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
- 文档编号:770140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72KB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四)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二)学生活动设计
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
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
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具体顺序:
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
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
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讨论交流。
(体现在: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
(四)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
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
”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
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
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
说明了什么?
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
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
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六)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
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
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
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七)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八)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3.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幼儿时代就对安徒生的童话有所了解,今天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他们会感觉有些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感悟品味出作者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的 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美丽的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
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情感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借助幻灯片精美的画面,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剧,社会的不公,从而产生高兴------悲伤------悲愤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教学策略:
1、教学重、难点:
(1)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2、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借助精美图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3、教学准备:
flash动画歌曲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
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老师特别高兴,想放一段歌曲给大家听,想听吗 ?
播放《火柴天堂》。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听吗?
这首歌讲述了 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屏幕出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件展示问题)
2、读后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中擦燃火柴的部分。
过渡:
师:
小女孩又冷又饿,孤零零地一个人蜷缩在墙角里,在临死前擦燃了手中的火柴。
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
每次看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问题)
(1)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2)全班交流。
生1: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大火炉。
生2: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烤鹅。
生3: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圣诞树。
生4:
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奶奶。
生5:
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相机板书: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了
(3)大屏幕展示小女孩幻想的图片。
师: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展示读书要求)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句子并作批注。
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感受。
(3)结合具体的语句全班汇报交流,感受女孩命运的悲惨。
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师:
我们一起交流大家画出的句子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师:
屏幕展示大火炉图片
生: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犹豫了一会儿,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抽出了一根火柴擦燃了。
师:
小女孩为什么犹豫?
生:
因为火柴是小女孩家的经济来源,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舍不得擦燃火柴。
但是她冷极了,最后鼓足了勇气擦燃了火柴。
师: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小女孩擦火柴时的犹豫不决和勇气。
(通过读、议体会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
)
生: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非常寒冷,渴望得到温暖。
师:
此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生:
感情朗读,体会小女孩看到火炉时的高兴喜悦。
生: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此时很失望。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又回到了 残酷的现实中。
师:
是啊,此时小女孩非常失望,谁能把小女孩的失望的心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感受火柴灭后小女孩的难过失望。
指名朗读这一整段,分别读出小女孩敢擦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艳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温暖的大火炉的喜悦的感觉,读出火柴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在读中感悟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
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
)
师: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小女孩为了把火炉留住,她又擦燃了一根火柴。
学习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生: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很饥饿,很想吃到食物。
她快饿晕了产生了奇妙的幻觉。
师:
什么奇妙的幻觉?
生:
小女孩看到烤鹅向自己走来,眼看就要吃到它了。
师:
指导朗读,把小女孩幻觉的奇妙读出来。
(通过读和议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性和合理性)
师: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得墙,小女孩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时她看到了一颗美丽的圣诞树。
学习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生1:
“这一会,她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
•••••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他眨眼睛。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很痛苦,她希望得到欢乐。
生2:
小女孩希望像富人家的女儿一样在圣诞树下过快乐的圣诞节。
指名读文,再现情境。
师:
火柴又灭了,为了把圣诞树留住,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会奶奶出现在亮光里。
学习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生: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就会不见的。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很孤独,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
师:
奶奶是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如果你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兴奋地叫起来?
怎样乞求奶奶把自己带走?
师:
指名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女孩兴奋的心情和乞求的样子。
配乐齐读。
(通过不同学生的朗读,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的痛苦与孤独和她的可怜,催人泪下。
)
师:
这时火柴又灭了,小女孩为了把奶奶留住,她赶紧擦燃了一大把火柴。
学习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再现图片画面,体会情境
生: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女孩死了,她死了就没有了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
师:
小女孩真的飞走了吗?
她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生:
天堂。
这样的地方对于小女孩来说存在么?
生:
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是不存在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
师: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配乐齐读
(通过读、悟体会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体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四、升华情感,深入理解课文
师:
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象?
(课件展示小女孩的五次幻象)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寒冷 饥饿 欢乐 疼爱 幸福
师:
火炉、烤鹅、圣诞树、亲人的疼爱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与普通的,对女孩来说却是渴望不可即的,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1:
当时丹麦的社会太黑暗了,穷苦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人情淡薄。
人与人之间是金钱关系。
生2:
小女孩太可怜了,我很同情她。
生3:
小女孩的命运太悲惨了,她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她真可怜。
(设计意图:
为突破难点进行这一设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于的深切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
五、布置作业
师:
小女孩的命运多么悲惨,真让人同情,同学们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课下把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要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因而,在我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朗读上面,我设计的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自学体会朗读,接着请同学朗读,然后给出朗读的指导,请一位同学来读。
事实上,经过指导后,再朗读的那位同学,读出了感情,说明朗读指导是有效的。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情感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借助幻灯片精美的画面,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剧,社会的不公,从而产生高兴------悲伤------悲愤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学习内容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美丽的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教学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幼儿时代就对安徒生的童话有所了解,今天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他们会感觉有些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感悟品味出作者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
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老师特别高兴,想放一段歌曲给大家听,想听吗?
播放《火柴天堂》。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听吗?
这首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屏幕出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件展示问题)
2、读后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中擦燃火柴的部分。
过渡:
师:
小女孩又冷又饿,孤零零地一个人蜷缩在墙角里,在临死前擦燃了手中的火柴。
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
每次看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问题)
(1)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2)全班交流。
生1: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大火炉。
生2: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烤鹅。
生3: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圣诞树。
生4:
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奶奶。
生5:
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相机板书: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
(3)大屏幕展示小女孩幻想的图片。
师: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展示读书要求)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句子并作批注。
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感受。
(3)结合具体的语句全班汇报交流,感受女孩命运的悲惨。
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师:
我们一起交流大家画出的句子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师:
屏幕展示大火炉图片
生: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犹豫了一会儿,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抽出了一根火柴擦燃了。
师:
小女孩为什么犹豫?
生:
因为火柴是小女孩家的经济来源,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舍不得擦燃火柴。
但是她冷极了,最后鼓足了勇气擦燃了火柴。
师: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小女孩擦火柴时的犹豫不决和勇气。
(通过读、议体会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
)
生: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非常寒冷,渴望得到温暖。
师:
此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生:
感情朗读,体会小女孩看到火炉时的高兴喜悦。
生: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此时很失望。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
师:
是啊,此时小女孩非常失望,谁能把小女孩的失望的心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感受火柴灭后小女孩的难过失望。
指名朗读这一整段,分别读出小女孩敢擦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艳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温暖的大火炉的喜悦的感觉,读出火柴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在读中感悟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
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
)
师: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小女孩为了把火炉留住,她又擦燃了一根火柴。
学习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生: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很饥饿,很想吃到食物。
她快饿晕了产生了奇妙的幻觉。
师:
什么奇妙的幻觉?
生:
小女孩看到烤鹅向自己走来,眼看就要吃到它了。
师:
指导朗读,把小女孩幻觉的奇妙读出来。
(通过读和议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性和合理性)
师: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得墙,小女孩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时她看到了一颗美丽的圣诞树。
学习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生1:
“这一会,她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
•••••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他眨眼睛。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很痛苦,她希望得到欢乐。
生2:
小女孩希望像富人家的女儿一样在圣诞树下过快乐的圣诞节。
指名读文,再现情境。
师:
火柴又灭了,为了把圣诞树留住,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会奶奶出现在亮光里。
学习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生: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就会不见的。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很孤独,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
师:
奶奶是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如果你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柴 小女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