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文明礼仪.docx
- 文档编号:7732737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8.91KB
土家族文明礼仪.docx
《土家族文明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家族文明礼仪.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家族文明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是一个讲究礼仪之风的民族,在社交活动与家庭生活中,特别重情尚义,讲究礼尚往来和文明礼行。
土家族这种古朴淳厚的礼仪之风,不但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风范,而且还世代相传,不断地发扬光大,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以及土家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于今天公民“明礼诚信”等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人文和实践意义。
一、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所谓礼仪,即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如婚礼、葬礼等。
土家族人在一生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礼仪较多,但最重要的只有四大礼,即诞生礼、婚礼和成年簪冠礼、寿礼、葬礼。
这四大礼是土家族礼仪之风的集中体现,既有社会特征,又有信仰特征,它们把土家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吉凶祸福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多样的民俗样式,而且长期地支配着土家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1.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土家人相当注重为婴儿举行诞生礼,它既含有为新生命祝福,祈祷长命富贵之意,也有为产妇驱邪避祸之意,在礼仪中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虽然土家人最看重的是诞生礼中的“打三朝”(即婴儿生下3天后要进行全身沐浴)和“满月酒”,但实际上,土家人的诞生礼包含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妇女怀孕后,俗称“有喜”,要请土老司行法事“安胎”、驱邪,祈求祖先保佑,并在堂屋门上挂上筛子、艾蒿草,称“金钟神罩”,护住孕妇之屋。
分娩,一般要请“接生婆”,接生婆进产房后,要敬祭土家族的生育女神巴山婆婆。
婴儿下地,接生婆用白线结扎脐带,若是男孩,就用父亲的衣服包裹;若是女孩,则用母亲的衣裙包裹。
给婴儿洗澡的水严禁任意外泼,以免污秽神灵。
婴儿降生后,父亲要怀抱“报喜鸡”去岳母家报喜,男孩用公鸡报喜,女孩则用母鸡报喜。
岳母家则按婴儿性别置办“三朝礼”和“满月酒”。
三天后,岳母家以及亲友们挑着礼品前来贺喜,即“打三朝”。
酒宴上,产妇家要请婴儿的外公或舅父取名,俗称“命名礼”。
满月那天,岳母家要来给婴儿“放脚”(因为婴儿出生的第一个月脚手都是包裹着的,满月之后才解开包裹,正式穿上衣裤,俗称“放脚”),并送来放脚需要的一切衣物,这一天俗称“满月酒”或“祝米酒”。
婴儿诞生后,第一个来产妇家的人,俗称“踩生”,“女踩男,福寿全”,“男踩女,要中举”,产妇家要格外热情地招待踩生人,使之多说些吉利话。
在当代,土家族诞生礼中最重要的是“打三朝”,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是把“打三朝”与“满月酒”(祝米酒)合二为一的,统称“打三朝”。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诞生礼中很多带迷信色彩的陋习都被土家人自觉地抛弃了。
2.婚礼和成年簪冠礼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土家族逐渐形成了婚姻制度中的多层次礼仪,这些礼仪是十分复杂和隆重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礼仪过程,但在整个礼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婚期这一天举行的男、女冠礼和一系列其它礼仪活动。
如“打样”,即媒人撮合男、女双方进行第一次见面,俗称“瞧样子”,双方满意后再正式提亲。
“求婚”,打样之后,男方正式请媒人去女家求婚。
“讨红庚”,俗称“合八字”,男方委托媒人讨来姑娘的生辰年月日时,写在“红庚贴”上,并请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按阴阳五行推论,看是否相合或相克。
“定亲”,俗称“插茅香”,合了八字,就成了“天作之和”,男、女双方即择吉日,举办酒席,邀请双方亲戚到场正式定亲,实际上是向社会公开这桩婚事,取得社会承认。
“拜年”,定婚后,男方每逢新年都要去女家拜年,但拜第一个新年最为隆重。
“看期”,到了结婚年龄,男、女双方同意后即请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择吉日结婚“。
冠礼”与“婚礼”,婚期到后,男、女双方即举行非常隆重的冠礼和婚礼,新娘则要按出嫁礼仪进行哭嫁。
成年簪冠礼和婚礼,土家族是将其一并举行的,并且最为隆重。
男冠礼和女冠礼都是在结婚前一天举行。
清《长阳县志》卷三记载:
“古冠婚为二事,长邑则合而为一。
于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发合笄,曰‘上头’。
设席醮女,请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亲友合钱为金匾,鼓乐导送,登堂称贺,曰‘贺号’,不谓字也。
是日设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
曰‘坐十友’”。
冠婚礼并行和礼仪中的“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双陪”活动,在整个土家族地区都有这种习俗,并且至今遗风犹存。
举行了冠礼,就表示男、女已进入了成年,可以在社会上进行单独交际,独立地创家立业了。
“发轿”,女方举行完冠礼和婚礼后,即按照土老司择定的时辰启轿,土老司要作法封轿避煞等。
“敬土司王”,土司时代,土司王享有“初夜权”(即土司王先要与新娘睡一夜或三夜),后被人在行使初夜权时杀死,传说他阴魂不散,经常作崇使新婚夫妇不和,因此要敬奉他。
“安床”,即男方安好新婚床位,边安放边行法事,祈求新婚夫妇和顺美满。
“拦轿”,当男方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女家村寨门口时,女家亲友们将迎亲队伍拦住,佯做阻拦之状,迎亲与拦轿的双方相互对歌、取笑甚至打闹,实际上这是土家族早期“抢亲”习俗的遗存。
“找摸米”,“摸米”即新郎代理人,俗称“押轿娃”,前去抬轿的小伙子都装成“摸米”,新娘的姊妹们一时难辩真假,就在小伙子中任意寻找,相互嬉戏,甚至往小伙脸上抹锅灰,实际上是借此机会暗中选择意中人,明显地带有远古土家人对偶婚的遗俗。
“茅宴席”和“赶脚酒”,发轿上路后,新娘的亲属们还在一些路口佯装拦截,这时,男家早在这些地方摆好酒宴,拦轿的人即吃起了“茅宴席”,也有男家直接把酒席送到女家堂中的,名曰“赶脚酒”。
“搬帐子”,当迎亲队伍快到男家时,“摸米”放快脚步,先将帐子搬到男家,举行挂帐仪式,边挂边唱,颇有风味。
“迎轿”,即新娘的花轿到男家后,男家要举行一系列迎轿仪式,直到拜堂、入洞房为止。
“上马酒”,即新娘进男家这一天,男家要专门为送亲的嫂子、伴嫁的姑娘和新娘的兄弟(舅爷)等在堂屋中央摆下丰盛的酒席,名曰“上马酒”,之后才给其他亲戚朋友开席。
“闹新房”,即新郎、新娘的同辈亲戚朋友在新房里为祝福新婚而进行的娱乐活动,土家族闹新房往往还由伴嫁去的姑娘和陪新郎的小伙对歌,他们借机选择意中人,这是土家族以歌为媒的古婚俗的再现。
“回门”,婚后的第二天,新娘要偕同新郎回娘家,当天去当天回,俗称“回门”。
至此,土家族的整个婚礼就告结束。
3.寿礼
寿礼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礼仪之一。
土家人祝寿,对小孩子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叫“过生日”,50岁后方称“祝寿”。
但若父母健在,即使年龄再高也不能称“祝寿”,“尊亲在不敢言老”。
土家族为老人祝寿要献鱼,上长寿面,敬寿
桃,满60花甲的寿礼最为隆重。
土家族祝老人健康长寿,堪称民族美德。
4.葬礼
葬礼,几乎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的悼亡仪式和祭祀活动。
土家族俗称葬礼为“白喜”、“白会”、“老龙归山”等,一般要跳唱丧鼓歌。
湖北省清江流域的土家人在举行葬礼时,其主要活动是跳丧,即跳唱非常神奇和隆重的“撒尔嗬”。
这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种祭祀性歌舞,且歌且舞,似剧非剧,风格异常古朴和别致。
舞姿非常优美,时而绕臂穿肘,形似凤凰展翅;时而相对击掌,犹如幺姑筛锣;时而扭肩擦背,好比水牛擦痒;时而嘴唇触地,恰似春燕衔泥;时而相互嬉戏,犹如牧童戏水等等。
土家人跳丧为何称其为“撒尔嗬”呢?
其实,这是因跳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而得名。
明代《巴东县志》载:
“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
”人死后,左邻右舍听到阵阵报信的鞭炮声,都自动赶到死者家里来,为死者跳撒尔嗬。
土家人常说:
“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半夜听到丧鼓响,脚板心底就发痒”。
入夜,只听灵堂门外几声炮响,跳丧者们闻声而至。
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掌鼓指挥,三声重鼓,一声高唱:
“我打起鼓来,你出台哟,撒尔嗬里!
”众人齐声答和。
跳丧者或两人一对,或三人一伙,迅速踏鼓跳唱,脚踏鼓,鼓跟脚,跳丧者头、手、肩、腰、臀一起扭动,舞姿变化多端;唱着古朴粗犷、诙谐有趣的极富浓郁山乡气息的词曲,从入夜到鸡鸣,或一夜,或二夜,或三夜等,通霄达旦。
撒尔嗬有一定的程式,一般由待师、跳丧、哭丧等构成。
或曰开歌场、奠酒、收歌场等。
撒尔嗬唱词变化多端,四言、五言、七言随情而变。
除开那些少年夭亡者,不论是男是女,也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人死了,乡邻们总要跳唱“撒尔嗬”。
实际上,早在元、明、清时代,撒尔嗬在清江流域土家人的跳丧中,就已完全成熟了。
至于撒尔嗬的历史渊源,今天已无法精确查考,有说起源于庄周“鼓盆而歌”的,也有说起源于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等。
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撒尔嗬是土家先民巫术、祭祀礼仪和歌舞艺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这确是无可质疑的。
二、土家族四大礼仪的人文价值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是土家族人民礼仪文化的集中体现。
同时,这四大礼仪
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人民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表现了土家族人民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表现了土家族是一个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民族。
1.土家族的诞生礼,既是在祝福新生命的同时,对民族开天辟地、发祥繁衍的历史进行回顾和纪念,又充分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在土家族传说中,远祖是蛋生的。
古时世界处于混沌之中,一片黑烟,无天无地,昼夜不分。
突然一阵狂风将黑烟吹散,随之飘来一朵白云,白云里裹着一个硕大的蛋,蛋白如天,蛋黄似地,随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蛋裂开了,跳出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名叫卵玉,她就是土家族的祖先。
卵玉喝虎奶,吃铁铊,她见天地相互粘连,就用箭射开,才有了世界的开端。
所以,土家族崇敬蛋,认为蛋是人类之种。
土家族在举行诞生礼“打三朝”和“满月酒”时,最看重的食品就是醪糟荷包蛋,凡是前来贺喜的人,每人都得吃一碗醪糟荷包蛋,这实际上就包含有纪念土家族祖先开天辟地、发祥繁衍的含义。
当土家姑娘出嫁时,男方总要给女方送两个煮熟的红鸡蛋,姑娘在出嫁前夜就用此蛋在脸上滚三下,名曰“开脸”,象征获得生育的蛋种,预示后代的繁衍和民族的生生不息。
可见,土家人认为,人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就要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光阴。
在土家族诞生礼中,还有“抓周”的习俗,即婴儿满周岁时,在桌子上放置书、笔、算盘、纸张等物件,让婴儿自己去抓,土家人认为婴儿最先抓住什么,就预示着这个小孩今后干什么。
土家人总是望子成龙的,既希望子女为国家作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又希望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值得肯定的。
2.土家族的婚礼和成年簪冠礼,标志着土家族是一个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觉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民族。
土家族的婚礼与成年簪冠礼是一并举行的,实际上表明这是土家族青年男女走向成年的一个标志,即走完了自己的孩提时代,意味着“人生的第二次断奶”,因此,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个体的自觉意识。
首先,土家族的婚礼和成年簪冠礼有严格的礼仪程序,通过这种严格礼仪程序的锻炼,从而给土家族青年男女上了人生的第一课。
结婚后,新娘要离开父母,告别家乡,要开始独立的人生旅行,要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未来。
在土家族中,男孩结婚后,也往往要与父母分家过日子,“树要分丫,儿要分家”,“树不分不长,家不分不发”。
这篇二:
土家族礼仪习俗之——婚礼
家乡的人生礼仪习俗——婚礼(土家族)
我家住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万坪镇,这里属于土家族民族聚集地区。
土家族一直以来,以勤劳勇敢、智慧聪明、能歌善舞著称,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的婚嫁习俗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亦蔚为大观,夺人眼目。
对于从小生长在土家族的我而言,今天我所见到的所了解到的我们土家族的婚礼习俗,已经是被简化了的仪式,很多细节在今天已被省略了。
时代在发展,各种习俗也在变化着,因而家乡的婚礼习俗的变化是历史的趋势所在。
尽管婚礼习俗已经逐渐被汉化和简化了,可是作为土家族曾经存在过的一种习俗,它是我们这个名族的珍品,是我们的宝物。
从奶奶口述及自己的几次亲身经历,我对我们土家族的婚礼习俗,有了很多的了解。
土家族的婚礼习俗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追溯到奶奶结婚的那个年代,具体的婚礼习俗的程序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并且在随着时代变化着。
第一个环节是求亲。
最初的求亲需要三媒六证,需要媒人求3次亲,也即提3次亲。
第一次是问话,也就是男方派媒人去看女方家问话,如果女方有意考虑,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的求亲。
第二次求亲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故这次男方需要带糖、酒这些礼去问话,这次问话的目的是确定女方是否答应婚事。
对于求亲的人来说,这两次求亲忌讳带肉,如果带肉的话,就会有侮辱女方之意。
第二次的成功之后便是第三次求亲,即“插毛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认亲”,这次求亲所需要带的礼是一块肉、一瓶酒、一包糖。
在经过这三次的问亲之后,男女婚事就算是初步说成功了。
求亲必须经过这三次,并且每次的成功具体内容。
这个环节发展到今天已经简化了,媒人说媒之后,男女双方见面,若答应就可算是说定了。
第二个程序是求结。
求结也叫送日子,在送日子之前有一个取八字的程序,若女方有意,则由媒人互通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并请算命先生“合八字”。
男女双方八字若相契合,就可以确定具体的结婚日期。
送日子过程有讲究:
男方要带礼品,但是不能过多,一般带一块肉便可以了。
一旦男女双方八字合之后,便确定婚期,也就是定亲了。
定亲之后便是送给女方送礼金置办需要的东西,如铺盖、生活用具等等。
关于礼金,在更早的时候更流行于送衣服、服饰。
现在多是男方给女方折钱(礼金),男女取八字定亲之后,男方便给女方折钱,女方的父母回给男方回一定数量的礼金。
男女定亲之后,女方就不能毁亲了,即使发现自己所嫁之人不是求亲时(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有些男方长相不好,便会让长相好的人去“打样”即找模板去代替自己去问亲)所见都不可以毁亲。
那时候也不能离婚,除非是被丈夫休了才能离开,否则会女子会被骂没家教没规矩,会遭受周围人的唾弃。
所以对于那时候(奶奶年轻时候)的女子而言,嫁人是件很痛苦的事。
因为女子出嫁后,成为夫家的媳妇,就是服侍夫家的公公婆婆的,要给他们盛饭,端洗脸水洗脚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认亲—取八字—结婚”这个过程逐渐的被简化了,有时认亲和取八字一起进行。
送日子这个程序完了之后便是送阔单。
第三个过程便是送阔单。
阔单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购物单一样,上面记载了很多东西。
阔单上要
写明如下事情:
写明结婚日期,写明要送的菜(给木匠送菜是因为木匠给新娘置办家具这些嫁妆),请送亲的吃饭。
以及迎亲时花轿的出发时间、打扮新娘子的具体时间。
这个阔单主要是由女方给木匠送,阔单上会标明需要木匠置办的嫁妆诸如家具、生活用具之类的物品。
置办家具这些嫁妆的钱便是由男方折钱(这个钱是在定亲的时候便以说定的),与过去相比,现在慢慢的演化为男方置办家具,女方置办铺盖以及电器化的生活日用品,当然置办这些东西的钱主要是男方在定亲时男方折的钱。
所以,对于经济水平一般的人来说,男方折了多少钱女方父母就会置办多少钱的嫁妆,对于有钱人来说,女方的父母会用多余男方给女方所折的钱为女儿置办嫁妆,对于很穷的人来说,就不会用给自己的女儿置办男方所折的钱同等数量的嫁妆,这里就有一种说法“上等之人赔钱嫁女,中等之人将钱嫁女,下等之人卖儿卖女。
”
这些过程都准备好了之后便是第四个环节了。
第四个环节是打鼓迎亲。
打鼓迎亲,也就是结婚。
这里有一个插曲,就是哭嫁。
哭嫁,哭嫁大多在婚前的十天半月或者一个月之内,准新娘邀约邻近女友,帮忙做针线活。
新娘及其女性亲戚朋友都会哭嫁,她们边哭边做,哭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唱词。
哭声中夹杂着悲,喜,乐,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情绪都参杂其中,哭声悠扬宛转,极富乐感,流露出土家族姑娘的天真率性。
其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祖人等等。
结婚的前一天,迎接新娘子的轿子边发轿去新娘家去,晚饭在新娘那边吃,但是发轿的人需要自己带吃的,成为“压轿米、压轿肉”。
这些食物的分量根据所去的人数决定。
发轿队伍成必须有如下12人:
4人抬轿,4人打场面(打锣敲鼓),1个八仙师父(上等人:
专门吹唢呐),1人背新人背篓,1人挑担(挑压轿米、压轿肉),1人主管(主要负责新娘那里缺少的需要的东西,如新娘那里有缺少的东西,则由这个主管跑到男方那边去拿。
)除了这些必须的人之外,还有背铺盖,拿日常用品的人,这些人数就根据所置办的东西数量来决定人数。
第二天,迎亲队便早早的从新娘家出发,把新娘接到男方家后,男女拜堂。
奶奶年轻的那时,接新娘子都流行坐轿子,新娘子的衣服也很特别:
新娘子穿得都是老衣(人死之后穿的衣服),因为那时候的观念结婚就是一种“生离”所以会穿这些衣服,头上戴着我们土家族是丝帕,丝帕将新娘的脸蒙住,什么也看不到,胸前戴有镜子。
同时新娘在结婚前也不能见任何陌生的男人,如果不小心见了,后果会很严重。
新娘接到男方家里后,从女方来的送亲的人会在男方住一夜,第三天才回去。
第三天,新娘新郎开始拜茶酒也就是所说的送蛋(请长辈吃蛋,长辈吃蛋的同时都会给钱,这个叫就是所谓的蛋茶钱。
)具体的过程是:
新郎新娘在主持婚礼的长辈叫“新人有礼”后一一拜长辈,拜过之后就是送用糖水泡着的蛋,或者送鞋。
在拜长辈的过程中有个顺序,先是父母,然后是爷爷奶奶,再是外公外婆,接着是伯伯叔叔,之后是舅舅。
遵从着这样的一个顺序,对于同一辈分的长辈,先拜父亲这方面的长辈亲戚,然后再拜母亲那方的长辈亲戚。
拜完长辈后,也就是在当天,新娘新郎回门。
回门之后可当天回来,新娘也可以在自己的父母家多住几天再回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仪式都简化了,现在多转化为,天未亮时,早早的接来新娘后,拜长辈送蛋都在早上举行了。
白天的时候就是摆酒席请亲戚吃饭。
这个程序结束了以后,结婚的仪式便告一个段落了。
这就是我们土家族的婚礼习俗的一个完整的结婚仪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
一辈的人的数量的减少,这些仪式也在不断的消亡,很多仪式都被省略或者简化掉了。
现在女子出嫁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哭嫁的习俗也在渐渐的消失。
我们家乡的婚礼习俗慢慢的被商业化和汉化了。
土家族的婚嫁习俗彰显了土家族的文化,也折射出土家族的民族特质。
但是其中也有糟粕。
“送彩礼”、“合八字”“媳妇是服侍公婆”这些传统的是糟粕,是受封建思想影响而延续下来的习俗,对人们的思想解放有阻碍作用。
而“陪十姊妹”、“哭嫁”等习俗却所彰显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应该毫不犹豫地传扬与吸收。
但是事实是,那些优良的传统在渐渐消失,那些糟粕却在蔓延。
在今天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变得更功利化,送彩礼、合八字这些习俗仍再继续,而且更加恶化,比如现在农村有很多年纪较大的男士,因无法提供足够的彩礼而一直处于光棍,结婚这个人生礼仪似乎被商业化了,举行婚礼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生礼仪,很多时候充满了利益和功利性。
而对于哭嫁这些可以传承的习俗却在逐渐消失,人们不愿在这么麻烦,故而加速了这种习俗的消失,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仍然使人不免遗憾。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民族及风俗礼仪也理应相应的发展。
对于我们土家族的婚礼习俗的改革,总的而言,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把的优良文化继续发展下去,舍弃那些糟粕之处。
具体来说,首先,当地的政府应该做些努力。
采取一些政策鼓励人们发扬婚礼那些积极的习俗,摒弃坏的风气。
政府部门要为人们作好榜样,既不盲目的迷信又不将功利性的因素牵涉其中,给人们传达积极的思想,顺应历史的发展,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婚礼习俗。
其次,对于人们自身而言,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一方面尊重传统习俗,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民族的婚礼习俗。
力争把我们民族的传统发扬下去。
篇三:
土家族婚俗
土家族婚俗
有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同是农耕民族,并且都是在历史的稻作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不同族别的民族,但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生化和地域的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的稻作文化表现形式。
土家族奇特的婚俗就是本民族的一个特点。
改革归流前的土家婚俗和人类的婚俗一样,从血缘关系到群婚制再到偶婚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是允许一夫多妻制,土家族的历史上,一夫可以同时拥有几个妻子,而不能是一个妻子同时拥有几个丈夫,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没有多少地位。
其次是男女婚姻自由,少礼仪。
土家族在改土归流前,在劳动、婚姻择偶、谈情说爱上是比较自由的,青年男女多以歌为媒。
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只要请土老司作证后即可成亲,不受任何礼仪约束。
这种情感的开放,源于妇女也要参加农耕生产,与男子同耕同劳。
在共同劳动的场合下,产生感情是情理之中的事。
改革归流后的土家婚俗要经过求亲、订婚、结婚三大程序。
“田是私田,女是众女”就是订婚程序的一大内容。
顾名思义,就是田是辛辛苦苦开荒种出来的,必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是不可以随便送人的。
而女早晚要嫁人,成为别家的人,所以生女不是自己的私人财产,而是与家人共有的后代,土家人在此意思上加上了自己的解释。
土家人订婚,用自己的本民族的称谓是“认亲”,又叫“放爆竹”。
在求婚的基础上女方父母许认后,男方就得与女方父母商量认亲的事。
认亲是
土家姑娘一生中最为隆重的日子。
认了亲之后,姑娘即成为别人家的“准媳妇”,是不可以随便换未婚夫的,更不能再去与未婚的男人谈情说爱。
男方为了让女方家更多的人知道、认可这门亲事,就得拿出排场,送上大礼,放着爆竹,吹着唢呐,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抬着聘礼,聘礼上都扎着红纸,浩浩荡荡地到女方家去认亲。
而女方家则把男方带来的糯米分发给亲戚的家家户户。
让亲戚或寨里的人都认同这门亲事。
认亲的习俗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男方进女家的门,要插香于神翕上,名为插香。
以香为约,在祖先神翕前进行。
敬祭祖先,是土家人的历史崇拜习俗,祭祀是稻作文化的一个明显的内容。
以上一切是稻作民族特有的婚姻表现形式,带有深厚的稻作文化内涵。
在土家婚俗过程中,有两件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道具是伞和铜镜。
伞在土家婚俗中的文化作用是:
吉祥、试探、辟邪。
伞还因为是圆形,象征着团圆、和睦、幸福。
伞在土家婚姻过程中常用着,如媒人说媒:
伞在求亲阶段为团圆伞,即吉祥伞,它的意味着婚姻将会圆满。
这一阶段伞是试探女方家父母亲对这门亲事的态度的工具。
求亲成功后便是择日订婚。
在整个求亲的过程中,伞即是媒人的道具,又是男方家的“探雷器”。
之后再接新娘进门时,媒人手中或是伴娘手中都要拿红伞,过去是纸伞。
一是喜庆,二是辟邪。
在土家族旧时的接亲程序中,还有一个内含原始稻作祭祀文化的物品就是新娘背上背的铜镜,铜镜在新娘出嫁的那天背在新娘的背上,再由兄长或弟弟背出门,一是反映了土家人嫁女时,父母亲对女儿的一篇关爱之情;二则是展现了土家人根深蒂固的原始宗教心态。
古老的民族才有古老的
宗教心里。
这也说明土家地区久远的历史文化传承。
土家婚俗中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目就是“抛公鸡”,“抛公鸡”中的公鸡并不是真的公鸡,而是用青草或稻草扎成的草把坨。
其意思是大家都来抢抛的公鸡。
抛公鸡是土家男女青年利用公共活动相互认识,增进理解,建立感情的民俗。
抛公鸡在土家族青年中最受喜爱,在旧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压抑下,“抛公鸡”成了土家族青年反抗包办婚姻,渴望婚姻自由恋爱的一种表现形式。
许多青年通过“抛公鸡”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小伙)后,再通过父母请媒人去说媒。
这种及娱乐、健身、爱情于一身的抛公鸡活动,是土家人民在农业耕作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活动,其文化内涵之丰富,也算是土家族婚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哭嫁,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的婚俗。
然而,土家族的哭嫁哭的奇特,哭的新鲜,哭的艺术。
不仅哭出了土家族的历史,而且哭出了自己的风格。
所谓奇特,是因为土家族的哭嫁歌并不是一个人哭,而是由九个姐妹陪着哭,且早在出嫁的三个月或一个月前就开始哭,就像唱戏似的,一天有几场;所谓新鲜,就是出嫁姑娘的父母、兄嫂、亲戚对着歌哭;哭的艺术,就是出嫁的姑娘在长时间的哭嫁中得把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故事、节庆事及对父母的留念,对媒人的憎恨都形象地哭出来,而且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家族 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