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力健康保健知识.docx
- 文档编号:77482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51KB
儿童听力健康保健知识.docx
《儿童听力健康保健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听力健康保健知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听力健康保健知识
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尤其是学龄前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
如果此阶段儿童由于听力障碍不能够接受到足够的言语信息刺激,就不能够掌握发音技能,成为“大舌头”,甚至成为“聋哑残疾人”。
因此,作为全社会的行动,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点点滴滴的一些情况,常常可以避免一些不幸的发生。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希望全社会宣传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提高人口素质。
婚前一定要接受常规体检。
母亲在孕期和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在正规定医疗单位接受检查、指导、治疗。
一方有听力问题或者家族中有听力障碍者,孕前双方都要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
孩子出生后一定要接受听力筛查!
最好同时接受耳聋基因筛查。
如果听力筛查有问题,也不要紧张,请在医生指导下接受复筛或进行听力诊断。
二、父母通过日常与孩子的接触,观察孩子是否有听力问题:
正常情况下:
1刚出生的婴儿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
23~6个月就能辨别声音方向;
36个月左右能听到较小的声音;
46~7个月能发出“爸、妈”声音;
58~9个月能发“爸爸、妈妈”;
61岁能模仿学语;
72岁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83~4岁能讲短小的童话故事
如果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或反应迟钝,立即就医。
目前越来越多的妇幼保健单位已经开展了新生儿听力普查,希望更多的听障者在出生后不久就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关爱。
三、耳部外伤的预防:
耳廓暴露于头部两侧,容易遭受各种直接到外伤。
1.注意各种可能的利器如刀、斧、锤的操作,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撞击耳部。
2.遵守交通规则。
3.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4.不要自己或请非专业人员挖耳。
5.看好自己的孩子,防止将异物放入外耳道。
6.远离爆震场所,尽量不要放鞭炮和长期用耳机听大音量音乐;
7.请专业人员指导跳水游泳。
四、中耳炎症的预防
中耳炎仍然是各地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主要病源。
咽鼓管阻塞、感染是主要病因。
1.积极治疗各种原来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
2.如果儿童有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经过检查可以在医师建议后接受积极治疗,如果有适应证可以实施手术治疗。
五、药物中毒性耳聋的预防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
以往我国耳聋尤其是聋哑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就是耳毒性药物中毒。
耳毒性药物主要损伤内耳,会影响到耳朵的两大重要功能:
平衡与听觉。
耳毒性药物中又以氨基苷类抗生素造成耳聋为多,常见的有: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其中新霉素毒性最大。
由于这些抗生素无需作皮试,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应用非常普遍,尤其对于小儿患者。
如果耳中毒以前庭为主,则以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如走路不稳、眩晕等。
若损坏以耳蜗为主,则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
由于小儿往往不能及时觉察听力下降,常常导致言语发育迟缓,粗心的家长经常认为“贵人语迟”而耽误了干预的最佳时机。
同时耳毒性抗生素有明显的个体易感性,即有人长期使用而听力不受影响,而有的可能一次小剂量使用就可以造成严重耳聋。
同时也发现耳毒性药物中毒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常常是母系遗传。
耳聋可以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以于停药后发现,而且在停药后1年仍可继续恶化。
由于耳毒性药物所致的耳聋是直接损害内耳的感觉神经细胞所致,而人体的神经细胞一旦死亡很难再生,所以至今尚未找到治疗此类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因此,要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1.首先,医务人员和家长一定不要滥用抗生素,尤其是有耳聋家族史者,至少在用药以前咨询耳鼻咽喉或听力学医师。
严格掌握氨基苷类抗生素的适应证,非绝对必要时不应轻率使用,更不应作为预防性用药。
2.非用不可时,采用最小的有效治疗量,不要一次性大剂量给药,同时要及时停药。
3.已经发现问题耳鸣、恶心、头晕等,及时确诊,予以治疗,无效者予以干预。
4.发现耳中毒现象时,不能用另一种耳毒性抗生素替代,更不能交替使用两种以上的耳毒性药物。
5.禁用耳毒性药物滴耳剂。
六如果发现孩子的听力不好,应及时到正规的医疗单位,进行诊断,并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比如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切除肥大或经常发炎的扁桃体和腺样体。
七即便是孩子的听力差而药物无效,也可以通过使用助听器或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及康复训练,使孩子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开口讲话与人交流。
怎样保护孩子的听力健康1.孕期避免盲目用药、防止病毒感染
要想让宝宝拥有正常的听力,你需要在孕期就十分注意,避免服用一些对胎宝宝听力有损伤的药物,比如庆大霉素等。
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感染感冒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避免接触X射线。
如果家族里曾经出现过先天陛耳聋,或者出生不久就患耳聋的情况,建议准妈妈作一下基因检测,也可以咨询医学专家的意见。
6.喂奶时,最好让宝宝采取半坐位
在讨论喂奶姿势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小耳朵里面的秘密:
宝宝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个小管与鼻咽部相连,叫作咽鼓管。
平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但是当宝宝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为了维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
由于小宝宝的耳部尚未发育完善,咽鼓管还比较短,而且位置低而平直,如果你横抱着宝宝喂奶、让他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奶瓶竖得过直等等,都容易造成宝宝呛奶,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正确的喂奶姿势是:
如果是坐着喂奶,应将宝宝斜抱在怀中,让宝宝呈半坐位,宝宝上半身靠着的那一条腿可以用小凳子垫高些;如果是侧躺着喂奶,妈妈要用手臂将宝宝的上身和头部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7.给宝宝清理耳垢必须去医院
前面我们说道,如果耳垢比较少的话,不需要清理。
但是,如果耳垢已经比较多了,形成了团状,像个塞子一样塞在耳朵里面,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帮助清理。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为这点儿小事跑医院很麻烦,于是就自己给宝宝弄起来了。
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危险。
一是因为一般家庭中都没有耳灯,父母往往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这样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二是因为很多宝宝还没学会合作,可能会乱动;三是一旦在挖耳的过程中,不小心有外力撞击,比如旁人经过不小心碰了妈妈的手等等,有可能会捅破鼓膜。
而医生可以通过耳灯或者反光耳镜直接观察耳道内部的情况,耳垢较多时,可直接用棉签或医用镊子取出。
当耳垢已经形成耳垢石很难取出时,医生还可以选用滴耳液软化耳垢。
软化的耳垢会从外耳道排出,也很容易清理。
8.呼吸道感染后,询问宝宝是否有耳部不适
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不过,这种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10天才会发作,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视。
在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已经消失后,父母还需要关注宝宝是否表现出中耳炎的症状。
另外,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9.宝宝患了感冒、中耳炎时,不要坐飞机
在孩子身体状态很好的情况下,乘坐飞机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通过吃奶或者吸吮安抚奶嘴等方法来减轻耳部的压迫感。
但是在宝宝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时候,最好不要坐飞机。
因为这时候咽鼓管处于一种水肿的状态,会加重对耳部的压迫。
10.不要让宝宝长时间戴耳机
有些父母感觉MP3很时尚,于是也想让小宝宝“享受”一下。
但是,因为宝宝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可能控制不好音量。
如果音量很大的话,对于宝宝的听力是有损害的。
另外,耳机的耳塞直接被塞到耳朵里面,声音直接刺激鼓膜,然后通过鼓膜来传导,时间长了,鼓膜很容易疲劳,也容易造成听力下降。
所以,在让宝宝听音乐、听故事的时候,最好还是采用外放的方式,而且音量不要过大。
儿童听力健康的六条建议建议一:
听力筛查过三关,初筛不过莫着急
在我国正规医院出生的婴儿都要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检测。
初筛是在出生后48小时,复筛是在出生后42天。
筛查过程简便,宝宝熟睡下操作,不会有任何惊吓或者痛苦。
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听力筛查不通过也不代表孩子一定会耳聋。
实际上有很多因素会干扰检查结果。
比如,胎儿出生之前如果羊水误吸到中耳腔中,就会影响检查结果。
此外,耵聍耳屎堵塞也会导致筛查结果异常。
不少初筛不通过的孩子可能复筛就通过了。
如果复筛还不通过就需要做听力诊断,还有希望通过。
全套听力诊断检查,包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还有40Hz相关电位检查等等。
做这些相对复杂的检查,有时需要给孩子使用一定的镇静剂,让孩子在熟睡状态下配合检查,避免一些干扰因素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但无论是初筛、复筛还是之后的听力诊断检查,都是非常安全的,家长不用担心。
建议二:
先天性耳聋可预防,婚前检查要重视
先天性耳聋大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建议广大青年朋友一定要去做婚前体检,如果自身耳朵不太好,或是近亲中有耳朵不好的,建议抽一点血,做耳聋基因的筛查,可以基本判断你是否携带常见的耳聋基因,这样就可以早期预防。
另外,怀孕期间如果得了病毒感冒、风疹,或是高烧,一定及时到产科或是遗传生理科进行咨询,尽量在孩子出生前得到预防,或是采取相应措施。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也会影响宝宝听力。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郭发育不全、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而内耳发育多为正常,需要通过耳郭再造和听力重建手术来治疗。
内耳发育异常也会导致宝宝听力损伤。
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一种越来越被广泛认识的隐性遗传性听力障碍性疾病,约占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1%~12%。
耳蜗发育畸形,可为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也可为非遗传性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接触放射性或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服用致畸药物等。
建议三:
新生儿护理重细节,防止急性中耳炎
正常宝宝出生一个月后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给孩子洗澡、洗头时要特别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
在后期引起听力下降的原因中,急性中耳炎是最常见的,这是由于宝宝咽鼓管较成人短、平而宽,且咽口位置较低,鼻咽部分泌物及致病微生物易经此侵入中耳;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差,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小儿中耳免疫机能发育也不成熟,局部防御能力不强造成的。
哺乳时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婴儿头稍低,乳液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影响听力,所以要做到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要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
建议四:
感冒后突发耳闷要重视
另外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也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听力的疾病。
其特点是中耳腔内积有液体,这种病目前多数人认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得这种病的孩子有的在感冒后突然出现,有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常以耳闷、听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少数儿童自述有轻微耳痛,儿童多表现为听话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学习成绩下降等,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家长忽视,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或伴随终身。
建议五: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可视情况去摘除
由于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所以为了保护中耳的健康,还必须积极治疗这类疾病。
因此临床上在摘除患儿肥大的、反复发作的扁桃体或腺样体后,不仅感冒的机会少了,而且原来反复发作的中耳炎也痊愈了。
建议六:
耳毒性药物黑名单,用药之前细咨询
对耳朵来讲,许多药物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或一次性大量使用,或患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
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等,这些药物主要造成听神经损害。
由于小儿在使用这些抗生素时,不能正确反映早期中毒症状,极易误诊或漏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听力 健康 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