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
- 文档编号:772760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14KB
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
《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一、设计文件审查制度………………………………………………………1
二、施工调查制度……………………………………………………………1
三、优化设计、工程数量进蓝图制度………………………………………2
四、施工方案优化和专家论证制度…………………………………………2
五、机械设备检算、检测制度………………………………………………4
六、工艺、模具革新制度……………………………………………………6
七、临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审批制度……………………………………6
八、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6
九、作业指导书编制制度……………………………………………………6
十、施工技术交底制度………………………………………………………7
十一、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8
十二、材料计划台帐管理制度………………………………………………8
十三、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验收及旁站监理制度…………………………9
十四、超前地质预报制度…………………………………………………10
十五、监控量测制度………………………………………………………10
十六、技术资料管理制度…………………………………………………10
十七、工程日志填写制度…………………………………………………11
十八、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制度…………………………………11
十九、工程数量台帐管理制度……………………………………………13
二十、劳务队验工计价工程数量确认制度………………………………14
二十一、科技计划开发、技术总结制度…………………………………15
二十二、竣工文件编制制度………………………………………………15
第一篇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一、设计文件审查制度
项目准备阶段必须认真进行设计文件审查,设计文件审查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
对设计单位分批提供的设计文件,要及时审查、清理建档、登记造册,并设专人管理。
设计文件审查分自审、会审两个阶段进行,并最终形成审查报告。
审查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⒈主要工程项目明细表及技术特点。
⒉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⒊各种材料数量汇总表。
⒋工程所需定型图、通用图、参考图以及相适应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法律法规一览表。
⒌存在问题及疑点记录汇总表(要注明图名、图号,必要时附图说明)。
在审查中发现的问题,须及时与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咨询单位、建设单位联系解决。
二、施工调查制度
施工调查就是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核对,确定合理的施工布置和施工措施,落实各项附属、辅助工程,达到满足审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计划、施工预算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需要。
施工调查应包括如下内容:
⒈设计概况、工程概况和气象水文资料、地形地质情况。
⒉砂、石料和地方建材情况。
⒊地方可资利用的电力、油料情况。
⒋交通、通讯及公路等级标准情况。
⒌用地与拆迁情况,当地水源和生活物资供应情况。
⒍可资利用的民房、劳动力和附属、辅助设施等。
⒎线路中线、水平;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结构样式、基础类型、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比较并分析设计是否合理、资料是否齐全,有无优化设计的必要。
现场调查完毕,须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施工任务、工期要求、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工程特点等写出书面报告。
三、优化设计、工程数量进蓝图制度
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设计的完善工作,通常被称为“进蓝图”。
在工程项目中标后及上场初期,尤其是以初步或技术设计文件进行招标的工程,必须在设计单位出图前,把需要优化的设计方案及缺失部分的工程数量进入蓝图。
其目的:
一是帮助设计院尽快拿出施工蓝图,为争取施工时间创造条件;二是把设计应完善的项目或数量进入施工蓝图,对地质有误的地方提出修正,减少以后变更难度,为企业创造效益。
优化设计和工程数量进蓝图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技术部门牵头,合同管理、物资设备等部门配合组织实施。
优化工作要在对现场认真调查核对、对设计文件详细审查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后的方案要确保结构稳定和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进入施工图的工程量必须是有效益的、符合计量支付要求的有效数量。
目前,工程项目合同基本模式有两种,即单价承包合同和总价承包合同。
当合同为单价承包合同时,尽量增加工程数量“进蓝图及进预算”;当合同为总价承包合同时,应在保证项目功能及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删减附属项目及数量。
四、施工方案优化和专家论证制度
施工方案是项目施工的龙头,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的成败,因此项目施工方案必须进行研讨优化,重难点工程组织专家论证,实施专家治理。
⒈项目中标后上场之初,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组织技术部、设备
部、成本部等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到项目部进行初步的施工方案审定,形成会议纪要,作为项目施工依据。
初步方案审定的主要内容:
①主要构造物工期计划和管理目标。
②施工组织机构:
如项目部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各类人员配备及定员总人数。
③主要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④生产要素配置:
包括劳务队伍的布置和人数,队伍的选择、材料及周转材料供应计划、主要机械设备、车辆配置。
⑤主要临时工程布置、数量、技术标准。
⑥劳务队伍上场要求及承包模式确定。
工程项目开工前,在详细勘察现场和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后,项目部根据现场情况结合上场会议纪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并组织人员对施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对工期安排、要素配置、施工方法、工艺标准、安全措施等进行优化。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必须按程序逐级审批。
在分项工程开工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效益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一步优化设计,寻求最佳方案。
⒉对采用新技术的项目和技术复杂的重难点工程,如超长大直径桩基、深水大跨径桥梁、新型结构桥梁、技术复杂的桥梁及地铁、长度大于5km的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特殊地基处理、控制爆破和大药量爆破、大型车站改造过渡、工期紧张且质量要求高的项目,其施工方案制定时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必要时请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组织专家评审和论证,对项目实施专家治理,进行技术指导和方案确定,对研讨论证形成的施工方案,项目部必须严格实施,不得擅自改变施工方案,否则对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负全部责任,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要给予项目主要领导撤职等行政处理,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项目部必须以书面形式按程序上报审批。
五、机械设备检算、检测制度
工程项目上场时应对设备进行检算,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定检。
着重对设备配备方案、设备选型配套进行认真研究和比较,以求合理、经济和高效。
⒈设备检算、检测
项目准备阶段,根据工程规模、实物工程数量、场地布局和工期目标、工艺要求,计算所需专项设备数量,既满足投标承诺和施工需要,又符合低投入高产出的要求。
一般应检算的设备有:
①隧道设备:
变压器、发电机、水泵、空压机、砼拌合输送设备、掘进设备、装运设备、通风机、喷锚、支护、衬砌设备等。
②桥梁设备:
桩基施工设备、砼生产输送设备、制架梁设备等。
③路基设备:
土方施工有推、挖、装、运、平、夯、压设备等;石方施工有钻、推、挖、装、运、平、压、破碎设备等。
④砼道面设备:
基础部分参照路基设备配置,道面部分有砼生产输送、摊铺、振捣、切割设备等。
⑤沥青路面设备:
基础部分参照路基设备配置,道面部分有稳定土厂拌、沥青砼拌合、混合料运输、摊铺、压实、检测设备等。
⑥房屋建筑设备:
基础开挖(桩基)、砼生产输送、提升、钢筋制作加工设备等。
检测的重点设备是:
架桥机、龙门吊、支架、塔架等架梁和高空作业设备,确保技术状况良好、连接牢固可靠,确保运转和使用安全。
⒉施工机械选型配套总体原则
①设备配套方案要选准
设备投入方式根据工程投资、工期和经营策略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后决定。
对重点、难点、大型工程以及工期紧、任
务重、造价高的小型工程和政治性工程,一般以公司自有设备投入为主,劳务队自带设备或租赁设备为辅,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小型工程项目和单价低、效益预计较差的工程项目,视具体情况,公司减少设备投入量,一般以劳务队自带设备或租赁设备为主。
②设备选型要正确
设备选型要依据项目工程条件、地质特点、施工环境、工期安排、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突出设备的适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勿“贪大求洋”。
根据工程参数选择适用高效的施工生产设备。
不同工程构造物参数不同,设备选型要根据其参数进行。
设备选型要考虑施工环境对设备效率和经济性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大气压力、风沙、高温、辐射、瓦斯、施工场地大小等;设备选型要突出主作业设备的高效率、高可靠性。
③设备配套要合理
设备间要相互匹配;设备配套要保证主要施工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设备配套不但要使生产能力成龙配套,而且要使各设备特性保持一致。
④设备选型配套要以科学计算为依据
设备投入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型配套都应建立在科学计算、各个方案经济比选的基础之上,不但要计算生产效率能否满足施工要求,更要从效益的角度比较方案的经济性。
设备选型配套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设备单机效率、配套效率进行实际计算,以计算结论为依据、经验作参考,使设备选型配套科学经济,不但满足施工生产要求,而且使效益最大化。
六、工艺、模具革新制度
项目准备阶段研究施工方案时,对采用的施工工艺、模具应同时研讨,做到统一部署安排,杜绝落后工艺与模具,提倡革新,但不能擅自提高设计标准,要从施工工艺、模具上下工夫,模具的革
新是在工艺革新基础上进行的,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革除弊端,优化设计。
七、临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审批制度
临建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及审批按公司《临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审批办法执行》。
八、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制度
项目上场之后在设计文件审查、现场施工调查、公司既定总体施工方案、设备检算、工艺模具革新优化的基础上按照公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进行编制和审批。
九、作业指导书编制制度
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向施工人员交待作业程序、操作方法、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的指导性文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项目经理部在项目正式施工前必须安排技术人员就各专业关键工序、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等,根据质量验收标准、技术标准,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和特点,逐项编制作业指导书,达到作业程序简明易懂,操作方法具体可行,施工过程有序可控,质量标准满足要求。
编制作业指导书前,各专业技术干部要吃透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质量标准,依据施工装备、作业环境条件、各项专业技术、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
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必须经过工程部审核项目总工审批后下发执行。
必要时,报公司技术部或总工程师审批实施。
作业指导书发放和接收必须统一编号和登记。
十、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项目施工全过程。
能使广大施工人员了解设计要求,掌握验收标准、技术规范、
操作规程,有利于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⒈设计单位技术交底
设计单位的技术交底一般由业主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项目总工组织项目相关技术干部参加。
参加技术交底的人员应在认真审查设计文件、仔细进行现场施工调查的基础上,弄清设计意图及工程特点,汇总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协商解决。
技术交底要妥善保管并做为竣工文件资料列入档案。
⒉项目经理部施工技术交底
项目经理部对于工区的技术交底,由项目总工组织,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各工区技术干部、相关人员参加。
内容为: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计划、总体进度计划安排、资源配置、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质量验收规范与技术标准、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及环保措施,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特殊过程控制和“四新”成果特殊规定等。
项目技术交底应形成会议纪要。
⒊对施工队伍技术交底
对施工队伍的技术交底,由工区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队长、技术员、施工员及有关人员进行。
交底应详细说明工点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意图、质量验收规范、施工方法及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环保措施等。
⒋对施工操作层进行技术交底
对施工操作人员技术交底必须由工区技术主管以书面形式针对各工序进行。
技术交底包含设计技术参数、空间位置、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操作技术要点、环保措施等。
技术交底必须认真履行编制人、复核人、接受人签字手续并按技术资料管理要求妥善存档保存。
十一、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开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各专业技术干部编写《施工工艺标准》,对本项目涉及到的各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设计。
编写时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并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和企业施工经验,通过反复研讨,使施工工艺流程具有可操作性。
各项工程全面开工前,根据《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先在试验段进行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完成施工工艺试验后,应写出工艺试验报告,然后全面推广。
通过工艺试验,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完善,然后下发《施工工艺标准》并严格实施。
十二、材料计划台帐管理制度
编制好物资计划是保证工程正常进展的前提,也是合理安排利用资金的需要。
根据物资管理必须坚持先计划后采购供应的原则,项目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种材料总需用量并编制年度材料总用量计划、月度材料用量计划,材料计划须建立总台帐及工点台帐。
材料计划编制的范围:
钢材、水泥、火工品、木材、地材、防水材料、土工材料、锚杆、锚具、线上料、周转材料、小型机具、砼外加剂等由项目部供应的物资材料。
⒈材料计划的编制
①《项目主要材料总需要量表》在施组方案确定后,由工程部、合同部负责共同编制,经项目总工审批后报物资部。
由于工程变更,数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对材料计划进行更新。
②《工点材料总需要量表》由工程部、合同部依据任务划分进行分解,定额核算后编制出相应各工点最低消耗量提供给物资部作为成本归集,成为控制材料消耗的依据(此计划之和应与《项目主要材料总需要量表》相符)。
③《月度工点材料计划表》由工点技术负责人依据施工任务计划安排进行编制,每月25日前报工程部复核、总工程师审核,28日前分工点提供给物资部。
④《项目周转材料、小型机具配置计划表》由工程部依据施组方案编制报物资部,由物资部编制配置计划报公司批准后组织调配、采购、供应。
⒉为便于分清责任,所有材料计划采用逐级审核签字制度,谁签字谁负责,确保材料计划准确性。
计划所列的物资品种、规格及材质应满足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标准、交货条件、技术建议和设计图纸要求。
计划发生变更时要及时补报变更计划,并注明原因。
十三、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验收及旁站监理制度
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推行和实施隐蔽工程旁站监理制度,是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防止和杜绝质量通病、质量缺陷、质量隐患及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和一次达标的需要。
项目经理部在项目开工前须根据项目特点建立旁站监理制度。
旁站监理制度应包括:
旁站监理的内容;旁站监理的要求;旁站监理的督查组织机构及职责;奖罚措施。
实行旁站监理的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除进行认真的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外,整个旁站监理过程必须记录在案,在工程日志中详细记录,主要内容包括:
时间、地点、监理项目、检查签证情况、劳务队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旁站监理人、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施工过程情况、质量控制情况、其他须记录事项等。
十四、超前地质预报制度
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地质复杂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必须把超前地质预报作为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序对待。
项目经理部须根据地质钻探报告、设计文件要求,针对项目特点制定适宜的地质超前预报制度。
项目经理部应成立地质超前预报组织机构,配置适当的物探、地质、工程、测试技术人员及适宜的地质探测设备,按照设计文件
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探测方法和工作制度。
对采集到的数据要认真汇总分析,以供设计单位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真正做到信息化管理与施工。
每循环地质探测与预报应形成书面报告。
十五、监控量测制度
监控量测工作是隧道开挖、软土地基土方填筑、地铁车站基坑开挖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施工工序,不仅是控制工程质量、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需要,而且与工程成本控制密切相关。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项目特点、设计文件要求建立合适的监控量测机构,配置专职或兼职量测工程师及量测人员和量测仪器,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
量测人员要按照既定监控量测方案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汇总、分析监控量测数据,切实做到信息化管理和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十六、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技术资料指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标准设计图、通用图、变更设计文件、设计技术交底、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及项目进展过程中形成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技术交底、工程日志、质量证明资料等。
各类技术资料须按照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和《工程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项目业主、监理单位的相关要求,进行登记、归档、保存、管理。
十七、工程日志填写
⒈工程日志是项目施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技术资料之一,也是编制竣工文件的重要资料。
项目经理部应加强管理,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确定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工程日志填写责任人,保证工程日志规范记录、及时记录、完整记录。
⒉工程日志填写内容应包括:
①工程期内每日气候、施工组织、劳动力安排、机械设备投入、
施工作业情况、工程数量、工程进度、工程质量、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旁站监理情况等事项。
②对施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变更设计、主要工程材料的使用、代用等情况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效果的记录。
③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情况和处理情况的记录。
④有关领导、监察人员检查意见和采取的措施记录。
⑤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情况。
⑥其他主要事项记录(值班技术人员、现场监理等)。
⒊工程日志应按不同类别项目分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结合项目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分别建立。
⒋工程日志应统一记录格式及填写内容。
十八、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制度
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项目创效的重要途径,做好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也是项目正常进展的需要。
项目应建立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责任制,明确有关部门及人员责任,确保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正常及时开展。
⒈建立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责任制
①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加强对变更设计工作的领导,全面主持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经常督察业务人员变更设计、索赔补差工作情况。
②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经济师
项目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变更设计工作,项目总经济师具体负责索赔补差工作,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经济师应认真阅读合同文件,积极寻找变更设计和索赔补差途径,督促业务人员及时整理有关资料并报批。
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经济师应对变更索赔资料认真审
核,确保变更索赔理由充分、计算正确、图表清楚,并追踪变更索赔批复情况,使变更索赔及时得到批复。
③有关业务人员
工程部、物资部、合同部及技术主管应具体负责变更索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签认,及时上报项目总工程师、总经济师进行审核。
⒉变更设计实施原则和要求
①变更设计必须遵循“先变更、后施工”、按设计、按规范施工,本着保证质量,有利施工、提高效益的原则,按业主变更设计管理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各类变更设计资料齐全。
②变更设计尽可能在开工前提出,一项工程避免反复变更。
③各类变更设计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完善手续,要有充分的理由及完整的签认,充分体现变更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④做好变更设计统计工作,项目工程部应按公司技术部提供的台帐样表结合项目实际建立变更设计统计台帐,统计台帐应分工程类别详细统计。
十九、工程数量台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各种工程数量的预控,杜绝“对外少计量,对内多计量”的现象;为了切实执行项目月度成本核算分析制度,掌握成本节超原因,及时纠偏,使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了清楚反映设计变更、索赔、补差工作的全面情况,体现变更索赔补差工作的质量;项目部必须建立工程数量台帐管理制度、工程数量控制责任制、工程数量逐级控制制度。
⒈项目应建立的工程数量台帐
①业主验工计价工程数量台帐;外包计价工程数量台帐;变更、索赔补差台帐;月度责任成本工程数量台帐;公司直线监控报表台帐。
②工程数量台帐必须按公司要求及时进行登记更新。
⒉工程数量控制责任制
①总工程师:
数量控制主要领导,审核对内对外计量的工程数量,审定工程数量节超,审核各类工程数量台帐;
②工程部长:
总的工程数量控制主要负责人,负责复核汇总设计数量,复核对内对外计价工程数量,负责填写各类工程数量台帐;
③工区技术负责人:
提供管区每月现场实际完成工程数量;建立工点各类工程数量台帐;提供外包计价工程数量。
④测量班长:
配合工区技术干部现场收方,确认现场实际完成工程数量。
⑤项目总经济师:
计价时对各类工程数量进行复核,每个项目工程数量总量不能突破责任预算二次分解数量。
⒊工程数量的逐级控制
①开工前首先要对施工图进行复核,在修正施工图数量后,对设计工程量分单位工程进行统计,掌握可从业主计价的工程数量,并记录在数量台帐上。
②项目对公司核定的责任预算数量通过施工方案的再次优化或现场实测,即对公司核定预算数量进行二次分解,二次分解数量作为对外包计量控制数量;
③变更设计工程数量对外包计量必须以现场实际发生工程量为准。
④对业主计价工程数量、对外包计价工程数量必须首先由工点技术主管、测量班共同收方,然后报工程部长复核,最后报项目总工程师审核。
二十、劳务队验工计价工程数量确认制度
项目部严格执行公司规定,坚持按月对劳务队伍进行已完工程数量确认,每季度必须对劳务队工程数量进行一次阶段性清算。
1、已完工程数量的确认
月度验工计价工程数量一律填制《已完工程数量表》,实行业务部门共同收方、签认制度,即:
测量队、工程技术员、主管工程师、外部劳务队伍负责人共同确认签字。
为保证外部劳务队验工计价工程数量每季度(月)顺利确认,技术、测量人员需做好如下工作,并要求劳务队负责人现场签字。
①设计图纸数量严格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以合同计量规则进行计算确认。
②设计图纸以外的项目如临时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在技术交底中明确结构尺寸、工程数量,作为完工后数量控制依据。
完工后及时进行数量确认。
③临时使用劳务队机械的,能以工程数量计量的尽量以工程量计量,难以计量的以台班计算,但必须由专人当日现场签认,使用劳务队人工以计日工计价时也由专人现场进行签认。
④对于完工后不易或无法确认的工程项目必须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工程数量进行确认,如:
土石方开挖、填筑;软基处理;桥涵基坑开挖;土石比例界定;隐蔽工程项目等。
⑤对于变更设计工程数量,必须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对阶段性工程数量测量收方或记录相关数据并且在该项变更设计工程数量全部完成后及时确认,完成项目经理部与劳务队双方签认手续。
⑥外部劳务队工程数量现场签认将作为一项制度,严格执行,今后凡发现因劳务队没有签认工程数量,造成劳务队与项目经理部数量纠纷,追究项目技术主管的责任。
2、在外部劳务队伍计价中,工程量不得突破公司责任成本预算核定的工程数量和批复并完成的变更设计数量之和,设计内数量和变更设计数量在外部劳务队伍验工计价时要严格区分。
对于业主难以批复,但又必须进行变更或改变施工方法的项目,按公司制定的内部变更程序和规定办理。
凡因自身工作失误和擅自提供工程数量
造成损失,按有关办法给予严肃处理。
二十一、科技计划开发、技术总结制度
科技计划开发及技术总结按公司施工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项目 技术管理 制度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