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722657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4.96KB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有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有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有答案)
第五单元达标题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风筝»达标题A卷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zhēnɡ)温(xīn)丫(chà)寂(mò)
憔(cuì)点(zhuì)嫌(wù)(nüè)杀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湛,然而最喜欢风筝。
()改()
(2)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旨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改()
(3)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
去讨他的宽怒,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改()
3.选词填空。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A嫌恶B憎恶C憎恨)
(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着。
(A蜷缩B瑟缩C萧瑟)
(3)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的。
(A可怜B可恶C可鄙)。
(4)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
(A哀痛B悲伤C悲哀)
4.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5.分析下面两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1)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2)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风筝»达标题B卷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丫杈()吐蕾()点缀()瑟缩()虐杀()
堕()风筝()憔悴()嫌恶()苦心孤诣()
2.下列各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久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改为()
(2)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渐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改为()
(3)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即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改为()
3.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
(1)瘦得不堪()
(2)恍然大悟()
(3)苦心孤诣()(4)无可把握()
4.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4)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家、家和家。
原名,字,浙江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在1918年到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论文集《》、散文诗集《》、回忆性散文集《》等专集。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2题。
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
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
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的完全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7.“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一句中的“掷”“踏”能否改成“扔”和“踩”,为什么?
8.“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
9.“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一句中的“果然”两字包含什么意思?
10.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并摘录下来。
11.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12.童年的你有类似文中小兄弟的经历吗?
如果你是小兄弟,面对这样的遭遇,你会怎么做呢?
13.第二段划线句中的“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风筝»达标题C卷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丫杈()2.瑟缩()3.什物()4.虐杀()
二、根据上下文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1.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伶仃:
憔悴:
2.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
三、阅读理解。
(一)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________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在地下,()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根据课文,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
A.拉B.抓C.掷D.扔E.踩F.踏
2.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一个适当的成语,并解释。
3.画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
4.画出在“我”发现小兄弟做风筝后的心理描写,并思考为什么“我”对小兄弟做风筝那么生气?
(二)
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
他给我从美国带回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
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
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
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
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
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
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
“拿给我瞧瞧!
”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
接着又问:
“你带了几根皮带?
”我说:
“一根。
”他说:
“不成,要两根!
”干嘛要两根?
他说:
“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
来,把我这根也拿上。
”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
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
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
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1.“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独特的见解”。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3.谈谈你对“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的理解。
参考答案A
1.筝馨杈寞悴缀恶虐
2.(1)“湛”改成“堪”(2)“旨”改成“孤”(3)“怒”改成“恕”
3.(1)A(2)B(3)C(4)C
4.(1)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
(2)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3)“我”想求得弟弟的原谅,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
5.(1)转折,表达我因不能弥补过错的沉重心情。
(2)转折,既有对自己无法补过的悔恨和自责,也有对被虐杀者麻木不仁的哀伤和同情。
B
1.chàlĕizhuìsènüèduòzhēnɡqiáowùyì2.
(1)决——诀
(2)竞——竟(3)即——既3.
(1)能忍受
(2)形容领悟(3)达到的程度(4)能够4.
(1)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受到了谴责,可谓“不幸”。
(2)“我”想求得小兄弟的原谅,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
(3)“惊异”故乡是春天放风筝,可是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天空中就有风筝浮动了;“悲哀”是看到风筝就想起了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且无从补过。
(4)春日的温和:
杨柳发芽,山桃吐蕾,孩子们的风筝。
5.:
。
——6.文学思想革命周树人豫才绍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坟》《野草》《朝花夕拾》7.不能,“扔”“踩”这两个词语不足以表现“我”当时狂怒的心情。
8.悟到了小兄弟拾枯竹一定是在做风筝。
9.不出所料,有真的被“我”猜中的意思。
10.我不幸偶而看到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11.这一幕是指“我”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了,踏扁了。
12.有/没有,第二问回答倾向于从宽容的角度回答。
13.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
C
一、1.chà2.sè3.shí4.nuè
二、1.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风筝数量少。
憔悴:
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风筝色彩黯淡。
2.苦心孤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
别人所达不到的。
三、
(一)1.BCF2.恍然大悟:
形容忽然醒悟。
3.动作描写:
(1)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这里分号前的句子虽只寥寥数笔,却已写出了小兄弟制作风筝的专心和投入,和前文的“然而最喜欢风筝”相呼应。
分号后的句子,“惊惶”、“失了色”、“瑟缩”等词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张和恐惧。
(2)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这里“绝望”一词与前句中“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
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4.心理描写: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作为兄长的“我”,受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毒害,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
这种专横的态度在那个时代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二)1.①从美国给儿子带矿石标本。
②称我为“舒乙”,伸手和我握手,彼此以朋友相待。
③利用去苏联开会,三次看望我。
④在生活细节上关心我。
2.①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惊异,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②虽然父亲把我当成大人、朋友,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到,在他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
3.“悲伤”是因为父亲惨死在文革中;“幸运”是为自己有这样的好父亲而自豪。
他独特的爱已使自己有了独立生存发展的能力,终身受益。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达标题A卷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①月亮出来了,________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我________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③妈妈的目光________地盯着我。
④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
A.冷冷轻轻紧紧静静B.凉凉轻轻紧紧慢慢
C.白白缓缓冷冷悄悄D.白白轻轻紧紧缓缓
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写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表现了少年朋友珍惜友情的心灵世界。
C.写“我”送羚羊木雕后,被迫反悔,表现了父母虽爱儿女,但不了解少年心理,重财轻义的狭隘思想。
D.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及被迫反悔的经过,赞美少年朋友忠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之间的友谊。
4.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语段点将
①我没有理由了。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②上幼儿圆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
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
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③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完。
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
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
“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
④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⑤“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
⑥她嘿嘿地笑着:
“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
⑦我要把裤子换过来。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
“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
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1.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3.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
4.这段文字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请按要求将段落序号填在横线上
A.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具体叙述: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达标题B卷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3.勾画文中有关说话时神态描写的句子,积累成自己的语言。
4.整体感知课文,想想:
围绕“羚羊木雕”送给朋友这件事,表现了几种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5.课文中有一段关于“我”与万芳间友谊历史和交往的叙述,从这段文字中,表现出万芳的什么性格特点?
这段文字去掉行吗?
为什么?
6.课文结尾用了一个反问句,有何作用?
含义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体会爱心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
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
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
村民告诉她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
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
“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
妈妈反问:
“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
”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
“不能喝,不干净。
”
“如果你很渴了呢?
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
也不喝吗?
”
“不喝。
”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
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
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拗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
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北京了。
女儿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
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
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
什么是爱心?
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7.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干涸()挑剔()晶莹()鄙夷()
8.解释下列词语。
①干涸:
②鄙夷:
9.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10.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
11.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
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12.“爱心”的含义是什么?
13.通过读上文,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14.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三、写作练习
《羚羊木雕》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这里写月光,是为了用冷冷的月光烘托“我”悲凉的心情,写万芳的出现,是为了表现友情的热烈,也就更深地加剧了“我”的伤心。
试学着用“以景色描写表现心情”的写法,写一段200写左右的话,表达自己或欢悦或伤感的心情。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达标题C卷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犄角()允许()树杈()逮着玩()脸颊()
二、选出下列语句运用形声字最多的一句
()
A.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B.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
C.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
D.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撤谎。
三、指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
婆婆嘴——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仗义——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
“算了吧,反正我己经站了一个钟头……”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爸爸的声音一直很________(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________(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
2.我是世界上最________(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
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________(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羚羊木雕》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
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情节紧凑。
()
3.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这里用奶奶的话批评了“我”做事欠考虑的行为。
()
六、阅读。
(一)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________变化,由________而变成
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
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
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应该怪父母。
D.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但我也有责任。
4.选文着力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向我们揭示了什么?
(二)
礼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地退出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
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显出()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
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达标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