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即人生》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771265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58KB
《经典即人生》读后感.docx
《《经典即人生》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即人生》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即人生》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经典即人生》读后感
我要去富阳
--读《经典即人生》所感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说说我接触《经典即人生》的缘起。
我是好未来教育旗下智康一对一的一名语文老师。
去年,我有幸接触到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这孩子曾跟随陈琴老师学习过,他很喜欢陈琴老师。
孩子妈妈对我说,很遗憾,陈老师去了杭州,没法再教他了。
我问孩子妈妈,陈老师讲课有什么特点?
孩子妈妈说,陈老师很博学,能很好地驾驭经典,也能很好地调控孩子。
我又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陈老师。
他说,上陈老师的课不算是上课,那是“读经”,比较好玩。
我在意外与好奇之余,打开了孩子妈妈给的陈琴老师的博客。
通过博客,我为陈老师深厚的积累所震撼,便抢占先机般地关注了她的博客;读着她的博文,我了解到陈老师已经出了一本名为《经典即人生》的书了。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来看了。
看后,直如醍醐灌顶。
同时,也深感自己作为一位语文老师的不足。
其实,我在接触《经典即人生》之前,也曾在尹建莉女士的教育专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上读到过关于语文教育的建言,当时已经意识到及早让孩子建立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我自己也已经是实践者了--我的孩子已经三岁半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及唐诗等,我都和她一起背诵了一些。
但是,透过尹建莉女士的书,我只是认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却不知该给孩子读哪些经典,也不知当以何种方式进行。
另外,有趣的是,我曾发现我的孩子愿意听我诵读经典,却不大有耐心听我讲长篇童话故事。
我有点怀疑自己让这么小的孩子接触“古董”会不会有问题--现在知道是由于她当时年龄小,没耐心听那么长的故事。
而就在那迷惑的时候,我接触到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
陈老师的话,及时地点醒了我。
我也才确信,我正走到了“读经”的路口。
读完《经典即人生》,因为我本人非常欣赏书里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对陈老师本人的风骨也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
所以我很快就把此书推荐给家长们--我所在的公司有二个群,一个是小学升初中的交流群,一个是广州初中交流群。
群里的成员,除了我们公司的几个维护群的伙伴,就是些关注孩子学习并经常相互讨论的家长。
推介之初,我向家长们宣传了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理论。
没想到有的家长马上就回应说,陈琴老师的课,我也听过,觉得很赞。
还有家长说,可惜广州的初级中学以及高级中学中,鲜有能贯彻经典素读理念的,都是以传统教材为纲。
甚至,有的家长看我极力夸赞陈老师的素读教学,又鉴于我本人热心于教育,很上进,便呼吁我以陈老师的教学方式开班。
那是怎样的一种压力与动力!
我深知,我远不能和陈老师相提并论。
但是,家长需要一个效法于陈老师的老师。
那一刻,我多么渴望,我立刻就变身为陈老师……
关于素读,在我粗浅的记忆里,就是诵读经典加广泛阅读。
但是,真正要展开来谈素读,我发现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翻开书来。
因为素读还涉及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开展的问题。
关于这个,陈琴老师在书里的讲话,已很精练。
那么长的篇幅,那么丰赡的内容,凭我的拙笔,概述不完,而且,我自己都要一遍一遍地去反复咀嚼。
我能做的,目前仅限于让家长们、同事们和我同读一本《经典即人生》。
而且,坦白地说,我也在借助《经典即人生》来给自己补更多的课。
前些日子,我特意让先生给我一次性买了七本书,分别是《发现母亲》、《正信的佛教》、《秘密》、《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叔本华美学随笔》、《大唐李白》。
除去末一本,其余六本均来自《经典即人生》里的推介。
所以,可以想见,一本《经典即人生》的价值,于我,简直是:
一册在手,应有尽有。
以至于有些日子,Q群里的家长问我,涂老师,你给我孩子推荐些书来读吧。
我说,您去读《经典即人生》吧,读这本书里边提到的书即可。
有心的家长或许会知道,我并非纯粹的懒。
说心里话,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谈《经典即人生》,我觉得我并非从零开始。
毕竟自从做了母亲以后,我觉得自己充分地具备了一位母亲的本能,那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好。
我从孩子一岁开始写育儿日志,二年多的光景,已写下了二十四万字。
之所以要持之以恒地做这样一件事,不是因为别的,恰恰只是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可以被记载被珍视的传奇。
并且,我相信,这会是促进我自身成长的关键环节。
再者,对于孩子的母语教育,我正在走的,就是“经典”之路。
对我来说,记录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重新迈步的过程。
当然,我能这样说,完全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我很幸运,我的孩子尚小,而我又恰好能通过我的学生去聆听陈老师的教诲。
然而,话说回来,我到底同时也是一名语文老师。
就一个专业的老师而言,我觉得我最欠缺的,是有素的训练,是与教学现场即景式的弥合。
尽管我的诵读积累也很有限,但我觉得去现场接触陈老师更重要。
过去的人读书,经常有游学的机会。
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光“会晤于一室之内”,还可能要一起去云游,甚至共寝共食。
《经典即人生》于我,远不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濡染,它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一种灵魂的召唤。
我在心里是把陈老师看作自己的老师。
据我所知,陈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重重障碍,但她从不妥协,总是从教育的本质去探索,总是从孩子的学习实际出发,总是以一位母亲般的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
这是最能震撼我的地方。
陈老师说,“学不已,浩瀚书海任涵泳”;陈老师说,“穷思变,道不远人贵求索”;陈老师说,“业臻精,大道至简终可行”。
每一句话,都是在说母语的学习之道;每一句话,又都道尽了人生的真谛。
“文字是‘神奇’的药”。
在读《经典即人生》之前,我或许没有那么强烈地意识到小孩子学语文的过程可以多么精彩而享受,我觉得语文课堂可能只是少数特级教师及优异的孩子才得以享受的。
但是,当我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看过陈老师教学的一些视频,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精神焕发的脸,看到他们非常自然非常活跃地在教室里争着表现自己,听着他们齐刷刷地大量背诵,然后又在书里看到那感人肺腑的感谢信时,我的心完全被融化了。
其实我在想,一个真正热爱语文的人,总是怀着一颗赤诚的童子之心。
像我这般愚痴的人,虽然每每觉得陈老师的沉淀已经到了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可是,我总是以陈老师的话鼓励自己,要有“目视前方”的勇气,再不好的现状,或许也携带了其它美好的东西同来。
所以,平时遇到不顺的事,我就叫自己看书;平时很累的时候,我仍然叫自己看书。
“文字是‘神奇’的药”。
恰是受过文字的安抚与精神引领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文字是‘神奇’的药”,仿佛让我想起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如果鲁迅知道,许多年以后,重又有人以文字为“药”,会是怎样的欣喜?
得知新近的经典素读成长活动在富阳展开,我带着万分激动,以及十二分的虔诚之心,写下这点浅薄的笔记。
我本欲说,我想去富阳。
可是,一转念,不能只是“想”,这是一个必须有的行动,是一份再不能等的渴盼,否则,从陈老师那接过来的那位可爱的同学,我怕把他耽搁了。
由于这次活动,虽名为“邀请函”,可实际还有个选拔的过程。
在写下笔记之余,我仍然心中忐忑。
而我的学生家长给我的陈老师的QQ号,我尚且未加,先不想打扰她。
我想她应当很忙。
另外,不得不啰嗦一下,因为急于写下三千言,以供报名之用--我觉得我这次报名有点晚了,然又不想再晚,所以在急急地赶稿。
写到快够字数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说来说去,更多的是要去富阳见陈老师。
以至于关于《经典即人生》本身,似乎所言寥寥。
但这在我心里,也有点不得已。
我觉得需要实践的东西更多,包括诵读和博览,而远不只是对于一本《经典即人生》的读后感。
希望陈老师及其他邀请者看了我的笔记,能勉强谅解!
涂江艳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广州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即人生 经典 人生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