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5G产业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770897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40KB
市5G产业发展规划.docx
《市5G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5G产业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5G产业发展规划
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
为加快我市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5G产业,深化5G行业应用,发挥5G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5G发展重要意义
5G是支撑社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国家高度重视5G发展,把5G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印发《省5G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和《支持5G发展政策》。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
抢抓5G产业发展难得机遇,对我市加速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赋予经济社会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市5G产业的发展基础
——产业环境相对优越。
编制印发了《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2021年)》,实现全市5G基站建设“一张图”规划统筹。
出台了《市加快推进5G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提出5G基站建设、技术创新、融合应用、企业培育壮大等方面支持措施。
2019年6月,电信运营企业公布首批5G城市名单,我市名列其中。
省5G产业联盟、市5G万物互联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以及庐阳区大数据产业园、启迪科技城5G数字园区等产业园区相继成立。
中国科技大学、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物质研究所等一批高校、科研机构相继布局5G关键技术领域,为5G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超5000个,初步实现主城区二环以内以及政务办公、教学科研、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
聚集了以杰事杰、铜冠国轩、中晶为代表的基础材料企业,以云塔科技、龙迅半导体、海特微波、蓝麦通信、星波通信等为代表的芯片及器件企业、以联宝电子、华米科技、赛为智能为代表的终端产品制造企业,以科大讯飞、四创电子、科大国创、通服、新华三等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服务企业以及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国轩高科、锻压、科大智能、宝龙环保、科大国盾等下游融合应用企业,初步形成了基础材料、芯片、射频器件、终端产品及行业应用等产业链条。
同时,数字经济重点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装备制造、健康医疗等领域,积极打造区域性的数字经济生产应用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正在向全国第一梯队城市迈进。
——产业应用初见成效。
2019年以来,5G在智慧机场、智慧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自动化物流、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应用。
新桥国际机场5G站点开通,可实现监控视频的5G数字传输功能,启动建设5G示范机场。
国内首台基于5G网络的移动ICU改造在获得成功。
依托江淮汽车等行业龙头,引入XX等投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路试场地,构建“车路人物”高度协同的互连环境;发挥中科大先研院等创新资源优势,开发基于5G网络的公共及特种车辆辅助驾驶和应急预警系统,通过5G网络,实现实时直播、监控,为紧急状况监测、事件处置提供强有力大数据支撑和判断。
发展基于5G的工业级无人工业车辆联网协同应用,推动合力叉车开发了全国首例5G工业车辆应用产品——合力5GAGV(自动导引运输车)。
推动科大智能利用5G技术实现电力巡检机器人无人自动巡检、巡线器高空高压线查障、断线器远程操控等。
(三)我市5G产业的主要问题。
5G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尚面临一定的问题与挑战:
中上游产业链环节薄弱。
5G产业链比较长,主要涉及上游5G芯片、基带芯片、射频器件、光纤光缆光模块,中游基站主设备,以及下游终端设备等产业,我市5G产业链中上游环节较为薄弱,关键环节缺乏龙头领军企业。
行业应用不足。
5G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很多是尝试和实验性产品,真正实现与业务无缝衔接的典型案例不多,很多行业尚未开展应用。
专栏1:
市5G产业竞争力分析(SWOT)
优势(S)
劣势(W)
●市5G产业发展环境相对优越
●市5G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市5G产业应用初见成效
●政府重视5G产业发展,编制相关规划与政策
●产业链关键环节缺乏龙头企业
●相关人才资源不足,创新能力匮乏
机遇(O)
挑战(T)
●5G产业正处于导入期,即将迎来高速成长期
●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新业态对5G需求旺盛
●市5G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
●长三角5G产业合作与交流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省内部分城市5G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长三角发达城市5G产业具有明显先发优势
●5G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应谨慎与稳妥
综合以上分析,我市5G产业优势、劣势并存,机遇、挑战同在,且优势强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5G产业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不进则退的爬坡期。
我市必须立足市情,扬长避短,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着力培育基于5G的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全市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紧扣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战略定位,统筹布局、应用牵引、重点突破、保障安全,发挥战新产业聚集优势,瞄准5G产业重点环节,以网络为基础、以平台为依托、以应用为抓手、以产业为核心、以安全为根本,催生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为打造“五高地一示范”提供有力支撑。
三、发展目标
加快网络布局,健全产业链条,聚力技术研发,创新示范应用,力争到2022年,5G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省标杆示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5G网络建设全面推进。
建成5G基站2.2万个,实现重点镇以上区域5G网络全面覆盖、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5G规模商用,打造高新区、经开区、滨湖新区、科学岛等一批5G网络建设标杆示范工程。
——5G产业规模持续提升。
本地5G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关联产业融合快速发展,培育或引进一批5G产业链优势特色和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链式聚集的产业集群,全市5G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关联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5G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5G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具备提供5G全方位测试验证的能力,在5G核心设备、材料、芯片、器件、模组、终端、信息安全及系统软件等领域开展产品研发,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5G示范应用赋能凸显。
以应用示范为先导,推动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5G示范应用场景超过50个,在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民生、超高清视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示范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优质覆盖的5G基础网络
1.加强基站规划引领。
强化5G发展规划研究,做好5G专项规划动态调整和维护,统筹5G基站共建共享工作。
以规划为引领,结合全市大建设计划,细化5G通信基础设施年度建设计划,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实现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具体项目建设的良好衔接,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
2.落实5G建设配套需求。
加快公共设施资源开放共享,保障5G通信站址资源的有效供给,政府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宇、公共场馆、园区景区、学校、医院、公共绿地、杆塔、地铁、机场等公共设施向5G通信基础设施开放资源,推广应用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杆。
对5G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区域数据中心等项目在规划用地、电力引入、管道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提供绿色通道。
3.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围绕5G网络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汇集和处理,完善市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IPv6应用升级,统筹云计算、新型数据中心部署实施,高标准建设先进计算中心,加强量子通信网络在城域网、城际网、行业专网中的规模部署,加快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项目建设。
依托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与5G网络结合,大幅提升5G网络的能力和运行效果,5G网络运行能力进入全国前列。
专栏2:
5G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5G基站规模建设。
统筹现有基站资源,科学编制5G基站规划,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市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部署,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到2022年,实现主城区与重点乡镇区域5G网络全覆盖。
(2)5G网络示范建设。
推进开发园区以及滨湖科学城、科学岛、大型交通枢纽、会展中心、商务办公区等点区域5G网络高质量覆盖,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网络需求。
(3)先进计算中心建设。
探索布局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对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龙头企业,部署建设先进计算中心项目,组建先进计算运营服务公司,积极争取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落地,为5G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及行业应用提供算力服务。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5G重点产业
1.大力发展5G重点产品。
引导我市射频器件企业自主研发中高频、陶瓷介质等类型滤波器生产技术,推进5G时代滤波器小型片式化与高频带宽化升级。
鼓励重点天线生产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拓展技术合作,推进天线从单系统向多系统演变,从无源向有源演变,以简化天面、提升部署效率及网络性能,发展性能稳、精度高、流程短、体积小的新型天线。
发挥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及技术领先优势,加快研发融合5G技术的4K、8K超高清视频产品。
加强研发5G领域的系统软件和网络安全产品。
依托家电、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基于5G技术的终端产品。
2.引进培育5G骨干企业。
瞄准5G产业重点环节,培育引进一批围绕5G基础材料、核心器件、网络设备、应用服务等领域,掌握5G产业核心要素、对5G产业上下游及周边产品有联动影响、具有垂直一体化整合能力的骨干企业,以点带面,推动5G产业规模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3.做优做强5G优势产业。
发挥射频前端重点企业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和丰富产品线,积极开拓5G中高频产品市场,快速切入全球5G供应链,补齐补强5G核心元器件产业链。
鼓励计算机、智能穿戴、家电等终端企业前瞻性布局5G新产业周期,支持龙头终端企业带动形成上下游链式聚集、横纵向资本整合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智能终端产业。
发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龙头企业作用,紧抓5G新产业周期上游等供应链体系重构的发展机遇,加快全球布局,做优做强核心基础产业。
支持优势软件企业聚焦5G网络架构、网络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等的软件需求,深度切入5G网络、应用、终端、运营服务等领域,加快发展5G软件服务业。
专栏3:
5G优势产业培引工程
(1)立足我市优势产业资源,积极引导云塔科技、海特微波、蓝麦通信、移瑞通信等5G产业链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快速提升5G陶瓷滤波器、天线、模组等重点产品研发能力,加速布局5G产业细分市场,做大做强芯片设计、封测测试、超高清显示、智能终端等5G关联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吸引更多5G产业链企业聚焦,带动形成上下游链式聚集的5G优势产业集群。
(2)面向全球,选取技术先进、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大的重点知名企业,重点围绕中高频射频、智能终端、软件开发与服务等细分领域以及高门槛、高利润产业环节的5G小型化基站设备、5G新型智能硬件等关键领域开展精准招商,通过“建链、补链、强链”,推进市5G产业高质量发展。
(3)围绕创建“中国安全谷”,打造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内培外引信息系统安全与网络数据安全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5G场景下的信息安全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
(三)构建创新驱动的5G产业生态
1.加强5G技术创新研发。
推动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加快5G领域科研布局,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5G前沿基础技术科研基地。
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创新能力显著的相关龙头企业等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