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教育活动教案.docx
- 文档编号:774860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08KB
大班艺术教育活动教案.docx
《大班艺术教育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艺术教育活动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艺术教育活动教案
大班艺术教育活动教案
【篇一:
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
美术活动:
我给小鱼穿新衣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运用不同颜色和图案来装饰美人鱼;
2、引导幼儿发现图案间的排序规律。
3、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一条用不同颜色和图案装饰鳞片的大鱼(鳞片可取下)、一幅背景图;
2、每人有一份绘画材料(绘画本、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美人鱼呀?
小朋友回答。
好,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与美人鱼有关的故事。
教师讲述,幼儿倾听:
有一条小河里住着许多小鱼,有什么颜色的小鱼呢?
(出示背景图),河里的小鱼这几天不高兴,因为它们发现另一条小河里的鱼有彩色的鳞片,会闪闪发光,可它们身上却没有彩色的鳞片。
6月1日到了,美人鱼送礼物来了,问小鱼要什么礼物,小鱼看到美人鱼身上也有漂亮的鱼鳞,在太阳光下面闪闪发光。
一条小鱼说:
“美人鱼,你真漂亮!
要是我身上也有你一样美的鱼鳞那该多好呀!
”美人鱼就取下身上的鳞片送给它,小鱼高兴的说:
“谢谢你。
”
(二)欣赏讨论:
1、出示鳞片讨论:
鳞片上有哪些颜色呀?
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小鱼穿上新衣高兴的笑了。
2、另一条小鱼也要一片美人鱼的鳞片,美人鱼取下一片更美丽的鳞片送给它,小鱼高兴地说:
“谢谢你!
”讨论:
这一片和刚才的那一片什么地方不一样?
为什么更美丽?
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第三条鱼也想要,但不好意思向美人鱼要。
但美人鱼还是取下一片鳞片送给它。
讨论:
找找看,这片鱼鳞上的颜色又是怎样排队的?
(红、黄、蓝)
除了颜色排队还有什么也是排队的?
(花、圆点……)
(三)幼儿独立绘画,鼓励独创,教师巡回指导:
美人鱼游呀游,把身上的鳞片全送给了小鱼,美人鱼身上没有鳞片。
小鱼想:
美人鱼把鳞片全送给我们,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小鱼,让美人鱼再穿上漂亮的衣服。
1、复习油画棒的画法,提示幼儿正确的用笔方法。
2、老师先示范,再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幼儿的创新性想法,自己在绘画本上大胆构图绘画。
3、再把画扩大画在画纸上,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图案装饰。
四、结束活动:
(一)展示作品:
将幼儿做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比比谁的美人鱼最漂亮。
(二)幼儿互相欣赏,并给同伴进行讲述。
(三)教师进行点评,幼儿互相赠送,活动自然结束。
附:
分析报告:
一活动目的:
1、幼儿尝试运用不同颜色和图案来装饰美人鱼。
2、引导幼儿发现图案间的排序规律。
3、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
二选题依据: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并要以幼儿为本。
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我给小鱼穿新衣》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
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
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美人鱼为小鱼送鳞片以及小鱼给美人鱼穿新衣服”的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帮助别人及创作的欲望。
在绘画与装饰画的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三活动情景观察:
在第一个情景导入环节,教师优美诱人的故事牵动着幼儿的思绪,时刻跟随着教师的故事进入情境,同时也为幼儿的讨论活动做好必要的铺垫,幼儿们被故事深深吸引。
在欣赏讨论环节,幼儿们能够发现鳞片与图案的排序规律,这些经验准备为幼儿进行创作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在幼儿的观察能力出现困难时,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鼓励幼儿的创新,并对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指导,并使幼儿体验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在这个环节,有的幼儿自己创新了颜色与图案新的排序规律,画面颜色与图案搭配漂亮、大方,如张紫函、仁冠霖等。
还有的幼儿如石佳新、张一锦动手能力较差,需要重点指导。
特别在结束环节,教师引导幼儿间的相互欣赏,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这也是幼儿间的学习过程,幼儿们情绪非常高涨,最后幼儿互相赠送绘画作品使活动自然结束。
四结果分析:
导入的故事情景,吸引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那些新奇的东西他们会很感兴趣,大大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兴趣,也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愿望。
欣赏讨论环节:
幼儿对鳞片的兴趣很浓厚,但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对于颜色与图案的排序规律,不能很好的将自己观察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幼儿独立绘画的环节:
由于幼儿的能力与水平不同,幼儿的画面内容体现了幼儿间的差异。
有的幼儿画面颜色与图案排列很有规律,画面很清新、漂亮,体现了幼儿的创新。
而有的幼儿画面内容较为单一,颜色不够丰富,需要重点引导与提高。
活动结束部分:
幼儿间的互相讲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赠送环节,加深了幼儿间的情谊。
尤其王博小朋友说要把自己的小鱼送给美人鱼,因为它漂亮,会和美人鱼成为朋友的。
幼儿的每一副画,都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与意愿,这也是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
五发现问题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
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情境贯穿整个教育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但在这个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环节的衔接与过渡,幼儿出现等待现象。
如在欣赏讨
【篇二:
大班美术《京剧脸谱》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是确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人去继承。
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
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
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欣赏:
京剧脸谱(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三。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们要认真观看哟。
(2)影片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交流。
师:
小朋友们,你们在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听到了什么呢?
(3)幼儿交流后,师:
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一起讨论:
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
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
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
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
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把今天学会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绘画:
京剧脸谱(大班)
一、活动目标:
1、观察京剧脸谱在颜色,造型和构图上的异同,欣赏京剧脸谱的美。
2、尝试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设计脸谱。
二、活动准备:
1、京剧选段视频、大挂图、各种脸谱图片
2、油画棒、绘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京剧选段,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表演及观察京剧脸谱。
1、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录了一段好看的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京剧选段视频)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
(告诉幼儿这是京剧表演)
2、师:
(出示脸谱挂图)这是什么?
(京剧脸谱,引导幼儿观看各种脸谱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及特征)刚才在那段表演中我们也看到了,每个表演京剧的人都会画各种各样的脸谱。
3、教师小结,让幼儿大致了解京剧:
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剧种,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称为我们中国的国粹。
它使用了音乐、舞蹈、歌唱还有一些武术等等形式,来表演故事的情节,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京剧表演的时候人们会穿上各种漂亮的舞台服装,画各种各样的脸谱,这些脸谱反映了人物的特征。
(二)、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京剧脸谱的图片资料,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
1、师:
(教师出示各种脸谱)脸谱上有哪些颜色?
有什么样子的花纹?
(引导幼儿了解脸谱上有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如有红色、绿色、蓝色、黄色、金色还有黑和白等颜色,脸上有云、海浪、花草和动物等花纹,非常好看。
)
2、师:
脸谱上的花纹都是画在什么位置的?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脸谱上的花纹都是围着五官进行绘制额,主要是用了勾黑线,再进行填色的方法进行绘画,多数是左右对称的图案,也有不对称的,眉毛和眼睛周围的纹样向上斜着画,鼻翼和嘴角周围的纹样却是向下画的特点。
)
3、教师示范绘画脸谱的方法:
①先用笔画出人物的脸型轮廓,画出五官。
②再用黑笔勾画出向上的像蝴蝶翅膀一样的眼睛纹样。
③以鼻子的位置为中轴,在五官的周围分别画出不同的基本纹样。
④添画细致的花纹。
⑤最后,用油画棒涂上颜色,完成。
(三)、幼儿自由绘画脸谱,教师进行指导
1、师:
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自己为自己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脸谱吧。
记住按照老师刚才的绘画步骤去画哟。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引导幼儿用黑线勾画出眼睛、眉毛、鼻翼和嘴角处的图案,细致地添画漂亮的花纹;提示幼儿注意对称,运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对称涂染。
)
3、播放京剧音乐,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结束此次活动。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优秀作品放入展示墙,供大家一起欣赏。
手工:
京剧脸谱(大班)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剪、穿线、镂空等方法制作京剧脸谱。
2、养成做事细心和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3、萌发“我也要当京剧大师”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剪刀、橡皮筋、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2、京剧脸谱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脸谱
师: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看一段录音,看的时候要认真哟,等会老师要请你们来说说看到了什么?
(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
这都是一些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有鲜艳漂亮的油彩,也就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一张张脸谱,不同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
)
2、引起兴趣
(1)、教师戴上京剧脸谱,摆出表演京剧的样子。
(2)、教师摘下脸谱:
小朋友们,老师拿的是什么?
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吗?
(3)、师:
我们的“开心舞台”要表演京剧,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参加,你们想参加吗?
制作脸谱就可以报名参加了。
3、介绍制作方法
(一)、幼儿自由讨论制作脸谱的方法:
京剧脸怎么样做的?
怎么样戴到脸上?
戴上脸谱怎么才能看得见呢?
(二)、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1)、将脸谱剪下,眼睛处用剪刀剪去。
(2)、在黑点处钻一小洞,穿上橡皮筋戴在头上,你就是京剧中的一个角色了。
4、幼儿制作、教师巡逻指导
(1)、教师提出注意事项:
用完剪刀将眼睛部位镂空时要注意安全,剪下的纸屑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能力强的幼儿也可以和能力弱的幼儿合作,共同剪、制作,教师对镂空感到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5、结束
(1)、请幼儿戴上脸谱互相欣赏。
(2)、戴上自制的脸谱到“开心舞台”进行表演。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带着自制的脸谱带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以及其他成员看。
【篇三: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胡兴元
摘要:
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重要形式。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关于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从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进行案例分析,从目标的确定于表达,目标的达成度,教师的教学技巧,过程的安排,内容的逻辑性,师幼互动,环境布置,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幼儿,艺术,活动设计,案例
一、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
艺术活动是幼儿感受世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一。
艺术活动对于尊重幼儿的自然天性,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以及增强幼儿的社会性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
艺术活动的有效展开是建立在科学的艺术活动设计基础之上的,活动主体的选择,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方式方法的选择及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评价是活动设计的主要方面。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类活动。
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人类不断完善
和进步,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一定程度上,学校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确立明确的目标,同样幼儿艺术活动也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1、要注意目标的整合性与全面性
在进行活动目标设计时,要注意行为的主体是幼儿,注意目标的综合性、全面性。
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三维度目标的整合。
这样通过艺术教育,才能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艺术目标的概括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情感表达,鼓励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活动。
第三,学习简单的艺术表现技能,能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美化生活。
第四,能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同伴相互交流和学习,学会和同伴分享艺术创作的快乐。
这是艺术活动的总体目标框架,每一次具体的艺术活动目标的选择,要在其基础上根据幼儿、资源、环境、教师等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2、长远目标与具体实时目标相结合
《指南》中的总体目标,对每一次具体的艺术活动来说过于宽泛,每一次活动可以设计一个长远的目标,但必须要有具体的有关知识、技能、行为、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的目标,这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便于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同时也方便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选择活动内容
创造源于生活,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学习建立在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
同时生活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生活中探索,从生活中发现,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艺术活动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
如此,才能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美,在生活中陶冶情感,在生活中欣赏和表现艺术的,在生活中艺术进行创作的习惯和能力。
2、重视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爱好
幼儿的学习与心理发展特点是活动内容选择的基础,艺术活动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在设计时从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需
要、情感、个性来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设计要关注幼儿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教师预先设计的活动与幼儿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兴趣相矛盾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又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3、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注重内容的多元化
本土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经过若干年的传承、修正、积淀而来的,是直接源于生活,融合千万劳动者智慧的文化。
具有审美性、趣味性、生活化、综合化以及历史悠久等特点,符合幼儿艺术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立足本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方式。
同时,现代优秀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多来源于西方,选择其中符合幼儿艺术活动特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能够很好地补充本土艺术的不足,且有利于开阔幼儿的眼界、思维,发展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为培养世界公民奠定基础。
4、对艺术活动的内容进行内部整合
将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评价整合起来,个人联通的整体,是通过融合各种艺术的共性,并且与《指南》中的总体目标相适应,能够实现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创作、表达等多方面的发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顺序。
5、将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进行综合渗透
幼园儿艺术活动中的“艺术”不一定是专门的正规的艺术活动形式,艺术可以渗透在幼儿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艺术有可能设计成健康领域中的律动节奏,也可能设计成语言活动中的背景音乐,还可能设计成社会活动中的艺术创作,艺术还可以设计成一次户外旅游观赏中的欣赏感受大自然和绘画等。
这种综合式的、渗透式的艺术活动,使幼儿能够在相对自然的情境中感受艺术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三)方式方法的选择
幼儿园艺术活动可以采用区角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小组学习活动、户外活动、个人或分组表演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一,针对不同的艺术活动形式,应采用不同的活动教学方法,一种活动形式也应融入不同的方法。
第二,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的特点。
第三,不同的方法,要有不同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教具的选择。
第四,任何方法的实施都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如:
区域性艺术活动属于区角活动形式,这种形式的艺术活动通常在幼儿的活动空间里,划分出一定的、相对独立的空间,针对不同年龄班级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自选活动形式,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进行的活动形式,幼儿的自主性最强,教师是引导者,“主动活动”是其主要特点。
(四)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针对活动设计本身的评价等方式,多维度进行。
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评价重点,与容易忽略的地方,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
一个教育活动是否有效,既要看目标的选择是否合理,目标大程度如何,又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情况,幼儿的主动性和儿童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既要考察活动过程的逻辑行及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技巧,又要关注教师和儿童的情感表达以及内容的趣味性、愉悦性。
二、案例与分析
(一)案例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范画的欣赏理解认识对称图案
2、掌握印染的方法
活动准备:
宣纸、报纸、颜料、纸巾、调色盘、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入:
以变魔术的口语引入
2、让幼儿观察图案的对称美
(1)这张纸上有什么?
颜色在哪里?
形状是一样的吗?
(像这种在花纸帕的左边、在右边颜色相同、形状一样的叫做左右对称)
(2)黄颜色在哪里?
红颜色在哪里?
(像这种在花纸帕的上面、下面颜色一样、形状一样的叫做上下对称)
(3)猜测讨论与示范
小朋友你们来猜一猜,为什么刚才一张白纸的宣纸变成了有颜色、有对称图案的花纸帕?
先怎样做?
然后怎样做?
最后怎样做?
再一次复习对称
3、掌握印染方法与印染要求
(1)幼儿根据老师刚才操作的已有经验进行操作
4、操作前要求(我们的约定)
(1)不能大声吵闹,动脑筋
(2)蘸颜料时要小心,若不小心沾到桌子上,衣服上,马上擦干净
(3)擦手,将作品放在黑板上
欣赏交流同伴的作品(老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1,幼儿进行第一次创作
你们最喜欢哪张小花布?
为什么?
那你是怎样折的呢?
2,幼儿进行第二次创作
这次尝试和你们上次不通的方法,这次你想怎样变小花布?
直接对个别幼儿进行评价,你是怎样折的呢?
活动结束
将幼儿印染的宣纸放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作。
(二)分析
活动目标的设置:
对称图案是数学几何中的重要内容,而“对称美”一词通常在园艺、建筑、美术、人体、装饰、设计等多领域、多行业中出现,对称图案的欣赏与认识即属于科学中的数学领域,又与艺术等领域相联系。
本设计中的目标:
“欣赏理解认识对称图案”,“掌握印染方法”,从字面上理解,显然综合了艺术与科学。
这样整合式的目标设置,本身是合理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与主题“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不相符合,它限定了美术活动,且“掌握”、“理解”这样的词语不太合适。
活动准备:
“黑板”太小,导致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作品没能全部展现出来。
活动过程:
第一步,通过教师的魔术表演将话题引入,很好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
第二步,从欣赏对称图案开始进入主题,符合艺术领域的活动特点、总体目标与儿童的学习特点。
但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过多的介入,把儿童的目光引向教师期望儿童应该关注的地方,并采用类似下定义的方法试图让儿童理解对称图案(像这种在花纸帕的左边、在右边颜色相同、形状一样的叫做左右对称),并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艺术 教育 活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