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1.docx
- 文档编号:769221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2.36KB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1.docx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1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导致北极地区的冰雪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洋污染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B.CO2等气体排放量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
C.水资源短缺使水体富营养化
D.大气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
【答案】B
【解析】海洋污染使生物多样性下降,但是不会使得北极地区的冰雪加速融化,A错误;CO2等气体排放量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B正确;水资源短缺使水体富营养化,但是不会使得北极地区的冰雪加速融化,C错误;大气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但是不会使得北极地区的冰雪加速融化,D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全部的无机环境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活在深海热裂口的生物的能量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
D.生活于副生物圈带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孢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A项错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项正确;生活在深海热裂口的生物的能量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C项正确;生活于副生物圈带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孢子,D项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睛:
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熟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3.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还有一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这种生物是()
A.乙B.丙
C.丁D.戊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丙是己唯一的食物来源,故若丙绝,必然导致己灭绝。
4.在食物链“A→B→C”中,能量流动逐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
A.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
B.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随粪便被排出
C.A、B、和C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D.照射到A上的太阳能不能全部被固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能量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这部分能量就没有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故A正确。
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随粪便被排出,被分解者利用,没有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故B正确。
A、B、和C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该部分能量液没有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故C正确。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包括不被固定的太阳能,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5.对“草→昆虫→蜘蛛→鸟”这一食物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B.有3个营养级,1个次级消费者
C.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D.蜘蛛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有关内容。
“草→昆虫→蜘蛛→鸟”这一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1个次级消费者,3个消费者,蜘蛛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ABC错,D正确。
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阳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
A表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是生物群落。
D表明生态系统的成分;故选B。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点评:
基础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的识记。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B.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物理信息只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传递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答案】C
【解析】选C。
A选项,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B选项,物理信息也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传递;D选项,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8.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9.某地欲通过人工造林使荒坡逐渐演替为森林。
如图表示演替过程中某些生物指标。
下列描述全部正确的是
A.b为生态系统的生物量,a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
B.b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a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C.b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
D.b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a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微生物数量与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应一致,且物种越多,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也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正好相反,C正确。
10.下图所示食物网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比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答案】B
【解析】老鹰不是蚂蚁的天敌而是老鼠的天敌;蚱蜢为蜥蜴的惟一食物,蚱蜢也是老鼠的食物,但不是惟一食物,所以当蚱蜢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比老鼠种群受的影响大;蛇与鹰为捕食关系;蚂蚁是消费者,所以选B。
11.某些生物具有撕扯肉食的尖锐牙齿,这些生物多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A.分解者
B.初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次级消费者
【答案】D
【解析】由于是肉食性动物,至少以草食性动物为食,所以至少为次级消费者,所以D选项正确。
1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经雨淋进入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
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趁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B.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该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子萌发,调节种间关系,故A错误;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故B正确;灌木与它抑制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故C正确;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控制有害动物,这属于生物防治,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光开始的
B.该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等原理
C.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D.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该生态系统中的枝叶,粪尿等被分解者分解,又重新被生产者吸收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在建设中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符合整体性原理,B正确,C正确。
鸡鸭的产量增加,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增多,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提高,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14.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什么之间?
A.种群与种群B.种群内部各个体 C.生物与环境D.以上三项都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信息传递的范围是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选D
考点:
本题考查信息传递范围,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15.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技术,将植物所含的有机物加工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部分代替化石燃料。
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能缓解
A.温室效应B.臭氧层破坏
C.酸雨D.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C
【解析】生物柴油燃烧时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会缓解温室效应,A项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氟利昂,B项错误;由于煤炭中含有S元素,而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不含S元素,所以使用生物柴油会缓解酸雨的发生,C项正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是N、P无机盐的增加,D项错误。
16.表格中几种成分的关系,不能用下面概念图表示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
蛋白质
胞内蛋白
分泌蛋白
神经递质
抗体
B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C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基因重组
突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D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食物链
食物网
A.AB.BC.CD.D
【答案】A
【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但神经递质不属于分泌蛋白,A项错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后者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项正确;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重组和突变,突变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项正确。
17.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
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
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但是每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所以其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B正确;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C正确;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与绿色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
下图表示甲、乙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B.甲、乙中,甲可能表示热带雨林,因为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比较弱,积累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高
C.农药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不易分解的农药,可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并且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往往积累越多
D.土壤缺水可导致植物叶片部分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中间产物C3的含量也将会降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叶绿体是高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A正确;甲、乙中,乙可能表示热带雨林,因为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比较强,积累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低,B错误;农药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不易分解的农药,可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并且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往往积累越多,C正确;
土壤缺水可导致植物叶片部分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中间产物C3的含量也将会降低,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假设某种细菌的起始数量为M,理想状态下,每20分钟繁殖一代,T小时后该种群数量为()
A.M×20TB.M×23T
C.2×MTD.2×M20
【答案】B
【解析】T小时后细菌繁殖了3T代。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根据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时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20分钟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可知T小时后细菌的数量为M×23T。
20.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色素
B.适度松土可以促进①过程,加快物质循环
C.②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④的量基本相等
【答案】C
【解析】
二、综合题
21.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若要调查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3)C和D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说明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可以防治害虫,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
防治害虫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6)用图中有关字母写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图:
【答案】
(1)15%样方法
(2)CO2
(3)负反馈调节
(4)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关系
(5)物质循环再生
(6)
【解析】
试题分析: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900J/cm2·a,即第一营养级为A能量为900J/cm2·a,第二营养级为B和C能量为65+70=135J/cm2·a,所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35/900×100=15。
A为生产者所以调查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3)C和D是捕食关系,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其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4)性外激素是化学信息,与生物的繁衍有关;防治害虫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6)从图中可知A、B、C、D都有箭头指向E,由此推知E为分解者而A为生产者,B和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由此可绘出食物网简图。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生态工程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2.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
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
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需要的有机物都依赖于________,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
杂草→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__(填“×”、“√”)。
(7)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
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
(1)次生演替抵抗力 甲甲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较复杂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太阳光能)
(3)鱼、蛙是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分)
(4)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分)
(5)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 (2分)(6)×(7)信息传递
【解析】
(1)废弃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由于甲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故甲和乙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
(3)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设置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由于甲生态系统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因而不需要经常使用农药。
(6)蚯蚓属于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7)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
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3.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下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试分析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之为“碳汇”,图能表示“碳汇”的过程是____(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甲图中____处(在a-d中选择)。
(2)X与甲图细胞所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能量来源为________,X的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乙的成分为________。
能降低温室效应的成分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c;
(2)(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分解者;甲(生产者);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其中植物还能吸收光能
【解析】
24.(10分)某一自然水体含有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
(1)该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
有。
(2)假如鲫鱼的同化量1/2直接来自水草、1/4来自轮虫,
且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则当鲫鱼每增加1000克,
则需消费克螺蛳。
(3)鲫鱼和螺蛳间的关系是。
(4)若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答案】
(1)光合作用(2分)//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分);
(2)2500克(2
分);(3)捕食和竞争(2分);(4)标志重捕法(2分)。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生态学的知识。
在碳循环的过程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生物群落返还到无机环境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在该食物网中涉及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据题意可知鲫鱼的食物来源有三个:
轮虫、水草和螺蛳。
故鲫鱼消费螺蛳的量=1000×1/4÷10%=2500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北师大 生物 环境 协调发展