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docx
- 文档编号:7721555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85
- 大小:156.85KB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docx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
摘自《郝万山讲伤寒论》
弘扬中华文化,开拓医学眼界,掌握中医常识
整理者:
东风吹文中红色文字和各篇题目为整理者添加
2012年10月8日
1.抓病机用方—栀子豉汤治过敏性哮喘
30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
那么,我总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给老大夫们抄方。
所以那个时候,东直门医院的老前辈,我都给他们抄过方。
那个时候,我有一天给宋耀志老师抄方。
那么,有一天,来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过敏性哮喘。
他的哮喘每年的五一节开始发作,国庆节结束不再发了。
冬天不发作,夏天发作。
那么,五一到十一这一段,急性发作的时候,就用一些西医西药来控制,用中药、急性发作呢也可以控制,但是,始终不能够让他不发作。
所以这样反复发作大概有2、3年的历史。
那么,找我们宋老看的时候,宋老说,你这个病怎么得的。
他说,嗨,别提了。
3年前,五一劳动节游行的时候,他是通县农民。
那么,一大早,那个时候的游行,你像30年前的游行是不坐车的呀,是从通县就步行到天安门广场。
那么,一大早,没准,头天晚上11点就开始集合,然后零点就开始走,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五一节有时候北京的天气是很热的,他走得又热又累又渴。
那么,一到大游行的时候呢,长安街两侧和天安门广场呢就临时装许多自来水管子。
他又热又渴,作为一个年轻人,咕咚咕咚喝的自来水,是管子的凉水啊,喝了很多,他自己怀里揣着那个油饼呢,又吃了好多。
结果,游行没有结束他就开始喘了。
从那以后,每年五一节开始喘,喘到国庆节为止。
宋老问完病情之后,看了舌象,看了脉象,给他开了个方,两个药,栀子15克、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
病人拿到这个方子之后,他说,大夫,我在你们医院看了2、3年病了,从来没有大夫给我开这么少的药,这行吗?
我可喘得很厉害。
我们宋老说话从来不过头,说,你去试试吧,你去试试吧。
开了7付。
过了不多会,病人又上来了,拿着、两个手指提着一串,每一包都这么小吧,说大夫,这7包茶叶能治我的病吗?
给我的印象特别特别的深刻。
宋老也不动声色的说,试试吧,试试吧。
病人又下去了。
我可发生了疑惑,我说宋老,栀子豉汤在《伤寒论》里是治疗热扰胸膈证的,它是治疗心烦的,这2个药它不能够治喘。
宋老也不回答是与不是。
1周后,病人来了,说大夫,吃了您这个药呢,喘呢还是喘,但是,我觉着心里痛快了。
他原来也没说心烦,只说胸闷憋气。
他说,我觉得心里痛快一点了,好像那憋气的程度呢比较轻了,而且喘的那个程度呢,你要过去我每次喘呢都要喷那个药,现在可以不喷,忍一会儿也就过去了。
好,第二周又吃,第三周又吃。
后来这个病人不再来了。
到底效果怎么样,我也不清楚。
大概又隔了1年多,我在这个走廊里呢碰见了这个病人,因为我对这个这两个药来治疗喘,特别的觉着好奇,那到底这个病人好不好,我想,因为病人后来不再来了,我想他肯定是没有好,我就碰上他了。
哎,我说你是不是那年那个喘的那个病人。
他说是呀。
我说,这次你来看什么来了。
他说,我这次来看什么什么。
他又有别的病了,我记不清他什么病了。
我说,你的喘怎么样了。
他说,我的喘好了。
我说,谁给你治好的。
他说,就是、就是你呀,你不是跟着那个宋老师一块儿抄方,就那7包茶叶。
我说你吃了多长时间。
他说,我后来没再找你们看,我觉着吃这个药很好,就没有进城,就在我们当地抄方,就是这个方子,我前前后后吃了2个半月,从此就不再喘了。
你看今年又过了一个夏天,我今年又没有喘。
好,我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就跟宋老说,我说,宋老,记得咱们二三年前看的那个哮喘的病人吗?
你用的栀子豉汤怎么治疗哮喘呀?
你给我讲一讲这是怎么回事?
要(是)让我,绝对用许多宣肺平喘的药,你怎么就用一个栀子和豆豉来清宣胸中的郁热呀?
宋老这个时候给我说了,他说,确实是栀子豉汤没有治疗喘的记载,可是,栀子豉汤它是治疗什么呢,它是治疗郁热留扰胸膈的,郁热留扰胸膈可以见到热扰心神的心烦,那么如果郁热留扰胸膈,郁热扰肺的话,可以不可以见到喘啊?
我说,那也许可以吧。
他说,你记得那个病人他是怎么造成的这个病吗?
原来他本身不喘,他走得又热又累又渴的时候喝了大量的凉水、吃了大量的冷的食物,那么就把热郁在胸膈了,不过对他说来,表现不是烦而是喘。
那么,我们要想把胸膈中的郁热得到清除,得到宣泄只能用栀子豉汤。
你看,这就是抓病机用方。
所以,使你起到一个什么呢?
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感觉。
所以,这些思路从哪来的。
我说,宋老您的这个思路从哪来的呢?
"从《伤寒论》啊!
"
从那以后,我就注意从《伤寒论》中的字里行间来探索《伤寒论》中的用方的思路。
2.抓副证,兼求病本
我临床就遇到一个病人哪,他说,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得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
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
我打开他的病历一看,好几个医院的这个中医都给他看过了,都是和胃的、降逆的,那要我给他看也是这样。
可是,为什么用上这些方子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就仔细又问他,我说,你喝水多吗?
他说,我嘴是老干的,我总是喝水。
我说,那尿多不多?
他说,尿不多,相对来说尿不多。
我一看他的腿,轻度的水肿。
他说,我这堵呢,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这的时候就什么饭也吃不下了。
我说,好,我就给你用利尿的方法。
用五苓散原方。
我说,先用3副试试吧。
吃了3副,他给我打来电话,他说,郝老师,因为过去他也听过我的课。
他说,你这个方子可真灵啊。
说,吃完了之后尿就增多了,口渴也逐渐逐渐的缓解了。
然后,我这硬和堵的这个感觉逐渐逐渐往下走,现在呢,就肚脐以下还有点硬,还有点堵。
那么,我是再接着吃呢还是怎么样?
他说,上边全通了。
我说,再接着吃。
又吃了3副,整个上下全通畅了,胃里不再堵了。
那么这一条给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思路呢,抓副证。
你看,这个病人来的时候,"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病人的主诉症状是个心下痞,你按照常规的治疗心下痞的方法没有疗效,那你到底去再找一找他是什么样的病机,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心下痞,这叫"抓副证,兼求病本"。
有时候,在《伤寒论》中的一个方证的副证在具体一个病人的身上可能会上升到主证的地位。
有一次呢,一个医院,一个西医大夫,因为他过去参加过西学中班,听我的课嘛。
他说,郝老师,我收了一个病人,我实在没辙了,向您求援。
我说,她是什么病啊?
他说,她是神经性呕吐,喝水吐水,吃饭吐饭、喝药吐药。
最奇怪的是,我们给她输液,如果今天输的液体是超过3瓶,啊、就是超过2瓶,她都要变成粘液给吐出来。
输2瓶她不吐,输的液体多了,你要输4瓶,她非得吐出来,都吐的是粘液。
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人。
我说,她吐了多长时间?
说,吐了三个月了。
我说,你们做了什么检查?
我们考虑到的能够造成呕吐的这种病证我们都排除了,所以现在可以诊断为神经性呕吐。
那么这种病人我必须去看一看,我就来到了这医院。
我就问这个病人怎么得的病。
她说和她丈夫吵架。
我说,为什么和你丈夫吵架?
她说她丈夫再外面找小蜜。
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嗯,那么,当然她很生气了。
我一看前面也有过中药方,也是和胃降逆止呕的。
丁香、柿蒂、旋覆、代赭兼与理中,寒的、热的。
那么全用了,补的、攻的都用了。
那么,都是喝了药就吐药。
舌光红无苔,脉细弦而数,一派阴虚的现象。
我说,你睡得着觉吗?
她说,哎呀,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我说,你是从呕吐以后才睡不着觉呢,你以前就有啊?
她说,我以前就经常有神经衰弱,经常睡不着觉。
那么这种阴伤是剧烈呕吐导致的伤阴呢还是原来就有阴伤呢?
我就必须问她。
我说,你在得这次神经性呕吐之前,有什么病啊?
她说:
"过去有慢性的泌尿性感染,那么,经常反复发作,小便不利,尿道涩痛,这次又有犯"。
好,上面有口渴有心烦,有心烦不得眠,下面有小便不利,有尿少,这不是猪苓汤证吗?
你看猪苓汤适应证,它的病机是阴虚水热互结。
由于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甚至有尿道涩痛,小便短赤。
那么水热互结又有阴伤,津液不能输布,所以有口渴有烦渴,有渴欲饮水。
那么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所以有心烦不得眠,这三组主证都有,当然对她说来这三组症状都不突出,而突出的是个呕吐。
在《伤寒论》中的猪苓汤证中,由于水邪是流动的,水邪犯肺可以出现咳嗽,水邪犯胃可以出现呕吐,水犯浸渍肠道可以出现下利。
所以咳嗽、呕吐、下利是猪苓汤证的三个副证。
那么我很怀疑这个病人就是阴虚,水热互结证,水邪犯胃所造成的剧烈呕吐。
好,不管我辨证对不对,那么我只能去检验一下。
我就开了猪苓汤。
我给她丈夫说,我说:
"你必须每天陪着她,我煮完这些药呢,你一个小时给她喝一勺,一个小时给她喝一勺,这个一次不能多喝"。
我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呢,因为她本身喝药吐药、喝水吐水,如果喝的这个药要再吐出来的话,它就不能够发挥作用,哎,所以要每次少量的,让她慢慢的适应;第二个,是她丈夫每天守在她的身边,过了1个小时喂她一口药,过1个小时喂她一口药,就是以这种实际行动来赎罪,以这种实际行动来求得她妻子的这种理解、谅解和宽容。
2天以后,那个大夫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神了!
"我说怎么了?
他说"就是一勺一勺的喂,后来她嫌每次喝一勺少,她不吐,她说这个药非常对口,嗯,这个药非常对口"。
我说,那既然对口的话,就再给她吃。
他说:
"还是一勺一勺喂吗?
"我说:
"她要喜欢她丈夫一勺一勺喂,你就让他一勺一勺喂,她要说嫌麻烦她丈夫,她自己端起碗来喝,那就随她的便啊"。
那这样又一个礼拜之后她可以进流食了。
又一个礼拜,不用输液了。
后来她一高兴,就吃了个凉的西红柿,当然这吃了这凉的西红柿又吐出来了。
然后那个大夫又给我打电话:
"她吃了个凉的西红柿又吐出来了"。
我说,没关系,还是这个方子继续用,3个礼拜以后,这个人出院了。
神经性呕吐这种证候是经常容易反复发作的,所以这个病人呢,我就让那个大夫接着随访。
后来,我也知道这个病人的电话,哎,随访,随访了五六年,那么,她也再没有复发。
这个有一天呢,我在门诊,她去了。
她说:
"郝大夫,你还认识我吗?
"我怎么认都认不出来,一个大胖子在我面前。
她说:
"我那个时候就是瘦到70斤的那个神经性呕吐、在某个某个医院住院的病人。
"因为我到医院会诊的时候,只见过她一次,后来随访也就是电话。
她说:
“你现在能不能给我减肥呀?
”。
3.经方的剂量
有一年,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的工农兵学员,在北京京西门头沟矿区开门办学。
我说开门办学的这句话,现在的同学可能不太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我们上课就是到乡下去上,到基层去上,是这么一种形式,我们经常送医送药到矿工的家里。
有一家矿工的年青的媳妇坐月子,生完小孩20天,发烧10天,身上疼痛10天,我们到家里给她看病,当然我们就想到是气血两虚、肌肤失养,所以开始我给她用八珍汤,吃了3付没效果、还是疼,后来又用人参养荣汤,还是没效果。
我和刘渡舟老师住一个房间,我说,刘老,我遇到一个产后身痛的病人,我用补气养血的方法,怎么没有效啊,她又没有感冒的症状。
他说,你用的什么方子,我说,八珍汤我用过了,人参养荣汤我也用过了。
他说,你应当用《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里加重芍药的用量来养血柔筋止痛,加重生姜的用量来引药达表,另外加人参来益气。
那么我在开这个方子的时候,产妇在产后出汗很多,一动就冒汗,我心想生姜不能多用,更何况生姜很辣,因为我吃饭的时候特别讨厌生姜,我就想到别人也讨厌,所以生姜我用了3小片,其它的药还是正常的,吃了3付,还没效果。
我说,老师,您告诉我的那个新加汤,我给病人用了,我给人家看了9天了,人家身疼已经10天,现在又是9天,都20天了,身痛不能缓解,吃了您的那个方还没效。
(他说)你把方子拿来我看看,我就把方子给他看。
老师说,生姜3片,多大3片,我说,3小片。
他说,为什么这么少。
我说,她产后出汗这么多,我不敢给她用辛散的,更何况生姜太辣。
老师说,你知道新加汤中用生姜的意义吗?
我说,它还是引药达表吗?
(他说)你用这么点药怎么能够引药达表。
我说,她还出汗呢。
他说,你现在不是在用补气养血的药吗?
(生姜)引药达表(但量小),她就不会发汗,它是补益肌表的气血来营养肌肤,治疗身痛的。
我说,那生姜用多少,他说,用15克,你直接写清楚15克,称完了让她切片。
我说,老师,会不会太辣?
(他说)你是给她做饭呢,还是给她配药?
所以老师经常批评我,因为我每次开药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药的口味如何,药的口感如何。
不过到今天还是这个观念,总觉得给病人吃得这个药不能太难吃,本来得病就是一种痛苦,尽管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它的品味和口感。
所以有一个药我从来不用,那就是五灵脂。
你说它的疗效有多少,我说"难以肯定",你给他煮出来的药汤又臊又臭,让病人喝一种动物的粪便,我在心里面接受不了。
好,我们还回来说这件事情,用完15克生姜以后,病人吃完了,汗并没有多,吃了2付身痛减轻,吃了3付身痛好了。
回来我说,刘老,那个病人好了。
他说,是啊,你看这个方子,你就是把生姜按照原来的剂量比例用它就有疗效。
我说,老师,我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并没有错啊。
他说,你养内脏的气血是没有错的,她现在是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它不能引药达表,所以治不了身痛。
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那之后我再用新加汤治疗,营血不足,肌肤失养的身疼痛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生姜的量是不能够少的。
……以前我在我们附属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我管的一个病人,这个病本身是比较少见的病,它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这种病人本身红细胞的细胞膜有生理缺陷,到了一定年龄发病的时候,这个细胞膜在血液内酸度增高的时候,它就自然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破坏以后,这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就释放入血液中,所以第2天早晨起来一看,这个病人她自己看到眼睛怎么黄了,脸也黄了,撒出的尿象酱油汤子一样,所以她就认为是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
首先到我们医院急诊室看,我们急诊室的医生一看说;"老太太,你是肝炎,你不用在我们这看,你赶快到第一传染病医院",就是我们现在的地坛医院。
她就到地坛医院去了,地坛医院的急诊科也是年轻医生,一看她是黄疸,说你先住院吧,住完院以后咱们再化验,没想到住了院,第2天化验结果出来了,她不是黄疸性肝炎,肝功能正常,而是个溶血性黄疸,就把她诊断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他的机理我刚才说过了,这种人天生的红细胞的细胞膜有生理缺陷,在血液内酸度增高的时候,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病,在血液内酸度增高的时候,红细胞的细胞膜破坏,血红素释放入血液,就出现这种溶血性黄疸的表现。
什么情况下血液内的酸度会高呢?
特别在睡眠状态下,血液的二氧化碳增高,当然她的酸度就会增高,所以她睡觉以后第2天早晨起来,发现全身黄染,尿象酱油汤子一样。
等化验结果出来了,这个人当时有40多岁、不到50岁,一个女同志,她特别热心,因为她觉的别的黄疸性肝炎的病人或者呕吐,或者恶心,或者乏力,躺在床上就好像没有精神动,她觉得她还有精神,又是给这个病人端水,又是给那个病人倒茶,又是给这个病人送饭,这都是同病相怜,都是同室的病友。
但第2天傍晚医生告诉她,说你不是黄疸肝炎,你这个病没有传染性,她一听觉得原来我不传染别人,那别人传染我怎么办?
所有的东西一概不收拾,就又跑到我们医院去了。
那天晚上就是到我们医院以后,到我们急诊室,我们又是一个年轻的大夫,但不是头两天那个了,一看她这么黄染,说你别来我们这儿,我们这是普通的医院,你应该到传染病医院。
她说小伙子,别害怕,我不是传染性肝炎,就往我们的大夫跟前凑,大夫就直往后退,那个大夫给我讲得很有意思,说你看看我这是什么病?
我这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能不能在你们这里住院?
这个大夫一看,第一传染病医院的诊断,正好我那天晚上在病房值班,所以给我打电话,说:
郝老师,你看你们那里能不能收这个病人?
我下急诊室里一看,我说:
好,这个病很少见,我们就收,就把她收近来了,其实叫人家老太太--人家那时还不到50岁,就把她收到医院了。
这个病,因为她有溶血,她就有贫血,但是我们给她输血,又不能够一次大量的输,你想想、给她输血之后,用了别人的血液,用了别人的血清,更容易引发溶血,所以每次少量的输一点儿,过几天再输一点,这是一种输血的治疗。
然后我们用了中药的治疗,也用了西药的一些治疗,试图改变她体内的酸碱度。
治疗了一个阶段以后,溶血控制了,血色素也上去了,精神也不错了,我早晨查房的时候,她说都挺好,我说那你是不是准备出院?
每天我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总要到病房巡视一遍,等我下午下班,再巡视的时候,走到她床跟前,她又把衣服掀起来,拍这个肚子,鼓的圆圆的,说:
"郝大夫,一敲梆梆的响,你什么时候把我这个肚子胀再给我治治,然后我肚子不胀了,我就出院了"。
我说行呀,我给你治治。
她说我这个肚子胀是怎么回事?
我说我早晨查房你怎么不说呢?
我的医嘱都开出去了,她说我早晨不胀,上午也不胀,就到了傍晚的前后会胀。
我说那我知道了,你是脾虚,你看她有贫血吧,伸出来的舌头胖胖的、淡淡的,舌苔厚厚的,我说你是脾虚,运化机能低下,所以那痰湿内生,湿邪阻滞,气机不畅,因此就出现了这种肚子胀,我说你是个虚中夹实,我还真有办法治疗你这个虚中夹实。
她说那你给我开方子吧,治好了我的肚子胀,我就出院了。
那个时候我们要求病房有周转率,所以我盼着她快一点出院,我回去之后就开厚姜半甘参汤,可是那个时候的厚朴这个药特别缺,如果向我们年轻大夫,你要开上10克,再开上7付药,药房的老师傅就说,别让年轻大夫把厚朴给浪费掉,咱有钢用在刀刃上,老大夫开厚朴,你开多少我都有,年轻大夫要开每付药10g的话,他就觉地你要吃7付药,你就浪费了70克厚朴,药房里的老师傅特别心痛,那他就会说没有,所以我只能开6克,开6克每回都有,开10克他就把方子给打回来说没有,6克厚朴,生姜我不是不爱吃姜嘛,怪辣的,所以我也考虑到这个药的口感,生姜3片,半夏大概是写了10克,这是个常用量,因为我考虑到她过去是一个溶血性黄疸,脾虚是明显存在的,党参用了20克,甘草大概用了6-10克,我现在记不清楚。
这个方子开出去以后,一两天没什么反应,到了第3天上午,早晨我去查房去,(她)说郝大夫,你开的那个药,我已经吃上了,你开的那个药真厉害!
我心里很高兴,以为疗效很好,可原来每天晚上还能吃一小碗粥,自从吃了你那个药以后,我昨天晚上连这一碗粥也给节约了。
我说你再说一遍,她说"我昨天晚上胀得更厉害了,吃了你的药,原来我还能吃一碗粥,结果昨天晚上连这一碗粥也不能吃了,你说的挺好,说我是什么虚中夹实,怎么用起方来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说我用方没有问题,怎么会症状更加重呢?
我说我去问问我的老师吧?
那个时候刚毕业很年轻,也不怕别人笑话,她说你快请教请教老大夫,看这是怎么回事?
我就拿着这个病历,拿着我开的方子,去请教胡希恕老师。
胡老那个时候也是我们东直门医院特别善于用经方的一个老前辈,我想在坐的有好多人都知道他--胡希恕老师。
我去问他的时候,他一看我这个病历介绍,他呵呵笑了,他说你的辨证很对,可你的药方子、药也很对,但药量没有把握好。
我说:
老师,我怎么药量没有把握好呀?
他说你还记得《伤寒论》原来的那个厚姜半甘参汤的药物的药量吗?
我说老师我不记得了。
能记住药物的组成,我自己觉得很满足了。
老师说: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
其实在这之前我根本不会背这个方歌。
我说老师你说慢点,我记下来,从那儿我就把这个方歌记下来了。
厚朴半斤,姜半斤,量很重,一参二草也须分,人参只有1份,而厚朴、生姜却是8份,剂量比例不是显而易见吗?
我把剂量比例给颠倒过来了,补气的药、党参用了20克,甘草用了6克,而厚朴、生姜只用了6克。
胡老说你怎么用这么少的生姜、厚朴?
我说,老师呀,我如果开厚朴10克,开上10克药,药房的老师傅特心疼这个厚朴,怕我不会用,所以他说没有,不给我拿药。
他说,来,我给你签字,咱们厚朴用到20克,胡老签字、药房的师傅就给。
那真是这样,那个时候我可知道,药房的师傅怕年轻人不会用这个药,给浪费掉,当然也可以说他有点势利眼。
我说生姜用多少?
胡老说生姜用15克,我说会不会太辣?
胡老也是这么说,你是给她做饭,你是给她配药?
所以生姜用15克,党参改成6克,把甘草改成6克,半夏用了15克,就这么一个方子。
我说我现在请教了胡老师了、给这个病人说,还是我这5个药,剂量调了调。
这个病人将信将疑,那就吃吧。
第1天没有明显的效果,第2天、第3天肚子越来越不胀,肚子胀的程度越来越来轻,吃了7付药,晚上肚子就不胀了。
她特别高兴,她说我肚子不胀了,那我要出院了。
她那个时候是四五十岁,我那个时候20来岁,她把我当成小孩儿,她说郝大夫,还要好好向胡大夫学习。
所以这个剂量的比例给我极深的印象,而这个病人也给我极深的印象,我现在还记得她的名字,记的她的样子。
4.浮脉在表有广泛意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一方三用
1976年,唐山地震前夕,当然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7月份要发生地震了,我们那个时候是4月份吧,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74级的同学、75级的同学,到唐山地区开门办学,那里在唐山地区的抚宁县,然后呢,有一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
荨麻疹我们现在好多人都读荨(xún)麻疹,所以现在国家规定的读音呢,后来我就问国家的管理语言机构,我说这个字应该读荨(qián)麻疹,你们为什么改成荨(xún)麻疹?
他们说了一句话:
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了。
这个字原来应当读成荨(qián)麻疹,可是现在你听我们医生都读荨(xún)麻疹,而且病人也都读荨(xún)麻疹,那么既然这么多人都来走这条路,所以我们就规定读荨(xún)麻疹是对的,读荨(qián)麻疹倒有点心虚了。
我们这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每天晚上痒得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袪风的、止痒的,吃了3天药,这小伙子还是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到了晚上就痒。
因为我和刘老师住一个房间,然后这个小伙子又去找我了,说老师,吃了您3付药了还是不好。
我说让老师给看看。
让刘老师给他摸脉,刘老师给他摸脉,摸完脉之后问我说,你说这是什么脉象呀?
我说,这小伙子瘦,这个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
他说,什么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你说它是不是浮脉?
我说老师,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
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
他说,没有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
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
我说皮肤痒呀。
他说皮肤是表还是里呀。
我说皮肤当然是表啊,不是里啊。
既然皮肤痒这是表,你承认,脉又轻取既得,当然是表证呀。
我说老师这是表证呀?
他说是呀。
我说,那怎么办呀?
表证就该发汗啊。
我说这个病要发汗呀?
他说是啊。
我说那用什么方子呀?
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
好,开了麻黄连轺(yáo)赤小豆汤以后,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你把药拿过来之后,白天不用吃的,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你吃上之后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3天汗。
治荨麻疹我还没有采取这种方法。
连发了3天汗,这小伙子荨麻疹不起了,那个地方洗澡也困难,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这个小伙子现在在一个部队医院工作,因为他当时就是军人。
唐山地震以后,我们回到了北京。
有一天,协和医院的一个我们中医学院的毕业生,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我们儿科住着一个小儿肾炎的病人,这个化验的尿的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用西医的手段,似乎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能不能找中医来看看。
我说你们协和医院咱们祝老就是你们医院的啊,他说祝老现在在日本。
我说你们想找谁看。
他说我们想找刘老师看看。
那我就陪着刘老去了。
孩子呢,头面水肿,尿的化验很糟糕。
老师摸脉,摸完了,我也摸,老师问我什么脉。
我说,他的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
他说轻取既得,就是浮脉。
我说老师,浮脉怎么办?
浮脉发汗呀。
我说他没有感冒呀。
他说你看看他,头面肿,脉轻取既得,头面不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浮又肿。
我说老师用什么方子?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啊。
我说发几天汗?
他那个时间发长点,发7天汗。
你看,这个人发7天汗。
后来,我听协和医院的大夫给我打电话说,从发了这7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逐渐消了,那么化验呢,也逐渐逐渐改善了。
我记得十几年前,我在中医学院院里走着,突然来了一个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郝万山讲 伤寒论 中的 81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