编号:7753835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6.19KB
海洋文化掠影.docx
《海洋文化掠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文化掠影.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文化掠影
海洋文化掠影
海洋文化的概述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
海洋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中华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
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
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海洋文化的特点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
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尼罗河;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算不上海洋文明。
古代日本文明与海洋的关系远比中国文明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然而其文明程度却远不如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所以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
太平洋诸岛的土著文化,其文化与海洋的关系虽然十分密切,也创造了一些海洋文化,但却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更算不上海洋文明。
所以,靠近海洋,有海洋文化不一定就能发展成海洋文明。
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我们首先要确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海洋文明,分析这种文明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寻找后来海洋文明的发展,最后总结出海洋文明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以使我们对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的认识有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
海洋文明的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开放性。
海洋文明不是一种闭关自守的文明,而是一种不断从异质文化汲取营养的文明。
海洋文明的开放是多方位的。
从经济上讲,它是一种对外贸易依赖型的文明,发展海外市场,开拓海外殖民地成为这种文明最重要的经济要求。
从人口流动上讲,它在不断吸收外来人口的同时,又不断向外殖民。
人口的流动改良了人种的素质,又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开放。
海洋文明的第二个特点是它文化的多元性。
容忍异质文化和多种文化共存和竞争成了这种文明开放性的补充。
多种文化的共存使每一种文化都随时意识到竞争的存在,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都要设法不断发展,以发展求生存。
由于海洋的分隔,希腊文化的各个实体保持了它的多样性。
多样性促进了竞争,而竞争又促进了发展。
同时又是由于海洋的保护,使每一个城邦都有可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点而又可以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优点。
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一个政治实体内部就是容忍个体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它的政治体现就是民主制,雅典就是它的典型代表。
希腊的活力就在于文化的多元性。
海洋文明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人从陆地进入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古希腊人较少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束缚。
从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出,在希腊人的眼中,没有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神也是如此。
大多数的神的行为更像一群顽皮的孩子,主神宙斯的行为也不检点,没有很高的权威。
神和人都不是因其已有的地位而是因其事功的独一无二性而受到颂扬。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
7000年前的发现
中华民族不仅早在7000年之前就创造了辉煌的航海历史,而且远在7000年频繁而漫长的航海中,把最早的人类文明、古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带到了美洲和世界各地(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绪论)。
在我国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五支木桨。
其中一支残长为62.4厘米,残宽为10.8厘米;另一支残长为92厘米,残宽9厘米。
经碳14测定,五支木桨距今年代为7000年左右,属母系氏族社会遗物。
同层出土的还有近百种动植物和带有榫卯和企口板结构的房屋建筑所用的木料遗存,还有炭化稻粒等。
这证明,渔猎和采集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姚江从遗址的西部和南部流过,南为四明山,与河姆渡隔江相望。
遗址海拔仅3~4米,在古代可能是一片汪洋或低洼的沼泽地。
值的特别注意的是,在出土木桨的桨柄与桨叶结合处,阴刻有弦纹和斜线纹图饰。
由此证明,如此雕工精细的木桨,决不是最原始的,当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那么原始木桨的出现,应当更早一些,可能在8000年左右(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第1章中就作了大胆的推论)。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浙江杭州,在萧山跨湖桥新石器遗址,又出土挖掘出了一只独木舟。
经碳14测定,这只木舟的距今年代为7500~8000年,这恰与我们在《中国水运史》中的推断相吻合。
应当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是我国迄今发掘到的一只最早的独木舟(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山海经海内经》中说,番(凡)禺始作舟。
《墨子》说,是巧垂。
《吕氏春秋》却说是舜的臣子虞姁(于许)。
《发蒙记》中又说是舜的另一个臣子伯益。
《世本》中又说,是黄帝的两个臣子共鼓、货狄。
《易经·系辞下》说:
“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说黄帝“刽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
另外,我国远古文献中对舟船的记载也很多。
《世本》中,有巴人乘土船浮夷水(今清江)之说;《尔雅·释水》:
“庶人乘泭”“并木以渡”;《国语·齐语》中说“方舟设泭”;《越绝书》中说“方船设泭,乘桴洛河”;《论语·公冶长》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些都是古代对舟筏的记载。
《世本》说:
“古者观落叶以为舟”;《淮南子》说:
“见窍(翘)木浮而知为舟。
”“浮”的现象和概念赋予了人们美好的想象;导致人们去“刳木”,使其变轻易浮,从而产生了独木舟。
独木舟的出现,直观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舟船科技与海洋文化方面非凡的发明和创造力;她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揭开了人类水运历史的序幕、揭开了舟船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序幕。
在长岛县广鹿岛吴家村,出土了“杯底舟形器”;丹东东沟县马家店后洼滨海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距今6000年前的仿舟陶器,同时还有伴出的骨鱼钩、骨鱼叉和重达两公斤的石网坠,以及距今5000年前的鲸鱼颈椎骨等。
1976年,在辽东半岛大连沿海的郭家村新石器遗址中,也出土了仿舟陶器;1973年,湖北宜都红花套还出土了距今5600多年的陶船。
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一只距今为4700年前的青枫木木桨;在陕西宝鸡北首岭,发倔出了一件船型彩陶壶,上面绘制有展开的精密网纹。
这当然是古人用船拉网捕鱼的又一物证。
迄今为止,光是在武昌、汉阳等地就发现了数千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大多与舟船、水和海洋有关。
位于南部渤海水域的山东长岛县,更是海洋文化的摇蓝。
这里发掘出土了从旧石器到铁器时代 的一系列重要文化遗存。
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有33处。
在黑山北庄遗址中,发掘出两座四五十人的合葬墓,一座以海螺铺身,显然为海洋葬俗。
里面出土的彩陶以红花黑彩的波浪形纹为主,当与水居有关。
更有大量的贝壳和鱼骨。
所有出土的文物,无不反映出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渔猎生活重要的社会特征。
3000年前殷商有了造船行舟历史
在《走向海洋》中,我们看到了荷马笔下的古希腊第一美女海伦以及看似因她而动的阿伽门农率领的千艘战舰;读到了我们的先人在3000年前的殷商就善于造船行舟的历史;我们还领略到了郑和在闽江口的碑刻“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
其实,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能源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海洋,并逐步扩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提出向海洋进军的口号。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国会提出“美国必须开发海洋”,而苏联、日本、英国也纷纷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
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甚至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1403年泉州有了世界第一大港
1403年,中国就有了宝船,有了干船坞,早于西方400多年,那个时候福建泉州有了世界上的第一大港;1405年,一个由317条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就要出发,船上配置一万多名士兵,这是当时世界上没有对手的水师;1888年中国海军,当时是亚洲第一……当我们把指南针装在罗盘上给世界所有出海人导航的时候,如果不能说是中国人第一个认识了海洋,但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1849年,魏源秉承林则徐的思想,开始编撰《海国图志》。
魏源指出,国家应“创设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大力发展工业和航运业以推动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然而魏源设计的“海权”蓝图,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几十年里,非但没有实现,甚至无人问津。
那么,中国的海洋事业是在哪个时间节点上出现了转折呢?
“在《海国图志》面世100多年之后,基于中国海洋管理混乱、缺乏统一调度的现状,1963年春,29名科学家联名上书党中央和国家科委,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加强海洋的调查和领导工作。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
会上,国家海洋局明确提出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战略目标。
”
2005年中国南极科考队登上冰盖最高点
之后的二十几年,中国的海洋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2005年1月18日3时15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登上了号称“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冰盖最高点。
201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实施。
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潮人文化
潮人文化的概述
潮汕,是指中国东南以潮州、汕头为中心的地域。
潮人文化涵盖着闽西、赣南、粤东以及海外潮人居住的广大地区。
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向被称为“省尾国角”,距北京2000公里,相隔五岭、江河;距菲律宾只有700公里,距泰国也只1000多公里,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皆一水隔之。
这些都在地理上提供了与海上不同文化类型国家和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可能性。
正因为这里与中原阻隔,就成为中原战乱的避难所。
历史上几次向潮汕的大移民,
几乎都发生在战乱时期。
再加上中央的贬官不断到此。
他们将中原地区正统的文化思想
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这里。
善于经商的山西人,捧着他们的保护神关羽的圣像,经福建
莆田来到这里。
他们的商品意识与本地海民的海上经济一拍即合,目光共同投向了东南
亚和东北亚各地。
潮汕土著分二类。
一类山民,以狩猎、农耕为主,保护神是三山国王。
这些人除客家人外,还有发源于凤凰山的畲族,以狗为图腾。
这些早期居民并不属于海洋文化。
另一类是海民,以打渔、晒盐、行船运输为生,俗称疍民,保护神是妈祖。
他们有极丰富的闯海经验。
于是,经商的精细与航海的勇敢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的潮人。
汕头外马路至今还保留着开埠时期并排建在沙汕头上的两座庙——天后宫与关帝庙,正是这种文化结合的最好象征。
这可以说是潮汕形成海洋文化的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是这里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这里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较少旱涝之害,作物每年三造,物产丰富。
除本地的石材、手工艺品及各类食品外,还汇集了闽西、赣南汀江、韩江流域的木材、药材及土特产品,形成了很强的商品出口能力。
仅在潮州笔架山发掘的一个宋代窑址,按其容量推测,其每年生产的瓷器,足够当时本地人口自用十年以上,可见大部分产品是作为出口商品外运的。
外贸的主要方向是东南亚地区,北到韩国,西到欧洲。
遗址中就有西洋狗和洋娃娃制品。
第四个条件,是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由于山高皇帝远,中央的海禁政策在这里执行得并不十分认真。
封建时代的地方官许多是被贬至此,对贫苦渔民出海也多取宽容态度。
潮人文化的海洋文化特点,大约形成于唐宋时期,以鸦片战争以后为高潮。
至现在已形成海内外各有一千万潮人相互联系的商品市场。
再加上鸦片战争后快速形成的珠江口一带的商品经济,使南海沿岸基本上形成了海洋文化的特色,我认为只有这些,才能代表中国的海洋文化,是可以与地中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等同日而语的海洋文化,从而显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潮人文化中的海洋文化特征
1.市场意识。
这是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最主要的区别。
其起源于海洋文化最早的物质基础是船、鱼和盐。
从事打鱼和晒盐的人,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换得生活的其他必需品,乃至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
因此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
内陆的农民在自家菜园中种上一点葱蒜,是为了自己吃用的,不视为商品,把它送给邻居吃,乃是礼尚往来。
邻居如果给钱,农民不认为是客气,而是“骂”他,表明要与他绝交,因为他不认为这是商品交换行为。
但在潮人观念中认为,给钱或者回报相应的物品,是天经地义的。
因为一切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这种行为往往被大陆文化的人指斥为“重利轻义”“人情淡漠”。
只有当全国都转向了市场经济以后,这种商品意识才逐渐树立起来,“宁舍钱财,不欠人情”逐渐成为时尚。
潮汕人在商品意识上是先行者,这一点已用不着繁琐举例。
2.金融意识。
金融意识是在市场经济发达以后形成的。
大陆文化中的市场仅仅是自给自足经济的补充,早期采取简单的物物交换形式。
只有其突破自给自足经济补充阶段的时候,金钱成为重要中介物。
人们逐渐生发了“以钱生钱”的金融意识。
中国最早的是山西商人和潮汕人。
山西商人进军国内市场,潮汕人进军东南亚市场(主要是劳务输出),换回来的是大量的汇票和侨批。
潮汕乡村的老太太也懂得如何利用侨批升值,借贷关系习以为常,这才出现潮汕人看《白毛女》与内陆人不同的感受,认为杨白劳“躲债”还是不对的。
金融意识培养了潮人“重契约,守合同”的信念。
改革开放初期,北方商人个个抱怨很难和潮汕人做生意。
原因就是两种文化形态的差别。
北方人习惯在饭桌上谈生意,得到口头承诺后“干杯”表示达成协议。
而潮汕人认为,只要不是订了契约的事情,情况变了,协议也可以变,于是北方人骂为“不守信义”。
3.灵活性。
内陆文化是保守于田园故土的,从前黄河经常决口,冲毁田园,百姓背井离乡逃亡。
当水退之后,他们还千方百计回到原来的地方搭窝棚、开田地。
为了在这一片黄泥中能找到原来的“家”址,便立了许多铁牛之类的标志物,以便以此为标准点,确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海洋文化是流动的,打鱼不可能在一个地方死守。
由此形成的价值观也与大陆文化不同。
潮汕人崇尚流动,只要走出潮汕这“省尾国角”就被认为是“有出息”,至今在海外有一千万人,大部分是成功者。
海洋文化的人头脑灵活,转向快。
潮汕人临街住的居民个个开商店,如果一个月不赚钱,马上会换别的商品卖,或干脆改行。
4.富于开拓进取精神。
海洋文化主要是面对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人在自然面前是平等的,决定命运的是自己的努力。
在大海的风浪面前,如果退缩、投降,只有死亡。
恶劣的自然环境培养了拼搏精神。
潮汕人碰上杨白劳的境遇绝不会自杀,他们认为:
既然连死的决心都有,要么就拼个你死我活,要么就带条水布下南洋,远走高飞。
乘红头船在大海上飘荡,九死一生,本身就是一场生存的拼搏。
潮汕没有肥沃的土地,作物的高产是靠辛勤的劳作换取的。
反映到经商上,内陆的人往往看什么东西畅销,一哄而上。
潮汕人则专找别人没有的行业去干,卖别人没有的商品,由此才能成功。
汕头经济特区十多年所走过的路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原来基础最差,后来发展速度最快,重要的经验就是“喜新厌旧”,善于开拓新领域。
5.冒险性。
灵活性和开掘性发展到极致就是勇于冒险。
海上作业本身就是冒险。
而在明清实行海禁的时代,为了生存,只能冲破“寸木不许下海”的禁令,到海上谋生,或打鱼、或走私,占岛为寇,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海盗。
南澳、桑浦山,都是历史上冒险反抗者的重要基地,有的威震东南亚各地。
到现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老百姓有正路好走谁还要走邪路?
但影响到人的素质中,仍然有“发横财”的思想。
前些年公社化每天劳动工分不值几分的时候,很多人逃港、下南洋,仍是这种冒险精神的延续。
海洋文化的人崇尚“以小博大”,梦想暴发,暴发户视为英雄,因此也往往成为赌博、抢劫的动机。
6.迷信天命。
海洋文化的人在与自然搏斗屡败屡战的经验中,总结出“人算不如天算”的信念,这在当今科技条件下不能认为全错。
汕头牛田洋“7.28”海难事件就是违反科学的实例。
中国现代对诸神崇拜最殷勤的潮汕、泉州、温州地区全在沿海,正是海洋文化崇尚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的遗存。
这与大陆文化的鬼神迷信不完全相同。
潮汕人多是“信”而不“迷”,绝少有内地愚昧者靠吃香灰治病的傻瓜,而是一面打针吃药,一面求菩萨保佑。
后者只是做为一种保险方式,至少对自己是个心理安慰,有如柯受良在飞越黄河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最后他要向上天祈祷,群众也为他祝福。
这不能说是迷信,因为人们知道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努力,而不是上天的保佑。
潮汕人敬神的心态大体如此。
潮人文化中的海洋性特征,在物质生活方面也有许多。
但文化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这方面还需要有识之士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凡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人文化。
潮人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典型,研究潮人文化就等于研究了中国的海洋文化。
中国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认识、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而作为海洋文化的实践者潮汕人,显然是先走了一步,必然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吸取。
本文就是想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议论,以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欧洲海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欧洲海洋文化的概述
欧洲海洋文化的起源是在地中海。
地中海介乎欧非亚中间,本身近乎封闭,岛屿众多,没有像太平洋的台风与大西洋的飓风,其海面较平静,适合航行,因而孕育了欧洲文化的主要根源——古希腊文化。
因此,欧洲人的文化扩散在其精神和实际的空间动线上,一直充满海洋以及“走向海洋”“穿越海洋”的特质。
海洋对他们而言,不是屏障,而是联系和他国的纽带,使他们透过通商,得以吸取海外经验,融入世界潮流。
面对海洋,不断地探索未知世界,使希腊文化孕育出一项很重要的特质,即崇尚真理、知识。
我们知道,欧洲的哲学源自希腊,而“哲学”“philosophy”的原意就是“爱智”。
这种视真理超越一切、不受意识型态或权势左右的态度,深深影响日后欧洲理性主义、科学乃至民主政治的发展。
像亚里斯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以及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在欧洲以外的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出现的。
现在有些国家一直想跻身世界大国,但是,如果爱智、理性的精神没有落实,则即使国力再强大,骨子里仍然是落后国家。
欧洲海洋文化还有一项特点,就是尚武、侵略性,这点可以自希腊海神波赛顿(Poseidon)的形象看出。
波赛顿被塑造成一个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骑着骏马在海上飞驰,所到之处,波浪翻涌,所以人们认为,必须服从他,否则会遭到报复。
这种对强权的崇拜,以征服、冒险、掠夺为本质的海洋文化,恰恰反映在欧洲的海洋史。
连黑格尔也说: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
”欧洲自15世纪末开始世界性的远航以来,便在各殖民地从事掠夺、屠杀,而欧洲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也是建立在牺牲其他民族的基础之上。
不断扩张、侵略的结果,不仅造成弱势民族的浩劫,也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最终将威胁人类本身的生存。
但却正是这样的霸权令我们钦羡,因为,中国便是在欧洲殖民史当中,惨遭列强欺凌。
知识份子从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全盘西化”,无不是为了迎头赶上西方列强。
“走向海洋”,也就意味着走向进步、文明和现代化,与列强并驾齐驱。
欧洲海洋文化的代表——古希腊海洋文化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
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
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但又多为关山所阻隔。
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而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
海岸曲折、岛屿密布。
海产资源比较丰富。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
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
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开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
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
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
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希腊海洋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因素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海洋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神话传说及航海技术和手段等方面。
政治方面。
古希腊是西方的城邦体制与东方君主专制政治的结合。
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
在航海扩张的过程中,保留了西方的城邦体制积极的方面,也吸收了东方原有体系积极的方面。
古希腊人在东方建立的自治城市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些扩张而得来的新建的自治城市,等于把古希腊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到了东方,当时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自治城市”的做法是古希腊与其它殖民主义者的扩张占领有着本质的区别。
经济方面。
通过航海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泛古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古希腊与古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古印度的商业贸易,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加之货币的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和东西方特色的新型经济体系,在古希腊化时代的经济繁荣中,古希腊的确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古希腊也是当时海洋扩张、征服的头号海洋大国。
文化方面。
古希腊的征服文化,促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古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古希腊化时代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跃发展,著名的伟大科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
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也相互影响,古希腊雕像的艺术风格甚至通过印度传到了古代中国。
这些对人类社会文化有着跨时代影响。
思想方面。
古希腊帝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也是古希腊人走出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狭小的城邦界限,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还有其它文明。
古希腊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和别人,那种强调人生而平等,充满世界主义精神的亚里斯多得哲学在这个时期诞生了。
伟大的亚里斯多得哲学给世界以全新的认识和考量,也是人类看到了伟大哲学思想的光芒。
宗教神话,对古希腊人的思想、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宗教教义,没有造成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本身古希腊的宗教和神话就排斥权威,毫无禁忌。
在这一点上开了思想自由之先河,同时排除了宗教禁区,使得古希腊人可以无所顾及地大胆探索,驰骋想象,这就是古希腊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的特点。
古希腊人主张“人神同形”宗教观念,消除了古希腊人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这样有助于理性的发展和科学的产生。
古希腊丰富多彩和极为生动的神话传说也为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肥沃的土壤。
古希腊人的航海成功,大大的诱惑了西班牙人到海外去扩张领土。
西班牙在与葡萄牙争夺非洲的斗争中处于劣势。
初始西班牙取得了一些群岛。
沿非洲大陆通往东方的海路被葡萄牙人所垄断,而同时,由陆地通往东方的道路也为穆斯林所封锁,西班牙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扩张领土、同葡萄牙争夺东方殖民地斗争中,西班牙人决定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道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洋 文化 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