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77240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67KB
xx学校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
《xx学校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校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学校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2020年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xx学校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当前现状,以有效教学为主题,以学科教研组建设为依托,统筹兼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实现学习、研究、实践的融合,打造学习型教师、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学校。
二、研修目标
通过提升工程2.0,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学科教学好的学校融合团队;打造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1.通过培训使教师进的师德修养得以提高,知识结构得以优化,专业知识得以提升;
2.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技术创新课堂;
3.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人人学技术、人人用技术的氛围;
4.建立一支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1)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
(2)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2.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1)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2)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
3.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1)提高教师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的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判断资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4.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1)提高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能力;
(2)将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的规则命名、分类存储。
(3)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5.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
(1)提高课堂导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
(2)提高课堂导入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6.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
(1)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2)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7.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
(1)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的意识;
(2)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掌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研修重点
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我校选择的研修环境为多媒体环境,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每名教师需要研修三个能力点。
本年度重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点如下:
A02.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0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0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B08.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C0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C0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四、信息化教学探索
本年度将围绕“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玩中学;综合课程;数字阅读;名师课堂;网络学习空间;综合素质评价;”等关键词来开展各项教学和研修活动,重点探索信息技术在各研修关键词落实中的应用。
具体探索内容如下:
1.开展技术支持的互动式教学探索。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通过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因此要在提高问题质量方面下功夫。
为了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
一是在热点、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是研究课标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互动教学;三是抓住学员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
2.开展技术支持的启发式教学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注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开展技术支持的探究式教学。
重点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
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要营建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
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合作探究,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要注重课后创新作业设计,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4.开展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探索。
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
5.探索技术支持的“玩中学”。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将“玩”与“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玩”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培养习得的知识、提高动手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探索。
6.探索技术支持的综合课程的设计。
学校鼓励教师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
7.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数字阅读。
充分利用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学习资源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8.尝试参加县组织的“名师课堂”活动。
针对我校部分学科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共同体,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9.探索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鼓励教师将空间作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境,创新应用,实现教学应用常态化;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实现学习应用常态化;鼓励家长积极应用,实现家校互动常态化。
10.探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探索细化综合素质评价维度(不同的地区或学校结构略有差异),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
研究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注重综合素质评价证据的收集,按照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等级开展评价。
五、研修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抓年度校本研修具体工作,由教导处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保证校本培训时间、地点、人员和培训内容的落实。
领导小组组长:
组员:
工作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教研组组长
(二)加强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学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
为了应对挑战,本学年校本研修的重点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理论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我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年度教师学习书目(附件1),每名参与研修的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研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习
学校研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表(附件2),教师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学习相关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四)主要工作任务
1.通过修改备课、上课以及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
(1)进一步明确校本研修工作的岗位职责。
制定科学可行的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校本研修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要将提升工程2.0与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
(2)健全研修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力度。
拟通过制度建设,督促教师学习的能力点为:
◆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1)学情分析是教学难点制定的基础,做好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校将通过修改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教案编制中,提供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加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在教案编写中回答如何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克服学情分析泛化和手段单一的问题?
如何保证对学习者的评定真实有效?
如何将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重新筛选、组织编排和优化设计相结合?
学情分析如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差异?
等问题。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发展需要、技术条件等因素,从而找到教学的适切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
(3)在学情分析中,从“认知状况”和“学习准备”两个维度,针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情分析。
◆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演示文稿制作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学校可以在备课制度中增加关于课件制作与应用的相关要求;学校可以开展课件制作的相关比赛,提高教师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
(1)要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要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要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
(2)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另外,演示文稿制作应关注内容设计,不要过于关注技术的应用。
◆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1)该能力点为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
因此通过修改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标明引用资源的来源;同时说明引用资源考证的过程;
(2)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专题资源网站,要求学科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汇总本学科的常用的资源网站;
(3)使用网络资源,要考证资源的准确性;凡是涉及到民族的、政治的和宗教方面的内容,要以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为准;
(4)具有考证网络资源筛选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可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资源发布的主要目的、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
◆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1)提高教师教学资源数字化能力。
将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如可以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方式实现资源的电子化。
(2)提高教师教学资源管理管理的规范化。
数字资源命名时需尽可能详细地标注资源属性,如课件资源命名需体现课件的教学范围、试卷资源命名应体现年份或学期、地域或校名、年级或学段、考试类别、教材版本、学科名等。
资源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任务等维度进行整理,如教师可以将自身制作的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与收集到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计、制作的数字教育和收集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利于对本学科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利用。
(3)学校教导处将鼓励教师教师采用教学资源云存储的方式,建立分散式校本教学资源库,并进行评比。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
(1)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通过修改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引导。
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回答如何保证导入内容能够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学校 信息化 教学 校本 研修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