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 文档编号:772394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1.40MB
XX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XX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
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项目建议书
XX市应急管理局
20XX年10月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
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
XX市应急管理局;
单位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三)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内容
应急指挥基础环境建设:
XX市应急管理部门建成集值班值守、信息接报、综合信息汇总、辅助决策、协同会商、指挥调度、信息发布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用应急指挥场所,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
本项目完成XX应急指挥中心的选址、功能区划分、装修装饰、办公设施建设,及应急指挥中心基础配套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感知网络数据接入:
感知网络包括生产安全感知、自然灾害感知、城市安全感知和应急处置现场感知,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提供数据来源。
本项目完成部分感知数据如煤矿安全感知数据、一、二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存储单元安全感知数据的接入汇聚。
应急通信网络体系建设:
指挥信息网作为应急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指挥决策部门、应急救援部门的特定用户,承载应急指挥救援、大数据分析、视频会议、部分监测预警等关键应用,通过整合集群、4G/5G通信网、自组网、短波通信等无线通信手段,为应急管理提供必要的通信保障。
本项目完成指挥信息网的市级节点通信设备的建设及宽带专线的建设,完成卫星通信网络中天通网络市级全网通手持终端、便携宽带终端、固定壁挂终端的建设。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
XX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通过汇聚、关联、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和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包括五大集成门户、五大业务应用和应用支撑体系建设。
其中五大集成门户主要分级建设电子政务外网门户、电子政务内网门户、互联网政府门户;五大业务应用建设包括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五类业务应用;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包括数据治理系统、应用支撑系统的建设。
本项目完成五大业务应用中指挥救援业务的部分功能建设,及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和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部分功能建设。
应急管理运行保障工作建设:
按照统一体系、统一架构、统一策略,在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时,同步建立全面立体安全保障体系和科学智能运维管理体系,实现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防控,部署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和运维反应机制,保障全市应急管理信息网络以及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可靠的运行。
2.项目投资
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496.9万元。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建设单位:
XX市应急管理局。
主要职能是:
负责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要求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统一协调指挥各类应急专业队伍;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指导协调消防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落实消防监督、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等工作;指导协调森林和草地火灾、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及XX开发区、XX台商投资区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组织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指导监督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开展应急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对外救援工作;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承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加强、优化、统筹全市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与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职责分工。
(二)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机构为应急指挥中心(宣传教育培训科)。
应急指挥中心(宣传教育培训科)的职责包括:
承担应急值班、政务值班等工作,组织实施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制度,开展应急会商,发布预警和灾情信息,衔接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参与救援工作。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有信息化状况
在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XX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全面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基于全市政务网、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应急管理业务应用。
1.在自然灾害方面,重视感知网络的建设和感知数据的收集,强化对防汛感知数据、气象感知数据和地质感知数据的利用,充分依托省级预警预测资源,对自然灾害进行感知和预测。
2.在安全生产方面,重视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罐区等重大危险源的信息收集与监测预警,由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重点部位和关键设施实施实时监控和安全管理,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3.目前XX市已经建成政务网、电子政务外网,大部分政务类应用均已部署在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初步具备了覆盖全市的通信网络。
4.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初步实现了部分业务系统云上部署。
政务外网云平台建设有公用网络区、专用网络区和互联网区,提供各类网络区的业务部署能力;政务信息网云平台建有信息网业务专区,提供面向政务信息网的应用部署能力。
总体来说,XX市在应急管理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底子薄、基础差、覆盖不完善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整体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区域和城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建设规模、业务覆盖度参差不齐,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良莠不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外部信息共享交互较少,新技术新手段还较为薄弱,与当前新形势下的应急管理业务要求不一致,与国家应急管理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全市应急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各县(市)区、各部门和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缺少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同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存在偏差,信息化建设边界模糊、职责不清晰、应用需求不明确,业务流程不相同,标准规范不统一,阻碍了信息化统一建设和应用。
2.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缺少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场所和管理与指挥平台。
长期以来各个部门与单位的各自为战,使得XX市的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小、散、乱,应急管理部门在应急管理与应急指挥上缺少统一的应急指挥场所,在信息化方面缺乏有力的抓手,严重阻碍了应急指挥的效率和全市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无法充分满足保障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的需要。
3.应急通信网络与应急感知网络覆盖不完整。
目前各部门独立部署的各类应急管理系统,主要依托政务外网,未实现在应急指挥信息网上面的部署,在纵向网络上,未能实现XX市与各个县(市)区的应急指挥信息网的全面贯通,使得应急指挥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感知网络的部署方面,仅实现了生产安全、水利防汛、消防等领域的一部分覆盖,未能实现全市层面的完整覆盖,使得安全隐患的感知和预警预测的能力受到大幅限制,无法满足XX市应急管理的需要。
4.应急管理基础数据不完整,应急数据存在一定的资源孤岛。
应急管理基础数据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对应急基础数据的全面普查统计和及时更新,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同相关单位间信息互联互通传输通道不畅,综合管理信息未能充分开放共享,对安全运行状况没有做到实时监测监控,存在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上下流转不畅、左右衔接不强等突出问题,应急数据存在资源孤岛,难以实现有效管理,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突出。
5.业务系统不健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现有多数业务系统小而散,功能不全且相互独立,缺少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无法全方位覆盖应急管理的核心业务,应急管理的业务流与信息流尚未达到深度融合与有机关联,信息化在加强政府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整体保障作用不明显,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6.信息化基础薄弱,项目建设保障能力不足。
存在网络设备低端陈旧、机房等关键场所基础条件差、网络环境复杂等问题,无法有效保障应急指挥和通信正常运行。
信息采集不全、不及时,应急管理监管监察核心业务尚未实现全流程、全环节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体系尚未建成、信息化人才紧缺、工作人员信息化素能不高、监管执法和应急救援装备不全,无法实现信息化驱动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
(三)项目目标架构概要分析
1.构建全域覆盖的感知数据采集体系,提升态势感知能力。
通过物联感知、卫星遥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等感知途径,重点推进各领域及灾害事故现场感知端建设,依托互联网、应急通信网络,传输汇集至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感知对象全覆盖、感知终端全接入、感知手段全融合、感知服务全统一,满足风险隐患和灾害事故数据的全面感知要求。
2.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提升通信支撑能力。
充分整合市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地震、煤监等单位通信网络资源,构建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共同组成基础网络设施,实现“全面融合、全程贯通、随遇接入、按需服务”,为应急救援指挥提供统一高效的通信保障。
其中指挥信息网的接入层网络以消防指挥调度网为基础,在省级应急管理部门指导下建设;卫星通信网由市应急管理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卫星通信终端和远端站,统一接入应急管理部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由市应急管理部门按照标准规范配备通信终端,实现与部级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
3.健全应急管理大数据支撑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按照“数用分离,智能驱动”的思路,在国家和省级编制的信息资源目录的基础上,补充梳理市本级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编目,为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和政务服务提供数据资源清单,并定期与省级数据治理系统的资源目录实现同步。
在统一信息资源规划下,利用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管控以及数据安全四个系统对各单位数据、社会行业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采集、汇聚、整合和治理,对外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数据应用两大类服务,形成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全面治理的良好局面。
4.建设统一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提升指挥调度能力。
紧密围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求,将市应急管理部门现有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整合与集成,并新建部分业务系统,形成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5大业务域应用,为全市各级应急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应用服务。
同时,基于五大业务域应用系统,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建设综合监测预警、综合风险评估、综合研判分析等应急管理综合性应用,形成应对应急管理事件的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和精准服务等能力。
5.建立高效的运行保障体系,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按照统一体系、统一架构、统一策略,在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时,同步建立全面立体安全保障体系和科学智能运维管理体系,实现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防控,部署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和运维反应机制,保障全市应急管理信息网络以及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可靠的运行。
(四)项目业务架构概要分析
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业务架构在应急管理信息化“四横四纵”总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细化。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形成“一二三四”的业务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业务架构体系
1.一个统一的应急体系: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体系
一个体系指统一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体系。
解决方案基于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架构,整合XX市及各区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各专项指挥部应急资源,构建高可靠性一体化融合通信网络、一体化融合数据资源,一体化指挥系统,实现应急平台的资源共享。
完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指挥调度、部门联动、应急保障、模拟演练等功能,实现应急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纵横联动、集约高效、调度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
2.两种运行模式:
常态、非常态
应急管理主要包含常态和两种运行模式,应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分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全民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常态运行模式主要包含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灾害防治、监督管理等。
结合风险监测信息,快速识别各类风险源,实时监测风险发展趋势,进行重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论证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并实现灾害防治。
对工矿商贸行业进行安全生产巡查、考核与执法,实现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海洋渔业、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以及煤矿监察和消防监督。
非常态业务主要包括灾情信息发布、应急响应、协调联动、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灾后评估、灾后救助、事故调查等。
在应急指挥过程中,高效协同其他厅局,统一指挥调度现场各类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开展事发现场搜救、紧急转移、受灾群众安置、医疗救助等工作,以及灾后评估和事故调查。
3.三大环节全流程管理:
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应急处置、事后评估优化
事前监测预警环节包含各专项指挥部监测数据和预警结果数据的集成和预警发布系统;事中应急处置环节包含应急值守、应急指挥系统;事后评估优化环节包含应急处置效率和效果的评价。
在城市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灾害耦合发展的新态势下,基于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监测预警、辅助决策、辅助资源调配,提高事前监测预警能力、事中应急处置能力、事后应急评估能力,从而打造能够贯穿“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应急处置-事后评估优化”应急全流程业务管理的平台。
4.实现四大能力:
深度整合数据、全面掌握信息、精准辅助决策和随行指挥调度
深度整合数据:
根据福建省应急管理厅、XX市及各区应急管理部门和各专项指挥部应急指挥数据需求,接入地方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业务系统,汇聚地方应急重要防护目标、重要经济目标、城市生命线等关键数据,整合信息,萃取价值;平台能够应用大数据分析,对结构化数据和视频、图片、音频、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清洗、映射、加工等标准化作业,形成专项应急主题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深度整合;
全面掌握信息:
通过接入XX市当地安监、消防、气象、公安、交警等数据资源,掌握工业安全生产、重点消防单位、交通实时路况、车辆实时位置、地理信息系统等实时物联感知数据,以及地震、地质、水利、林业等自然灾害探测数据,形成覆盖城市区域地上、地下、水域等多维的态势感知空间,实现态势的全面感知,全向透明,帮助指挥官全面掌握突发事件全局信息;
精准辅助决策:
围绕XX市在公共应急领域高发易发、破坏性强事件事故,如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以指挥官处置决策指挥需求为导向,在已有应急处置预案的基础上,提取应急指挥决策要素,构建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情景,实现应急资源、组织机构、数据信息等事件发展态势和事件关联关系的全要素高清显示,辅助总指挥官做出精准决策;
随行指挥调度:
采用融合通信技术,实现“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移动视频采集”“数字语音集群”“电话会议”五种通信手段的融合;充分运用移动指挥车、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建设灵活机动的移动指挥平台。
实现灾害事故现场图片视频上传、高清语音对讲、人员定位、灵活分组、随行指挥、移动指挥和态势查看等功能,为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现场应急指挥提供通信及信息支撑。
使得指挥官能够在各个地点,各种指挥环境,各种通信条件下都能获取态势信息,下达任务指令,做到“指挥官在哪里,指挥中心就在哪里”,实现随行指挥调度。
(五)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1.提升应急管理与救援能力是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行政管理职能,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救援时效。
有效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推进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增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加强指挥中心人员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利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大力提升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是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的本质要求。
2.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总书记强调:
要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公共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应急管理也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因此,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3.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是落实国家应急管理部对应急管理工作科技化、信息化要求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信息化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应急管理部先后下发了《20XX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应急管理信息化20XX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第一批标准规范文件目录的通知》,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有关要求、重点任务、标准规范。
通过推进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跨越式发展,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急用先建、保证质量的原则,发挥好科技信息化的加速器、催化剂作用,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XX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是落实应急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是全国应急管理“一盘棋”的重要组成部分。
4.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和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实现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健全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强化应急救灾主体责任、完善灾情信息管理机制、提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健全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完善军地协作联动制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演练、提升综合减灾保障能力和提高科技支撑水平”等11项改革任务。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先后下发《福建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XX-2022年)》、《福建省应急管理信息化20XX年地市建设任务书》,推动建设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具有福建特色的全省“一盘棋”应急管理体系,以有效提升福建省在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指挥等工作方面的能力。
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应急管理厅要求的重要举措。
5.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对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XX市是自然灾害多发地,特别是台风、风暴潮、暴雨、地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机构改革后,XX市应急管理局承担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承接了原市应急办、市防汛办、市防火办等市级多类应急值班、协调指挥职责,以及衔接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为切实承担起日常值守、会商、指挥调度等工作职责,构建全市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XX市应急指挥中心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是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XX的重要保障。
四、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与XX市应急管理能力相适应、功能强大、便捷通畅、安全可靠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形成“前端感知全域覆盖、基础支撑天地一体、数据资源精细汇聚,业务应用规范便捷、战时指挥统一高效、安全运维可靠智能”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满足“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具有新XX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需要。
(一)总体设计
根据应急管理部《福建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XX-2022)》的总体架构设计,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形成“1+2+1+4”结构,即一基础(基础硬件支撑)、两网络(感知网络、应急通信网络)、一平台(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四保障(运行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化工作机制、科技力量汇集机制)。
图2总体框架图
应急指挥基础环境:
XX市应急管理部门建成集值班值守、信息接报、综合信息汇总、辅助决策、协同会商、指挥调度、信息发布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用应急指挥场所,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
主要包括应急指挥大厅、会商室、值班室、运行保障室、新闻发布厅和网络机房等功能区域。
感知网络体系:
感知网络包括生产安全感知、自然灾害感知、城市安全感知和应急处置现场感知,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提供数据来源。
应急通信网络体系:
指挥信息网作为应急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指挥决策部门、应急救援部门的特定用户,承载应急指挥救援、大数据分析、视频会议、部分监测预警等关键应用,通过整合集群、4G/5G通信网、自组网、短波通信等无线通信手段,为应急管理提供必要的通信保障。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建设XX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通过汇聚、关联、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和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并与省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建设。
(二)项目建设内容
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目标涵盖了目标架构、业务架构和总体设计中所描述的基础环境、感知网络、通信网络、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等内容,是实现“前端感知全域覆盖、基础支撑天地一体、数据资源精细汇聚,业务应用规范便捷、战时指挥统一高效、安全运维可靠智能”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必要内容。
本项目是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初步建设阶段,受建设时间和总体进度的要求,本项目主要进行基础环境、感知网络、应急通信网络及应急管理综合应用的建设,包括应急指挥中心的装修及配套信息化系统建设,部分感知数据的接入,应急指挥信息网和卫星通信网的部分建设,以及部分应急管理综合应用的建设。
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的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将重点进行感知网络设备、应急通信网络、应急管理大数据支撑体系、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五大业务域应用及相应安全保障系统和运维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基本建成;第三阶段将重点进行统一集成门户的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的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五大业务域应用的完善以及应急管理大数据支撑体系的完善,最终建成完善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
第二、第三阶段的建设工作将遵循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的统筹安排,并结合XX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分阶段的有序实施。
(二)应急指挥基础环境建设
应急指挥中心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指挥中枢,是全市应急值守、信息接报、监测预警、决策支持、指挥救援的综合枢纽,承担市委、市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指挥部的综合保障工作,具备同时处置多起突发事件、多种手段调度指挥的能力。
1.应急指挥场所装修
应急指挥中心是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的重要指挥中枢,是全市应急值守、信息接报、监测预警、决策支持、指挥救援的综合枢纽,承担市委、市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指挥部的综合保障工作,具备同时处置多起突发事件、多种手段调度指挥的能力。
根据XX市应急管理局实际业务需要,XX市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建议选址在东海大厦,共选两个连续楼层(12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应急 管理 信息化 建设项目 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