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9.docx
- 文档编号:7749262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88.47KB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9.docx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9.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9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读太阳系示意图(④⑤之间为小行星带),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填序号),小行星带两侧的④⑤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
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示意公转方向。
(3)按照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火星属于_____行星,木星属于_____行星,天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4)①②③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A、B、C是生命存在的条件,请将字母填写到与之对应的括号内。
①太阳系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A.水经常处于液体状态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B.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表层存在大气层
【答案】
(1)③火星木星
(2)西东图略(在③公转轨道上画逆时针方向箭头)
(3)类地巨
(4)①—B;②—C;③—A
【解析】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火星、木星。
(4)太阳系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能够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对应地球表层存在大气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温度适中,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一、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颗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
a水星、b金星、c、d、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的普通性是指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
类别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成员
水星、金星、、火星
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距日远近
近
中
远
表面温度
高
中
低
质量
小
大
中
体积
小
大
中
平均密度
大
小
中
卫星数目
少或无
多
较多
有无光环
无
有
有
由上表可知:
体积和质量比较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远日行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
(2)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也就是说地球在物理特征方面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因此可以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二、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适合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稳定”——稳定的条件。
地球位于太阳系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没有中断。
②“安全”——安全的。
(2)地球自身的有利条件
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的存在,具体如下图所示:
【参考答案】
一、1.地球火星
2.
(1)地球类地行星巨行星
(2)普通
二、1.生物
2.
(1)光照空间运行轨道
(2)温度条件液态水
“It'snotjustaplanet,It'shome.”这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B.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2.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地球上
A.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存在
C.将不会有大气
D.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答案】1.D2.B
2.如果地球、水星位置互换,即地球离太阳更近,地球上的温度过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存在。
高考地理高三真卷复习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
一、选择题.第I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2题.
1.(4分)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2.(4分)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如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
3.(4分)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4分)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5.(4分)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到底,我国投入运营的调整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6~8题.
6.(4分)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 )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
7.(4分)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8.(4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如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4分)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10.(4分)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4分)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二、非选择题
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3.(20分)材料二:
如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1)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第I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2题.
1.(4分)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考点】1K:
地球的圈层结构.
【分析】主要考查了岩浆的发源地,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解答】解:
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浆的发源地。
2.(4分)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考点】2R: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分析】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解答】解: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图示山体岩石为岩浆岩,岩浆岩在地球的表层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表层”和“转化”,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相关知识.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如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
3.(4分)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考点】64: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专题】142:
地理图像材料题;33:
分析与综合思想;43:
利用图表信息;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一类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前者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集聚形成的;后者中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解答】解:
从材料中“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得出早期以水运为主,结合图中显示的芝加哥的位置可推知芝加哥位于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故选:
D。
【点评】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图形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
4.(4分)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考点】64: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专题】142:
地理图像材料题;33:
分析与综合思想;43:
利用图表信息;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工业联系指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
【解答】解:
从文字材料中“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得出,此时芝加哥功能单一、规模较小、辐射能力有限,应该主要辐射周边农村地区。
故选:
A。
【点评】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工业地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图形的解读.
5.(4分)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考点】64: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专题】142:
地理图像材料题;33:
分析与综合思想;43:
利用图表信息;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解答】解:
从图上看,煤铁都离芝加哥较远,从文字材料来看,强调芝加哥的交通,故选择便捷的交通运输(美国中部水陆交通枢纽)。
故选:
B。
【点评】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图形的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到底,我国投入运营的调整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6~8题.
6.(4分)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 )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
【考点】72: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专题】132:
生活实际类开放题;142:
地理图像材料题;33:
分析与综合思想;45:
利用地理规律;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家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要,杜会经济因素决定交通运愉点、线和网的布局,交通线的建设应考虑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的影响,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解答】解:
影响交通线路选线的自然因素中最重要和常见的是地形因素。
考虑离心力和转弯的半径的大小,还有列车的功率和坡度的大小。
修建高速铁路最先考虑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
高速需要地形平坦,才能做到运行安全。
故选:
A。
【点评】该题考察了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作答
7.(4分)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考点】72: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专题】132:
生活实际类开放题;141:
情境文字材料题;33:
分析与综合思想;44:
利用地理事实;52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家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要,杜会经济因素决定交通运愉点、线和网的布局,交通线的建设应考虑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的影响,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解答】解: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东部地区耕地较多,因此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多采用高架方式。
故选:
B。
【点评】该题考察了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模拟题中类似题目很多,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联系我国土地政策(切实保护耕地,应该都能选出答案,区分度小.
8.(4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考点】73: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分析】高速铁路的优点是:
载客量非常高,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轻,经济效益好,对航空运输的影响较大.
【解答】解:
高铁在中长途有优势,航空在长途优势明显,公路运输在短途有优势,还应该注意两地之间客流量,杭州﹣﹣﹣﹣上海距离太短,冲击较小,成都﹣﹣﹣﹣上海、兰州﹣﹣﹣﹣﹣北京客运量较小距离较远,其中成都﹣﹣﹣﹣上海是最难判断的。
故选:
A。
【点评】本组题较难,主要考察区域定位、等温线判读、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移动等知识.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如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4分)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考点】82: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专题】142:
地理图像材料题;36:
图文结合思想;43:
利用图表信息;53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同.
【解答】解: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下﹣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温差越小,气流越稳定。
由图可知甲垂直方向等温线最密集,肯定不稳定,A错;
乙地地面与高空温差不是最大,对流不是最旺盛,B错;
乙、丙比较丙地等温线最平稳,因此丙地最稳定,C错,D对。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温线图的判读.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下﹣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温差越小,气流越稳定.
10.(4分)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考点】2B: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及区域判断.
(1)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冷下热且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
(2)当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强对流现象,产生对流雨.
比较三地的上下温差分布,可知丙地上下温差最小,大气最稳定.甲地上下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由题意可知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运动;根据高空气流运动速度,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下升,产生强对流天气.
【解答】解:
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
正午前后,是此时过后的4个小时,根据高空气流运动速度计算可知,图示甲地西侧高考的冷空气移至乙地附近,垂直温差变大,而且乙地空气中水汽丰富气温高(乙地在湖泊附近,材料中“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均提示乙地水汽丰富),容易导致乙地产生强对流天气。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为载体考查大气运动及区域判断,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温线稀疏状况判断出气温垂直差异状况.
11.(4分)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考点】81:
区域的含义.
【专题】142:
地理图像材料题;33:
分析与综合思想;43:
利用图表信息;53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含义.区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内容,而且有明确的边界,包括自然、人文、经济区域.
【解答】解:
图中地势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间,因此应为丘陵。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区的判读,解题关键是海拔.
二、非选择题
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考点】62: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分析】
(1)结合所有热带季风气候共同特征,将图象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看图说话就好.
(2)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弯曲和延伸方向、疏密程度、河流的流向、海陆分布特点描述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海拔高度地势特征(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起伏大小、可能的地质灾害等.
(3)结合图中信息黄麻产地的分布得到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从图中信息分析加尔各答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解答】解:
(1)气候特征的正确思路和表达.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般包括:
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气温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三个方向描述,降水从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三个方面描述.
(2)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从图中可看出黄麻产地主要集中在恒河三角洲(也可说恒河三角洲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可得出河网密布,根据气候图可得出水量丰和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可提供航运和灌溉之利,材料中的“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可得出水量丰富利于浸沤黄麻得到原料.
(4)结合图中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加尔各答发展麻纺织业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仅次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点评】考查考生从图文中准确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科学、规范、简炼的表达能力,也是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课标理念.
13.(20分)材料二:
如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1)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考点】61: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
(1)根据图示,结合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分析.祁连山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包括冰雪融水较丰富,适宜牧草生长;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地域较广且较平坦
(2)军马场的区位条件,不包括自然条件,则从需求(市场)、地理位置(以西不适合建大的军马场,以东为农耕区)方面分析该地作为军马场的区位优势.
【解答】解: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甲区域位于祁连山的北部,这里成为优良牧草的自然条件是:
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处于南下气流迎风坡,降水多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地域较广且较平坦;
(2)甲区域位于农耕区和畜牧区的过渡地带,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而其周围地区则由于自然、人为原因不适宜种植牧草,畜牧战马,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因此甲区域在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
故答案为:
(1)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2)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历年 汇总 复习 地球 普通 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